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4-01-18 16:28:14

文档简介

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一、选择题
1.(2020高二上·池州月考)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B.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③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①-②-③阶段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1)D
(2)B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
【解析】【分析】(1)结合图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可判断①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较小;②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差异大;③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小。从图中可看出①③阶段区域差异小,②阶段区域差异大,①-②-③阶段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D正确。(2)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即图中②阶段,故答案为:B。
【点评】初期阶段即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成长阶段即工业化阶段,后期阶段即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又称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2020高二上·日喀则期末)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似点与相异点是(  )
①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②同属于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③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④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同属于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青藏高原远看成山,地势不平坦;青藏高原是我国唯一不受季风影响的区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因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所以西北内陆受季风影响不明显,降雨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气候干旱。
3.(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右图划分的分别是(  )
A.地形区、自然区 B.行政区、工业区
C.自然区、行政区 D.地形区、工业区
(2)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C.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右图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答案】(1)C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左图反映了非洲西北部地区从南向北植被的地域分异,故划分的是自然区;根据区域轮廓及国界线图例可以确定右图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故划分的是行政区。C正确。(2)左图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A错误;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C正确;右图为非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B错误;右图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即都是国家,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4.(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  )
A.新疆 B.云南 C.内蒙古 D.黑龙江
(2)远西部地带各省级行政区共同的地理位置特征是(  )
A.均地处亚热带 B.均靠边疆
C.均处于内陆 D.均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逐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自然资源及能源短缺
C.农业地位削弱 D.生态破坏严重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新疆、内蒙古属于远西部地带,AC错误;云南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B正确;黑龙江属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D错误。故答案为:B。(2)“远西部地带”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均地处内陆,C正确;只有西藏东南部属于亚热带,A错误;青海不靠边疆,B错误;只有青海、西藏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错误。故答案为:C。(3)“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大多是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金、技术、人才较充裕,A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地位削弱是正常发展规律,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C错误;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不是其主要问题,D错误。随着“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资源、能源逐渐短缺,这将成为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中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和广西等14省区。与原中部地带相比,少了吉林和黑龙江2省,多了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原西部人口与城镇较为密集的地区。
5.(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③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
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1)B
(2)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面条、锅盔的原料都是小麦面粉,关中地区气候、地形等条件适合小麦生产。玉米、高粱不宜做面条,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也不宜做面条,故答案为:B。(2)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冬春季节多风沙,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头上戴毛巾可以减轻风沙危害,减少洗头的次数。与当地宗教习惯无关。位于温带地发起,当地气候并不炎热。故答案为:A。
【点评】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6.(2019高二上·蒙山月考)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慢
【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大,故A错误;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故B错误;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故C正确;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快,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C。
【点评】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较和再生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7.(2019高二上·桂林月考)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答案】(1)C
(2)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度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答案为:D。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8.(2019高二上·建平月考)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等。
据此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我国地理特征的地区顺序是(  )
A.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四川九寨沟
B.内蒙古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塔里木盆地 广西桂林
C.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珠江三角洲 浙江杭州
D.柴达木盆地 云贵高原 黄河三角洲 西双版纳
【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的内蒙古高原上大草原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季节的情况;“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气状况;“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反映的是广西桂林的山水景观。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1)梅雨的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及南韩,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2)形成原因: 太平洋暖空气团一般在五六月间北移到达长江和南岭之间,六月中旬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
二、综合题
9.(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测试(A))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9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二:海南、新疆两省级行政区相关地图。
(1)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水源 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级行政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   ,新疆还有   。
(3)判断两省级行政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级行政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答案】(1)B
(2)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3)海南:中部高,四周低。新疆:山地、盆地相间分布。
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由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地方流)。
(4)海南: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疆: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建成能源基地。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海南是纬度低,热量充足;新疆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故选:B。
(2)海南位于沿海,故海运便利;新疆位于内陆,且油气资源丰富,故适宜管道运输。
(3)海南岛河流水系特征为放射状,河流由海岛中心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新疆北部和南部各形成向心状水系,说明其地势为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4)海南岛临近北部湾和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纬度低,水热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可以此为依托,发展相关支柱产业;也可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光、热、水),发展热带高效农业;该地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可大力发展旅游业。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特色农业的发展;新疆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可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基地。
【点评】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原则: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采取适宜的发展战略。
(2)考虑因素:在区域发展中,既要考虑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和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
10.(2022高二下·邢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掖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是甘肃省首个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小镇。该小镇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张掖市临泽县通航产业园北部。临泽县历史悠久,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之要冲、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享有“中国枣乡”的美誉,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境内有著名的七彩丹霞。临泽县区位条件优越,北部可抵达蒙古沙漠,南部与青藏高原遥望相邻,西过嘉峪关通新疆,东部与武威、兰州对接。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G30从小镇北部穿过,张掖丹霞机场和张掖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小镇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速度。下图为张掖市临泽县位置图。
(1)简述张掖航天小镇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优势条件。
(2)说明张掖航天小镇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面临的困难。
(3)说明该小镇的快速发展对甘肃省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借鉴意义。
【答案】(1)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靠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首个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小镇,政府支持力度大。
(2)城市等级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地处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处于开发初期,小镇知名度不高;距离客源市场较远,游客花费高。
(3)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当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政府优惠政策。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临泽县历史悠久,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之要冲、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可知,该地位于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根据材料信息“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G30从小镇北部穿过,张掖丹霞机场和张掖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小镇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速度。”可知,该地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便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距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较近,周边地区旅游名城较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集聚效应显著;根据材料信息“张掖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是甘肃省首个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小镇。”可知,该地是甘肃省第一个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城市等级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接待能力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旅游小镇开发历史较短,小镇的知名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距离主要客源地市场较远,不利于游客的往来。
(3)依托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换;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制定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促进招商引资;抢抓机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山间盆地、山前冲积扇)
②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③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易形成城市。理由:水运便利;取水方便)④资源(如大庆、鞍山、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
1 / 11.2区域发展差异与因地制宜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一、选择题
1.(2020高二上·池州月考)读“倒U型区域发展规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示发展阶段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发展阶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
B.②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③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D.①-②-③阶段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
(2)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仍处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2020高二上·日喀则期末)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其相似点与相异点是(  )
①地势平坦,但海拔高度差异大  ②同属于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 
③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  ④受季风影响显著,但季风来源差异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左图、右图划分的分别是(  )
A.地形区、自然区 B.行政区、工业区
C.自然区、行政区 D.地形区、工业区
(2)有关两图中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左图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
B.右图是以经纬线为标准划分的
C.左图相互间的区域特征差异较大
D.右图中区域有大有小,为不同层次的区域
4.(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随着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学者提出我国宏观区域经济“新三大地带”的划分方案(如下图)。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下列省级行政区中,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的是(  )
A.新疆 B.云南 C.内蒙古 D.黑龙江
(2)远西部地带各省级行政区共同的地理位置特征是(  )
A.均地处亚热带 B.均靠边疆
C.均处于内陆 D.均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
(3)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经济发展逐渐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自然资源及能源短缺
C.农业地位削弱 D.生态破坏严重
5.(2019高二上·昌平月考)“陕西十大怪: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碗盆难分开,辣子也是一道菜,泡馍大碗卖,板凳不坐蹲起来,房子半边盖,姑娘不对外,帕帕不装头上戴,唱戏大声吼起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面条似腰带,锅盔像锅盖”的饮食习惯是由于陕西关中地区主要种植(  )
A.玉米 B.小麦 C.水稻 D.高粱
(2)“帕帕不装头上戴”的主要原因是(  )
①冬春季节风沙较大 
②降水较少,为减少洗头次数 
③与当地宗教习惯有关
④当地气候炎热,方便擦拭汗水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2019高二上·蒙山月考)下列关于区域开发方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小
B.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小
C.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
D.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慢
7.(2019高二上·桂林月考)9世纪50年代,淮河自洪泽湖向南经长江入海;黄河结束夺淮历史,改从山东入海。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自1999年,江苏境内又陆续建成了多座长江大桥。江苏习惯上以长江为界分为苏南和苏北两部分(如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目前,在洪泽湖以东地区,秦岭—淮河线(  )
A.无划分指标依据 B.与自然河道一致
C.无对应的自然标志 D.两侧地理差异显著
(2)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  )
A.自然地理分异的影响 B.人文地理分异的影响
C.相互联系的促进作用 D.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
8.(2019高二上·建平月考)我国地理诗词、谚语众多,如:①“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②“黄梅时节家家雨”,③“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④“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等等。
据此回答下题。
①②③④依次反映我国地理特征的地区顺序是(  )
A.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四川盆地 四川九寨沟
B.内蒙古高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塔里木盆地 广西桂林
C.东北平原 青藏高原 珠江三角洲 浙江杭州
D.柴达木盆地 云贵高原 黄河三角洲 西双版纳
二、综合题
9.(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第一章 区域与区域发展 测试(A))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2019年春节期间,为满足乌鲁木齐市场的需求,大批的新鲜蔬菜、瓜果从海南运往新疆。
材料二:海南、新疆两省级行政区相关地图。
(1)海南岛和新疆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气候优势分别为(  )
A.光照、水源 B.热量、光照 C.降水、热量 D.热量、水源
(2)受地理位置、地形、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两省级行政区的主要交通方式除了公路和铁路运输外,海南还有   ,新疆还有   。
(3)判断两省级行政区的地形特点,并说出判断依据。
(4)结合两省级行政区的资源特点,分析它们各自的发展方向。
10.(2022高二下·邢台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张掖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是甘肃省首个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小镇。该小镇位于丝绸之路黄金段的张掖市临泽县通航产业园北部。临泽县历史悠久,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之要冲、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享有“中国枣乡”的美誉,是传统的灌溉农业区,境内有著名的七彩丹霞。临泽县区位条件优越,北部可抵达蒙古沙漠,南部与青藏高原遥望相邻,西过嘉峪关通新疆,东部与武威、兰州对接。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G30从小镇北部穿过,张掖丹霞机场和张掖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小镇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速度。下图为张掖市临泽县位置图。
(1)简述张掖航天小镇打造旅游特色小镇的优势条件。
(2)说明张掖航天小镇打造成旅游特色小镇面临的困难。
(3)说明该小镇的快速发展对甘肃省其他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借鉴意义。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1)D
(2)B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
【解析】【分析】(1)结合图中不同发展阶段的区域差异可判断①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低,区域差异较小;②为工业化阶段,区域差异大;③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区域差异小。从图中可看出①③阶段区域差异小,②阶段区域差异大,①-②-③阶段体现了平衡-不平衡-平衡的发展趋势,D正确。(2)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阶段,经济发展处于中期加速阶段,即图中②阶段,故答案为:B。
【点评】初期阶段即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成长阶段即工业化阶段,后期阶段即转型阶段再生阶段,又称为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主要地形区的特点。青藏高原与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较同属于中纬度,但海陆位置差异大;湖泊众多,但湖泊性质和类型差异大。青藏高原远看成山,地势不平坦;青藏高原是我国唯一不受季风影响的区域。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评】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以东为季风区,以西为非季风区。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因非季风区不受夏季风影响,所以西北内陆受季风影响不明显,降雨较少(年降水量小于400mm),气候干旱。
3.【答案】(1)C
(2)C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左图反映了非洲西北部地区从南向北植被的地域分异,故划分的是自然区;根据区域轮廓及国界线图例可以确定右图为非洲西北部国家分布图,故划分的是行政区。C正确。(2)左图为非洲西北部植被类型的划分,是按单一指标划分的,A错误;各植被区之间区域特征差异较大,C正确;右图为非洲西北部政区图,总体上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的,只有局部边界线是殖民时期依照经纬线划分的,B错误;右图中的区域虽有大有小,但同为一个层次,即都是国家,D错误。故答案为:C。
【点评】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的分界线。我国青藏地区和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致以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
4.【答案】(1)B
(2)C
(3)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新疆、内蒙古属于远西部地带,AC错误;云南属于中部及近西部地带,B正确;黑龙江属于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D错误。故答案为:B。(2)“远西部地带”包括新疆、西藏、青海、内蒙古,均地处内陆,C正确;只有西藏东南部属于亚热带,A错误;青海不靠边疆,B错误;只有青海、西藏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D错误。故答案为:C。(3)“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大多是经济开发较早的地区,也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资金、技术、人才较充裕,A错误;随着经济的发展,农业地位削弱是正常发展规律,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问题,C错误;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破坏不是其主要问题,D错误。随着“东北及东部沿海地带”工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其资源、能源逐渐短缺,这将成为其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B正确。故答案为:B。
【点评】中西部地带包括重庆、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西、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南、云南、贵州和广西等14省区。与原中部地带相比,少了吉林和黑龙江2省,多了重庆、四川、陕西、甘肃、宁夏、云南、贵州和广西等原西部人口与城镇较为密集的地区。
5.【答案】(1)B
(2)A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面条、锅盔的原料都是小麦面粉,关中地区气候、地形等条件适合小麦生产。玉米、高粱不宜做面条,水稻主要分布在南方,也不宜做面条,故答案为:B。(2)陕西省位于黄土高原,冬春季节多风沙,降水较少,水资源缺乏。头上戴毛巾可以减轻风沙危害,减少洗头的次数。与当地宗教习惯无关。位于温带地发起,当地气候并不炎热。故答案为:A。
【点评】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现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包括西安、宝鸡、咸阳、渭南、铜川、杨凌五市一区,总面积5562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85.06万(2015年底)。
6.【答案】C
【知识点】区域的发展阶段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识可知,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生态环境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期内的高速增长;而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深度利用,强调以较少的资源和环境代价换取区域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所以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自然资源的利用规模大,故A错误;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故B错误;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注重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环境的保护,资源和环境的代价小,故C正确;高水平的区域开发方式,区域经济的发展速度快,故D错误;综上可知,选C。
【点评】区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四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转型阶较和再生阶段。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7.【答案】(1)C
(2)D
【知识点】区域及其类型;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秦岭淮河一线,作为我国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是按照一定指标划分的,该线是我国800mm年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温度分界线等。但秦岭淮河一线在洪泽湖以东,没有自然标志与之对应,又因为洪泽湖以东地区以平原为主,地理环境南北变化是渐变的,在理论线的南北两侧差异并不大。故答案为:C。(2)根据材料提示,江苏境内长江段建了好几座大桥的寓意为:“由于长江的阻隔,历史上南北两岸交通不便,联系较少,现在两岸交通大大改善”,故习惯上苏南、苏北的划分突出体现了长江对两岸地区相互联系的阻隔作用。故答案为:D。
【点评】秦岭-淮河一线也简称秦淮一线,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特别是东部)南方和北方的地理分界线,此线的南面和北面,无论是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方式,还是地理风貌以及人民的生活习俗,都有明显的不同。
8.【答案】B
【知识点】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解:“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反映的内蒙古高原上大草原的景观;“黄梅时节家家雨”反映的是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季节的情况;“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反映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气状况;“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反映的是广西桂林的山水景观。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1)梅雨的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及南韩,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这时正值江南梅子黄熟季节,所以称为"梅雨"。
(2)形成原因: 太平洋暖空气团一般在五六月间北移到达长江和南岭之间,六月中旬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
9.【答案】(1)B
(2)海洋运输;管道运输
(3)海南:中部高,四周低。新疆:山地、盆地相间分布。
判断依据:图中河流的流向(由地势高的地方向地势低的地方流)。
(4)海南:依靠油气和生物资源优势,培育和发展相关支柱产业;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建立热带高效农业;依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
新疆:利用光照充足和昼夜温差大的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业;依托煤、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建成能源基地。
【知识点】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交通运输方式及其特点;区域发展的异同;因地制宜与区域发展
【解析】【分析】(1)海南是纬度低,热量充足;新疆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方。故选:B。
(2)海南位于沿海,故海运便利;新疆位于内陆,且油气资源丰富,故适宜管道运输。
(3)海南岛河流水系特征为放射状,河流由海岛中心流向四周,说明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新疆北部和南部各形成向心状水系,说明其地势为山地和盆地相间分布。
(4)海南岛临近北部湾和南海,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纬度低,水热充足,生物资源丰富,可以此为依托,发展相关支柱产业;也可利用气候资源优势(光、热、水),发展热带高效农业;该地环境优美,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可大力发展旅游业。新疆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稀少,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适宜特色农业的发展;新疆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可建设成为我国能源基地。
【点评】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
(1)原则:根据各地的区域特征,采取适宜的发展战略。
(2)考虑因素:在区域发展中,既要考虑位置、气候、地形、矿产资源等自然条件,也要考虑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策和科技等社会经济因素。
10.【答案】(1)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和重要的交通枢纽,交通便利;靠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是甘肃省首个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小镇,政府支持力度大。
(2)城市等级低,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不完善;地处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条件较差,对游客吸引力不强;处于开发初期,小镇知名度不高;距离客源市场较远,游客花费高。
(3)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第二、三产业,促进当地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抢抓机遇,积极争取政府优惠政策。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区域发展的异同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信息“临泽县历史悠久,地处河西走廊中部,是古丝绸之路之要冲、亚欧大陆桥必经之地”可知,该地位于丝绸之路和亚欧大陆桥上,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利;根据材料信息“兰新铁路、连霍高速公路G30从小镇北部穿过,张掖丹霞机场和张掖机场的建设进一步加快了小镇打造立体化交通网络的速度。”可知,该地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等交通运输便利;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距离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较近,周边地区旅游名城较多,旅游资源丰富,旅游集聚效应显著;根据材料信息“张掖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是甘肃省首个具有航空航天特色的小镇。”可知,该地是甘肃省第一个航空航天特色小镇,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较大。
(2)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张掖市临泽县,城市等级较低,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旅游接待能力较低;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地位于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恶劣,环境承载力较低,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旅游小镇开发历史较短,小镇的知名度较低;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距离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较远,距离主要客源地市场较远,不利于游客的往来。
(3)依托当地的特色,因地制宜的发展特色经济;积极推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的产业结构升级和转换;争取政府的优惠政策支持,制定积极的招商引资政策,促进招商引资;抢抓机遇,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等。
【点评】城市区位因素:自然因素:①地形(山区聚落多分布在河谷地区、山间盆地、山前冲积扇)
②气候(主要分布在中低纬度的沿海湿润地区)③河流(干支流的交汇处、河流入海口易形成城市。理由:水运便利;取水方便)④资源(如大庆、鞍山、克拉玛依)。社会经济因素:交通、政治、科技、旅游等。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