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9张PPT。1第1节 种群的特征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4章 种群和群落2种群: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一个森林中的全部金丝猴一片草地上的全部蒲公英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例1、(2011海南生物)南极冰藻是以硅藻为主的一大类藻类植物,长期生长在南极海冰区-2~4℃的环境中,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 。磷虾主要以南极冰藻为食,企鹅主要以磷虾为食。自1975年以来,磷虾种群密度下降高达8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南极冰藻组成了一个种群
B. 企鹅种群密度也会随着磷虾种群密度下降而下降
C. 南极冰藻、磷虾、企鹅与该海冰区得其他生物组成群落
D. -2~2℃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南极冰藻的光合作用强度增大
答案:A例2.下面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湖泊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
②内蒙古草原上的全部牛是一个种群
③稻田中所有的稗草是一个种群
④决定种群密度大小的因素是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⑤种群密度的大小决定于出生率和死亡率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④⑤ D.③⑤D种群主要有以下三个基本特征:
1、数量特征:
种群的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
2、空间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空间分布
3、遗传特征:
种群有一定的基因库,以区别其他物种种群的基本特征1、种群密度——最基本的数量特征(1)概念:
(2)公式: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如:养鱼池中每立方米的水体中鲫鱼的数量。
每平方千米农田面积内田鼠的数量。小范围的水生生物——单位体积
大范围水生生物或陆生生物——单位面积一、种群的数量特征标志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在被调查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到的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样方法:适用于植物或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逐个计数法:分布范围较小、个体较大的种群。
②估算法:难以逐个计数的种群。①步骤: (5)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确定调查对象取样计数计算确定要调查的种群是哪一种双子叶植物确定样方数目、样方大小和取样方法计数每个样方内所调查种群的数量求各样方的平均值②取样样方的多少会影响调查结果吗?
会,一般来说样方数越多,调查结果越准确。
样方多大适宜?
草本植物样方的大小以1m2的正方形为宜,可根据调查对象进行调整。
取样的原则是什么?
做到随机取样。
常用的取样方法有哪些?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五点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非长条形等距取样法调查群体为长条形计数原则:
无论大小都要数,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该样方有多少株蒲公英?③计数方框内+左边和上边及两边的夹角——蒲公英——其他植物例3.(2010海南生物)某同学拟一个面积为100hm2草地上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设计了四个调查方案,其中最可行的是
A.计数该草地上该种植物的全部个体数目
B.设置1个1m2样方,计数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C.随机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
D.在该种植物密集处设置1m2样方若干,计数每个样方中该种植物的个体数目C例4.某同学在一草地调查蒲公英的种群密度,取了5个样方(样方面积为1m2),5个样方的种群数量分别为4、6、8、8、9株。那么该草地的蒲公英种群密度为多少?(单位:株/公顷,1公顷=10000m2)种群密度=(4+6+8+8+9)/5=7株/m2
=70000株/公顷第1次第2次标志重捕法操作过程示意图例5.在调查一块1hm2的农田中田鼠的数量时,放置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42只,将捕获的田鼠经标记后在原地释放。数日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8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2只。则:(1)该农田中田鼠的大概有多少只?
(2)该农田中田鼠的种群密度为多少?(1)N总=(42×38)/12=133只(2)种群密度=133只/hm2例6.(2011北京理综)在生态学研究中,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相符的是
A.给海龟安装示踪器调查其洄游路线
B.给大雁佩戴标志环调查其迁徙路线
C.用样方法研究固着在岩礁上贝类的种群密度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丰(富)度
【答案】D例7、(2011浙江理综)下表是调查某野山羊种群生存状况的原始数据。若把表中数据转换为种群存活曲线图并进行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存活曲线图中横坐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年龄,纵坐标来源于存活数
B.该种群的存活曲线图呈凹形(类型III)
C.该种群中大多数个体在平均生理年龄后死亡
D.分析存活曲线可知该种群对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答案】B例8.出生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1983年,我国平均每10万人中出生1862个孩子,我国该年人口出生率是______________。
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在黄山猴谷,一猴群有200只,一年内有2只死亡,该猴群的年死亡率为___________。2、出生率和死亡率1%1.862%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3、迁入率和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对一个种群来说,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1)年龄组成:4、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所占比例。思考与讨论:
1.图中A 、B、C三种年龄组成的种群,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大?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越来越小?哪种类型的种群数量会在一段时间内保持稳定?为什么?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研究种群的年龄组成,对于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不一定,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决定于年龄组成,还会受到食物、天敌、气候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种群数量还受迁入率和迁出率的影响。思考与讨论:
2.年龄组成为稳定型的种群,种群数量在近期一定能保持稳定吗?年龄组成为衰退型的种群呢?(2)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性个体数目的比例。性别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信息素)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就会使很多雌性个体不能完成交配,从而使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明显降低。例9.(2010海南生物)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A.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B.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D.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A10.A决定种群数量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反映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归纳总结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的直接因素。
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主要依据,而性别比例是预测未来种群数量变化的次要依据。二、种群的空间特征概念: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布局,叫种群的空间特征。均匀分布随机分布集群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