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3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3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4 19:36: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原子结构的模型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一、单选题
1.铀-235是制造原子弹的一种原料,其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和143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A.51 B.92 C.143 D.235
2.如图为某原子结构示意图,其中“ ”表示核外电子,则该原子含有的质子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3.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质量较大 B.原子核体积很小
C.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 D.原子核带有正电荷
4.华南理工大学研究团队利用动态“局域柔性”框架材料,实现了在室温下对重水和普通水的有效分离。一个重水分子(2H2O)中含有的质子个数为(  )
A.3 B.10 C.12 D.20
5.考古学家对有关遗址出土文物中用测定碳-14的含量来推测其年代。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不同的是(  )
A.中子数 B.核电荷数 C.电子数 D.质子数
6.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则由16O构成的氧分子和由18O构成的氧分子,不同的是(  )
A.质子数 B.中子数 C.电子数 D.氧原子个数
7.有关1840X与1940Y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为同位素 B.电子层数相等
C.单质是双原子分子 D.质量数相等
8.如图为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图,其中①为道尔顿原子模型,④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下列排列符合历史演变顺序的一组是(  )
A.①③②⑤④ B.①②③④⑤ C.①⑤③②④ D.①③⑤④②
二、实验探究题
9.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推翻了汤姆生在1903年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但通过该实验的下述三种现象,不能获得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的结论!图a、b、c、d四条线中,不可能是α 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
现象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
现象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现象3: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
请你根据原子结构认识,分析以上现象原因。
现象1原因:   ;
现象3原因:   。
10.
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
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α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α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α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    。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中的“很小的结构” 指的是    。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 α 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 右图的    。
11.核事故中往往泄漏出污染物131I(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 mg 127I(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131I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2)131I与127I的关系是 (填字母)。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
(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碘元素)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
[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 g,
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
[问题分析]500 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   。
(4)专家指出,服用碘片(有效成分为KI)可以治疗”131I造成的辐射,但服用碘酒(有效成分为I2)却会引起碘中毒。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三、填空题
12.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永无止境。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2)卢瑟福进行a粒子散射实验后,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 。
A.建立模型的过程 B.得出结论的过程
C.提出问题的过程 D.验证证据的过程
13.阅读以下两则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氟利昂曾经是一种很好的制冷剂,自1987 年国际规定禁止使用,因为氟利昂会破坏臭氧(O3)层,O3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
(2)自然界中含氮化合物中常见的氮元素为14N, 某位研究者用同位素示踪法做了一个实验,给绿色植物使用具有放射性15N的氮肥,人吃了这些食物,最终在人尿中检测出15N,那么14N和15N两种原子的本质区别为   。
14.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
(1)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选填序号)。
(2)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选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5.填写下列各组物质之间的关系(填编号字母):
A.同种物质 B.同位素 C.同系物 D.同素异形体 E.同分异构体
(1)正丁烷和异丁烷   ,
(2)红磷和白磷   ,
(3)甲烷和乙烷   ,
(4)氕、氘、氚   .
四、解答题
16.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经历了道尔顿、汤姆生、卢瑟福和波尔等提出的模型的过程。
(1)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发现这些观点均是   (填“正确”或“错误”)的。
(2)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是利用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下列能正确反映他的实验结果的示意图是   (填序号)。
(3)从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过程中,我们发现 (填序号)。
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完美的境界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
17.如表所示为某位同学收集的一些微粒的资料,请根据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粒子名称 质子数 中子数 电子数 带电性
A 14 14 14 不带电
B 26 30 24 带2个单位 正电荷
C 14 14 16 带2个单位 负电荷
D 14 16 14 不带电
(1)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   (填字母,下同)。
(2)表格中互为同位素的粒子是   。
(3)比较C 与D两种粒子,其中质量较大的是   。
18.目前许多国家都在大力进行热核聚变自持反应堆的研究开发,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如图为反应的示意图,“”、“”、“”表示原子中的不同微粒。
(1)仿照①②,在图中的③中画出其原子核。
(2)①②③中互为同位素原子的是   (填序号);该反应   (填“是”或“不是”)化学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在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则铀的核外电子数为92,B正确。
故选B。
2.【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原子中电子带负电荷,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解答】由图示可知,该原子核外一个电子,则核内质子数也为1;
故选A。
3.【答案】C
【解析】【分析】通过回答本题知道了原子中,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带正电荷,核外电子的质量很小,根据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来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每一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解答】A、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说明遇到了质量很大的东西,即原子核质量很大,故A正确;
B、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空间很大,故B正确;
C、该实验的三种现象根本不能说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故C错误;
D、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又因为α粒子带正电,所以遇到了带正电的微粒才改变了方向,故D正确。
故选C
4.【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分子由原子构成,氢、氧原子质子数分析。
【解答】一个重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氢原子质子数为1,氧原子质子数为8,则重水分子中含有质子个数为10;
故选B。
5.【答案】A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或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统称。
(2)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解答】碳-14原子与碳-12原子都属于同一种碳元素,那么它们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应该是相同的,不同的就是里面中子数的不同,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质子数、电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分析。
【解答】16O和18O是氧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原子,则由16O构成的氧分子和由18O构成的氧分子,质子数、电子数、氧原子个数都相同,中子数不同。
故答案为:B。
7.【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同位素的定义判断A,据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判断B,根据质子数判断元素,根据元素判断单质的类型推断C;元素符号左上角数字的含义判断D.
【解答】解:A、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元素互称同位素,元素符号的左下角表示质子数,X、Y元素的质子数分别是18、19,质子数不相等,所以不是同位素,故A错;
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共3个电子层,Y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8、1,共4个电子层,故B错;
C、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X是氩元素,其单质是单原子分子,Y是钾元素,其单质是由金属阳离子和电子构成,故C错;
D、元素符号的左上角表示质量数,X、Y元素的质量数都是40.故D正确.
故选:D.
8.【答案】A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了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史,难度不大,注意基础知识的积累。
【解答】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顺序为:
①19世纪初,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
③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1904年提出“葡萄干面包式”的原子结构模型;
②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汤姆生的学生)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⑤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波尔(卢瑟福的学生)引入量子论观点,提出电子在一定轨道上运动的原子结构模型;
④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提出电子云模型(几率说),为近代量子力学原子模型。
故答案为:A
9.【答案】a;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解析】【分析】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运动轨迹的改变。
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运动方向,说明它们几乎没有受到原子核磁力的作用,据此确定原子核的体积大小;
②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它们受到的撞击力很大,据此推测原子核的质量大小即可。
【解答】原子核带正电荷,α 粒子也带正电荷,二者之间表现性为排斥力,则α 粒子不可能被吸引而靠近原子核,那么运动轨迹错误的是a。
现象1原因: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现象3原因: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
10.【答案】(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原子核
(3)C
【解析】【分析】(1) α 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方向,且受到的排斥力越大,它的运动轨迹偏转幅度越大。根据该离子运动方向发生改变的数目,可以确定原子核排斥力的作用范围,即原子核在原子内部所占空间的大小。
(2)原子核的体积很小,但是质量却很大,几乎占有原子的全部质量;
(3)根据前面描述的原子结构分析判断。
【解答】(1)大多数 α 粒子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原因是: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2)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中的“很小的结构” 指的是原子核 。
(3)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原子内部绝大部分为空的,原子核在原子中间,所占的空间很小,故选C。
11.【答案】(1)53
(2)A
(3)25mg;2kg;不能;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一次性食用2kg食盐
(4)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解析】【分析】(1)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2)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根据元素的定义分析;
(3)【问题分析】根据“20~50mg/kg”计算出含碘的最大质量。含碘的质量与食盐的质量成正比,据此计算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实验的质量。
【结论】将一次性食用食盐的质量与每天的食用标准进行比较即可。
(4)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131I的质子数为53,根据“核外电子数=质子数”可知,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53。
(2)根据元素的定义可知,元素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131I与127I的质子数都是53,只是中子数不同,则二者为同种元素,故选A。
(3)【问题分析】根据“20~50mg/kg”可知,
500g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为: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
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原因是:日常生活中,人不可能一次性食用2kg食盐。
(4)碘酒中的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KI中的碘是碘离子,KI和I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同。
12.【答案】(1)不会;原子核
(2)A
【解析】【分析】(1)如果正电荷在原子内分别均匀,那么它们对a粒子 的电磁力也比较均匀,这些粒子散射的角度也会比较均匀,肯定不会出现少数发生大角度散射的情形。在原子内部,原子核所占的空间很小,但是却集中了几乎全部质量;
(2)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对原子的结构进行判断,并用一个模型来描述它,这应该是建立模型的阶段。
【解答】(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a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2)卢瑟福进行a粒子散射实验后,在分析实验结果的基础上,认为原子是“行星模型”,即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卢瑟福的这一研究过程是一个建立模型的过程,故选A。
13.【答案】(1)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解析】【分析】(1)根据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析;
(2)根据同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分析。
【解答】(1)O3和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2)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14N和15N属于同种元素,但因中子数不同,属于不同种原子;
故答案为:(1) 构成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2)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
14.【答案】(1)乙
(2)A;B;D
【解析】【分析】原子不是一个实心球体,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外的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过去,由于α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同性相斥,所以少数α粒子遇到原子核,就会发生偏向,由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所以极少数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或发生了很明显的偏向
【解答】(1)甲α粒子直接穿过原子核,错误,丙α粒子靠近原子核路径变化幅度太小,错误,只有乙满足条件;
(2)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正确;
B、利用模型可以把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者过程呈现出来,在科学研究者作用非常大,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并不是很完美,还有缺点,故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正确。故ABD正确。
故答案为:(1)乙;(2)ABD
15.【答案】(1)同分异构体
(2)同素异形体
(3)同系物
(4)同位素
【解析】【分析】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具有相同分子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
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分子式相同、结构相同的物质为同种物质;
【解答】解:(1)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具有相同分子式,结构不同的化合物,互为同分异构体;故答案为:同分异构体;(2)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 故答案为:同素异形体;(3)甲烷和乙烷是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CH2原子团的有机化合物,互为同系物; 故答案为:同系物;(4)氕、氘、氚是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为同位素;故答案为:同位素;
16.【答案】(1)错误
(2)乙
(3)A;B;D
【解析】【分析】(1)原子内部绝大部分都是空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在原子的中间。电子在周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据此分析解答;
(2)根据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分析解答;
(3)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1)根据卢瑟福的核实结构可知,道尔顿最早提出原子的概念并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汤姆生认为原子是“嵌着葡萄干的面包”,如今发现这些观点均是错误的。
(2)a粒子带正电荷,原子核也带正电荷,根据"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可知,a粒子会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方向,即从上方经过的运动轨迹向上弯曲,从下方经过的运动轨迹向下弯曲。极少数a粒子正面撞向原子核,此时它们受到的排斥力最大,几乎沿原路返回,故选乙。
(3)A.科学模型的建立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故A正确;
B.模型在科学研究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故B正确;
C.波尔的原子模型建立,使人们对原子结构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但是距离完美还有一段距离,故C错误;
D.人类借助模型的建立,对原子的认识逐渐接近本质,故D正确。
故选ABD。
17.【答案】(1)AD
(2)AD
(3)D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分析;
(2)根据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分析;
(3)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分析。
【解答】(1)原子中 质子数=电子数,上述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是A和D。
(2)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表格中A和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互为同位素。
(3)原子的质量主要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C和D质子数相同,D的中子数大于C,则质量较大的为D。
故答案为:(1)AD;(2)AD;(3)D。
18.【答案】(1)
(2)①②;不是
【解析】【分析】(1)根据粒子数守恒分析解答;
(2)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互为同位素原子。分子是决定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因此分子种类改变,即发生化学反应。
【解答】(1)根据图片可知,聚变前后,应该有2个 ,2个 和2个 。比较客舟,图中的③应该为2个 和2个,如下图所示:
(2)根据图片可知,①②中都只有1个质子,而中子数不同,则为同位素原子。
该反应中,变化的是原子,即元素种类发生改变,因此不是化学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