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物质的溶解性 同步练习
一、多选题
1.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的关系,对下列概念之间的关系说法不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和浓溶液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和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D.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2.与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的溶解度比KCl小
B.K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大
C.60℃时,P点表示的溶液还能继续溶解固体
D.将60℃的KCl饱和溶液降温至10℃,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3.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20℃时,甲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 40%
C.将 30℃甲、乙的饱和溶液降到 10℃,析出甲质量比乙大
D.欲除去少量混在甲中的乙,提纯甲物质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4.如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下列做法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A从溶液中析出时不带结晶水)( )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到t2
B.从N→M:先将N降温到t1再加入适量固体A
C.从M→N:先将M降温到t1再将其升温
D.从M→N:先将M升温到t3再加入适量的水
5.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
C.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溶液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丙>甲
二、选择题
6.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析出晶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7.甲、乙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B.t2℃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40%
C.t2℃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析出晶体甲的质量大
D.t1℃时,将甲、乙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8.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点表示t1℃时,a、c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B.将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
C.t2℃时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大小关系为:c>b>a
D.将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液分别升温至t2℃,其溶质质量分数都不可能发生变化
9.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C.氯化钠的饱和溶液还可能再溶解其它物质
D.同一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10.实验室用食盐制纯碱操作步骤是:(1)向浓氨水中加入足量食盐晶体,制取饱和氨盐水;(2)向饱和氨盐水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气体至有大量晶体析出;(3)将操作(2)中产生的晶体过滤出来;(4)将滤纸上的晶体转移至坩埚中,加热至不再有水蒸气产生,所得固体即为碳酸钠.对上述信息的有关理解中,不正确的是( )
A.用食盐制纯碱还需要含碳元素的物质
B.氨盐水比食盐水更易吸收二氧化碳
C.室温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比氯化铵的溶解度小,故先结晶析出
D.在氨盐水中如果没有未溶解的食盐晶体存在,说明溶液一定不饱和
11.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点表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B.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C.t2℃时,二者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将 t3℃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 t2℃,析出溶质多的是硝酸钾
12.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溶液中混有少量乙,可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乙
B.40℃时,分别在200g水中加入50g甲、乙,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C.20℃时,取甲、乙饱和溶液升温到40℃,甲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大于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D.40℃时取甲、乙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到20℃,乙析出比甲多
13.下图是对20 ℃时一定质量的甲的溶液进行恒温蒸发结晶的实验过程,按照图中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 ℃时5 g水中最多能溶解甲物质1g B.X的数值是5
C.甲溶液原来是不饱和溶液 D.甲溶液原来是饱和溶液
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时,将5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100g a的饱和溶液
B.20℃时,把等质量的a、b、c三种物质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b所需水的质量最多
C.a中含有少量b,可用冷却a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a
D.将20℃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
15.下表是氯化钾和碳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C 10 20 30 40
溶解度/g 氯化钾 31.0 34.0 37.0 40.0
碳酸钠 12.2 21.8 39.7 49.6
A.氯化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B.20°C时,将30g氯化钾加入100g水中,充分搅拌后得到不饱和溶液
C.30°C时,向139.7g碳酸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30g水可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28.4%的溶液
D.氯化钾的溶解度比碳酸钠大
三、综合应用题
16.已知M、N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在t1℃甲、乙两只试管中各盛有50g水,分别取M、N两物质20g溶解于试管中,如图,则甲试管里溶解的是物质 (M、N),若将温度升高至t3℃,则乙试管中的现象是 ,甲试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若将此溶液浓缩成40%的溶液,则需蒸发掉 水。
(2)若将t 3℃时M、N两物质的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则溶液的质量由大到小顺序是
17.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海域面积辽阔、资源丰富,我们应积极合理开发和利用。
(1)从海水中获取淡水,常用的操作方法是 ;
(2)海水晒盐的基本原理为 (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
(3)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是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 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可用作肥料的NH4Cl,NH4Cl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 20℃时,NH4Cl和NaCl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t℃,析出固体较多是 溶液;
② NH4Cl和NaCl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 (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
③ t℃时,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NaCl饱和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④ 20℃时,50g水里最多可以溶解 g NaCl固体。
(4)镁是用途很广泛的金属材料,世界上大部分的镁是从海水中获得。主要步骤如下:
① 该过程中,试剂甲可以选用 ,成本较低。
② 写出步骤I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反应类型属于 。
(5)为了保护海洋资源,下列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加强立法,建立海洋保护区
B 工农业“废水”、“废渣”可以排入大海
C 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完善监测体系
18.请回答下列问题。
(1)时向水中加入硝酸钾充分溶解,再加入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将温度升高到,实验如图所示,根据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填空(已知:时,水中最多溶解硝酸钾)。A、B、C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 (填序号字母之一,下同),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2)从下列仪器中选取合适的仪器,配制的氯化钠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①上面的仪器中除D、E外,还必须选用的仪器有 (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E的作用是 ,配制的步骤可以概括为计算、称量、 、装瓶贴标签。
③经检测,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可能有 (填选项序号之一)。
A.氯化钠固体不纯
B.量取水时俯视读数
C.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D.氯化钠和砝码位置反了(以下用游码)
(3)某化学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里发现一瓶标签破损的过氧化氢溶液,如图一所示,要测定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该小组同学进行如图二所示的实验。
①反应中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
②求该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AC
2.AC
3.AD
4.BC
5.CD
6.D
7.D
8.C
9.A
10.D
11.C
12.B
13.C
14.C
15.B
16. M 有固体结晶出来 28.6% 20g M<N
17. 蒸馏 蒸发结晶 NH4Cl(或氯化铵) 增大 等于 18 石灰乳 复分解反应 B
18.(1) A C
(2) BG 搅拌,加速溶解 溶解 AD
(3) 3.2 解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为x。
x=6.8g;
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过氧化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