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诗词五首《赤壁》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01:10: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18张PPT)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今天我们来学习杜牧的《赤壁》。
第26课 赤壁
杜牧
学习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学习并掌握诗歌的意境;
3.熟读并背诵诗歌。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著名诗人。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风独树一帜,尤其是抒情绘景的绝句,写得清丽生动。著有《樊川文集》。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这首诗是诗人经过赤壁这个著名的古战场,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的。发生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十月的赤壁之战,是对三国鼎立的历史形势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一次重大战役。其结果是孙、刘联军击败了曹军。诗人观赏了古战场的遗物,对赤壁之战发表了独特的看法,有感而作。
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整体阅读
2.理解诗句。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断戟沉没泥沙中,六百年来竟未销蚀;
自己拿来磨洗,认出是赤壁之战所用。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假使当年东风不给周瑜的火攻计方便;
大乔小乔就要被曹操锁闭在铜雀台中。
赤壁
重点研讨
1.赏析诗句。
(1)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诗篇开头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这两句是写其兴感之由,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
重点研讨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这两句是议论。杜牧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且最后不直言战争之胜败,而说“铜雀春深锁二乔”。“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
重点研讨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有何作用?
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出后文对历史的咏叹,其实是借题发挥。
重点研讨
3.应该如何理解一、二两句诗的作用?
这两句诗叙史点题,含蓄委婉的表达出诗人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重点研讨
4.诗中三、四句是实写还是虚写?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虚写。诗人设想与事实相反的结果,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方便,胜者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就将要重写。诗人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也定会有所作为,诗人借史倾吐胸中的抑郁之气,也反映其抑郁不平的心境。
重点研讨
5.前后两联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有什么内在联系?
前者是叙事,后者是议论感慨,由叙事引发议论。
重点研讨
6.全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人借古讽今,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由于诗人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还包含了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课堂小结
这首咏史抒怀诗,借对赤壁之战的评述来抒发诗人的感慨,吐露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抑郁不平,同时也表达出诗人认为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的自信。
当堂检测
主观题
若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
拓展延伸
火 烧 赤 壁
当时曹操因北方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让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说:“如今敌众我寡,难以长期相持。曹军正把战船连在一起,首尾相接,可以用火攻,击败曹军。”
于是,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黄盖先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
拓展延伸
当时东南风正急,黄盖将十艘战船排在最前面,到江心时升起船帆,其余的船在后依次前进。曹操军中的官兵都走出营来站着观看,指着船,说黄盖来投降了。离曹军还有二里多远,那十艘船同时点火,火烈风猛,船像箭一样向前飞驶,把曹军战船全部烧光,火势还蔓延到曹军设在陆地上的营寨。顷刻间,浓烟烈火,遮天蔽日,曹军人马烧死和淹死的不计其数。
周瑜等人率领轻装的精锐战士紧随在后,鼓声震天,奋勇向前,曹军大败。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