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doc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3第一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同步练习.doc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1.0KB
资源类型 素材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09-21 15:10: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必修三第一章第一节细胞的生活环境同步练习
1、 单项选择题
1、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 )
A.Fe2+ B.K+ C.Na+ D.Ca2+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C
解析:
解答: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的渗透压90%以上来源于Na+和Cl-。
分析:由维持渗透压的重要离子可知,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外液中无机盐的主要类型
2、正常情况下,动物组织细胞从组织液中吸收氧气的数量主要取决于( )
A.组织中氧气的浓度 B.细胞膜上氧气载体的数量
C.细胞液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D.细胞中ATP的数量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A
解析:
解答:氧气的跨膜运输方式属于自由扩散,所以扩散的速率只与组织细胞内外的氧分压(氧气的浓度)有关,不需要载体,也不需要消耗能量。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细胞外液中氧气的运输方式,将细胞外液与跨膜运输相结合。
3、下列物质中,可在血浆中找到的有( )
A.甲状腺激素、氧、尿素、小分子蛋白质
B.氨基酸、麦芽糖、二氧化碳、钠离子
C.蛋白酶、钙离子、脂肪、葡萄糖
D.呼吸酶、脂肪酸、尿酸、胆固醇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A
解析:
解答:研究表明,血浆中约90%的水,其余10%分别是:无机盐(如Na+、K+、Ca2+等),蛋白质(如血清白蛋白、血清球蛋白),以及血液运送的物质——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氨基酸)、各种代谢废物(如尿素)、气体(如氧气)、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等等,故A正确。麦芽糖是植物所特有的,在动物血液中不存在,故B错误;蛋白酶可以水解蛋白质,如果存在于血浆中,会水解生活在血浆中的血细胞的细胞膜,因为细胞膜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故C错;呼吸作用发生于细胞内,呼吸酶存在于细胞内,不属于外液,故D错。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的成分,能区别外界溶液、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的主要成分。
4、血浆中水的来源是(   )
A.组织液    B.消化道、组织液、淋巴
C.淋巴和组织液 D.消化道和组织液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B
解析:
解答:血浆能沿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能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和淋巴,人体摄入的物质通过消化和吸收,进入血浆。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三大组成: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的相互转换。
5、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A
解析:
解答: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组织液与血浆的相互转换。
6、下列人体不同种类的体液之间,成分和含量差别最大的一组是
A. 血浆与组织液的HCO3-
B. 组织液与细胞内液的蛋白质
C. 血浆与组织液的Cl-
D. 组织液与淋巴液的Na+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B
解析:
解答:①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②组织液、淋巴的成分和含量与血浆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最主要的差别在于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含量较少。③细胞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需要多种酶共同参与,酶大多为蛋白质,因而细胞内液与组织液在蛋白质浓度上相差较大。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组成体液的各成分的组成成分和含量。
7、血细胞、肌肉细胞、淋巴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依次是( )
A.血浆、体液和体液 B.血液、体液和淋巴
C.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D.血液、细胞外液和体液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B
解析:
解答:①血细胞生活在血浆当中;②肌肉细胞生活在组织液中;③淋巴细胞生活中淋巴液中。
分析:本题考查各细胞的生活环境。
8、人体组织液中的O2要进入组织细胞中参与氧化分解有机物,这些氧分子至少需要通过几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
A.1 B.2 C.3 D.6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D
解析:
解答:组织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要经过细胞膜,细胞膜为单层膜;消耗O2在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发生于线粒体的内膜,线粒体为双层膜;因此需要经过3层膜结构,膜的基本构架为磷脂双分子层,因此是6层由磷脂分子组成的膜。
分析:本题考查组织液中氧气分子的运输方式与细胞膜的结构相结合。
9、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内环境分别是 ( )
①血液和组织液 ②血浆和组织液 ③淋巴和血浆 ④淋巴和组织液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D
解析:
解答:毛细血管的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外是组织液,内是血浆;毛细淋巴管管壁细胞的生活环境外是组织液,内是淋巴;故A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两种特殊细胞的生活环境,绝大多数的细胞的生活环境为一种,而这两种细胞两侧的生活环境不同。
10、人体内环境是一个液体环境,但不包括下列哪种液体 ( )
A.细胞质的基质 B.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A
解析:
解答: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內液;故A正确。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内环境的主要成分。
2、 多项选择题
11、有关人体细胞外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的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的内环境
B.人体的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C.人体内的所有液体统称细胞外液
D.人体内细胞通过细胞外液与环境交换物质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ABD
解析:
解答: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內液;人体的绝大多数细胞没有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不能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这些细胞是直接生活在内环境中,故ABD正确;C中人体内所有的液体除了体液,还有其他一些外界的环境,比如胃液、尿液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外液即内环境的概念、主要成分。
12、下图为人体部分内环境模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结构的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淋巴
B.图中③表示血浆,血红蛋白主要分布于③中
C.图中⑤处的CO2浓度高于③,③处的O2浓度高于⑤
D.葡萄糖进入②的方式是易化扩散(协助扩散)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CD
解析:
解答:①是毛细血管壁,它所处的内环境为血浆和组织液,故A错;图中③表示血浆,而血红蛋白属于胞内蛋白,主要分布于②红细胞中;④是组织细胞,⑤是组织液,④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消耗氧气,故氧含量较低,其二氧化碳的含量变高,⑤中的氧气通过自由扩散进入④,④中的二氧化碳通过自由扩散进入⑤,所以③处的O2浓度高于⑤,⑤处的CO2浓度高于③,故C正确;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故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转换和特征,辨别各成分和结构,与物质跨膜运输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3、下表是一位径赛运动员在比赛前、比赛中和比赛后一段时间内血液中所含乳酸浓度的变化数据。该运动员( )
时间(min)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乳酸浓度(mg/mL) 5 5 5 40 70 100 80 60 40 35 25 23 20
A.处于比赛中的时间可能是10~25min之间
B.在比赛过程中只进行无氧呼吸
C.在0~10min之间的耗氧量高于25~35min之间
D.在20~25min之间乳酸浓度明显升高,但血浆pH值不会大幅度下降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AD
解析:
解答:①由表格的数据可知,15min时,乳酸浓度上升到40mg/mL,说明已经有乳酸产生,因此比赛时间应该在15min之前,所以有可能从10min时开始,25min时乳酸浓度已经下降,说明已经没有在积累新的乳酸,原有的乳酸已开始分解,故A正确。②主要的提供能量是由有氧呼吸提供的,短时间内有氧呼吸产生的能力不足,会通过无氧呼吸进行补充,故B错误。③25~35min时乳酸明显下降,说明乳酸被分解,因此其耗氧量应高于0~10min 。④虽然在20~25min之间乳酸浓度明显升高,但血浆中存在缓冲对,因此pH值不会大幅度下降,故D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表格的能力,通过数据的分析,提取信息。知识点方面主要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与无氧呼吸相结合。
14、下图是人体组织内的各种结构示意图,A、B、C、D表示的是结构,①、②、③、④表示的是液体,有关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可以进人A、C、D
B.CO2浓度最高的液体是④
C.血红蛋白属于①的成分
D.①②③④组成了体液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AD
解析:
解答:由图可知,A为毛细血管壁细胞,B为红细胞,C是组织细胞,D是毛细淋巴管壁细胞,①是血浆,②是组织液,③是细胞內液,④是淋巴。如何区分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管存在盲端。②是组织液,能通过A(毛细血管壁细胞)进入血浆,能为C(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和排出代谢废物,能通过D(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成淋巴,故A项正确。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故③(细胞內液)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故B项错误。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胞内蛋白,属于B(红细胞)的成分,不存在于细胞外液中,故C项错误。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故D项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转换和特征,辨别各成分和结构,与物质跨膜运输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15、右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体液指的是A液、B液、C液
B.B液能流回到1转变为A液,A液中的部分小分子物质可以进入C液
C.当人进食1小时后,A液中的胰高血糖素含量会迅速升高
D.当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大量累积在C液中时,A液可能会减少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 BD
解析:
解答:由图可知,A是血浆,B是淋巴,C是组织液。如何区分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管存在盲端。①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因此除了A液、B液、C液外,还有细胞內液,故A项错误。②血浆能沿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能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故B项正确。③内环境是出于稳态的,此时胰岛素会分泌增加,降低血糖,因此不会迅速和明显的增高,故C项错误。④C液(组织液)中累积的大量代谢产物是组织液渗透压升高,A液(血浆)的水经自由扩散进入到C液,导致A液可能会减少,,故D项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转换和特征,辨别各成分和结构,与物质跨膜运输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3、 判断题
16、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 正确
解析:
解答: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组织中的组织液渗透压升高,血浆中的水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液,使组织液增加,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因此淋巴也增加,故正确。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外液即内环境三大主要组成成分:血浆、淋巴和组织液的相互转换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相结合。
17、唾液、激素均可以存在于人体的内环境中。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 错误
解析:
解答: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激素调节属于体液调节的一种,经体液传播,故内环境中存在;但唾液属于外界环境,不属于内环境,故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主要成分。
18、人体的皮肤角质层细胞游离于内环境之中。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 错误
解析:
解答:角质层是表皮最外层,由已死亡的无核角质细胞紧密排列组成。角质层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其皮下组织,因此其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中,故错误。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生活环境。
19、人体剧烈运动时,肌肉产生的大量乳酸进入血液,但不会引起血浆pH发生剧烈的变化。其中发挥缓冲作用的物质主要是碳酸氢钠。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 正确
解析:
解答:因为内环境中存在缓冲对,常见的有碳酸氢钠/碳酸,但血浆中酸性物质增加,碳酸氢钠与其反应,当血浆中碱性物质增加,碳酸与其发生反应,故正确。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内环境的稳态。
四、填空
20、基础知识
(1)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可以 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多细胞生物体内细胞必须通过 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是指 ,即 。
(2)体液包括细胞外液(主要有 、 、 )和细胞内液(约占 )。细胞外液是细胞所处的内环境,如红细胞的内环境是 ,毛细胞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 ,大多数组织细胞的内环境是 。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1)直接 内环境 机体细胞所处的液体环境 细胞外液
(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血浆 血浆和组织液 组织液
解析:
解答:体液包括细胞內液和细胞外液,细胞外液即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生活环境。
21、右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1)图中虚线内物质总称为 ,其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2)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3)从图中可以看出,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进入内环境要经过 、 系统。
(4)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 系统。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1)内环境 血浆 组织液 淋巴(2)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3)消化系统 循环(4)循环系统、泌尿 循环系统、呼吸
解析:
解答:(1)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是通过内环境,因此虚线内即为内环境,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①ABC三者的确定可以由箭头的指向出发:血浆能沿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能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因此A为血浆,B为组织液,C为淋巴。②也可以从B开始着手,细胞的生存环境为组织液,故B为组织液。(2)吸收营养物质属于消化系统,尿素、尿酸的排出依靠的是泌尿系统。(3)摄入的食物要经过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经由循环系统运输到全身各部分需要的位置。(4)细胞生命活动产生的代谢废物经由内环境进入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运输到泌尿系统重吸收之后排出体外;气体CO2经由内环境进入循环系统,循环系统运输到呼吸系统排出。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转换和特征,辨别各成分和结构,及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2、下图是胰腺组织局部结构
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A 液为 __________ , B 液为 __________ , C 液为 ___________ ,三者共同构成了胰腺组织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这个液体环境称为____________。
(2)CO2 不从毛细血管进入胰腺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 ____ _。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1)组织液 血浆 淋巴 内环境(细胞外液) (2)CO2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而组织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不断产生二氧化碳,故细胞內液的二氧化碳含量最高。
解析:
解答:由图可知,A是组织液,B是血浆,C是淋巴。组织细胞生活的环境为组织液,如何区分血管和淋巴管:淋巴管存在盲端。组织液、血浆和淋巴共同组成人体的内环境,又称细胞外液。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转换和特征,辨别各成分和结构,与物质跨膜运输相结合,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
23、根据下面人体体液分布及物质交换示意图(图1—5)回答问题:
          
图1—5
(1)水由消化道进入A,即过程b是以______ 方式进行的。
(2)人体细胞赖以生存的内环境包括图中的______ (只写字母)。其中A中的水以______ 方式进入消化道。
(3)A中的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除图中表示的外还应有______ ,A和B的交换是通过______ 结构进行的。
(4)过程e和f的渗透方向的不同处在于:前者______ 。
(5)过程e和d依次表示______ 作用。
(6)E和A相比,E中不含的成分是______ 。
知识点:内环境的组成
答案:
(1)渗透(或自由扩散) (2)A、B、D 消化液 (3)皮肤 毛细血管壁  (4)e可逆 后者f单向 (5)扩散作用和重吸收作用
(6)大分子蛋白质
解析:
解答:(1)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2)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血浆能沿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大部分组织液能通过毛细血管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的组织液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淋巴经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由B左右都是双箭头可知B为组织液,C则为细胞內液,A为血浆,故D为淋巴。血浆中的水以消化液的形式回到消化道中。(3)水和尿素等排出体外除了可以通过泌尿系统,还可以以汗液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A为血浆,B为组织液,二者通过毛细血管壁细胞进行交换。(4)e是可逆的,由箭头可知其为双向的,而f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是单向的。(5)e为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而f是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6)E为原尿,其与血浆的最大区别在于不含大分子的蛋白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识图能力,通过分析内环境各成分的相互转换和特征,辨别各成分和结构,及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