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雁门太守行 课件(共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6 雁门太守行 课件(共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3-24 01:13: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有一位诗人被称为唐代诗坛闪着奇光异彩的新星,他就是李贺,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边塞诗——《雁门太守行》。
第26课 雁门太守行
李贺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掌握诗歌的内容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意境,分析诗歌主题;
3.理解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基础夯实——作家作品
李贺(790—816),字长吉,唐皇室远支。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因仕途失意,他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27岁病逝。今存诗240余首,他的诗在中唐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人称“奇才”“鬼才”,被人称为“诗鬼”。有《李长吉歌诗》《昌谷集》传世。
基础夯实——写作背景
关于此诗系年,有两种说法。一作说法是,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九年(814年)。当年唐宪宗以张煦为节度使,领兵前往征讨雁门郡之乱(振武军之乱),李贺即兴赋诗鼓舞士气,作成了这首《雁门太守行》。
另一种说法,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李贺把诗卷送给韩愈看,此诗放在卷首,韩愈看后也很欣赏。时在元和二年(807年)。
整体阅读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雁门太守行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整体阅读
2.理解诗句。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敌军攻城的气势要把城墙摧垮,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
秋色中,遍地响起了号角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色。
整体阅读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部队行进在易水边,风卷动红旗,浓霜凝住战鼓,鼓声低沉。
为了报答君王的厚爱,(将士们)甘愿高举宝剑,战死沙场。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重点研讨
1.诗人分别描写了哪三个画面,请你按照时间顺序概括出来。
白天——
傍晚——
夜里——
首联:敌军压境,官军戒备森严
颈联:官军夜袭敌军阵地
颔联:激战后的惨烈
重点研讨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一句中“压”和“开”字用的好,历来被人们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何处。
“压”是“逼迫”的意思,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守军,想把城摧毁。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
“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对比。
3.时间从白天到傍晚,激战过后气氛从紧张到悲壮苍凉,作者从哪两个角度表现了激战过后的苍凉气氛?
“呜咽的角声、紫红的秋色”从听觉、视觉两方面描写战场,渲染了战场悲壮的气氛和战争的残酷。
重点研讨
重点研讨
4.时间从傍晚到深夜,官军夜袭敌军阵地。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半卷红旗”是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是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另一方面是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重点研讨
5.“易水”“黄金台”各是什么典故?表现了将士什么样的精神风貌?
“易水”二字使人联想到战国时刺客荆轲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易水悲歌,表现了将士们的无所畏惧和勇往直前的精神和壮怀激烈的豪情。
“黄金台”,相传是战国时燕昭王所筑,台上置黄金以招贤,用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将士的称颂,表现了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
重点研讨
诗中句句都有鲜明的色彩,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诗人用浓烈凝重但并不张扬的色彩“黑”“金”“紫”“红”勾画出苍茫悲壮的画面,加上“角声满天”“鼓寒声沉”,给人庄严壮烈的感觉。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
6.李贺写诗,总是借助想象给事物涂上各种新奇浓重的色彩,试从这首诗中找出作者利用的色彩,说说有什么作用?
课堂小结
本诗有声有色地描写了从白天到夜晚的战斗全过程。景物鲜明,色彩凝重,渲染了悲壮惨烈的气氛,突出将士浴血奋战的勇武形象,歌颂将士们誓死报国的爱国热情。
当堂检测
主观题
诗歌是想象的果实,现在请你就诗中“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一句进行扩写。(字数在150字左右)
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军中的号角声呜呜咽咽的鸣响满天空。暮色中,刚经过白天酣战的沙场上,一片沉寂。有几只灰色的秃鹰在低低地盘旋,眼中射出贪婪之光。在尸身堆积如小丘的地方,半卷红旗斜倒着,一匹瘦马在主人旁徘徊不前,不时发出一声凄惨的嘶鸣。土地已被鲜血浸透,就像胭脂一般浓艳,在夕阳的掩映下,呈现出一片紫色。
拓展延伸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可怜”句紧承上句,诗人似乎作为一个旁观者对牺牲的将军表示同情。但是,“犹是”一句宕开一笔另辟新境:在年轻的妻子的梦里这些枯骨还是活生生的心上人,她们并不知道丈夫早已献身疆场,诗人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现实与梦境构成鲜明的对比,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请欣赏三、四句的精妙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