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是柳的风韵;“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是松的雄姿;“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是梅的倩影。今天我们再领略一下“叶叶皆团结,枝枝争上游”的白杨树的俊美。
第15课 白杨礼赞
茅盾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通过对白杨树形象的分析,理解白杨树的象征意义。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茅盾(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桐乡人,中国现代作家。1916年后历任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辑、《小说月报》主编、《民国日报》主编,为文学研究会发起人之一。
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蚀》(三部曲),短篇小说《春蚕》《林家铺子》等。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白杨礼赞》写于1941年3月。在此之前,作者茅盾在新疆工作一个时期之后,到延安讲学。当时,是抗日战争相持阶段,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北方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同心同德、团结抗战多次粉碎了敌伪的疯狂“扫荡”,作者从解放区的人民身上看到了民族解放的前途和希望,深受鼓舞,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的散文,借白杨树这一形象热烈地歌颂他们。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开垦( ) 主宰( ) 倦怠 ( ) 丫枝( ) 倔强( ) 婆娑( ) 虬枝( ) 伟岸( ) 傲然 ( ) 宛然( )
kěn
zǎi
dài
zhī
jué jiàng
suō
qiú
àn
ào
wǎn
秀qí( ) bǐ视( ) 妙手ǒu得( )
坦荡如dǐ ( ) qián滋暗长( ) yān yān欲睡( )
旁yì斜出( ) 不折不náo ( )
颀
鄙
偶
砥
潜
恹恹
逸
挠
基础夯实——字词过关
2.解释下列词语。
虬枝:
晕圈:
礼赞:
视野:
像龙一样盘旋的枝条。虬,传说中的一种龙。
模模糊糊的圈。
崇敬和赞美。
视力所及的范围。
整体阅读
1.请你找出文中直接对白杨树进行赞美的语句。
第1段: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
第4段:那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
第6段:这就是白杨树,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决不是平凡的树!
第8段:我赞美白杨树,就因为……
第9段:……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
本文可以分成五部分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整体阅读
(第1自然段),直抒对白杨树的崇敬、赞美之情。
(第2-4自然段),描写黄土高原的景色,交代白杨树生长的自然环境。
(第5、6自然段),具体描绘白杨树的形象和性格,突出它的不平凡。
(第7、8自然段),揭示了白杨树的象征意义,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9自然段),以白杨树与楠木对比,表达鲜明的爱憎,再次赞美白杨树。
2.文章可以划分为几部分,试概括每部分的大意。
重点研讨
1.本文的抒情线索是什么?理清本文的结构层次。
“不平凡”三字是作者用来架构文章的感情线索。
文章开宗明义:“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起笔峻拔有力,直接抒发赞美和崇敬之情,给人震撼。接着从三个不同侧面分别写了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白杨树外部形态的不平凡,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最后以楠木的“贵族化”与白杨树的“极普通”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以“我要高声赞美白杨树”作结,与文章开头呼应。
重点研讨
2.白杨树生长环境的不平凡表现在哪里?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生长环境的不平凡
色彩——“黄绿错综”
幅员——“无边无垠”
地势——“坦荡如砥”
黄土高原的壮美
重点研讨
作者之所以要着意描写黄土高原是为了给白杨树的出现设好背景,不平凡的环境培育了不平凡的白杨树,描写黄土高原有烘托白杨树的作用。
3.作者写白杨树,为什么要写黄土高原?
重点研讨
4.白杨树外部形态的不平凡表现在哪几方面?
外表形态的不平凡
整体形象:“力争上游”
枝:“一律向上,紧紧靠拢”
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干:“笔直而高”
叶:“片片向上,绝不倒垂”
正直
团结
进取
质朴
重点研讨
5.白杨树内在气质的不平凡表现在哪里?
内在气质的不平凡
参天耸立
倔强挺立
不折不挠
重点研讨
象征: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形象来暗示另一事物或某种较为普遍的意义,这种手法叫象征。象征体和本体之间存在着某种相似的特点,可以借助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
6.请同学们分析本文的本体和象征体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朴质、严肃
坚强不屈
北方的农民
白杨树
抗日军民
层层深入
树(本体)
——人(象征体)
坚强不屈
——哨兵
团结力求上进
——精神和意志
7.文章结尾写“直挺秀颀”的楠木有何作用?
重点研讨
写楠木一是以其“贵族化”与白杨“极普通”形成鲜明对比,反衬白杨树的“不平凡”;二是引出赞美楠木的国民党蒋介石的御用文人们,从而划清自己与顽固派的界限,表明自己对党所领导的北方抗日军民的热爱。
8.文章反复强调白杨树是“西北极普通的一种树,然而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你认为“极普通”和“不平凡”矛盾吗?说说理由。
重点研讨
不矛盾。“极普通”是单纯从树的生物角度而言,因为这种树在西北很多很常见。“不平凡”是从树的象征意义角度讲的,因为它象征北方的抗日军民。
重点研讨
9.品味下列加粗动词的表达效果。
(1)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的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毯子 。
“扑”与“奔”照应,写出了迎面而来的情景,形象而准确。准确地表现了“奔驰的汽车速度之快;也反映了黄土高原的辽阔平坦一望无际。
重点研讨
(2)这时你涌起来的感想也许是“雄壮”,也许是“伟大”,诸如此类的形容词;
使用“涌”,说明感想很多,瞬间形成,有的也许还未经过仔细考虑,就不由自主地喷涌而出。
重点研讨
(3)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微微泛出淡青色。
“泛”,富有动感,生动地表现了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
课堂小结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讽。文章立意高远,形象鲜明,结构严谨,语言简练。
当堂检测
主观题
如果把“这是虽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却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改为“这是在北方风雪的压迫下保持着倔强挺立的一种树!”表达效果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原句中的表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虽……却……”在句子中起强调作用,强调白杨树的倔强挺立,这样着重表现白杨树的精神,如果改了就去掉了关联词,达不到强调的效果。
拓展延伸
爱 莲 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