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短文二篇
记承天寺夜游
【基础作业】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 )
(2)念无与为乐者( )
(3)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4)怀民亦未寝( )
(5)相与步于中庭( )
(6)盖竹柏影也(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怀民亦未寝(qǐng) 夕日欲颓(tuí)
B.遂至承天寺(suí) 沉鳞竞跃(lín)
C.藻、荇交横(xìng) 能与其奇者(yù)
D.盖竹柏影也(bái) 相与步于中庭(yǔ)
3.下列对《记承天寺夜游》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比喻描写月色,独具匠心,十分精妙,真可谓如诗如画,那宁静淡雅的境界,真让人心醉神迷。
B.这篇短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作者在遭贬谪时凄凉、孤寂、悲观的特殊心境。
C.这篇随笔性的小品,叙事简洁,写景如绘,而抒情则寓于叙事、写景之中。叙事、写景、抒情又都集中于写人,写人又突出一点——“闲”。
D.本文语言简洁、准确、形象,作者观察事物细致入微,瞬间抓住了佳境最敏感的特征,以极少的文字包罗较多的内容,凝练含蓄。
4.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拓展成一段优美的景物描写,注意展开联想和想象,100字左右。
【素养作业】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解衣欲睡( )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试赏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8.“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拓展作业】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②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③。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选自吴均《与顾章书》,有删改)
【注】①薜萝:薛荔与女萝,皆为香草。后人常以此为隐者服饰。②英英:声音和盛之貌。③办:具备。
9.下列各句中的“之”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梅溪之西
A.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孙权劝学》)
B.但微颔之(《卖油翁》)
C.何陋之有(《陋室铭》)
D.山川之美(《答谢中书书》)
10.下面加点字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清流见底 见往事耳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相与步于中庭
C.解衣欲睡 夕日欲颓
D.沉鳞竞跃 负势竞上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12.甲文的作者陶弘景堪称隐居的“仙人”,乙文的作者苏轼是被贬谪的“闲人”,“仙人”和“闲人”有怎样的区别
13.甲、丙两文在语言上有怎样的共同特点 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1.(1)高兴的样子
(2)考虑,想到
(3)于是
(4)睡觉
(5)共同,一起
(6)大概是
2.C 3.B
4.示例:月光如积水一样倾泻下来,透过树缝,洒下斑驳的光影。庭院霎时笼罩在一个空明澄澈的氛围中。树影婆娑,摇曳生姿。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也许只有闲适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它的美妙。风轻轻地吹过,摇晃的影子好似水中脉脉的波痕,一圈一圈荡漾开来,使人好像漫步在仙境中,忘却了一切烦恼。
5.(1)打算
(2)清闲的人
6.(1)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2)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交错的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8.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都包含其中。
9.D 10.B
11.(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想到没有人与我共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12.“仙人”传达出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情。“闲人”指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悠闲自如之人,闲游赏月,富有雅趣,表现出一种旷达的生活态度。
13.语言简约,多用骈句,工整清丽。示例:两文的语言都比较简约,言简义丰。甲文在写山川美景时只用了16个字——“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便将山的高耸,水的清澈,两岸风光的瑰丽多彩描绘了出来。丙文同是写山,也是16个字——“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化静为动,写出了山高谷翠的特点。
【丙】文参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参考答案
1.(1)高兴的样子
(2)考虑,想到
(3)于是
(4)睡觉
(5)共同,一起
(6)大概是
2.C 3.B
4.示例:月光如积水一样倾泻下来,透过树缝,洒下斑驳的光影。庭院霎时笼罩在一个空明澄澈的氛围中。树影婆娑,摇曳生姿。这是一种美妙的境界,也许只有闲适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它的美妙。风轻轻地吹过,摇晃的影子好似水中脉脉的波痕,一圈一圈荡漾开来,使人好像漫步在仙境中,忘却了一切烦恼。
5.(1)打算
(2)清闲的人
6.(1)月光照在庭院中如积水般清明澄澈,仿佛有藻、荇交错其中,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吧。
(2)哪一夜没有月光 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 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7.示例: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交错的水草,以动衬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形象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美妙境界。
8.这句话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对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面对挫折的豁达都包含其中。
9.D 10.B
11.(1)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想到没有人与我共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12.“仙人”传达出作者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自得之情。“闲人”指贬谪之人,无职无权,清闲无比,内心悲凉;悠闲自如之人,闲游赏月,富有雅趣,表现出一种旷达的生活态度。
13.语言简约,多用骈句,工整清丽。示例:两文的语言都比较简约,言简义丰。甲文在写山川美景时只用了16个字——“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便将山的高耸,水的清澈,两岸风光的瑰丽多彩描绘了出来。丙文同是写山,也是16个字——“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化静为动,写出了山高谷翠的特点。
【丙】文参考译文:
我上个月因病辞官,回到家乡寻找隐居的地方。梅溪的西面,有座石门山,很多峭壁与云霞争高下,独立的山峰遮住了太阳。幽深的洞穴包含着云雾,深谷小溪积聚着翠绿的潭水。蝉鸣鹤叫,水声清越,猿猴啼叫。和谐动听的声音相互混杂,声调悠长有音韵之美。(我)既然向来推崇隐居,就在那山上筑了房子。幸好菊花、竹米多。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这种地方被仁人志士所喜爱,岂是虚言啊!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