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B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B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18 15:21:26

文档简介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B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拱墅期末)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月壤,月壤是月球上的岩石在太阳风、昼夜温差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碎裂形成的。但由于月壤的形成没有空气、流水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月壤中不包含有机物和水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没有风,所以月壤的形成不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B.月壤的形成没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机物的积累
C.未经过改造的月壤,不适宜植物的生长
D.用图示实验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风化过程十分复杂,通常是几种作用同时发生,造成岩石的崩解或分解。为方便起见,可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或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解答】A. 风化是指岩石、土壤和其他地质物质受大气、水文和生物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表面没有风,月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A错误;
B. 月壤的形成没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机物的积累,B正确;
C. 未经过改造的月壤,不适宜植物的生长 ,C正确;
D. 用图示实验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D正确;
故答案为:A
2.(2022八下·安吉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
B.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
C.图丙为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关系
D.图丁为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氧化反应;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A:考查原子,离子,元素的关系。
B:根据土壤的组成解答。
C:根据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解答】A:原子能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氧元素、氧原子、氧离子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B: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B正确。
C:氧化反应包括缓慢氧化,C正确。
D: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氢 ,百分比分别为:氧 48.06%,硅 26.30%,铝 7.73%,铁 4.75%,钙 3.45%,钠 2.74%, 钾 2.47%,镁 2.00%,氢 0.76%,其他 0.76%,D正确,
故选A。
3.(2023八下·黄岩期末)小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时,发现不同区域的细胞特点各不相同。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B.②细胞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伸长
C.③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D.④位于根尖最前端,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图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解答】
A.①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②是伸长区,细胞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③是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④是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2023八下·椒江期末)上图为植物体对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B.施肥过多会导致根毛细胞失水,造成烧苗
C.根吸收的水由茎韧皮部中的导管运输
D.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茎中的木质部中含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茎的韧皮部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植物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A. 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A正确;
B. 施肥过多会导致根毛细胞失水,造成烧苗 ,B正确;
C. 根吸收的水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C错误;
D. 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D正确;
故答案为:C.
5.(2022八下·婺城期末)兴趣小组将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区域②变红说明该处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B.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是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C.置于阳光下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实验现象将更明显
【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区别:
1所属不同: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运输组织。韧皮部是被子植物体的输导组织。
2组成不同: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组成。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筛分子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
3功能不同:木质部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及溶解于水里面的离子往上运输,以供其它器官组织使用,另外还具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韧皮部内具有运输同化产物、贮藏和支持功能。
【解答】A:图中②木质部变红,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A正确。
B:区域③韧皮部未变红说明该处没有导管,但是不能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B错误;
C: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C错误。
D:应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要是效果明显就要增强蒸腾作用,所以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D错误;
故选A。
6.(2023八下·婺城期末)“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白莲植株的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当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随时都能进行。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A.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故A错误;
B.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失水时,保卫细胞收缩,气孔关闭,故B错误;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故C错误;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
7.(2023八下·武义期末)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体通过根部的根毛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再通过根茎叶中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最后少量在叶片处用于光合作用,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在空气中。
【解答】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根毛区 ,故A错误;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故B错误;
C.无机盐是溶解在水中的,运输水的过程中一定会由无机盐跟着运输到各处,故C正确;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有水蒸气、CO2和O2,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二氧化碳排出,植物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氧气排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2021八下·苍南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根据植物生长的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解答】A、壤土类土壤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植物习性,配制不同土壤,植物才会长得更快,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这些条件,C不符合题意;
D、黏土类土壤的黏性高,很难散开,蓄水保肥能力很强,透气性差(缺点),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需要,而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因此黏土类土壤不适合玉米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2019八下·滨江期末)如图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伸长区
B.A,B,C 三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为C>B>A
C.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筛管
【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A、成孰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错误;
B、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孰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壊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所以A , B , C三细胞液从高到低为A>B>C , B正确;
C、栓化是木栓质硝类化合物渗入细胞壁引起的变化,使细胞壁既不透气,也不透水,增加了保护作用。栓化的细胞常呈褐色,富于弹性。如周皮的木栓层细胞为栓化细胞,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C正确;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导管,D错误。
故答案为:C
10.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A.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题图中可以看出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A不符合题意。
B. 题图中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所以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C符合题意。
D.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但导管可以正常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细胞中的组织, 同样具有保护功能。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叶片的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故答案选: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
12.用32P(磷)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与根尖最末端距离30 mm时32P的运输量最大
B.营养液中的32P是溶解在水中被根尖吸收的
C.在根尖的b点32P的运输量和累积量都最低,对32P的吸收量也是最低的
D.d点32P的累积量最高,是因为该处没有导管,不能将32P向上运输
【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在植物根部进入根茎叶中的导管,依次向上运输。
【解答】A.由曲线图可知在据根尖30mm是其运输量位于顶点,即此时最大;
B.无机盐需溶解在水中以溶液的形式进入导管中进行运输;
C.由去曲线可知,当据根尖距离大约为5mm是此时的运输和积累量均最低,吸收量也是最低的;
D.d点为植物的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这个部位浓度最高,该选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二、填空题
13.(2022八下·吴兴期末)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 20%、粉砂粒的含量约 20%,黏粒的含量约 60%。
(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 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 、“粉砂粒”或“黏粒”)。
【答案】(1)黏土
(2)砂粒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砂士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解答】(1)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故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故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砂粒。
14.(2023八下·杭州期末)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褐斑。
(2)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钾
(2)成熟;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 当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时,细胞吸水。 一,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二,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三,缺钾时,植株的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解答】(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褐斑。缺氮的无机盐,植物的叶片会发黄;缺磷的无机盐,植物的叶片会暗绿带红;
(2) 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成熟)区。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而萎蔫;所以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
故答案为:(1)钾(2)成熟; 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15.台风过后,城市里的大树往往会出现倒伏现象,相同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大树却很少出现倒伏的现象,这与城市大树移栽过程需要砍断部分树根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大树容易倒伏的原因,体现了植物根系的   作用。
(2)移栽成活的大树根部会长出大量新的根,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上图所示根尖结构中的[   ]   和[   ]   。
(3)[①]为根尖的   区,该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   。
【答案】(1)固定
(2)③;分生区;②;伸长区
(3)根毛;根毛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①是根毛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较薄 ,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较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场所;
【解答】(1) 城市大树容易倒伏的原因,体现了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
(2) 移栽成活的大树根部会长出大量新的根,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上图所示根尖结构中的[③]分生区和[②]伸长区。
(3) [①]为根尖的根毛区,该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故答案为:(1) 固定 (2)③、分生区、②、伸长区(3)根毛、根毛
16.(2022八下·诸暨期末)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氟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氟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答案】(1)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有毒物质沸点低,利用高温使其沸腾汽化。
(2)笋尖有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避免光照。
(3)有机物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利用韧皮部筛管运输。
【解答】(1) 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 ,沸点较低,利用高温使其沸腾汽化即可,所以烹饪时应煮熟煮透。
(2)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可以避免被阳光照射。
(3)有机物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利用韧皮部的筛管进行运输。
17.(2023八下·杭州期末)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②所示细胞与图二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
(2)图一中⑤的结构名称是   ,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3)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三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状态。
【答案】(1)甲
(2)气孔
(3)甲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①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
②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③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打开蒸腾作用增强,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萎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解答】
(1)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②所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图二中甲是植物细胞,故答案为“甲”。
(2)⑤的结构名称是气孔。
(3)保卫细胞失水,气孔会关闭,故答案为“甲”。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3八下·柯桥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完植机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   (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
(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图乙装置中的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乙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
【答案】(1)B
(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3)m2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甲图中C代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A代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代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1) 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 蒸腾作用,所以填B。
(2)叶片不变蓝,说明植物体内没有淀粉,可得结论: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淀粉 。切断叶脉,水分无法向上运输,A不变蓝,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植物产量最高。
19.(2021八下·下城期末)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答案】(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
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20.(2022八下·乐清期末)乐乐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猜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或髓进行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3种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木质部没有染红
(1)上述实验中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有(列举一点):   。
(2)乐乐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请你为乐乐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   。
【答案】(1)使用红墨水(或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2)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3)用石蜡密封(木质部)切面(合理即可)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1)上述实验中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有使用红墨水(或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更快,实验的现象更明显)。
(2)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所以纵切后可以看到红色是自上而下逐渐变浓的,故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可以用石蜡密封(木质部)切面。
21.(2023八下·武义期末)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
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是   (填字母),生命活动B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2)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3)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发现:在   温度下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从表格中分析选择温度)。
【答案】(1)C;降低叶片温度避免被灼伤
(2)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3)20℃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所以图中B表示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C代表光合作用。
【解答】(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即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是图C。生命活动B表示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的意义是:降低叶片温度避免被灼伤 。
(2)呼吸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强。由图表数据可知,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温度为5℃到35℃时,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3)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两者差距越大,积累的有机物越多。小组人员分析数据得到:20℃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四、解答题
22.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科研人员为弄清到底是缺少哪种元素诱发了苹果小叶病,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洗净根部的苹果幼苗分成三组;②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培养缸 A,在培养缸 B、C中分别加入相应的培养液;③将三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培养缸中;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1)实验中对苹果幼苗选择上的要求是   。
(2)步骤②中培养缸 B、C的培养液应如何配制:   。
(3)将苹果幼苗根部洗净的目的:   。
(4)如出现实验现象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答案】(1)品种相同且长势相近,健康且苗龄相同
(2)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
(3)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
(4)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矿质元素的不同,设计实验时,利用全素培养液作为对照,设置缺锌和缺镁的培养液为实验组,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通过比较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即可得出结论;探究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开放的,要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正确预测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
【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选择的苹果幼苗应该是品种相同且长势相近,健康且苗龄相同;
(2)①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实验还应遵循对照原则,因此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是全营养液作为对照,一组是缺锌的营养液,一组是缺镁的营养液;
②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应相同条件,所以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三个缸中;
③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3)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若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生长,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3)洗净苹果幼苗根部的目的是避免苹果幼苗根部带有锌、镁等元素,这样做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4)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若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生长,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故答案为:(1)品种相同且长势相近,健康且苗龄相同;(2)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3)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4)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23.某同学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这一问题时提出了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步骤 一: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如表所示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插入一瓶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步骤三:经过10~3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各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A 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横切枝条中上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变红
B 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 枝条 横切枝条中上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变红
C 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树皮(或韧皮部)不变红
(1)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通过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可以说明   。
(3)若将 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红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   。
【答案】(1)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
(2)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且木质部能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3)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
【解答】(1)由题干“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可做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
(2)据表中实验现象可见: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且木质部横向运输(或渗透)到韧皮部。
(3)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若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2)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且木质部能横向运输到韧皮部;(3)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2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 H218O中(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
(1)18O和16O互为   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3)该实验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
(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   (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答案】(1)同位素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3)有光
(4)无机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18O和16O 他们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他们互为同位素原子;
(2)通过同位素中18O和16O的运用,想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
(3)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和无机盐,促进自身的生长,植物的有机物是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制取的,所以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无机盐;
故答案为:(1)同位素(2)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3) 有光 (4) 无机盐
1 / 1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B卷)--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
一、选择题
1.(2023八下·拱墅期末)我国嫦娥五号从月球带回了月壤,月壤是月球上的岩石在太阳风、昼夜温差等物理因素的作用下不断碎裂形成的。但由于月壤的形成没有空气、流水和生物等因素的作用,月壤中不包含有机物和水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月球表面没有风,所以月壤的形成不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B.月壤的形成没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机物的积累
C.未经过改造的月壤,不适宜植物的生长
D.用图示实验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2.(2022八下·安吉期末)建立模型是学习科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模型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为原子、离子、元素关系模型
B.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
C.图丙为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关系
D.图丁为地壳中元素含量模型
3.(2023八下·黄岩期末)小黄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根尖的结构时,发现不同区域的细胞特点各不相同。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①细胞向外突起,形成根毛
B.②细胞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伸长
C.③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D.④位于根尖最前端,是吸水的主要部位
4.(2023八下·椒江期末)上图为植物体对水的吸收、运输和散失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
B.施肥过多会导致根毛细胞失水,造成烧苗
C.根吸收的水由茎韧皮部中的导管运输
D.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5.(2022八下·婺城期末)兴趣小组将一段含一定数量叶片的新鲜椴木枝条底端斜切后插入红墨水中,置于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将枝条横切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区域②变红。下列关于该实验的说法合理的是(  )
A.区域②变红说明该处是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
B.区域③未变红说明该处是运输有机物的部位
C.置于阳光下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
D.将新鲜枝条的叶片全部去除,实验现象将更明显
6.(2023八下·婺城期末)“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白莲植株的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当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7.(2023八下·武义期末)科学家们首次利用仪器“听到”并记录下树木“喝水”时发出的声音。以下关于树木“喝水”的讨论,正确的是(  )
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伸长区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筛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C.“喝水”时,无机盐一定会“搭便车”,“跑”到树木的各个部分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必定有水蒸气、CO2和O2
8.(2021八下·苍南期末)下列关于植物的生长与土壤的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B.人们根据植物生长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C.植物生长需要土壤提供水分、空气和无机盐
D.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应选择黏土类土壤
9.(2019八下·滨江期末)如图是水分进入根部的途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木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主要是根尖的伸长区
B.A,B,C 三处细胞液浓度由高到低为C>B>A
C.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筛管
10.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已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1~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D.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11.如图为叶片结构示意图,下列对相关结构和功能叙述不正确是(  )
A.1、5表皮是由一层细胞组成的,和动物中的上皮组织一样具有保护功能
B.6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也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C.3叶脉为输导组织,里面既含有导管运输有机物,也含有筛管运输水和无机盐
D.2、4叶肉为营养组织,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可以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12.用32P(磷)标记的矿质营养液培养某植物幼苗一段时间后,在根细胞中检测32P的累积量和运输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  )
A.与根尖最末端距离30 mm时32P的运输量最大
B.营养液中的32P是溶解在水中被根尖吸收的
C.在根尖的b点32P的运输量和累积量都最低,对32P的吸收量也是最低的
D.d点32P的累积量最高,是因为该处没有导管,不能将32P向上运输
二、填空题
13.(2022八下·吴兴期末)经测量,某地土壤中砂粒的含量约 20%、粉砂粒的含量约 20%,黏粒的含量约 60%。
(1)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    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 有较多的    (选填“砂粒” 、“粉砂粒”或“黏粒”)。
14.(2023八下·杭州期末)无土栽培是用人工配制的营养液来培育植物的新型农业技术。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事项:
(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   (选填“氮”“磷”或“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褐斑。
(2)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   区。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造成其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
15.台风过后,城市里的大树往往会出现倒伏现象,相同情况下农村地区的大树却很少出现倒伏的现象,这与城市大树移栽过程需要砍断部分树根有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大树容易倒伏的原因,体现了植物根系的   作用。
(2)移栽成活的大树根部会长出大量新的根,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上图所示根尖结构中的[   ]   和[   ]   。
(3)[①]为根尖的   区,该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   。
16.(2022八下·诸暨期末)雷竹笋是一种常见的食材,肉质细嫩,营养丰富,却不宜多食。
(1)雷竹笋常带有苦味是因为含有氰苷。氟苷在酶的催化下会产生有毒的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为避免食用雷竹笋时因HCN引起中毒,烹饪时应   。
(2)当雷竹笋从地下钻出土壤,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出青后的笋含有更多的氟苷。为避免雷竹笋在出土后继续生长的过程中出青,农民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
(3)如图为竹子与竹笋的生长示意图,箭头表示有机物的运输方向。下列关于有机物的来源及其运输结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腾作用 导管 B.光合作用 导管
C.呼吸作用 筛管 D.光合作用 筛管
17.(2023八下·杭州期末)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图二是细胞结构示意图,图三是气孔的关闭和开放两种状态示意图。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一中②所示细胞与图二中   (填”甲”或”乙”)细胞结构相似;
(2)图一中⑤的结构名称是   ,它是植物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3)夏天正午阳光过强时,保卫细胞失水,气孔往往处于图三中   (填”甲”或”乙”)所示的状态。
三、实验探究题
18.(2023八下·柯桥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完植机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   (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
(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图乙装置中的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乙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
19.(2021八下·下城期末)为测定某种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小金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操作,回答相关的问题。
(1)得到体积相同的土块与铁块。
小金的想法有如下两种:①从较大土块中切下一块棱长为4cm的正方体土块,再找一块规格与之完全相同的铁块。②找一块现成的棱长约4cm的正方体铁块,量出棱长。再从较大的土块中切取与铁块相同的土块。
以上两种做法中,更合理的是   (选填“①”或“②”)。
(2)测量土块中空气体积。
操作:将土块和铁块分别放入2只相同的烧杯中,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先沿烧杯壁缓慢地向烧杯内注水,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 ,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①上述 ■ 处的操作应是   。
②若土块体积为V,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为   。
③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   (选填“A”或“B”)。
20.(2022八下·乐清期末)乐乐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猜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或髓进行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3种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木质部没有染红
(1)上述实验中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有(列举一点):   。
(2)乐乐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请你为乐乐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   。
21.(2023八下·武义期末)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
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是   (填字母),生命活动B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2)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3)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发现:在   温度下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从表格中分析选择温度)。
四、解答题
22.华北某地区经常出现苹果小叶病,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锌引起的,有人认为是土壤中缺镁引起的,科研人员为弄清到底是缺少哪种元素诱发了苹果小叶病,进行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将洗净根部的苹果幼苗分成三组;②配制适量的完全培养液放入培养缸 A,在培养缸 B、C中分别加入相应的培养液;③将三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培养缸中;④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1)实验中对苹果幼苗选择上的要求是   。
(2)步骤②中培养缸 B、C的培养液应如何配制:   。
(3)将苹果幼苗根部洗净的目的:   。
(4)如出现实验现象   ,则说明苹果小叶病既与缺镁有关,又与缺锌有关。
23.某同学探究“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这一问题时提出了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并做了如下实验。根据实验回答问题。
步骤 一: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如表所示的3种处理方法处理;
步骤二: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插入一瓶盛有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并置于适宜的环境中;
步骤三:经过10~30分钟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各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将实验现象记录在表中。(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
组别 处理方法 实验现象
A 带叶枝条(不做处理) 横切枝条中上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变红
B 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 枝条 横切枝条中上部的韧皮部和木质部都变红
C 除去木质部和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树皮(或韧皮部)不变红
(1)上述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2)通过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可以说明   。
(3)若将 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红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   。
24.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将C18O2和CO2分别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 H218O中(如图所示),迅速收集产生的氧气。
(1)18O和16O互为   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因此可以用来示踪物质变化情况。
(2)该实验是为了研究   。
(3)该实验必须在   条件下进行。
(4)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   (填“无机盐”或“无机盐和有机物”),并置于适宜环境下培养。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 风化过程十分复杂,通常是几种作用同时发生,造成岩石的崩解或分解。为方便起见,可把风化作用分为物理(或机械)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解答】A. 风化是指岩石、土壤和其他地质物质受大气、水文和生物等因素影响而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月球上没有空气,月球表面没有风,月壤的形成是风化作用的结果 ,A错误;
B. 月壤的形成没有生物的作用,所以月壤中缺乏有机物的积累,B正确;
C. 未经过改造的月壤,不适宜植物的生长 ,C正确;
D. 用图示实验可以探究月壤中是否含有可溶性无机盐 ,D正确;
故答案为:A
2.【答案】A
【知识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元素的种类与分布;氧化反应;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A:考查原子,离子,元素的关系。
B:根据土壤的组成解答。
C:根据氧化反应和缓慢氧化的概念分析。
D: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分析。
【解答】A:原子能构成分子,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分子、原子、离子均可以构成物质。氧元素、氧原子、氧离子不是包含关系,A错误。
B:壤土,指土壤颗粒组成中黏粒、粉粒、砂粒含量适中的土壤,图乙为壤土类土壤的组成模型,B正确。
C:氧化反应包括缓慢氧化,C正确。
D: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从大到小依次为氧 ,硅 ,铝 ,铁 ,钙 ,钠 ,钾 ,镁 ,氢 ,百分比分别为:氧 48.06%,硅 26.30%,铝 7.73%,铁 4.75%,钙 3.45%,钠 2.74%, 钾 2.47%,镁 2.00%,氢 0.76%,其他 0.76%,D正确,
故选A。
3.【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
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图中,①成熟区、②伸长区、③分生区、④根冠。
【解答】
A.①是成熟区,表皮细胞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扩大了与水的接触面积,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②是伸长区,细胞开始迅速伸长,是根伸长最快的地方,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③是分生区,属于分生组织,细胞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故C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④是根冠,位于根的顶端,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作用,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4.【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茎中的木质部中含有运输水和无机盐的导管;茎的韧皮部中含有运输有机物的筛管;植物吸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区;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
【解答】A. 植物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毛区,A正确;
B. 施肥过多会导致根毛细胞失水,造成烧苗 ,B正确;
C. 根吸收的水由木质部中的导管运输,C错误;
D. 植物体缺水时,气孔关闭以减弱蒸腾作用 ,D正确;
故答案为:C.
5.【答案】A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区别:
1所属不同: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运输组织。韧皮部是被子植物体的输导组织。
2组成不同:木质部由导管、管胞、木纤维和木薄壁组织细胞以及木射线组成。韧皮部由筛管和伴胞、筛分子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等组成。
3功能不同:木质部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及溶解于水里面的离子往上运输,以供其它器官组织使用,另外还具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韧皮部内具有运输同化产物、贮藏和支持功能。
【解答】A:图中②木质部变红,说明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管道--导管位于木质部中,A正确。
B:区域③韧皮部未变红说明该处没有导管,但是不能说明该处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B错误;
C:置于阳光下是为了促进植物的蒸腾作用,使实验效果更明显,C错误。
D:应为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动力来源于蒸腾作用,要是效果明显就要增强蒸腾作用,所以枝条应尽可能多带些叶片,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随时都能进行。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A.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故A错误;
B.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失水时,保卫细胞收缩,气孔关闭,故B错误;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故C错误;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
7.【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叶的形态结构
【解析】【分析】植物体通过根部的根毛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再通过根茎叶中木质部的导管向上运输,最后少量在叶片处用于光合作用,大多数通过蒸腾作用散失在空气中。
【解答】A.树木“喝水”的主要部位一定是根尖的根毛区 ,故A错误;
B.“喝”进的水一定会沿着根、茎、叶中的导管运送到树木各处 ,故B错误;
C.无机盐是溶解在水中的,运输水的过程中一定会由无机盐跟着运输到各处,故C正确;
D.听到“喝水”声时,排出叶片气孔的气体可能有水蒸气、CO2和O2,植物光合作用强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二氧化碳排出,植物光合作用弱于呼吸作用时,不会有氧气排出,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8.【答案】D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土壤的性状与植物的生长;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质地分类是指根据土壤颗粒组成比例对土壤进行分类,通常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根据植物生长的要求配制不同类型的土壤。
【解答】A、壤土类土壤兼有黏土和砂土的优点,通气透水、保水保温性能都较好,是最有利于多数植物生长的土壤,A不符合题意;
B、根据植物习性,配制不同土壤,植物才会长得更快,B不符合题意;
C、土壤中含有水分、空气和无机盐,植物生长需要这些条件,C不符合题意;
D、黏土类土壤的黏性高,很难散开,蓄水保肥能力很强,透气性差(缺点),不利于一些农作物生长需要,而玉米喜温暖、干燥环境,因此黏土类土壤不适合玉米生长,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9.【答案】C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根尖是指从根的顶端到生有根毛的一段。根尖的结构从顶端向上,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
【解答】A、成孰区也叫根毛区:在伸长区的上部,细胞停止伸长,并且开始分化,表皮一部分向外突起形成根毛。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A错误;
B、 植物吸收水的主要器官是根,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孰区,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路径是:土壊中的水分→根毛细胞→表皮内的层层细胞→根内的导管→茎内的导管→叶脉的导管→叶片的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水蒸气),所以A , B , C三细胞液从高到低为A>B>C , B正确;
C、栓化是木栓质硝类化合物渗入细胞壁引起的变化,使细胞壁既不透气,也不透水,增加了保护作用。栓化的细胞常呈褐色,富于弹性。如周皮的木栓层细胞为栓化细胞,栓化的根毛细胞主要是为了让植物更好的固定在土壤中, C正确;
D、水分进入根毛细胞后,最终进入根的木质部的导管,D错误。
故答案为:C
10.【答案】C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导管上下两个细胞是贯通的(相连的部分细胞壁消失),而筛管相邻两细胞的横壁上有许多小孔,称为“筛孔”。导管是由长筒状的死细胞连接而成的,细胞横壁消失,自下而上地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筛管是由长筒状的活细胞连接而成,细胞横壁上有许多小孔,自上而下地运输有机物。
【解答】A.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题图中可以看出B在其上下都进行了环割,使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送到B果实,B得不到营养物质将停止发育而凋落。A不符合题意。
B. 题图中可以看出A周围有叶子,叶制造的有机物能不断送到A果实,可以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故可以继续发育。B不符合题意。
C.如果对茎进行环割,这样营养物质就积存在节口上端,使节口上端出的形成层得到丰富的营养物质,细胞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分裂而形成瘤状物。所以枝条上的1处会出现明显肿胀,因为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枝条上端的叶制造的有机物向下运输到1处时受阻。而2~3之间没有绿叶,基本不会制造有机物,所以3处不会明显肿胀。4处虽然有绿叶但有机物通过筛管向下运输,4处不会有有机物积存,所以4处也不会明显肿胀。C符合题意。
D.对树皮进行环割就相当于切断了向下运输有机物的筛管,但导管可以正常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故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11.【答案】C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解答】①⑤为保护组织,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而上皮组织是动物细胞中的组织, 同样具有保护功能。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③叶脉里含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输导水、无机盐、有机物,为输导组织,起运输养料的作用,叶片的叶肉细胞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故答案选:C
【分析】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图示为叶片结构示意图,其中①是上表皮,②是栅栏组织,③是叶脉,④是海绵组织,⑤是下表皮,⑥是气孔.
12.【答案】D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植物进行生命活动和生长发育需要无机盐,无机盐在植物根部进入根茎叶中的导管,依次向上运输。
【解答】A.由曲线图可知在据根尖30mm是其运输量位于顶点,即此时最大;
B.无机盐需溶解在水中以溶液的形式进入导管中进行运输;
C.由去曲线可知,当据根尖距离大约为5mm是此时的运输和积累量均最低,吸收量也是最低的;
D.d点为植物的根毛区,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故这个部位浓度最高,该选项表述错误。
故答案为:D
13.【答案】(1)黏土
(2)砂粒
【知识点】土壤的结构和类型
【解析】【分析】土壤中一般都含有砂粒、粉砂粒和黏粒。根据它们在土壤中所占的比例不同,可将土壤分为砂土类土壤、黏土类土壤和壤土类土壤三种。
砂士类土壤:砂粒多、黏粒少、土壤颗粒较粗;
黏土类土壤:黏粒、粉砂多、土壤颗粒较细;
壤土类土壤:砂粒、黏粒、粉砂大致等量,土壤质地较均匀。
【解答】(1)黏粒和粉砂粒的比例为80%,远超砂粒,整体土壤颗粒较细,符合黏土类土壤特征。故据图判断,该土壤的类型为黏土类土壤。
(2)多肉植物往往耐旱性强,适应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故种植多肉的土壤应含有较多的砂粒。
14.【答案】(1)钾
(2)成熟;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 当细胞外浓度高于细胞内浓度时,细胞失水。当细胞外浓度低于细胞内浓度时,细胞吸水。 一,缺氮时,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 二,缺磷时,植株特别矮,小叶片呈暗绿色,并出现紫色。 三,缺钾时,植株的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边缘和尖端呈褐色,并逐渐焦枯。
【解答】(1)营养液中应含有多种无机盐,若缺少含钾的无机盐,会出现植株矮小,叶片上有褐斑。缺氮的无机盐,植物的叶片会发黄;缺磷的无机盐,植物的叶片会暗绿带红;
(2) 植物的根从营养液中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根毛(成熟)区。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而萎蔫;所以小应为使无土栽培的植物长得快,配制了浓度极高的营养液,结果导致该植物萎蔫而死亡。
故答案为:(1)钾(2)成熟; 培养液中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导致植物细胞失水
15.【答案】(1)固定
(2)③;分生区;②;伸长区
(3)根毛;根毛
【知识点】植物的根系及其结构与功能
【解析】【分析】①是根毛区,②是伸长区,③是分生区,④是根冠;根冠细胞的细胞壁较薄 ,外层细胞排列比较疏松,内部细胞小、排列紧密;分生区细胞的细胞壁薄,细胞核较大,细胞质较浓,细胞排列紧密,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外观呈黄色;伸长区细胞逐渐停止分裂,但能较快生长,使根不断地伸长;根毛区表皮细胞向外突出,是根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场所;
【解答】(1) 城市大树容易倒伏的原因,体现了植物根系的固定作用。
(2) 移栽成活的大树根部会长出大量新的根,根的生长主要依靠上图所示根尖结构中的[③]分生区和[②]伸长区。
(3) [①]为根尖的根毛区,该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故答案为:(1) 固定 (2)③、分生区、②、伸长区(3)根毛、根毛
16.【答案】(1)煮熟煮透(或开盖煮、焯水浸泡等)
(2)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3)D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1)有毒物质沸点低,利用高温使其沸腾汽化。
(2)笋尖有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避免光照。
(3)有机物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利用韧皮部筛管运输。
【解答】(1) 氢氰酸(HCN),HCN沸点为26℃ ,沸点较低,利用高温使其沸腾汽化即可,所以烹饪时应煮熟煮透。
(2)笋尖被阳光照射后会转为绿色,俗称“出青”,覆盖干草、黑色塑料布等不透光的物体 ,可以避免被阳光照射。
(3)有机物来自叶片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和有机物,利用韧皮部的筛管进行运输。
17.【答案】(1)甲
(2)气孔
(3)甲
【知识点】叶的形态结构;蒸腾作用
【解析】【分析】
①动物细胞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结构,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和液泡等结构。
②半月形的细胞是保卫细胞,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③保卫细胞吸水时,细胞膨胀,气孔打开蒸腾作用增强,保卫细胞失水时,细胞萎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植物能通过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的快慢,使植物体内始终保持着适量的水分。
【解答】
(1)图一是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结构示意图,②所示细胞属于植物细胞,图二中甲是植物细胞,故答案为“甲”。
(2)⑤的结构名称是气孔。
(3)保卫细胞失水,气孔会关闭,故答案为“甲”。
18.【答案】(1)B
(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3)m2
【知识点】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
【解析】【分析】甲图中C代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A代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代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1) 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 蒸腾作用,所以填B。
(2)叶片不变蓝,说明植物体内没有淀粉,可得结论: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淀粉 。切断叶脉,水分无法向上运输,A不变蓝,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植物产量最高。
19.【答案】(1)②
(2)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B
【知识点】土壤的组成与形成
【解析】【分析】(1)根据铁块和土块是否容易被切割分析;
(2)①为了减小测量误差,可以使用滴管向烧杯内滴水,因为它每次的滴加量很小,可以做到精细操作;
②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
③在实验过程中,如果烧杯能够满足测量要求,那么烧杯的容积越小,分度值越小,测量肯定越精确。
【解答】(1)铁块不容易切割,而土块很容易切割,因此先寻找铁块,再按照铁块的规格裁切土块更合理一些,故选②。
(2)①如图甲所示。快要浸没土块或铁块时, 换用滴管从量筒中取水后向烧杯中滴水,直到水把土块和铁块刚好浸没。记录用水的体积分别为V1、V2。
②当向土块的烧杯中加水时,其中的空气由于水的进入会被排出,因此加入水的体积应该等于铁块的体积与空气的体积之和,
则空气的体积为:V空气=V1-V2;
则土壤中空气的体积分数为:。
③根据图片可知,B烧杯容积更小一些,会更精确,则:为减小测量误差,实验时所用烧杯应选图乙中的B。
20.【答案】(1)使用红墨水(或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2)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3)用石蜡密封(木质部)切面(合理即可)
【知识点】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控制变量在进行科学实验的概念,是指那些除了实验因素(自变量)以外的所有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这些变量不是本实验所要研究的变量,所以又称无关变量、无关因子、非实验因素或非实验因子。茎是根和叶之间起输导和支持作用的植物体重要的营养器官。
【解答】(1)上述实验中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有使用红墨水(或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中植物的蒸腾作用更快,实验的现象更明显)。
(2)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所以纵切后可以看到红色是自上而下逐渐变浓的,故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茎中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是木质部的导管,运输方向自下而上。
(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可以用石蜡密封(木质部)切面。
21.【答案】(1)C;降低叶片温度避免被灼伤
(2)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3)20℃
【知识点】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蒸腾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所以图中B表示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C代表光合作用。
【解答】(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即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是图C。生命活动B表示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的意义是:降低叶片温度避免被灼伤 。
(2)呼吸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强。由图表数据可知,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温度为5℃到35℃时,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3)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两者差距越大,积累的有机物越多。小组人员分析数据得到:20℃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2.【答案】(1)品种相同且长势相近,健康且苗龄相同
(2)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
(3)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
(4)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
【解析】【分析】该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矿质元素的不同,设计实验时,利用全素培养液作为对照,设置缺锌和缺镁的培养液为实验组,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通过比较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即可得出结论;探究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开放的,要根据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正确预测所有可能的实验结果并得出相应的实验结。
【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选择的苹果幼苗应该是品种相同且长势相近,健康且苗龄相同;
(2)①由实验目的分析出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否含有锌元素和是否含有镁元素,实验还应遵循对照原则,因此实验分为三组,一组是全营养液作为对照,一组是缺锌的营养液,一组是缺镁的营养液;
②对于无关变量的控制应相同条件,所以将三株长势相同的苹果幼苗分别栽培在上述三个缸中;
③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记录分析苹果幼苗的生长发育情况;
(3)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若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生长,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3)洗净苹果幼苗根部的目的是避免苹果幼苗根部带有锌、镁等元素,这样做保证实验变量的唯一,增加了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4)若C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B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镁引起的;
若B缸内苹果幼苗表现出小叶病,而C缸没有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是由缺锌引起的;
若A缸内苹果幼苗正常生长,B、C两缸内的幼苗都表现为小叶病,则苹果小叶病与缺锌和缺镁都有关。
故答案为:(1)品种相同且长势相近,健康且苗龄相同;(2)全营养液缺锌或缺镁的等量培养液各一份;(3)防止土壤中含有的镁、锌元素对实验产生干扰;(4)B、C两缸内苹果幼苗都表现出小叶病,A缸内苹果幼苗生长正常。
23.【答案】(1)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
(2)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且木质部能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3)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知识点】茎的形态结构;茎的运输作用
【解析】【分析】茎是主要的输导器官,其中含有输导组织--导管和筛管。导管位于木质部,具有运输水分与无机盐的作用。
【解答】(1)由题干“茎运输水和无机盐的部位在哪?”可做出假设: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
(2)据表中实验现象可见: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且木质部横向运输(或渗透)到韧皮部。
(3)通过实验发现,无论是枝条的横切口还是枝条的纵切面都是只有木质部被染成红色。在茎的木质部中,导管是上下相通的,若将B组枝条纵切,用放大镜观察纵切面的染色部位,观察到越靠近枝条的顶端,颜色变得越来越浅,就可以进一步证明:根吸收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自下向上运输的。
故答案为:(1)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2)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运输的,且木质部能横向运输到韧皮部;(3)水分和无机盐是自下而上运输的。
24.【答案】(1)同位素
(2)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3)有光
(4)无机盐
【知识点】植物生长需要无机盐;光合作用的原料、条件和产物;光合作用的原理
【解析】【分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18O和16O 他们的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所以他们互为同位素原子;
(2)通过同位素中18O和16O的运用,想探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
(3)光合作用必须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进行;
(4)植物的根能够吸收水和无机盐,促进自身的生长,植物的有机物是通过自身的光合作用制取的,所以制备含有较多小球藻的液体时,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体中加入无机盐;
故答案为:(1)同位素(2) 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二氧化碳还是水 (3) 有光 (4) 无机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