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下·东丽期末)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下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石家庄相比,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优势( )
A.交通便利 B.经济基础好
C.地形平坦 D.环境人口容量大、发展空间大
2.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王府井图书中心 B.国家行政职能部门
C.高科技研究中心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3.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土地利用合理的是( )
A.保护白洋淀原生环境,禁止开发建设
B.压缩城市公共建设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C.围填白洋淀周边湿地,作为建设用地
D.适当扩大公共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品质
【答案】1.D
2.C
3.D
【知识点】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2)产业转移的方向
1.与石家庄相比,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冀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D正确。与石家庄这一省会城市相比,雄安新区在交通、经济基础方面都比较差,AB错误。都处于华北平原,地形条件不是雄安新区的优势,C错误。故答案为:D。
2.由题中材料可知,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和各国在中国大使馆是属于首都的行政和外交功能,属于首都功能,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BD错误,C正确。王府井书店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文化企业,作为 中国精神文明的窗口,始终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不能进行搬迁,A错误。故答案为:C。
3.由所学知识可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但不能禁止开发建设,AC错误。应适当扩大公共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品质,B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2021高二上·新邵期末) 2020年8月16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队到南通调研,深化合作对接、强化工作协同,共同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为深化与上海的合作对接、强化工作协同,南通宜错位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A.金融服务业 B.装备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 D.现代都市农业
5.南通发展该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经济增速快 B.农副产品多 C.发展空间大 D.大棚分布广
【答案】4.B
5.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特别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4.相比上海与南通,金融服务业更适宜在上海发展,A错。南通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地价相对便宜,有利于发展装备制造业,B对。上海人口众多,市场广阔,食品加工业发达,C错。现代都市农业应面向广大都市市场,发展依赖科技技术,适宜在上海及周边发展,南通不具有优势,D错。故答案为:B。
5.由上题分析可知,南通适宜发展装备制造业,其优势条件为发展空间大,C对。发展装备制造业与农副产品多少、大棚分布与经济增速关系不大,ABD错。故答案为:C。
2020年9月23日,河南省商丘市与G食品达成共识,豫沪共建商丘食品产业园。近年来,商丘市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规模化的食品产业集群,有“中国厨房”美誉。下图为河南省区域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6.与开封相比,商丘承接食品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A.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地形平坦,地租水平低
C.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D.铁路交会,交通更便利
7.产业转移对商丘市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 B.显著带动餐饮零售业发展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加大资源跨区域调配数量
【答案】6.D
7.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6.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开封和商丘的人口、劳动力状况相似,排除A;从图示信息看,商丘与开封地形都是平原,排除B;商丘成为“中国厨房”,其产品面向全国,市场需求都相似,且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排除C;商丘位于铁路交会处,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D正确。 故答案为: D。
7.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加快了商丘的工业发展,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A正确;产业转移到商丘的主要是食品工业,对资源的跨区城调配(主要为能源资源)和餐饮零售业(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影响不大,B、D错误;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由自身环境、资源特征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决定,产业转入不会降低环境承载力,C错误。 故答案为: A。
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9.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地区向中部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答案】8.D
9.B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商业区居于城市中心以及繁华地段;居民区居于商业区的外围,其中高档住宅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工业区居于城市外围,低价便宜,靠近交通线的地方。
8.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目的。 秦皇岛北部是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可发挥秦皇岛市靠海、海岸线长等建港的自然环境优势,来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扩大城市土地面积不是打造该发展轴的目的,D正确,A错误。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传承悠久历史文化关系不大,B、C错误。 故答案为: D。
9.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目的。 秦皇岛市南部沿海地区适宜打造休闲旅游区、建设出海港口,引导玻璃制品制造等企业向中部发展轴转移,可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B正确。 故答案为: B。
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下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0.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11.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答案】10.B
11.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0.本题考查工业转移对劳动力的影响。由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示意图可知,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回流,劳动力随企业被动迁移,并非主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了产业转移,受政策吸引,企业开始第二波回流,当第二波企业回流到M镇时,第一波回流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产条件等带动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由图示可知,第一波企业回流是因为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错误;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会主动回流,D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看出第一波企业回流是被动回流,第二波企业回流是主动回流。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企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由生活常识可知,城市的地价、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服装企业由M镇迁往W市主要是因为城市市场广阔;由图可知,后来服装企业又由W市迁回M镇是由于政府的政策。故C正确。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A错误。交通不是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的主导因素,B错误。服装产业能耗并不高,不是动力指向型产业,D错误。故答案为:C。
山东烟台M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及应用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据报道,在氨纶产业整合加速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下,M公司收购宁夏某同行业小公司,并将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本部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芳纶(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产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促使烟台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劳动力丰富 B.中西部产业基础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3.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
A.增加劳动力需求 B.向西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 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答案】12.C
13.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在西部大开发中,中国西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具备了承接产业西部大开发转移的能力。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开放,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增强。与此同时,东部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急需产业转型升级。
12.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东部小,劳动力资源并不比东部丰富,A错误。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较差,B错误。促使烟台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及土地价格等较低),C正确。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C。
13.氨纶产 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研发中心不会向西部迁移,氨纶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故答案为:A.
下图示意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总结的中国区城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2016 年4月,河南省依据该理论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据此回答问题。
14.图中甲、乙、丙、丁指标分别为( )
A.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B.资本、技术、能源、劳动力
C.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 D.技术、资本、能源、劳动力
15.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为( )
A.发挥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的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合作
B.以“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为重点,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
C.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
D.持续深化与珠三角、京津、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
【答案】14.A
15.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14.结合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资源状况等特点,判断产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甲是技术。东部地区缺少的丁是能源。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资本优势明显,乙是资本,丙是劳动力,故答案为:A。
15.河南在人才 、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优势较弱,A错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不便于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B错误。距珠三角地区较远,不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合作,D错误。距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较近,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应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C正确。故答案为:C。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穿越大半个亚洲去买一只马桶盖”的热议还在持续发酵——某年春节期间,“马桶盖”火了,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但据国内媒体披露,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而且该企业生产的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而且销往新加坡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令质疑国内制造企业能力的民众大跌眼镜。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美国等经济技术较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如浙江省的某日本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最近撤资迁回到了日本九州岛。
(1)试分析日本企业在我国东部杭州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
(2)从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现象的实质出发,思考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3)据材料二,简析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
【答案】(1)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廉价的土地;与日本距离相对较近;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政策优越。
(2)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的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
(3)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防止技术的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本国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日本企业在我国东部杭州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考虑。企业选址的根本原因在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主要从交通、劳动力及土地、政策等区位因素分析。从劳动力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与日本相比,劳动力价格较低。从土地看,我国土地价格较日本便宜,用地成本低。从交通看,浙江省距离日本近,交通便利,运费较低。我国沿海地区的政策,吸引日本企业布局,从而使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2)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说明我国自主品牌较少,品牌效应差,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应当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牌意识,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及营销策略角度分析。
(3)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主要从就业、降低成本及政策等角度分析。由于企业在国外布局,会导致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企业回归本土。从政策看,是由于政府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国外生产成本看,由于经济发展,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加之本国的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企业回归本土会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等。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材料二下图为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
(1)简析材料二图中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分析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3)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产业承接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2)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土地、劳动力、交通运输成本等的上升,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欧美地区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进行产业转移,并且形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
(3)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承接的产业应以资源节约型为主;应该加快承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步伐。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图中信息表明,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分布上非常不均衡,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尤其是中国。
(2) 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从欧美地区产业区位优势弱化或丧失方面进行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成本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环境因素等方面;其进行产业转移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3) 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要保护生态环境。故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有选择地承接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的产业。
【点评】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廉价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1 / 13.1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同步测试(B)(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同步测试AB版--湘教版(2019) 选择性必修2区域及其类型
一、选择题
(2022高一下·东丽期末)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地区设立雄安新区,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下图为雄安新区及周边区域。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石家庄相比,在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设立雄安新区的优势( )
A.交通便利 B.经济基础好
C.地形平坦 D.环境人口容量大、发展空间大
2.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 )
A.王府井图书中心 B.国家行政职能部门
C.高科技研究中心 D.各国在中国大使馆
3.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土地利用合理的是( )
A.保护白洋淀原生环境,禁止开发建设
B.压缩城市公共建设用地,节约土地资源
C.围填白洋淀周边湿地,作为建设用地
D.适当扩大公共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品质
(2021高二上·新邵期末) 2020年8月16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率队到南通调研,深化合作对接、强化工作协同,共同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任务。下图为“长江三角洲略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为深化与上海的合作对接、强化工作协同,南通宜错位大力发展的产业是( )
A.金融服务业 B.装备制造业
C.食品加工业 D.现代都市农业
5.南通发展该产业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经济增速快 B.农副产品多 C.发展空间大 D.大棚分布广
2020年9月23日,河南省商丘市与G食品达成共识,豫沪共建商丘食品产业园。近年来,商丘市加快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通过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形成规模化的食品产业集群,有“中国厨房”美誉。下图为河南省区域图。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6.与开封相比,商丘承接食品产业转移的优势是( )
A.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 B.地形平坦,地租水平低
C.经济发达,市场需求大 D.铁路交会,交通更便利
7.产业转移对商丘市的主要影响是( )
A.加快城市化进程 B.显著带动餐饮零售业发展
C.提高环境承载力 D.加大资源跨区域调配数量
海港城市秦皇岛市为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致力于发展成为北京的又一出海大通道。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8.在城市空间布局调整中,秦皇岛市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这样做是为了( )
A.扩大城市土地面积 B.优化城市生态环境
C.传承悠久历史文化 D.发挥自然环境优势
9.秦皇岛市将玻璃制品制造、食品加工、金属冶炼等企业从沿海地区向中部发展轴转移。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转移企业污染空间 B.优化城市功能分区
C.调整第二产业结构 D.扩大农业用地范围
20世纪80年代,M镇的服装企业迁至省会W市进行生产经营。近年来,这些企业又陆续迁回M镇,劳动力也随之迁移流动。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如下图所示。读图文材料,回答下面小题。
10.关于该镇企业和劳动力回流原因的叙述符合实际的是( )
A.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促进了劳动力的主动回流
B.M镇承接产业转移,企业第二波回流带动了劳动力主动回流
C.M镇提供优惠的就业和投资政策,促成了企业的第一波回流
D.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被动回流
11.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后又迁回的主导区位因素分别是( )
A.技术和环保 B.交通和劳动力
C.市场和政策 D.动力和原材料
山东烟台M公司是专业从事高性能纤维研发、生产及应用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据报道,在氨纶产业整合加速和行业集中度提升的大趋势下,M公司收购宁夏某同行业小公司,并将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本部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芳纶(新型高科技合成纤维)产业。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2.促使烟台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
A.中西部劳动力丰富 B.中西部产业基础好
C.降低生产成本 D.受高科技产业的吸引
13.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主要是( )
A.增加劳动力需求 B.向西迁移研发中心
C.制约制造业发展 D.改善区域环境质量
下图示意以劳动力、资本、技术、能源作为研究指标,总结的中国区城间产业转移梯度理论。2016 年4月,河南省依据该理论和国家的“一带一路”倡议,明确了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工作方向。据此回答问题。
14.图中甲、乙、丙、丁指标分别为( )
A.技术、资本、劳动力、能源 B.资本、技术、能源、劳动力
C.资本、能源、劳动力技术 D.技术、资本、能源、劳动力
15.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为( )
A.发挥人才、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的优势,推进本省企业与国际制造业合作
B.以“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为重点,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
C.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
D.持续深化与珠三角、京津、东北工业区等地区的产业转移合作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穿越大半个亚洲去买一只马桶盖”的热议还在持续发酵——某年春节期间,“马桶盖”火了,原因是中国游客跨洋去日本购买马桶盖,还买断了货。但据国内媒体披露,在日本大受追捧的“马桶盖”实际上是由位于杭州下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某电化住宅设备机器(杭州)有限公司生产,而且该企业生产的马桶盖不仅销往日本,而且销往新加坡等地,在国内也早有销售,令质疑国内制造企业能力的民众大跌眼镜。
材料二 近年来,日本、美国等经济技术较发达国家进行经济改革调整,开始将中国的部分生产企业迁回本土,重新在本土启动制造和生产,形成“制造业回归复兴”的现象,如浙江省的某日本高精度机床生产企业最近撤资迁回到了日本九州岛。
(1)试分析日本企业在我国东部杭州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
(2)从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现象的实质出发,思考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3)据材料二,简析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国际产业转移是指某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通过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等多种方式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过程。长期以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发生在制造业领域。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欧美地区的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欧美地区的一些跨国公司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跨区域直接投资,率先把部分产业的生产环节转移到成本较低的地区,从而使产业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转移的现象。
材料二下图为全球产业转移路径示意图。
(1)简析材料二图中产业转移在空间分布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分析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
(3)环渤海地区成为继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两大区域之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D
2.C
3.D
【知识点】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区域协调发展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的规律
(1)产业类型转移的先后顺序
(2)产业转移的方向
1.与石家庄相比,雄县、容城、安新三县及周边地区位于京津冀腹地,区位优势明显,地质条件稳定,生态环境优良,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强,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D正确。与石家庄这一省会城市相比,雄安新区在交通、经济基础方面都比较差,AB错误。都处于华北平原,地形条件不是雄安新区的优势,C错误。故答案为:D。
2.由题中材料可知,雄安新区是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市政府行政部门和各国在中国大使馆是属于首都的行政和外交功能,属于首都功能,所以大型企业和科研机构是雄安新区最有可能承接的部门,BD错误,C正确。王府井书店是与共和国同龄的大型文化企业,作为 中国精神文明的窗口,始终肩负着传播先进文化、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使命,不能进行搬迁,A错误。故答案为:C。
3.由所学知识可知,雄安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但不能禁止开发建设,AC错误。应适当扩大公共建设用地,提升城市品质,B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
【答案】4.B
5.C
【知识点】区域产业结构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劳动力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达国家内部交易成本高,发展中国家内部交易成本低,企业由发达国家转移至发展中国家。
3.市场因素:国内市场饱和、避开政策等的限制,企业就会开辟国际市场。
【特别提示】 产业转移并非只是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产业转移主要表现为对外直接投资、设立营销网络、建厂、设立研发机构等形式,其中设立研发机构是产业转移的高级形式。同时,也存在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4.相比上海与南通,金融服务业更适宜在上海发展,A错。南通市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地价相对便宜,有利于发展装备制造业,B对。上海人口众多,市场广阔,食品加工业发达,C错。现代都市农业应面向广大都市市场,发展依赖科技技术,适宜在上海及周边发展,南通不具有优势,D错。故答案为:B。
5.由上题分析可知,南通适宜发展装备制造业,其优势条件为发展空间大,C对。发展装备制造业与农副产品多少、大棚分布与经济增速关系不大,ABD错。故答案为:C。
【答案】6.D
7.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产生的影响: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3.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
4.改变了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6.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开封和商丘的人口、劳动力状况相似,排除A;从图示信息看,商丘与开封地形都是平原,排除B;商丘成为“中国厨房”,其产品面向全国,市场需求都相似,且两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差不大,排除C;商丘位于铁路交会处,便于原料的输入和产品的输出,D正确。 故答案为: D。
7.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产业转移加快了商丘的工业发展,扩大了对劳动力的需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A正确;产业转移到商丘的主要是食品工业,对资源的跨区城调配(主要为能源资源)和餐饮零售业(第三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的影响不大,B、D错误;区域的环境承载力由自身环境、资源特征和对外开放程度等决定,产业转入不会降低环境承载力,C错误。 故答案为: A。
【答案】8.D
9.B
【知识点】合理利用城乡空间;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城市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发展演变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商业区居于城市中心以及繁华地段;居民区居于商业区的外围,其中高档住宅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工业区居于城市外围,低价便宜,靠近交通线的地方。
8.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目的。 秦皇岛北部是山地,南部临海;依托海岸线打造由北向南延伸的城市发展轴,可发挥秦皇岛市靠海、海岸线长等建港的自然环境优势,来调整城市空间布局,扩大城市土地面积不是打造该发展轴的目的,D正确,A错误。与优化城市生态环境、传承悠久历史文化关系不大,B、C错误。 故答案为: D。
9.本题考查城市空间布局调整的目的。 秦皇岛市南部沿海地区适宜打造休闲旅游区、建设出海港口,引导玻璃制品制造等企业向中部发展轴转移,可响应北京城市功能的拓展,调整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城市功能分区,B正确。 故答案为: B。
【答案】10.B
11.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劳动力因素;2.内部交易成本;3.市场因素;4.国家政策的调整;5.原生产地用地紧张;6.地价昂贵;7.环境污染;8.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等。
10.本题考查工业转移对劳动力的影响。由企业和劳动力的回流过程及原因示意图可知,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使企业回流,劳动力随企业被动迁移,并非主动回流,A错误;M镇承接了产业转移,受政策吸引,企业开始第二波回流,当第二波企业回流到M镇时,第一波回流起到了示范作用,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生产条件等带动劳动力主动回流,B正确;由图示可知,第一波企业回流是因为W市的产业结构调整,C错误;在企业回流和本地就业利好的作用下,更多劳动力会主动回流,D错误。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从图中看出第一波企业回流是被动回流,第二波企业回流是主动回流。故答案为:B。
11.本题考查企业转移的主导因素。 由生活常识可知,城市的地价、劳动力价格较高,所以服装企业由M镇迁往W市主要是因为城市市场广阔;由图可知,后来服装企业又由W市迁回M镇是由于政府的政策。故C正确。服装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A错误。交通不是导致服装企业从M镇迁往W市的主导因素,B错误。服装产业能耗并不高,不是动力指向型产业,D错误。故答案为:C。
【答案】12.C
13.A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点评】在西部大开发中,中国西部的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具备了承接产业西部大开发转移的能力。随着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西部地区进一步加快开放,基础设施条件日趋完善,承接东部和境外产业转移的能力大幅增强。与此同时,东部的土地、劳动力、水、电等要素成本大幅度上升,东部急需产业转型升级。
12.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东部小,劳动力资源并不比东部丰富,A错误。中西部地区产业基础较差,B错误。促使烟台氨纶产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中西部地区劳动力工资水平及土地价格等较低),C正确。西部地区的技术水平较低,D错误。故答案为:C。
13.氨纶产 业转移至中西部地区,可以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劳动力需求,研发中心不会向西部迁移,氨纶产业转移对中西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会给当地环境带来一定负面影响,故答案为:A.
【答案】14.A
15.C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
【解析】【点评】产业转移是发生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之间的一种重要的经济现象,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达区域的部分企业顺应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通过跨区域直接投资,把部分产业的生产转移到发展中区域进行,从而在产业的空间分布上表现出该产业由发达区域向发展中区域转移的现象。
14.结合东、中、西部地区的经济、技术、资源状况等特点,判断产业集中在东部地区的甲是技术。东部地区缺少的丁是能源。东部地区比中部地区资本优势明显,乙是资本,丙是劳动力,故答案为:A。
15.河南在人才 、关键技术、资本等领域优势较弱,A错误。“陆地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级行政区经济、技术水平较低,不便于深化区际制造业合作,B错误。距珠三角地区较远,不便于承接产业转移合作,D错误。距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较近,2016年河南省制造业承接产业转移的方向应以京津地区为优先,以长三角地区为合作重点,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C正确。故答案为:C。
16.【答案】(1)劳动力廉价且丰富;廉价的土地;与日本距离相对较近;临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工业基础较好;政策优越。
(2)加大科技投入,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自主创新,创立民族品牌;多结合市场需求研发新的品种,适应市场的需求;改进营销方式的同时注重品质,提升消费者对本国产品的信心。
(3)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政府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防止技术的扩散,保持技术优势;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本国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
【知识点】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日本企业在我国东部杭州设立工厂生产马桶盖,再返销日本的原因主要从工业区位因素角度考虑。企业选址的根本原因在于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大的利润。主要从交通、劳动力及土地、政策等区位因素分析。从劳动力看,我国东部地区人口稠密,与日本相比,劳动力价格较低。从土地看,我国土地价格较日本便宜,用地成本低。从交通看,浙江省距离日本近,交通便利,运费较低。我国沿海地区的政策,吸引日本企业布局,从而使日本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
(2)国人抢购日本马桶盖说明我国自主品牌较少,品牌效应差,而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应当从加大科技投入,提升品牌意识,加强自主研发力度及营销策略角度分析。
(3)日本部分企业回归本土的原因主要从就业、降低成本及政策等角度分析。由于企业在国外布局,会导致本国产业空心化问题严重,失业率高,为了增加就业机会,企业回归本土。从政策看,是由于政府政策的调整(日本经济结构的调整)。从国外生产成本看,由于经济发展,国外生产基地生产成本上升(如劳动力、土地价格上涨),优势减弱,加之本国的生产效率上升,成本下降,企业回归本土会使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等。
【点评】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由于处于不断变化中,因此具有数量充足、高素质且价格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土地规模和价格、环境污染。
17.【答案】(1)产业承接地区分布不均衡,集中在东亚、东南亚地区,尤其是中国。
(2)欧美发达国家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随着土地、劳动力、交通运输成本等的上升,环境保护和产业升级压力加大,欧美地区的企业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进行产业转移,并且形成向亚洲转移的明显趋势。
(3)承接产业转移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承接的产业应以资源节约型为主;应该加快承接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步伐。
【知识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因素;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解析】【分析】(1)图中信息表明,承接产业转移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区域分布上非常不均衡,其中以东亚、东南亚地区为主,尤其是中国。
(2) 欧美地区率先进行产业转移的原因,主要从欧美地区产业区位优势弱化或丧失方面进行分析,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化起步早、水平高,现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工业成本不断上升主要表现在劳动力成本、土地价格、内部交易成本、市场、环境因素等方面;其进行产业转移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最佳区位,最终目的是降低成本、获得最大利润。
(3) 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主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是促进经济发展,二是要保护生态环境。故环渤海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应注重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要有选择地承接有利于促进本地区科技创新的产业。
【点评】国际产业转移的原因
①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投资建厂:首先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资源,其次是占领当地市场,再次是利用其地租廉价的优势。
②发展中国家到发达国家投资建厂:主要考虑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以及避开关税壁垒等因素。
区域产业转移的原因
区域内部也存在由区域间资源优势差异而引起的产业转移,因区域之间存在经济总体水平的差异,发达地区的产业发展速度、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快,为使区域经济均衡发展,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部分产业、资金或技术,带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