第一章第四节《生物学的研究工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2)、知道并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 3)、养成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练习使用显微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②通过对目镜、物镜长短及所标数字大小的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根据分析、推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显微镜的使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良好品质。 ②通过对本节内容的学习,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爱护显微镜的良好习惯。 重点:①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②成像的特点 难点:①如何对光。 ②观察时镜筒先降后升。 教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显微镜、挂图。 学具:显微镜、玻片标本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 学 过 程
学 案 一、温故知新 说出个结构的名称及作用 教师活动 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教师布置比赛任务,具体到每个小组。 学生活动 小组内相互检查,为小组间比赛做准备。 设计意图 通过竞赛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为显微镜的使用打好基础。
二探究新知 活动一 (分组讨论,小组竞赛) 1如何取镜和安放? 2识别目镜与物镜上的标识,说明其意义,如何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说出镜筒的升降情况 4分别转动反光镜的两个面,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6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根据光线情况选择合适的光圈。 活动二 : 展示交流 显微镜的使用步骤 1取镜与安放 一手---------,一手----------,将显微镜取出后轻轻放在实验台--------------------的地方。 2对光 ①转动 ,使 镜对准通孔。 三转 ②转动 ,选择一个较大光圈。 ③转动 ,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 3安放装片:装片放在 上,用 压住,使标本正对通光孔的 。 4观察: 从侧面注视 ,方向转动 使镜筒慢慢下降至接近装片约2毫米处;左眼注视目镜,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至发现物像;必要时,转动 使物像更清晰。 5整理和存放:提升 ,取下 ;转动 ,使 偏向两旁,将 转到最低, 竖起。 6成像特点 在显微镜中看到的物像是-------------------实像。 物体的移动方向和像的移动方向--------。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 相关链接: 【显微镜操作歌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镜筒细观赏,九退整理十归箱。 【典例分析】同步学习 三 我的收获 达标检测(共100分) 我来选(一题10分) 1观察生物的显微结构,最常用的仪器是( ) A放大镜 B 显微镜 C望远镜 D潜望镜 2、下列四台显微镜,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多的是哪一台?( ) a) A 5* 8* b) B 10* 40* c) C 15* 10* d) D 20* 45* 3、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正好遇上阴天你应该选用( ) A.大光圈,凹面镜 B.大光圈,平面镜 C.小光圈,凹面镜 D.小光圈,平面镜 4、显微镜对好光以后,从目镜中看到的视野应该是( ) A.白亮的 B.有直射阳光的 C.暗灰色的 D.黑暗的 二识图题(共60分) 下图为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对物象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 和[ ] 。[3]的名称是 它是安放 的结构。 (2)[11]和[12]分别是 和 ,它们的作用是 。 (3)图中放置玻片标本的结构是[ ] ,它的中央有一个圆孔,叫做 。两旁各有一个[ ] ,下面有遮光器,遮光器上有大小不同的圆孔,叫做 ,遮光器具有 的作用。 (4)写出下列结构的名称: [2 ] [9 ] [10] [13] (5)对好光后,要找到观察的物象时,把载玻片上的要观察的物体置于 中央,先转动[ ]号结构,再转动[ ]号结构,直到看清物象为止。 指导学生同组相互检查,老师再进行抽查。 教师进行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并把学生出现的问题集中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掌握学生自学情况 教师从每一小组找一个代表分别讲解自己的操作过程,再找其他同学进行补充,不对的地方教师再讲解。 教师总结显微镜使用步骤,并指导生识记 小组内总结, 小组间进行交流 引导,鼓励学生总结得失 当堂达标检测 要求学生5分钟独立完成,看谁做的又对又快,关注学生,了解他们的达标测试的正确率及出现问题,思考他们出现问题的原因所在,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不足。 学生相互检查,不会的部分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分组讨论,小组内进行交流,有疑问及时举手问老师。 阅读课本第13-14页,观察显微镜实物和课本插图1.2-3、1.2-4、1.2-5,了解显微镜的正确使用方法。(各小组分个活动) 学生大声朗读加深记忆 小组之间相互补充,交流心得。 生互谈收获 独立完成后边交流边相互批改得出分数 独立完成达标测试,当堂互批,及时分析错题原因。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合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综合等能力 。 让学生对疑问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观察思考、动手等综合等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认真的求学态 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通过小结,既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也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 考察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知识,查缺补漏。做到堂堂清。 通过达标测试,巩固所学知识,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解决问题的途径。
【习题精编】 一选择题 1使用显微镜对光时,下列结构都在一条直线上( ) A 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B目镜、物镜、镜筒、通光孔 C目镜、物镜、通光孔、反光镜 D目镜、物镜、转换器、反光镜 2使用显微镜时如果物像在视野的右下方,要使所观察的物像到达视野的正中央,应移动玻片向( ) A 左下方 B 右上方 C 左上方 D右下方 二填空题 1、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是-----------和 (光线强时用 镜, 光圈)。 2、显微镜结构中最重要的是 ;带有螺纹的镜头是 。 3、使用:显微镜使用的步骤: ; ; 。 4、对光的三转: ; ; 。 5、观察动作的先后顺序: . . . . 6、观察时标本要正对通光孔的 。 7、转动准焦螺旋(先粗后细)。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直到 为止(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 ),以免 。 8、整理:显微镜外表擦拭干净。擦拭目镜和物镜要用 纸。转动转换器,把两个物镜 ,并将镜筒下降到 处。
教学反思: 本节课体现的是“自学——释疑——达标”的课堂教学模式,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让学生先自学,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有了大致的了解,基本能掌握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于观察时显微镜先降后升的操作是个难点,找像是转动太快,不易找到像。本课堂采用了一个开放的体系,学生主动地获取整合信息,用自己的态度情感和方式在课堂上向全体同学呈现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其他同学进行沟通和交流,在这种浓厚的学习气氛下,通过小组内讨论、小组间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激发了学生对生命科学发展的关注和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小组讨论交流的作用和小组长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小组的激烈讨论,“兵带兵,兵帮兵,兵强兵”,最终达到合作释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