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5-8节)A版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3.答:
24.答:
25.答:
26.答: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5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7.答:
28.答:
29.答:
30.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考试范围:5-8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 B.野炊明火烧烤 C.污水集中处理 D.坚持绿色出行
2.(2023 拱墅区模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推广燃油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
3.我们每天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什么场所( )
A.肺泡 B.动脉 C.毛细血管 D.组织细胞
4.(2023 金华二模)金华开展以“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加强重点污染因子的协同治理,全力保障“亚运蓝”活动。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是“零废弃”。下列做法不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的是( )
A.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B.充分实现物尽其用
C.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
D.将垃圾随地填埋
5.(2023春 朔城区期末)如图中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
A.尿素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氧气
6.(2023秋 慈溪市期末)我市推行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图)。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大豆。已知大豆根内部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为玉米提供氮肥。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作物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
B.玉米和大豆间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
C.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
D.玉米根吸收的氮肥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等其他部位
7.(2023春 郯城县期末)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图Ⅱ模拟吸气过程
B.②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Ⅰ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D.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③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8.(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B.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9.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此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哪一项?( )
A.二氧化碳 B.水 C.光照 D.叶绿体
10.新冠病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对于重型及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出现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从这一点来看,这会影响呼吸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D.组织中气体交换
11.下列四位同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气体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12.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做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煮熟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的量,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13.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指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各占50%
C.人类活动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
D.光合作用利于维持碳—氧平衡14.如图所示,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了水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5.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6O2→6CO2+6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2023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科学课上,某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呼吸模型。
(1)图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
(2)若要用该模型演示呼气的过程,则同学对橡皮膜的操作为 。
(3)老师认为,该模型能帮助我们直观地认识呼气和吸气的原理,但在材料选择上也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人体结构特征造成了影响,请指出一处不合现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
17.(2023秋 海曙区期末)温度为22℃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当光照强度为 时(选填“n1”或“n2”),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18.(2023秋 义乌市期末)“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山东省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大气二氧化碳向海洋的扩散,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如图是“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示意图。
(1)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的原因:浮游植物和 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2)贝类除了增加碳的储存外,还能利用碳酸盐构建基本不会被海洋中分解者分解的贝壳,从而 (选填“促进”或“抑制”)了碳的循环。
19.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c、d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腔胸容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时,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
(2)气体a、b进出血液是通过 实现的。
(3)血液从血管的1处流到2处后,其成分变化是 的含量增加。(填气体名称)
20.(2023春 定海区校级月考)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农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为提高蔬菜产量,控制叶面积指数在 。
时常作为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指标。
(2)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21.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存在氧循环的是 钟罩(选填“A”或“B”)。为了让B钟罩内蜡烛能比A内的更长时间燃烧下去,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方法)。
22.(2023春 临海市期末)如图为某市2023年5月1日~14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趋势图(图甲)及空气质量等级分类标准(图乙)。请回答:
(1)5月1日~7日,该市的空气质量以 (填空气质量等级)为主。
(2)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23.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24.(2023春 南浔区期末)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后,老师布置作业:制作“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程。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如表的项目成果评价表。
项目成果评价表
“呼吸运动模型”评价表
评价指标得分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高度相似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较为相似 结构不完整,有1处及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能模拟横膈运动或肋骨运动 不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1)制作产品:小文同学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所示的模型。
图甲④过程中进入肺泡的气体是 。若要用图乙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小文的正确操作是 。
(2)改进与评价产品:小文同学将直玻璃管替换为Y型玻璃管,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如图丙。依据评价表请模仿以下范例来评价指标二的得分,并简要说明评分依据。
例:指标一优秀,Y型玻璃管模拟了气管和支气管,两个透明气球模拟了双侧肺。
。
25.温室效应加剧是导致自然灾害持续肆虐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1)图甲中的黑点表示从1880年到2000年间的一些年平均气温。Ⅰ、Ⅱ、Ⅲ三条直线则分别表示了近120年来、60年来和20年来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通过比较这三条直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小安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若能观察到色拉油a侧液面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完全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6.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当前人类面临着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pH<5.6的酸性降水)等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
(1)PM是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主要可以分成总悬浮颗粒(TSP)、PM10、PM2.5三类,其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 的颗粒物;
A.米 B.厘米 C.微米 D.纳米
(2)粒径小于PM2.5的颗粒物,往往会进入支气管,影响到人的 系统,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3)小金想通过实验证明某次降水是酸雨,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判断依据 。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27.小李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依照课本中的三个演示实验,也操作了一遍,并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 ,这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 。
(2)图(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甲瓶中蜡烛熄灭,因为种子萌发时消耗了瓶内的 。图乙在此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3)图(三)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甲瓶比乙瓶中温度高,这说明萌发的种子 。
28.(2023秋 江北区期末)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一、图二、图三依次为塑料大棚内部场景、白梨瓜以及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图四和图五分别是晴朗的夏季白梨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你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同时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增强白梨瓜的 作用。
(2)图三中,A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3)结合图四、图五分析,白梨瓜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间点是 (填图四中字母)。
29.(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中和”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 。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
①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可使二氧化碳和水在某表面可发生如下反应:2CO2+4H2O2CH3OH+3O2
②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封存在海洋里。上述两个反应,因为 不同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3)调整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另一种有效途径,氢气是一种可持续研发的新能源和工业原料。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 (填化学式),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
3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扬尘。
(1)空气质量根据分指数可划分为六个等级,如下表所示。表格中分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分指数=
分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0-50 Ⅰ级 优
51-100 Ⅱ级 良
101-150 Ⅲ(1)级 轻微污染
151-200 Ⅲ(2)级 轻度污染
201-300 Ⅳ(1)级和Ⅳ(2)级 中度和中度重污染
大于300 Ⅴ级 重度污染
某一天台州市PM2.5监测数据显示,椒江城区的PM2.5浓度为30微克/米3,由此可判断当天椒江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北方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专用口罩的销售,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雾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0.01厘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0.01毫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0.1微米左右。能有效防止PM2.5的口罩是 (填序号)。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章 空气与生命
考试范围:5-8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宣传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的是( )
A.垃圾分类投放 B.野炊明火烧烤 C.污水集中处理 D.坚持绿色出行
【答案】B
【解答】解:A、垃圾分类投放,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B、野炊明火烧烤,烧烤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做法与这一主题不相符;故选项正确;
C、污水集中处理,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D、坚持绿色出行,做法与这一主题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23 拱墅区模拟)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我国提出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排放量和吸收量达到平衡。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大力推广燃油车
B.露天焚烧垃圾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
【答案】C
【解答】解:A、大力推广燃油车,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做法与“碳中和”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B、露天焚烧垃圾,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做法与“碳中和”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C、乘坐公共交通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做法与“碳中和”理念相符,故选项正确。
D、工厂直接排放废气,会排放大量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碳,做法与“碳中和”理念不相符,故选项错误。
故选:C。
3.我们每天吸入的氧气最终到达什么场所( )
A.肺泡 B.动脉 C.毛细血管 D.组织细胞
【答案】D
【解答】解:人体通过呼吸系统从外界获得氧气,外界空气通过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到达人体的肺,进入肺泡,肺泡外缠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通过气体交换,毛细血管内的二氧化碳交换到肺泡内,呼出体外,肺泡内的氧气交换到毛细血管的血液中,随着血液循环运输到身体的各处组织细胞内,在细胞的线粒体里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故选:D。
4.(2023 金华二模)金华开展以“清新空气示范区”建设为载体,加强重点污染因子的协同治理,全力保障“亚运蓝”活动。其中一条重要的措施是“零废弃”。下列做法不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的是( )
A.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
B.充分实现物尽其用
C.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
D.将垃圾随地填埋
【答案】D
【解答】解:A、从源头尽可能减少垃圾的产生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不合题意;
B、充分实现物尽其用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不合题意;
C、废弃物进行分类投放及回收利用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不合题意;
D、将垃圾随地填埋造成资源浪费以及环境污染,不符合“零废弃”环保理念,符合题意。
故选:D。
5.(2023春 朔城区期末)如图中表示血液中某物质含量的变化,如果横坐标上AB段为组织处毛细血管,CD段为肺部毛细血管,图中曲线表示的物质是( )
A.尿素 B.二氧化碳 C.葡萄糖 D.氧气
【答案】D
【解答】解:A、经过组织处毛细血管后,尿素的含量增加。
C、经过组织处毛细血管后葡萄糖含量应该减少,不会增加。
BD、血液流经组织细胞间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组织细胞发生物质交换,将运输的氧和营养物质供给细胞利用,同时将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运走。在物质交换过程中,血液由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为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与肺泡内的气体发生交换,肺泡内的氧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经过肺部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含氧少、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为含氧多、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因此该曲线表示的是氧气的变化情况。
故选:D。
6.(2023秋 慈溪市期末)我市推行玉米与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如图)。采用该技术后,玉米基本不减产,每亩地还能增产200多斤大豆。已知大豆根内部根瘤菌具有固氮作用,可以为玉米提供氮肥。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作物种植密度越大,产量就会越高
B.玉米和大豆间作能更充分地利用光照
C.两种植株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
D.玉米根吸收的氮肥通过导管自下而上运输到叶等其他部位
=【答案】A
【解答】解:A、作物种植密度大,叶片互相遮挡,只有上面叶片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而下面大部分叶片得不到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反而还会通过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产量就会降低,所以农作物要合理密植。A错误。
B、将玉米和大豆间作种植,可以充分利用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B正确。
C、两种植物高矮差距较大,可确保良好的通风,这样能增加二氧化碳的含量,提高光合作用效率,C正确。
D、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无机盐,并通过根、茎、叶的导管运输到植物体的各个部分,D正确。
故选:A。
7.(2023春 郯城县期末)如图模拟的是人体呼吸运动的过程,下列对该图描述错误的是( )
A.图Ⅱ模拟吸气过程
B.②和④分别模拟胸廓和膈
C.图Ⅰ模拟膈肌收缩,位置上升
D.①模拟的器官能使到达③的气体变得清洁、温暖、湿润
【答案】C
【解答】解:A、图Ⅱ中,膈肌下降,胸廓变大,肺扩张,是吸气过程。A正确;
B、②模拟胸廓,④模拟膈肌。B正确;
C、图Ⅰ中,膈肌舒张,顶端上升,是呼气过程。C错误;
D、①模拟气管,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变的清洁、温暖、湿润。D正确。
故选:C。
8.(2023秋 临海市校级月考)如图表示人体内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氧气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B.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进入肺泡
C.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
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
【答案】C
【解答】解:A、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所以氧气由肺泡扩散进入血液后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结合。A正确。
B、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比肺泡中的多,二氧化碳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肺泡壁由血液扩散进入肺泡。B正确。
C、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C错误。
D、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只有一层上皮细胞,利于气体交换。D正确。
故选:C。
9.将下列实验装置(玻璃瓶左边底部有一台抽气泵)放在阳光下,你认为此装置可以研究植物光合作用所需条件的哪一项?( )
A.二氧化碳 B.水 C.光照 D.叶绿体
【答案】A
【解答】解: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二氧化碳,进入叶片所在玻璃瓶的空气经过氢氧化钠溶液处理后,已经没有二氧化碳了,因此叶片由于缺少原料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没有淀粉生成导致叶片不变蓝色。因此此装置研究了二氧化碳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故选:A。
10.新冠病毒主要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对于重型及危重新冠肺炎患者,肺部出现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从这一点来看,这会影响呼吸过程中的哪个环节( )
A.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B.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C.气体在血液中运输
D.组织中气体交换
【答案】A
【解答】解:呼吸的全过程包括: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肺泡里的气体交换、组织里的气体交换和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个环节。“新冠肺炎”是由一种病毒感染肺遭遇引起的疾病,患上这种病会使全部或局部纤维化,肺也就全部或局部不能扩张和回缩,导致了肺泡不能与其周围的血液发生气体交换即肺泡里的气体交换不能正常进行,因而会影响肺的通气,进而影响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造成人体缺氧,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故选:A。
11.下列四位同学对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观点中正确的是( )
A.小王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时无法进行呼吸作用
B.小柯认为:绿色植物呼吸作用时一定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C.小明认为: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吸入二氧化碳,放出气体
D.小张认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
【答案】D
【解答】解:AB、没光的时候只进行呼吸作用,有光的时候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AB错误;
C、呼吸作用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C错误;
D、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为人和动物提供了食物和氧气,D正确。
故选:D。
12.在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实验中,所用的保温瓶已做灭菌处理,保温瓶内的环境条件适宜。将适量、等质量的正在萌发和煮熟过的种子分别装入两个保温瓶后密闭,多次测定有关的量,并绘制成如图曲线。下列判断符合客观事实的是( )
A.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则c表示煮熟过的种子
B.若Y表示瓶内温度,则a表示煮熟的种子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则b表示萌发的种子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的量,则a表示萌发的种子
【答案】D
【解答】解:A、若Y表示瓶内氧气量,c曲线逐渐减少,表示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因此C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而不是煮熟过的种子,错误;
B、若Y表示瓶内温度,a曲线升高,表示释放了热量,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而不是煮熟过的种子,错误;
C、若Y表示种子的质量,b曲线是水平,表示质量不变,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质量减小,因此b表示煮熟过的种子而不是萌发的种子,错误;
D、若Y表示瓶内二氧化碳的量,a曲线升高,表示产生了二氧化碳,煮熟过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因此a表示正在萌发的种子,正确。
故选:D。
13.下列关于生物圈中碳—氧平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指二氧化碳和氧气的相对平衡
B.指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各占50%
C.人类活动加剧二氧化碳的排放
D.光合作用利于维持碳—氧平衡
【答案】B
【解答】:A、绿色植物不断地进行着光合作用,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的氧又以气体的形式进入大气,这样就使的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简称碳—氧平衡。所以说,是光合作用维持了大气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平衡,A正确;
B、大气中的氧气占空气体积的21%,二氧化碳占0.03%,碳—氧平衡是指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浓度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不是指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各占50%,B错误;
C、人类活动会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加剧,C正确;
D、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有利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D正确。
故选:B。
14.如图所示,甲瓶中装入萌发的大豆种子,乙瓶中装入等量的煮熟的大豆种子。一段时间后,分别放入燃烧的蜡烛。观察到甲瓶中的蜡烛熄灭并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分析实验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 )
A.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了水
B.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
C.种子萌发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
D.种子萌发产生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答案】A
【解答】解:只有活的细胞才能进行呼吸作用。煮熟的种子没有生命了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煮熟的种子不能呼吸,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消耗氧气。瓶壁上有许多小水珠,说明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产生水。
故选:A。
15.葡萄糖(C6H12O6)供给人体活动和维持体温所需能量的反应可表示为C6H12O6+6O2→6CO2+6H2O。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医疗上可用一定质量分数的葡萄糖溶液给病人输液以补充能量
B.葡萄糖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产生能量
C.人呼出的气体和吸入的空气的成分相比,CO2和H2O的含量增加,O2含量减少
D.葡萄糖氧化产生的CO2如不能及时排出人体,则血液的pH将增大
【答案】D
【解答】解:A.给病人输葡萄糖溶液,增加血液中葡萄糖含量,输入体内的葡萄糖与吸入的氧气反应放出能量,补充病人葡萄糖摄入的不足,维持病人生命活动,故A正确;
B.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葡萄糖被氧化后生成物只有二氧化碳和水,并产生能量,故B正确;
C.葡萄糖氧化后的生成物会随呼吸排出体外,因此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水的含量比吸入的空气有所增加,故C正确;
D.氧化产生的二氧化碳不能及时排出人体,二氧化碳就会和体内水化合成碳酸,碳酸呈酸性,使血液酸性增强,pH减小,故D错误。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2023春 鹿城区校级期中)科学课上,某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呼吸模型。
(1)图中气球模拟的人体器官是 。
(2)若要用该模型演示呼气的过程,则同学对橡皮膜的操作为 。
(3)老师认为,该模型能帮助我们直观地认识呼气和吸气的原理,但在材料选择上也对我们形成正确的人体结构特征造成了影响,请指出一处不合现的地方,并说明理由 。
【答案】(1)肺;(2)向上推橡皮膜;
(3)此模型不能模拟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因为玻璃瓶不能收缩和舒张。
【解答】:(1)气球能收缩和舒张,因此模拟人体的肺。
(2)橡皮膜模拟膈肌,呼气时膈肌舒张,膈的顶部上升,若要用该模型演示呼气的过程,则同学对橡皮膜的操作为向上推橡皮膜。
(3)玻璃瓶不能收缩和舒张,因此,此模型不能模拟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
故答案为:(1)肺;(2)向上推橡皮膜;
(3)此模型不能模拟胸廓的前后径、左右径的变化;因为玻璃瓶不能收缩和舒张。
17.(2023秋 海曙区期末)温度为22℃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当光照强度为 时(选填“n1”或“n2”),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答案】(1)n1;(2)光照强度。
【解答】 解:(1)结合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由图可知,当光照强度为n1时,CO2吸收量为0,此时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吸收的二氧化碳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相抵。
(2)由图可知,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增大;光照强度达到n3之后,CO2吸收量不再变化。可见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
故答案为:(1)n1;(2)光照强度。
18.(2023秋 义乌市期末)“碳中和”是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国家战略,本质上是通过多种途径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山东省利用海洋资源发展“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大气二氧化碳向海洋的扩散,从而助力实现“碳中和”,在“碳中和”方面做出了积极探索。如图是“藻一贝”共生养殖模式示意图。
(1)该养殖模式可以显著降低表层海水二氧化碳浓度的原因:浮游植物和 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2)贝类除了增加碳的储存外,还能利用碳酸盐构建基本不会被海洋中分解者分解的贝壳,从而 (选填“促进”或“抑制”)了碳的循环。
【答案】(1)藻类。(2)抑制。
【解答】解:(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浮游植物和藻类作为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把海洋中的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2)贝类食性广泛,通过滤食多种浮游生物和海带碎屑,促进有机物在食物链上的传递,也可增加碳的储存;贝壳的主要成分不是有机物,所以基本不会被海洋中的分解者分解,从而抑制了碳的循环。
故答案为:(1)藻类。(2)抑制。
19.如图所示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示意图,a、b分别代表进行交换的两种气体,c、d表示气体进出的方向,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腔胸容积 (选填“增大”或“减小”)时,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
(2)气体a、b进出血液是通过 实现的。
(3)血液从血管的1处流到2处后,其成分变化是 的含量增加。(填气体名称)
【答案】(1)增大(2)气体扩散作用(3)氧气
【解答】解:(1)外界气体按照c方向进入肺泡,即肺吸气。吸气时,肋间肌收缩时,肋骨向上向外运动,使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都增大,同时膈肌收缩,膈顶部下降,使胸廓的上下径都增大这样胸廓的容积就增大,肺也随着扩张,肺内的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空气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
(2)图中a表示氧气、b表示二氧化碳,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因此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换气都是通过是通过气体扩散完成的。
(3)血液从毛细血管的1处流到2处后,肺泡内的氧气扩散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所以血液中氧气含量增加。
故答案为:(1)增大(2)气体扩散作用(3)氧气。
20.(2023春 定海区校级月考)大棚蔬菜种植技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技术,它具有较好的保温性能,它深受人们喜爱,因为在任何时间都可吃到反季节的蔬菜。试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农作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与叶面积指数的关系(叶面积指数是指单位面积上植物的总叶面积;叶面积指数越大,叶片交错重叠程度越大)。为提高蔬菜产量,控制叶面积指数在 。
时常作为合理密植的一项重要指标。
(2)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答案】(1)40附近;
(2)有机肥带来较多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解答】解:(1)在蔬菜的种植中使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的差值保持最大,将能提高蔬菜的产量,由图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曲线可知,当叶面积指数在40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差值最大,此时最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所以应填40附近。
(2)菜农常常对大棚内的土栽蔬菜使用有机肥,不但培育了“绿色”蔬菜,而且大棚内的二氧化碳浓度也大大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的主要原因是:有机肥带来较多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40附近;
(2)有机肥带来较多微生物,微生物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
21.取A、B两个密闭的玻璃钟罩,在A、B钟罩内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蜡烛,且在B钟罩内再放入一盆植物,将两个钟罩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同时点燃钟罩内的蜡烛(如图),存在氧循环的是 钟罩(选填“A”或“B”)。为了让B钟罩内蜡烛能比A内的更长时间燃烧下去,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种方法)。
【答案】B;选择叶片较多的植物/将装置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合理即可)。
【解答】:B内蜡烛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而植物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二者组合实现氧循环。为了让B钟罩内蜡烛能比A内的更长时间燃烧下去,可采取的措施是选择叶片较多的植物或将装置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
答案为:B;选择叶片较多的植物/将装置放在光线充足的环境中(合理即可)。
22.(2023春 临海市期末)如图为某市2023年5月1日~14日空气质量指数(AQI)趋势图(图甲)及空气质量等级分类标准(图乙)。请回答:
(1)5月1日~7日,该市的空气质量以 (填空气质量等级)为主。
(2)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各大城市的首要污染物,为保持并改善空气质量,请提出一项可行的措施 。
【答案】(1)二级;(2)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解答】解:(1)当空气污染指数在51-100之间时,空气质量级别是二级,空气质量状况是良。根据甲图可知空气质量指数的范围是50~100,空气质量级别以二级为主。
(2)城市道路定时洒水、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可改善空气质量。
故答案为:(1)二级;(2)城市道路定时洒水。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
23.小金为研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实验: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 。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 (选填“能”或“不能”)。
(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 。
【解答】:(1)根据实验过程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为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中,应将锥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
(3)①②试管中的金鱼藻在加入前要经过24小时暗处理,若暗处理后立即脱色并滴加碘液不能观察到金鱼藻叶片变蓝色,原因是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淀粉。(4)②试管中金鱼藻在光照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主要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
答案为:(1)研究金鱼藻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
(2)去除水中原有的二氧化碳并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溶于水
(3)不能(4)氧气
24.(2023春 南浔区期末)在学习了“呼吸系统”相关内容后,老师布置作业:制作“呼吸运动模型”来模拟图甲中呼气和吸气过程。大家一起讨论制定了如表的项目成果评价表。
项目成果评价表
“呼吸运动模型”评价表
评价指标得分 优秀 合格 待改进
指标一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高度相似 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较为相似 结构不完整,有1处及以上缺失
指标二 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能模拟横膈运动或肋骨运动 不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1)制作产品:小文同学利用玻璃管、透明气球、玻璃罩、橡皮膜、带孔橡胶塞等材料做了如图乙所示的模型。
图甲④过程中进入肺泡的气体是 。若要用图乙模型模拟图甲②过程,小文的正确操作是 。
(2)改进与评价产品:小文同学将直玻璃管替换为Y型玻璃管,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如图丙。依据评价表请模仿以下范例来评价指标二的得分,并简要说明评分依据。
例:指标一优秀,Y型玻璃管模拟了气管和支气管,两个透明气球模拟了双侧肺。
。
【答案】(1)二氧化碳;橡皮膜上移。
(2)优秀;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高度相似,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解答】解:(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肺泡内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因此图甲④过程中进入肺泡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图甲中②表示呼气,呼气时,膈肌与肋间肌舒张,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缩小,膈肌顶部上升,胸廓的容积缩小,肺随之缩小,造成肺内气压增大,大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呼出肺,完成呼气。图乙模型中橡皮膜代表膈肌,因此小文的正确操作是橡皮膜上移。
(2)小文同学将玻璃罩换成大的矿泉水瓶,矿泉水瓶可以伸缩,这样可以表示胸廓的前后径和左右径,外观上与肺的结构高度相似;将直玻璃管替换为Y型玻璃管,玻璃管模拟气管,左右支气管分别进入左右肺,在外观上与气管的结构高度相似,此次改进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高度相似,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故给优秀。
故答案为:(1)二氧化碳;橡皮膜上移。
(2)优秀;结构完整,所选材料的外观与肺、气管高度相似,能模拟横膈运动和肋骨运动。
25.温室效应加剧是导致自然灾害持续肆虐全球的主要原因之一。
(1)图甲中的黑点表示从1880年到2000年间的一些年平均气温。Ⅰ、Ⅱ、Ⅲ三条直线则分别表示了近120年来、60年来和20年来的平均气温变化趋势,通过比较这三条直线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2)小安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在实验中若能观察到色拉油a侧液面 (选填“低于”、“等于”或“高于”)b侧液面,则说明甲烷也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3)汽油的主要成分是己烷(C6H14),它完全燃烧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碳,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1)全球变暖的速率越来越快;(2)低于;
(3)2C6H14+19O212CO2+14H2O。
【解答】解:(1)通过Ⅰ、Ⅱ、Ⅲ三条直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全球变暖的速率越来越快.
故填:全球变暖的速率越来越快;
(2)甲烷是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之一,所以同样环境中甲烷会比空气升温快,左瓶温度升高,压强变大,所以色拉油a侧液面低于b侧;
故填:低于;
(3)在点燃的条件下,己烷(C6H14)完全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2C6H14+19O212CO2+14H2O;
故填:2C6H14+19O212CO2+14H2O。
26.空气质量指数是一种评价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简单而直观的指标。目前计入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颗粒物、臭氧和一氧化碳等。当前人类面临着温室效应、臭氧空洞、酸雨(pH<5.6的酸性降水)等一系列大气环境问题。
(1)PM是大气中的固体或颗粒状物质,主要可以分成总悬浮颗粒(TSP)、PM10、PM2.5三类,其中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等于2.5 的颗粒物;
A.米 B.厘米 C.微米 D.纳米
(2)粒径小于PM2.5的颗粒物,往往会进入支气管,影响到人的 系统,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3)小金想通过实验证明某次降水是酸雨,写出实验操作步骤和判断依据 。
【答案】(1)C;(2)呼吸;
(3)取少量雨水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一些于精密pH试纸上,将pH试纸上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5.6就是酸雨.
【解答】解:(1)PM 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μm的颗粒,故选C;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同时PM2.5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并且不易被鼻腔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3)测量降水的酸碱性可用pH试纸进行测定,具体操作为:取少量雨水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上,将pH试纸上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5.6就是酸雨。
故答案为:(1)C;(2)呼吸;
(3)取少量雨水于试管中,用玻璃棒蘸取一些于精密pH试纸上,将pH试纸上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5.6就是酸雨.
四、简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27.小李同学为了探究植物体的呼吸作用,依照课本中的三个演示实验,也操作了一遍,并认真观察了实验现象(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实验装置,往瓶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会 ,这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 。
(2)图(二)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把甲乙两瓶放在温暖的地方,一段时间后,观察蜡烛在两瓶中的燃烧情况。甲瓶中蜡烛熄灭,因为种子萌发时消耗了瓶内的 。图乙在此实验中起的作用是 。
(3)图(三)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甲瓶比乙瓶中温度高,这说明萌发的种子 。
【答案】(1)变浑浊;二氧化碳;(2)氧气;作对照;
(3)释放大量的热量。
【解答】解:(1)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因此往瓶子中注入清水,打开阀门,使瓶内的气体进入试管。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种子萌发时,分解有机物放出了二氧化碳。
(2)图B中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这样甲乙两瓶形成对照实验。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甲瓶中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
(3)图C中,甲、乙两个保温瓶中分别装有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一段时间后,由于甲瓶中的种子在呼吸时,还释放大量的热量,因此甲瓶中温度明显高于乙瓶。
答案为:(1)变浑浊;二氧化碳;(2)氧气;作对照;(3)释放大量的热量。
28.(2023秋 江北区期末)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一、图二、图三依次为塑料大棚内部场景、白梨瓜以及叶片进行的三项生理过程,图四和图五分别是晴朗的夏季白梨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你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同时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增强白梨瓜的 作用。
(2)图三中,A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3)结合图四、图五分析,白梨瓜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间点是 (填图四中字母)。
【答案】(1)光合;(2)呼吸作用;(3)c。
【解答】:(1)蜂窝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的同时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二氧化碳的浓度提高,白梨瓜的光合作用增强。
(2)图三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属于呼吸作用。
(3)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的时间就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差值最大的时间,由图四可知,中午12点Ⅰ光合作用与Ⅱ呼吸作用的差值最大,再由图五可知,中午12点对应的是c点,所以白梨瓜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间点是c。
故答案为:(1)光合;(2)呼吸作用;(3)c。
29.(2023秋 西湖区校级期中)我国向世界承诺: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碳中和”是产生的CO2和消耗的CO2相当,达到相对“零排放”。
(1)现阶段的能源结构仍以化石燃料为主,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请写出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 。
(2)捕集、利用和封存CO2是实现碳中和的一种途径。
①科研人员制备了一种新型纳米催化剂,可使二氧化碳和水在某表面可发生如下反应:2CO2+4H2O2CH3OH+3O2
②海水吸收二氧化碳生成碳酸封存在海洋里。上述两个反应,因为 不同导致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3)调整能源结构是实现碳中和的另一种有效途径,氢气是一种可持续研发的新能源和工业原料。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利用太阳能将水转化为氢能是一种理想途径。某种光分解水的过程如图所示,该转化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有Fe3O4和 (填化学式),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 。
【答案】(1)CH4+2O2CO2+2H2O。(2)反应物的量。
(3)Zn+H2SO4=ZnSO4+H2↑;FeO;节约能源,能耗低。
【解答】解:(1)天然气燃烧的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
(2)由两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的量不同则生成物的种类不同。
(3)实验室制取氢气常选用的药品是锌粒和稀硫酸,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由图甲可知,在该转化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有四氧化三铁和氧化亚铁,其化学式为FeO;与电解水相比,该方法的优点是节约能源,能耗低。
故答案为:(1)CH4+2O2CO2+2H2O。(2)反应物的量。
(3)Zn+H2SO4=ZnSO4+H2↑;FeO;节约能源,能耗低。
30.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PM2.5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燃烧和扬尘。
(1)空气质量根据分指数可划分为六个等级,如下表所示。表格中分指数的计算公式为:分指数=
分指数 空气质量级别 空气质量状况
0-50 Ⅰ级 优
51-100 Ⅱ级 良
101-150 Ⅲ(1)级 轻微污染
151-200 Ⅲ(2)级 轻度污染
201-300 Ⅳ(1)级和Ⅳ(2)级 中度和中度重污染
大于300 Ⅴ级 重度污染
某一天台州市PM2.5监测数据显示,椒江城区的PM2.5浓度为30微克/米3,由此可判断当天椒江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
(2)北方频发的雾霾天气催热了防PM2.5专用口罩的销售,医生指导晨练爱好者雾霾天最好待在家里,若要外出必须戴好口罩。常用的三种口罩过滤孔径如下:①普通16层纱布口罩:0.01厘米左右;②单层无纺布口罩:0.01毫米左右;③N95专业口罩:0.1微米左右。能有效防止PM2.5的口罩是 (填序号)。
【答案】(1)优;(2)③。
【解答】解:(1)某一天台州市PM2.5监测数据显示,椒江城区的PM2.5浓度为30微克/米3,分指数===40,由此可判断当天椒江的空气质量状况为优;故答案为:优;
(2)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由于N95专业口罩过滤孔径在0.1微米左右,小于2.5微米,所以雾霾天气选择更有效的口罩是N95专业口罩;故答案为:③。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