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 2.1-2.4综合练习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下 2.1-2.4综合练习二(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69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1 08:59: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八下微粒的模型与符号2.1-2.4综合练习二(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仔细观察下列四幅图片,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2.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汽车动力电池回收问题也开始增多。动力电池中含铅、镍、镉等,若将其随意处置,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的严重污染。这里的铅、镍、镉是指(  )
A.单质 B.原子 C.分子 D.元素
3.下列有关物质、分子及原子之间关系的图示,正确的是(  )
A.原子→分子→物质 B.分子→原子→物质
C. D.
4.下列有关粒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原子的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B.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不能转化为原子 D.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
5.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下列关于物质的构成叙述错误的是(  )
A.金属铜由铜原子构成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氯化钠晶体由钠离子、氯离子构成 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6.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在不断运动的粒子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显电性的粒子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7.知识梳理有助于我们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在学习物质结构层次后,某同学以氧气为例进行如图梳理,下列选项中与a、b、c相对应的是(  )
A.原子、原子核、核外电子 B.原子核、原子、核外电子
C.原子、核外电子、原子核 D.核外电子、原子核、原子
8.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质子数相等 ④质量几乎相等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9.小金绘制了如图所示的物质变化微观示意图,表示物质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化学变化前后的不同微观状态,根据图中信息进行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符号Δ所表示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分子没有变
B.在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个数和氮气分子个数比为3:1
C.反应后N2有剩余
D.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氢气和氮气
10.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核外电子数相等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钠离子的质子数
C.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11.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观察研究α粒子的运动方向,在此基础上提出原子核式结构的内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汤姆生 C.卢瑟福 D.玻尔
12.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带正电、质量比电子大得多)轰击金箔实验。根据实验,不能获得的结论是(  )
A.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 B.金原子核带正电
C.金原子核体积很小 D.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
13.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3,而在地球上,氦元素主要以氦﹣4的形式存在,如图是氦﹣3和氦﹣4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〇”代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14.1909年起,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助手用一束带正电荷的高速α粒子流轰击一片很薄的金箔,并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和已有知识,在1911年提出了原子的有核模型。要解释本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下列知识: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③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④一个α粒子的质量比一个电子的质量大得多。需要用到的是(  )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则由16O构成的氧分子和由18O构成的氧分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氧原子个数
16.1911年,卢瑟福等人进行了a粒子(a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散射实验,用一些高速运动的a粒子轰击金箔,发现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
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负电
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小
D.多数a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外没有电子
17.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如图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生当年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
18.2020年12月,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含有氦﹣3(He)的月球土壤样品成功返回地球。氦﹣3是一种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氦﹣3原子(  )
A.质子数为2 B.中子数为2 C.核外电子数为3 D.核电荷数为3
19.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单质,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
A.食盐、食醋 B.青铜器、空气 C.液氧、二氧化碳 D.水、铜丝
20.将地壳中含量较多的四种元素按从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Si、O、Al、Fe B.O、Si、Al、Fe C.Al、Fe、O、Si D.Si、Al、O、Fe
二、填空题
21.下列常见物质:①氧气;②二氧化碳;③铁;④汞(水银);⑤水;⑥氯化钠。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    ,由分子构成的有    ,由离子构成的有    (填序号)。
22.原子、分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左下图所示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的关系。
(1)甲是    。
(2)在氮气、水、汞、氯化钠、铁,这五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3.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1)如右上图是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分析上述物质与其构成粒子之间的关系图,空白方框中应填______。
②金属铁是由铁_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构成的。
(2)氯化钾是由______构成的。
24.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图甲)。
【改集证据】绝大多数a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a粒子的偏转超过,有的甚至几乎达到,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a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且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结构中的    。
(2)支持卢瑟福推测“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他依据的实验证据是    。
(3)图乙为a粒子轰击金箔时的运动轨迹,请在图乙中补全A处a粒子的后半段大致运动轨迹。    。
25.1911年,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绝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
(1)卢瑟福据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    。
(2)当α粒子轰击金箔时,如图所示的运动轨迹中不可能的是    (填字母)。
26.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
(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矿物质”或“腐殖质”)
(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其化学符号3He,它的核内中子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1),氦﹣3原子内有    个电子。
(3)若把两个氦﹣3原子砸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图2)这种现象叫做    。(填“氦核的裂变”或“氦核的聚变”)
27.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
(1)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相对原子质量为   .
(2)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两者具有的关系   .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28.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这些微粒中:
(1)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有    。
(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    。
(3)带正电的微粒有    。
(4)质量最小的微粒是    。
(5)在同一原子里数目相等的是    。
29.如图是锂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
(2)锂原子核内有    个质子,核外有     个电子。
(3)下列对原子构成的理解错误的是    (填字母)。
A.原子整体不显电性 B.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
C.原子核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30.1985年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分子,它的化学式为C60,具有空心的形似足球状的结构(如图), 试回答:
(1)它属于    (填单质、化合物或混合物);
(2)它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    原子构成(填名称),只是结构不同。
答案
1.解:A、图示是垃圾回收符号,不属于模型,故A正确;
B、图示是磁力线模型,故B错误;
C、图示是电流图模型,故C错误;
D、图示是柱状图模型,故D错误。
故选:A。
2.解:废旧电池中含有铅、镍、镉、汞等,将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造成地下水和土壤污染。这里的铅、镍、镉、汞等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铅、镍、镉”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
故选:D。
3.解:有的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分子直接构成,有的物质是由离子直接构成,分子又是由原子构成。
故选:C。
4.解:A、原子的原子核不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如氢原子中没有中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再分,能分成原子核和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C、原子可转化成离子,离子也能转化为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变为1个钠离子,只是核外电子数发生了改变,核内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变,则钠原子和钠离子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5.解:A、所有的金属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正确;
B、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B错误;
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C正确;
D、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D正确;
故选:B。
6.解:A、分子、原子、离子都是不断运动的粒子,故正确;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一种粒子,故正确;
C、分子、原子是显中性的粒子,离子带正电或负电;故错误;
D、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是:分子、原子和离子,故正确;
故选:C。
7.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故a是原子,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故b是原子核,c是核外电子,观察选项,故选A。
故选:A。
8.解:①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亚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而质子数没有改变,则Fe、Fe2+、Fe3+三种粒子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
②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亚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因此Fe、Fe2+、Fe3+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相等,说法错误。
③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亚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而质子数没有改变,则Fe、Fe2+、Fe3+三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说法正确。
④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3个电子后形成,亚铁离子是由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的,而质子数没有改变,则Fe、Fe2+、Fe3+三种粒子核电荷数相同,说法正确。
故选:A。
9.解:由物质变化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是:N2+3H22NH3。
A、由物质的变化可知,符号△所表示的物质在反应前后分子没有变,故A正确;
B、由方程式的意义可知,在参加反应的氢气分子个数和氮气分子个数比为3:1,故B正确;
C、由物质的变化可知,反应后N2没有剩余,H2有剩余,故C不正确。
D、由物质的变化可知,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有氢气和氮气,故D正确。
故选:C。
10.解:A、离子和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可能相等,但是不属于同种元素,如氖原子与钠离子的电子数相同,但不属于同种元素,说法错误;
B、钠离子是由钠原子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后形成的,质子数不变,说法错误;
C、当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时,二氧化碳分子间仍存在着间隔,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变小了,说法错误;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说法正确。
故选:D。
11.解:A、英国化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实心球模型,认为原子是坚实的、不可再分的实心球,故A错误;
B、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且原子是电中性,故B错误;
C、英国科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故C正确;
D、丹麦科学家波尔改进了卢瑟福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认为电子只能在原子内的一些特定的稳定轨道上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12.解:A、由该实验不能得出金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故A错误;
B、由图可知,带正电的α粒子遇到原子核后,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B正确;
C、由图可知,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只有少量α粒子的运转方向发生了偏转,说明金原子核体积很小,故C正确。
D、由图可知,有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物质,则金原子核的质量比α粒子大得多,故D正确。
故选:A。
13.解:由图可知,氦﹣3和氦﹣4是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都是2,根据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2,氦﹣3和氦﹣4的中子数不同,故“〇”代表中子。
故选:B。
14.解:①、由于α粒子带正电,少数α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α粒子与原子核相互排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同种电荷发生相互排斥,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①符合题意;
②、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没有涉及,故②不符合题意;
③、由于α粒子和原子核都带正电,同种电荷之间存在排斥力,故α粒子的运动状态改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③符合题意;
④、极少数α粒子会反弹回去,说明原子核质量大,α粒子是氦原子的原子核,故原子核的质量比电子的质量大得多,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有涉及,故④符合题意。
故选:C。
15.解:16O构成的氧分子和由18O构成的氧分子中氧原子质子数都是8,中子数前者是8,后者中子数是10.所以不同的是中子数。
故选:B。
16.解:A、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是因为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故选项说法正确。
B、少数a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原子内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同性相斥,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说法错误。
C、极少数a粒子发生反弹,是因为原子内部有体积小质量大的微粒,说明原子核的质量很大,故选项说法错误。
D、多数α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是因为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不能说明原子核外没有电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7.解: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故乙为带正电的原子核。
故选:B。
18.解:A、由题意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正确。
B、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中子数为3﹣2=1,故选项说法错误。
C、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故其核外电子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D、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质子数为2,故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A。
19.解:A、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食醋中含有水和醋酸,属于混合物;
B、青铜器是合金,属于混合物,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
C、液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二氧化碳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
D、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铜是由铜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
故选:C。
20.解:地壳中元素含量的顺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氧、硅、铝、铁、钙、钠、钾、镁、氢等,
故选:B。
21.解:①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②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③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汞(水银)属于金属单质,是由汞铁原子直接构成的;
⑤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⑥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其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有③④;由分子构成的有①②⑤;由离子构成的有⑥;
故答案为:
③④;①②⑤;⑥。
22.解:(1)分子、原子和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原子得失电子会形成离子,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又可以分成原子,因此甲是原子;故答案为:原子;
(2)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汞是由汞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氯化钠。
23.(1)①氢气、氧气、水和氯化氢都是由分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
②金属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原子;
(2)氯化钾是由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因此氯化钾是由钾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故答案为:钾离子、氯离子。
24.解:(1)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故答案为:原子核;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答案为: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
(3)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发生了偏转,故答案为:。
25.解:(1)物理学家卢瑟福用带正电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实验发现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α粒子带正电,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回来,是因为撞到了金原子核,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且带正电;卢瑟福据此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原子核。
(2)由于极少数α粒子被弹回,因为极少数α粒子撞到了金原子核,金原子核质量很大,金原子质量比α粒子质量大的多,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
原子核质量带正电,金原子核、α粒子互相排斥,导致极少数α粒子发生偏转,α粒子不可能向原子核运动,BC不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
由于原子核的体积非常小,核外有着相对巨大的空间,大多数α粒子直线穿过金箔,D可能是α粒子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
故答案为:
(1)原子核;
(2)BC。
26.解:(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
(2)氦﹣3的原子序数为2,即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它的原子内有2个电子;
(3)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氦﹣3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原子,这种现象叫氦核的裂变。
故答案为:(1)矿物质;(2)2;(3)氦核的聚变。
27.解:(1)因为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由题意一种原子的质子数为53,故其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53;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由题意该原子的中子数为78,则相对原子质量=53+78=131.
(2)A、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即核电荷数),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B、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物质,故选项说法错误.
C、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和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是两种不同的碘原子,不是同种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答案为:(1)53;131;(2)A.
28.解:(1)分子和原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故填: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和中子是呈电中性的微粒,故填:分子、原子、中子;
(3)阳离子、质子和原子核是带正电荷的微粒,故填:质子、原子核;
(4)电子是质量最小的微粒,故填:电子;
(5)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填:质子、电子。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
(2)分子、原子、中子;
(3)质子、原子核;
(4)电子;
(5)质子、电子.
29.解:(1)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锂元素的原子序数为3;故答案为:3;
(2)由图示信息可知,锂原子的电子数为3,因为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锂原子核内有3个质子,核外有3个电子;故答案为:3;3;
(3)A.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所带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因此原子整体不显电性,说法正确;
B.由图示可知,原子核比原子小得多,说法正确;
C.由图示可知,原子核并不是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原子核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说法错误;
D.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C。
30.解:(1)单质是由同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由化学式为C60可知,它属于单质。
(2)C60与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原子构成,只是结构不同。
故答案为:
(1)单质;
(2)碳。
第26题 第27题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