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郑州期中)我国某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是行业领域内知名企业,30年来一直是行业出口冠军。近年来,该集团围绕产业升级除依托集团内部研究院外,同期先后采取了如下表所示一系列行动,走出了一条从低端仿造到高端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之路。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7年
企业大事件 兼并德国世界顶级混凝土设备生产商 收购德国知名液压零部件生产商 兼并荷兰知名负载敏感比例阀企业 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拥有授权专利5977件
1.该企业所属行业是( )
A.芯片软件 B.工程施工 C.机械制造 D.水泥生产
2.据上表分析,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 )
A.并购关联技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B.并购国际知名品牌,进军产业链高端
C.并购知名供应商,带动生产与出口
D.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3.该集团产业升级,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影响是( )
A.集聚效应,集中布局 B.拉开差距,分级竞争
C.良性互动,相互提高 D.恶性竞争,竞相低价
(2023高二下·东阳月考)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完成下面题。
4.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市场、运输成本 B.劳动力成本、技术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技术、运输成本
5.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美国的是( )
A.电子工业 B.汽车工业 C.服装工业 D.医药工业
6.(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2017年4月l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及周边地区,距离北京约120公里,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读图,完成小题。
(1)选择距北京约120公里的3县设立新区,而并非离北京更近的地区,主要是为了( )
A.预留发展空间 B.带动中间区域发展
C.保障环境质量 D.获得廉价土地资源
(2)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雄安新区更适合承接北京的( )
A.高新技术产业 B.石油化工产业
C.物流中转职能 D.部分政治文化职能
7.(2019高二上·蚌埠期末)读下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苏南 5000万元 30万元左右 1500元左右 禁引污染企业
某市 <5000万元 2万元左右 500元右左 免征排污费
回答下列各题。
(1)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 ( )
①生产规模大
②劳动力需求量大
③技术含量高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与苏南地区相比,某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①产业结构
②地租水平
③工资水平
④公民素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2022高二上·浙江月考)我国制造业重心移动能反映我国经济活动的长期变化,下图为1987~2017年我国制造业重心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制造业重心转移最慢的时段是( )
A.1987~1992 B.1992~1997 C.2002~2007 D.2012~2017
9.下列制造业重心转移时段中,叙述正确的是( )
A.1987~1992年,受“一带一路”影响
B.1997~2002年,受东北崛起政策影响
C.2002~2007年,会加剧东部人口流入
D.2012~2017年,加快东南部产业升级
(2021高二上·定州期末)有关专家表示:“温州与台湾的合作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合作的趋势是生产型服务企业,它是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温台产业合作趋势是围绕半导体、健康医药等领域打造2.5产业,包括设计、研发、贸易等,合作对象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温州承接台湾生产型服务产业的主要优势有( )
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产业基础好
②科技、教育水平高
③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优势凸显
④邻近台湾,温台经济合作活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与台湾的合作中,温州最应注重( )
A.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
B.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的完善
C.促进廉价劳动力的就业
D.缩短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升级时间
(2021高二上·石家庄期末)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3.关于制造业转移对“香蕉带”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需求增加 B.研发中心向东迁移
C.制造业发展受到限制 D.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二、综合题
14.(2020高一下·渭滨期末)阅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西端鹿特丹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2)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亚各国也是吸引我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试简述该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制鞋业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产品的平均附加值提高。产品平均附加值提高的途径: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
1.结合材料与表格可知,该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均是某些机械设备或零部件的生产商,没有涉及具体的施工,所以该企业所属行业是机械制造,不可能是芯片软件、工程施工和水泥生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前期兼并收购国外行业顶尖或知名的企业,通过此手段获取该企业的先进技术,再通过投资研发中心,获得行业核心专利技术,以此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升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该集团产业升级,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与国内相关产业的同行企业之间拉开了差距,处于不同的竞争等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答案】4.B
5.C
【知识点】工业分散;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经济全球化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劳动力、市场、政策、其他因素。其中,劳动力因素体现为产业一般向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市场体现为产业向市场广阔的地区转移。政策体现为政策可迫使产业转出地落后的产业转出,产业承接地可通过优惠的政策、措施等吸引企业入驻。其他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运输成本的增加、原生产区地价昂贵或原材料短缺等。
4.ACD、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优势被削弱,故劳动力成本是使得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市场,原料成本和技术,ACD错误;
B、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主要是中国在部分高端智能制造业中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B正确。
故答案为:B。
5.ABD、结合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提出的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主要是针对智能制造相关的行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医药工业的科技含量较高,有较大可能回流美国,ABD不符合题意;
C、服装工业的科技含量较低,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而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较难回流到美国,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答案】(1)A
(2)D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雄安新区建设旨在分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重点在于分担北京的经济职能,建设另一经济发展区,缓解北京的城市发展压力,而选择约距北京120公里处,主要是为以后经济发展预留空间,雄安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逐步向北京方向发展。A符合题意。
(2)A、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北京中关村,A不符合题意
B、雄安新区发展属于生态发展,不可能承接污染工业,B不符合题意
C、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雄安新区距海更远,交通不够便利,C不符合题意
D、雄安新区相较于滨海新区,更加接近北京,可以承接部分政治文化职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雄安新区是国务院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既要能够方便承接北京的非首都职能,又要兼顾辐射天津和保定,带动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不仅是沿线地区的发展,因此需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保障今后新区的发展不会因北京城市进一步扩大而受限。
(2)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技术条件好,更适合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和物流中转职能,今后必将承接北京的一部分文化职能。
7.【答案】(1)C
(2)B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解析】【分析】(1)“腾笼换鸟”是因为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或区域发展方向变化等原因,区域将落后产业或当地不适宜发展的产业转移出去以换上更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因此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劳动力需求量大、污染严重等,生产规模大不是移出产业的条件、技术含量高往往是移入产业的特点,据此分析选C。(2)结合上题可知,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与苏南地区相比,某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是提供产业较低的成本,如工资水平、地租水平等,产业结构、公民素质不是吸引该类产业移入的优势。据此分析选B。
【点评】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业转移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答案】8.C
9.D
【知识点】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产业转移规律:
(1)由生产成本高的地方向生产成本低的地方转移;(2)由市场狭小的地方向市场广阔的地方转移;(3)由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向环境质量好的地方转移。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利和弊来回答)
对迁出区:促进产业升级,引入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减轻环境和生态压力。
但短期内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减少就业岗位。
对迁入区:改变产业结构,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但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到破坏 ,还会带来计生、治安等问题。
8.观察1987~2017年我国制造业重心的分布图,1987~1992、1992~1997、2012~2017,制造业重心转移距离较远,说明转移较为迅速,ABD错误;2002~2007,转移距离最近,说明我国制造业重心转移最慢,C正确。故答案为:C。
9.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1987~1992年,不可能受“一带一路”影响,A错误;1997~2002年,制造业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说明不受东北崛起政策影响,B错误;2002~2007年,制造业重心向西转移,说明西部制造业有一定发展,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增多,C错误;2012~2017年,制造业重心迅速向西南方向转移,东南部产业升级,将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10.C
11.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0.阅读材料,温州和台湾合作服务产业,主要是温州民营企业发达,众多工业产业集聚于此,规模较大,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且与台湾邻近,交通便利,合作起来更加容易,故①③④正确;但是温州由于大多是民营企业,与台湾相比,科技力量相对薄弱,故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材料显示温台产业合作趋势是围绕半导体、健康医药等领域打造2.5产业,包括设计,研发、贸易等,合作对象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在与台湾合作中,温州最应该注意的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科技优势,故A正确;温州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已经在长时间中完善,且有较好的经验和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显示,其合作领域是设计、研发等,需要的是技术人才,故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答案】12.C
13.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2.产业转移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市场,从而获得最大利润,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会降低劳动力等成本,C正确;欧洲东部相对落后,人才并未向东流动,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欧洲西部,ABD错误;故答案为:C。
13.伴随制造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向外转移,劳动力需求减少,A错误;研发中心一般位于技术水平高的地区,不会随制造业转移,B错误;制造业发展并未受到限制,C错误;产业转移也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将污染较大的制造业向外转移后,会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D正确。故答案为:D。
14.【答案】(1)乳畜业;市场
(2)有利: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缓解我国交通、土地、资源、环境等的压力;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不利:可能会造成失业人口增多
【知识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陆上丝绸之路西端鹿特丹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加上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是乳畜业,市场是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 对我国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我国制造业转移为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制造业运输量大,资源需求量大,占用大量土地,对环境浸染大,我国制造业转移可缓解我国交通、土地、资源、环境等的压力,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企业减少,就业岗位减少,可能会造成失业人口增多。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
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国家政策的调整
⑤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⑥地价昂贵
⑦环境污染
⑧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5.【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主要原因:①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 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影响制鞋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璧山区 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 “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从产业结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东鞋西移”可以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3) 我国东、西部地区制鞋业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原因,主要经济基础、劳动力工资方面进行分析,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地区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因此,劳动力成本在东、西部是差异为,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点评】工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1 / 13.1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A)(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一、选择题
(2023高二下·郑州期中)我国某大型工业企业集团是行业领域内知名企业,30年来一直是行业出口冠军。近年来,该集团围绕产业升级除依托集团内部研究院外,同期先后采取了如下表所示一系列行动,走出了一条从低端仿造到高端智能制造的产业升级之路。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7年
企业大事件 兼并德国世界顶级混凝土设备生产商 收购德国知名液压零部件生产商 兼并荷兰知名负载敏感比例阀企业 投资5000万美元设立欧洲研发中心 拥有授权专利5977件
1.该企业所属行业是( )
A.芯片软件 B.工程施工 C.机械制造 D.水泥生产
2.据上表分析,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 )
A.并购关联技术企业,提升生产效率
B.并购国际知名品牌,进军产业链高端
C.并购知名供应商,带动生产与出口
D.获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品质量升级
3.该集团产业升级,对国内相关产业的影响是( )
A.集聚效应,集中布局 B.拉开差距,分级竞争
C.良性互动,相互提高 D.恶性竞争,竞相低价
【答案】1.C
2.D
3.B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产品的平均附加值提高。产品平均附加值提高的途径: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
1.结合材料与表格可知,该企业兼并和收购的均是某些机械设备或零部件的生产商,没有涉及具体的施工,所以该企业所属行业是机械制造,不可能是芯片软件、工程施工和水泥生产,C正确,ABD错误。
故答案为:C。
2.该企业产业升级的主要策略属于前期兼并收购国外行业顶尖或知名的企业,通过此手段获取该企业的先进技术,再通过投资研发中心,获得行业核心专利技术,以此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实现产业升级,D正确,ABC错误。
故答案为:D。
3.该集团产业升级,增强了自己的竞争力,与国内相关产业的同行企业之间拉开了差距,处于不同的竞争等级,B正确,ACD错误。
故答案为:B。
(2023高二下·东阳月考)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完成下面题。
4.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市场、运输成本 B.劳动力成本、技术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技术、运输成本
5.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美国的是( )
A.电子工业 B.汽车工业 C.服装工业 D.医药工业
【答案】4.B
5.C
【知识点】工业分散;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经济全球化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劳动力、市场、政策、其他因素。其中,劳动力因素体现为产业一般向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转移。市场体现为产业向市场广阔的地区转移。政策体现为政策可迫使产业转出地落后的产业转出,产业承接地可通过优惠的政策、措施等吸引企业入驻。其他因素包括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运输成本的增加、原生产区地价昂贵或原材料短缺等。
4.ACD、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的制造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制造业,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上升,使中国的劳动力廉价优势被削弱,故劳动力成本是使得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市场,原料成本和技术,ACD错误;
B、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主要是中国在部分高端智能制造业中缺乏有竞争力的核心技术,B正确。
故答案为:B。
5.ABD、结合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提出的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主要是针对智能制造相关的行业,电子工业、汽车工业、医药工业的科技含量较高,有较大可能回流美国,ABD不符合题意;
C、服装工业的科技含量较低,是劳动力密集型工业,而美国的劳动力成本高,较难回流到美国,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6.(2019高二下·吉林月考) 2017年4月l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继深圳特区、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雄安新区。雄安新区地处北京、天津、保定腹地,规划范围涉及河北雄县、安新县、容城县及周边地区,距离北京约120公里,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读图,完成小题。
(1)选择距北京约120公里的3县设立新区,而并非离北京更近的地区,主要是为了( )
A.预留发展空间 B.带动中间区域发展
C.保障环境质量 D.获得廉价土地资源
(2)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雄安新区更适合承接北京的( )
A.高新技术产业 B.石油化工产业
C.物流中转职能 D.部分政治文化职能
【答案】(1)A
(2)D
【知识点】城乡区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雄安新区建设旨在分散北京的非首都职能,重点在于分担北京的经济职能,建设另一经济发展区,缓解北京的城市发展压力,而选择约距北京120公里处,主要是为以后经济发展预留空间,雄安新区经济的发展必然会逐步向北京方向发展。A符合题意。
(2)A、北京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位于北京中关村,A不符合题意
B、雄安新区发展属于生态发展,不可能承接污染工业,B不符合题意
C、与天津滨海新区相比,雄安新区距海更远,交通不够便利,C不符合题意
D、雄安新区相较于滨海新区,更加接近北京,可以承接部分政治文化职能,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A(2)D
【点评】(1)雄安新区是国务院刚设立的国家级新区,既要能够方便承接北京的非首都职能,又要兼顾辐射天津和保定,带动整个华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而不仅是沿线地区的发展,因此需要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以保障今后新区的发展不会因北京城市进一步扩大而受限。
(2)天津滨海新区海陆交通便利,产业基础好,技术条件好,更适合承接高新技术产业、石油化工产业和物流中转职能,今后必将承接北京的一部分文化职能。
7.(2019高二上·蚌埠期末)读下表,
投资地区 招商门槛 土地价格 平均工资水平 环保门槛
苏南 5000万元 30万元左右 1500元左右 禁引污染企业
某市 <5000万元 2万元左右 500元右左 免征排污费
回答下列各题。
(1)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开始“腾笼换鸟”,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 ( )
①生产规模大
②劳动力需求量大
③技术含量高
④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与苏南地区相比,某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①产业结构
②地租水平
③工资水平
④公民素质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1)C
(2)B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解析】【分析】(1)“腾笼换鸟”是因为经济发展,劳动力成本提高或区域发展方向变化等原因,区域将落后产业或当地不适宜发展的产业转移出去以换上更适合区域发展的产业,因此被“逼走”的产业具有的特点是劳动力需求量大、污染严重等,生产规模大不是移出产业的条件、技术含量高往往是移入产业的特点,据此分析选C。(2)结合上题可知,移出的产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因此,与苏南地区相比,某市吸引产业转移的优势是提供产业较低的成本,如工资水平、地租水平等,产业结构、公民素质不是吸引该类产业移入的优势。据此分析选B。
【点评】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这种现象叫做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产业转移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我国的产业转移主要是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工制造业和资源型加工业开始,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渐次推进。
(2022高二上·浙江月考)我国制造业重心移动能反映我国经济活动的长期变化,下图为1987~2017年我国制造业重心的分布图。完成下面小题。
8.我国制造业重心转移最慢的时段是( )
A.1987~1992 B.1992~1997 C.2002~2007 D.2012~2017
9.下列制造业重心转移时段中,叙述正确的是( )
A.1987~1992年,受“一带一路”影响
B.1997~2002年,受东北崛起政策影响
C.2002~2007年,会加剧东部人口流入
D.2012~2017年,加快东南部产业升级
【答案】8.C
9.D
【知识点】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一、产业转移规律:
(1)由生产成本高的地方向生产成本低的地方转移;(2)由市场狭小的地方向市场广阔的地方转移;(3)由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向环境质量好的地方转移。
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从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利和弊来回答)
对迁出区:促进产业升级,引入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开拓市场;减轻环境和生态压力。
但短期内会影响经济的增长,减少就业岗位。
对迁入区:改变产业结构,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但会使环境污染加重,生态遭到破坏 ,还会带来计生、治安等问题。
8.观察1987~2017年我国制造业重心的分布图,1987~1992、1992~1997、2012~2017,制造业重心转移距离较远,说明转移较为迅速,ABD错误;2002~2007,转移距离最近,说明我国制造业重心转移最慢,C正确。故答案为:C。
9.2013年,提出建设“一带一路”,1987~1992年,不可能受“一带一路”影响,A错误;1997~2002年,制造业重心向东南方向转移,说明不受东北崛起政策影响,B错误;2002~2007年,制造业重心向西转移,说明西部制造业有一定发展,西部地区人口流入增多,C错误;2012~2017年,制造业重心迅速向西南方向转移,东南部产业升级,将部分产业向西部地区转移,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定州期末)有关专家表示:“温州与台湾的合作已经进入第三阶段,合作的趋势是生产型服务企业,它是介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间的2.5产业。”温台产业合作趋势是围绕半导体、健康医药等领域打造2.5产业,包括设计、研发、贸易等,合作对象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温州承接台湾生产型服务产业的主要优势有( )
①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民营产业基础好
②科技、教育水平高
③工业产业集群聚集,集约发展优势凸显
④邻近台湾,温台经济合作活力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在与台湾的合作中,温州最应注重( )
A.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引进
B.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的完善
C.促进廉价劳动力的就业
D.缩短劳动力密集产业的升级时间
【答案】10.C
11.A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政府政策、环境因素、区域产业基础和生产协作条件等,一般来说,市场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不同的工业部门所要考虑的因素是不同的,有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和技术指向型等。
10.阅读材料,温州和台湾合作服务产业,主要是温州民营企业发达,众多工业产业集聚于此,规模较大,工业基础好,基础设施完善,且与台湾邻近,交通便利,合作起来更加容易,故①③④正确;但是温州由于大多是民营企业,与台湾相比,科技力量相对薄弱,故②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11.材料显示温台产业合作趋势是围绕半导体、健康医药等领域打造2.5产业,包括设计,研发、贸易等,合作对象还是以民营企业为主。在与台湾合作中,温州最应该注意的是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取得科技优势,故A正确;温州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已经在长时间中完善,且有较好的经验和基础,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显示,其合作领域是设计、研发等,需要的是技术人才,故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021高二上·石家庄期末)欧洲传统工业呈“香蕉带”分布。随着欧盟东扩和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这一工业带演变成了“金足球”形状。下图为欧洲经济空间变化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促使欧洲制造业生产向东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人才向东流动 B.寻求完善的配套设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3.关于制造业转移对“香蕉带”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劳动力需求增加 B.研发中心向东迁移
C.制造业发展受到限制 D.区域环境质量得到改善
【答案】12.C
13.D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2.产业转移的目的是降低生产成本和扩大市场,从而获得最大利润,欧洲制造业向东转移会降低劳动力等成本,C正确;欧洲东部相对落后,人才并未向东流动,基础设施不完善,高科技产业集中在经济较发达的欧洲西部,ABD错误;故答案为:C。
13.伴随制造业转移,就业机会也会向外转移,劳动力需求减少,A错误;研发中心一般位于技术水平高的地区,不会随制造业转移,B错误;制造业发展并未受到限制,C错误;产业转移也伴随着环境污染的转移和扩散,将污染较大的制造业向外转移后,会改善当地的环境质量,D正确。故答案为:D。
二、综合题
14.(2020高一下·渭滨期末)阅读“一带一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陆上丝绸之路西端鹿特丹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是 。
(2)随着一带一路的建设,中亚各国也是吸引我国制造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试简述该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
【答案】(1)乳畜业;市场
(2)有利: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缓解我国交通、土地、资源、环境等的压力;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不利:可能会造成失业人口增多
【知识点】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陆上丝绸之路西端鹿特丹地区位于欧洲西部,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乳畜产品需求量大,加上气候温凉、潮湿,多雨多雾,日照少,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主要的农业地域类是乳畜业,市场是该农业地域类型的主导因素。(2) 对我国的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的影响,我国制造业转移为我国高新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促进我国的产业升级;制造业运输量大,资源需求量大,占用大量土地,对环境浸染大,我国制造业转移可缓解我国交通、土地、资源、环境等的压力,改善环境污染状况。企业减少,就业岗位减少,可能会造成失业人口增多。
【点评】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
①劳动力因素
②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
④国家政策的调整
⑤原生产地用地紧张
⑥地价昂贵
⑦环境污染
⑧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制鞋业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答案】(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主要原因:①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 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主要从影响制鞋工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具体从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交通、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进行分析。璧山区 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 “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主要从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具体从产业结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阐述。“东鞋西移”可以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居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地区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
(3) 我国东、西部地区制鞋业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原因,主要经济基础、劳动力工资方面进行分析,制鞋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东部地区生产成本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因此,劳动力成本在东、西部是差异为,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点评】工业区位因素
区位因素 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自然因素 土地 工业需要一定数量、适合建筑的土地,土地的数量、质量和价格是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水源 工业生产需要有近便的、丰富的、优质的水源
原料 原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运输成本对工业的区位选择影响较大
社会经济因素 动力 充足的动力供应是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耗能较大的工业应考虑靠近能源供应地
劳动力 一个地区的劳动力的数量和劳动力的文化水平、劳动技能、工资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习惯等对工业区位的选择都有影响
政策 政府通过政策、法规等方面影响工业生产和分布
交通运输 工业原料、燃料的输入,产品的输出,都需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沿海、沿江港口和铁路枢纽地区,对工业区位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市场 工业靠近市场可以节省运费,及时获取市场信息
其他因素 技术、信息、环境等影响越来越大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