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氧化和燃烧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2 氧化和燃烧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5 14:34: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氧化和燃烧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一、单选题
1.俗话说“贼偷偷一半,火烧烧精光”,形象地说明了火灾的无情。若在火灾发生的早期处置得当,则可大大减轻火灾带来的危害。下列火灾早期处置不当的是(  )
A.电器着火时先用水扑灭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
C.打翻的酒精灯着火,用湿布盖灭
D.及时拨打119电话报警
2.某物质的着火点为t℃,图中表示该物质一定不能燃烧的点是(  )
A.N、P点 B.P点 C.M、P点 D.Q点
3.英国科技人员研制出自动灭火陶瓷砖,砖里压人了一定量的氮气和二氧化碳。这种砖砌成的房屋.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  )
A.清除可燃物
B.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4.厨房锅里油着火,下列应急措施中正确的是(  )
A.立即用嘴用力吹 B.立即往锅里加入冷水
C.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D.立即用锅盖盖上
5.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
  A B C D
实 验 装 置 硫在氧气中燃烧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探究燃烧的条件
解 释 集气瓶中的水: 吸收放出的热量 量筒中的水: 通过水体积的变化得出氧气体积 集气瓶中的水: 冷却溅落熔融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烧杯中的水: ①加热铜片 ②隔绝空气
A.A B.B C.C D.D
6.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密闭的集气瓶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
B.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
C.蜡烛熄灭后瓶内没有氧气
D.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
7.如图是我国古代的火折子,竹筒帽盖上时,内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就会燃烧起来,这是因为 (  )
A.吹走了二氧化碳气体 B.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剂
C.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升高了可燃物的温度
8.生产和生活需要消耗大量能量。请判断下列活动中,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是(  )
A. 发射航天器
B. 水车转动
C. 太阳能供热
D. 风力发电
9.小明发现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  )
A.水能灭火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纸不是可燃物 D.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10.有一种自动干粉灭火球,简称“AFO”,它体积不大,质量也只有1.3千克左右,当发生火灾的时候,只要 AFO的引线接触到火焰,内部的高压超细纳米干粉就会受热膨胀、破裂,起到灭火的效果。AFO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
A.将可燃物隔绝空气
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降低可燃物的温度
D.干粉的催化作用减缓了燃烧的剧烈反应
11.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2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
D.图3中的白磷如果换成红磷一样能够燃烧,因为红磷具有可燃性
12.右图是某同学探究可燃物燃烧条件的实验,实验中发现只有试管中白磷能够燃烧,图中气球是白磷燃烧前的状态。对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只起到给白磷和红磷加热的作用
B.实验过程中两颗白磷现象不同可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实验过程中和结束后两个气球的大小都相同
D.该实验说明白磷不能保存在水中
13.吴宇森主导的电影《赤壁》中有这样的一个场面:吴蜀联军在船上装满枯枝浇足油,借着东南风向曹军驶去,接近曹军时点燃船上枯枝弃船而走。火借风势,火船宛如火龙一样冲向连在一起的曹军木船。一眨眼,曹军水寨已经烧成一片火海。下列关于火海形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
B.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着火点
C.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也是导致水寨迅速烧尽的一个原因
二、填空题
14.1815年,英国科学家戴维设计出一种安全矿灯--戴维灯(如下图)。它用一种网眼很小导热性非常强的金属铜丝罩住火焰,火焰只会在网中燃烧而不会引燃外界的甲烷(CH4)气体。它的诞生,大大降低矿井中甲烷爆炸事故的发生率,提高矿工工作的安全系数。
(1)下列关于甲烷化学式“CH4”意义的说法正确的有 。(可多选)
A.表示甲烷这种物质
B.表示一个甲烷分子
C.表示甲烷相对分子质量16克
D.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E.表示甲烷气体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
(2)从燃烧条件的角度推测,用戴维灯照明,矿井中甲烷气体不会燃烧爆炸的原因是   。
15.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固体,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柱将   (填“上升”“下降”或“不变”),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16.纸火锅在各城市悄然兴起,它的材料是普通的白纸,但是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
(1)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分析,纸火锅不会被火点燃的主要原因是   。
(2)纸火锅底部以固体酒精为燃料进行加热,小明将某品牌碳酸饮料所放出的气体喷在燃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由此推测,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三、解答题
17.下图是目前流行的某品牌“自嗨锅”,以及自嗨锅结构示意图。某兴趣小组对这种不用火不用电,只要加冷水就能食用的小火锅产生了兴趣。于是他们查阅了相关资料如下:
自嗨锅使用方法:
⒈打开加热包塑料膜,将加热包放入下层加热盒,在下层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
⒉放上上层食材盒,加入食材,倒入一定食用冷水,盖上盖子,15分钟后,即可开盖食用。
①材料:外盒是采用具有良好耐热性、保温性能的聚丙烯材料制成,餐盒为航空铝箱材料,无污染可再生。带有小孔的盒盖内扣设计,具有良好的密闭功能。
②栅格设计:内外盒之间采用栅格设计,有利于空气流动。
③加热包内含有碳酸钠、烘焙硅藻土、铁粉、铝粉、焦炭粉、盐、生石灰等物质, 其中的金属粉末与碳粉在热水中能发生氧化并缓慢放热。
④发热包遇水反应时蒸气的温度可达200度,释放的气体里还含有氢气,因此,使用白嗨锅一定要认真阅读使用说明,并严格按照提示内容操作,一定要注意安全。
请结合上述材料和学过的科学知识解释:“自嗨锅”能快速加热食材并保温的工作原理。
18. 5月12日是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当天宁波会拉响警报,以增强市民的国防观念和防空防灾意识。
(1)某校为提高学生应急避险能力,进行了地震逃生演习。逃生演习时,高层的同学听到警报声后迅速躲到课桌底下,同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正确姿势如图所示)。同学做出的这些反应属于   (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其中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人体的生命中枢—
    。
(2)若我们掌握一定的应急避险技能,可通过自救与互救来降低灾害风险。例如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压灭。这种灭火方式,利用的原理主要是    。
19. 火的利用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观察图:
选择序号回答(1)~(3):①与氧气接触;②温度达到着火点;③有可燃物。
(1)图一所示实验现象,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2)图二烧杯中蜡烛渐渐熄灭,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3)图三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应具备的条件是   。
(4)图四实验中所用药品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填图四中的字母编号)。
四、实验探究题
20. 1774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发现了氧气,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
(1)图甲所示实验中,发生的反应是:2HgO=Δ2Hg+O2↑。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选择填字母)。
A.HgO受热分解后质量减少,故本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将玻璃钟罩倒扣于汞槽中,可防止生成的O2从钟罩内逸出
C.汞槽中的汞的液面会下降,是因为反应生成了O2
(2)分别用过量的红磷和白磷进行图乙所示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的体积分数分别为ω1和ω2,且ω1大于ω2,请从燃烧条件的角度分析产出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是   ;已知氧气和氮气都能与镁发生反应,若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则测量结果将   (“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1.如图为普通电子打火机示意图.据图回答:
(1)打火机挡风罩上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据此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2)小明为了探究打火机中液体燃料的组成,作了如下实验:点燃打火机,取一小块白瓷片置于火焰上方紧靠火焰处,观察到白瓷片有黑色物质﹣﹣炭黑生成;点燃打火机,于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而冷的玻璃杯,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杯内壁有有小水珠.
A、根据上述现象可知,该液体燃料的组成中含有   
B、该同学认为通过上述现象不能确认燃料中是否含有氧元素.理由是   .
C、为进一步确定该液体燃料的组成.现取5.6克该燃料充分燃烧,得到17.6g二氧化碳和7.2g水.由此可推知该液体燃料的化学式为   .
22.小明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同时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装置中注射器活塞与内壁摩擦可忽略不计。查阅资料发现:
①当容器内的氧气浓度低于一定值时,白磷无法继续与氧气反应。
②“暖宝宝”能耗尽容器中少量的氧气。实验操作步骤如下:
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步骤 2:将盛有足量白磷的燃烧匙放入空集气瓶中,塞紧塞子,白磷不燃烧。
步骤 3:打开集气瓶塞子,往瓶中倒满 80℃的热水,并塞紧塞子,白磷仍然不能燃烧。步骤 4:打开 K1 和 K2,通过注射器从 b 管抽水,当注射器中水量达到 V1 毫升时,瓶中液面刚好低于燃烧匙底部,此时立即关闭 K1、K2,发现瓶中白磷燃烧。
步骤 5:待整个装置冷却至室温时,打开 K2,发现注射器中的水剩余 V2 毫升。
(1)结合步骤 3、4,说明白磷燃烧需要的条件是   。
(2)该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用 V1、V2 来表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 21% ,原因是: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解析】【分析】平时积累灭火常识即可解题。
【解答】A:电器着火应先断电,再灭火,错误;
B:油锅着火盖上锅盖,隔绝空气,正确;
C:酒精灯失火,湿布铺盖,正确
D:及时拨打火警电话,正确;
故选:A
2.【答案】C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图片可知,只有物质在P点时温度低于物质的着火点t℃,因此此时肯定不能燃烧。而M点时虽然温度在着火点以上,但是氧气的浓度为零,因此也不能燃烧。
故选C。
3.【答案】B
【解析】【分析】灭火的方法: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结合安全用火的常识分析判断。
【解答】发生火灾时,在高温烘烧下,砖会裂开并喷出氮气和二氧化碳,从而扑灭火焰。自动灭火陶瓷砖的灭火原理是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4.【答案】D
【解析】【分析】灭火的措施:①隔绝可燃物;②隔绝氧气;③降低温度,根据燃烧物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灭火方法。
【解答】厨房锅里油着火,用嘴无法吹灭,还可能造成烧伤,故A错误;
往锅内加入冷水,油会溅出,可能造成烫伤,引燃其它物体,故B错误;
油锅着火后,很难将其端起并倒掉,故C错误;
将锅盖盖住,让里面的油隔绝空气而熄灭,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各个实验中水的用途分析判断。
【解答】A.硫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热量生成有毒的二氧化硫气体,则集气瓶中的水只要是吸收二氧化碳气体的,故A符合题意;
B.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当反应结束时,量筒内水的体积的减小量就是瓶中氧气的体积,故B不合题意;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同时有大量的熔融物低落,因为平底水的保护,所以瓶子没有被烧的炸裂,故C不合题意;
D.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烧杯中的热水即可以加热铜片,又可以使白磷隔绝空气,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6.【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空气的组成和图像分析判断。
【解答】A.蜡烛燃烧前瓶内为空气,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故A错误;
B.根据图像可知,氧气浓度小于16%时,蜡烛就熄灭了,故B正确;
CD.蜡烛熄灭后,瓶内的氧气浓度小于16%,肯定有氧气存在,故C、D错误。
故选B。
7.【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需要充足氧气分析。
【解答】竹筒帽盖上时,使可烯物不能与充足氧气接触,不能燃烧,使用时只需打开竹筒帽,对着火星轻轻一吹,可燃物接触充足氧气就会燃烧起来;
故选B。
8.【答案】A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选项中的能量转化,然后进行选择即可。
【解答】A.发射航天器时,燃料燃烧将化学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发动机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它利用化学反应获得能量,故A符合题意;。
B.水车转动是将水能转化为水车的动能,故B不合题意;
C.太阳能供热是将太阳能转化为内能,故C不合题意;
D.风力发电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故D不合题意。
故选A。
9.【答案】D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有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在纸叠的小型中加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由于水的沸点为100℃,所以纸盆能够达到的最高温度为100℃。而纸片的着火点在130℃~180℃之间,因此纸船不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纸片的着火点,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0.【答案】A
11.【答案】D
【解析】【分析】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A.热水的温度高于白磷的着火点,可以对白磷加热,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图1中通入的是二氧化碳,使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故B正确不合题意;
C.图2中冰水的温度很低,不能使白磷到达着火点,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红磷的着火点远远高于80℃,因此它不能达到着火点,则红磷不能燃烧,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2.【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中热水的作用判断;
(2)根据图片分析两个试管中影响燃烧的哪个因素不同;
(3)分析实验过程中气球的体积变化;
(4)根据实验结论分析。
【解答】A.热水即可以升高白磷的温度,又可以阻断白磷与氧气的接触,故A错误;
B.左边试管中的白磷能够与氧气接触而燃烧,而右边的白磷不能与氧气接触没有燃烧,则说明燃烧需要氧气,故B正确;
C.在实验过程中,左边的白磷燃烧放出热量,里面的气体体积膨胀,气球体积变大;实验结束后,温度下降,由于氧气被消耗,因此气球体积缩小。而右边的气球几乎没有变化,故C错误;
D.浸在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因此白磷可以保存在水中,故D错误。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
【解答】A.东南风为木船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故A正确不合题意;
B.东南风降低了木船的温度,但是不能降低物质的着火点,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枯枝和油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相连的曹军木船没有及时隔离也是导致水寨迅速烧尽的一个原因,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14.【答案】(1)A;B;D
(2)金属铜丝导热性强,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无法达到着火点,防止了瓦斯爆炸
【解析】【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分析;
(2)物质燃烧必须要达到它本身的着火点,可从金属铜丝强大的导热性对热量的传导角度分析。
【解答】(1)A. CH4 表示甲烷这种物质,故A正确;
B.表 CH4 示一个甲烷分子,故B正确;
C.CH4表示甲烷相对分子质量:12+1×4=16,故C错误;
D.CH4表示甲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故D正确;
E:CH4表示一个甲烷分子由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构成,故E错误。
故选ABD。
(2)矿井中甲烷气体不会燃烧爆炸的原因是:金属铜丝导热性强,可以把火焰的热量迅速传递出去,矿井中甲烷气体的温度无法达到着火点,防止了瓦斯爆炸。
15.【答案】上升;化合;Ca(OH)2
【解析】【分析】根据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且放热分析。
【解答】 在装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生石灰固体,氧化钙与水反应放热,玻璃泡内气体由于温度升高压强变大,反应片刻后可观察到玻璃管中的有色液柱将上升,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上升;化合; Ca(OH)2 。
16.【答案】(1)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解析】【分析】(1)根据燃烧需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
(2)根据能灭火的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分析。
【解答】(1) 纸火锅不会被火点燃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
(2) 气体喷在燃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说明该气体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使可燃物缺少氧气而熄灭;
故答案为:(1) 温度没有达到纸的着火点;(2) 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17.【答案】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自热火锅”能快速加热食材;金属粉末与碳粉在热水中能发生氧化并缓慢放热,所以“自热火锅”能保温。
【解析】【分析】根据生石灰与水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金属粉末与碳粉在热水中能发生氧化并缓慢放热分析。
18.【答案】(1)条件;脑干
(2)使可燃物隔绝助燃物
【解析】【分析】(1)不经过训练就产生的反射是非条件反射;经过训练产生的反射是条件反射;
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是为了保护脑干;
(2)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解答。
【解答】(1)同学们经过训练做出的逃生反应属于条件反射;
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主要是保护脑干;
(2)如果身上着火,可快速倒在地上,把身上的火苗灭火,利用的原理是使可燃物隔绝助燃物;
故答案为:(1)条件;脑干;(2)使可燃物隔绝助燃物。
19.【答案】(1)③
(2)①
(3)②
(4)A
20.【答案】(1)B
(2)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较白磷不易燃烧(白磷燃烧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低于红磷);偏大
【解析】【分析】(1)根据拉瓦锡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及装置特点分析;
(2)根据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及镁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1) HgO受热分解后质量减少是因为有氧气生成,遵循质量守恒定律,A错误; 将玻璃钟罩倒扣于汞槽中,可防止生成的O2从钟罩内逸出 ,B正确; 汞槽中的汞的液面会下降,是因为汞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汞,使装置内压强减小,C错误;
(2) 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较白磷不易燃烧 ,所以用两种物质测定时会出现不一样的结果, 若用镁条代替红磷进行实验,因镁与氧气和氮气都会反应,所以会使结果偏大;
故答案为:(1)B;(2)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较白磷不易燃烧(白磷燃烧的最低氧气体积分数低于红磷);偏大。
21.【答案】(1)与氧气接触
(2)氢元素和碳元素;而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只能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CnH2n
【解析】【分析】(1)利用燃烧的条件进行解决.(2)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的过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据此答题;
B、根据水的元素组成考虑;水中有氢、氧元素,空气中有氧元素,故可判断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根据氢元素和氧元素在水中的原子量质量比计算出氢元素的质量;根据碳元素和氧元素在二氧化碳中的原子质量比计算出碳元素的质量.根据计算出的碳和氢的质量计算出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根据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写出化学式.
【解答】解:(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物质具有可燃性;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打火机挡风罩通风孔的作用是使空气流通,是与氧气有关.
故答案为:与氧气接触.(2)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数目没有增减,原子的质量也没有改变.由题意可知,生成物中有碳元素,则反应物中也应该有碳元素.据此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有碳元素;因为水(H2O)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燃烧产物(即生成物)中有水,那么反应物中应有氢、氧元素.
B、因为水(H2O)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燃烧产物(即生成物)中有水,那么反应物中应有氢、氧元素;而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只能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则水中H元素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减去O元素的质量,氧元素质量为:7.2g× =6.4g,所以生成水中氢元素的质量为 7.2g﹣6.4g=0.8g;则二氧化碳中C元素的质量就是水的质量减去O元素的质量,氧元素质量为:17.6g× =12.8g,所以生成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质量为 17.6g﹣12.8g=4.8g.
该燃料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8:0.8=6:1;则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 : =1:2,所以化学式为CnH2n.
A、氢元素和碳元素.
B、而液化石油气燃烧须有空气中的氧气助燃,故不能判断液化石油气中一定有氧元素,只能证明液化石油气组成中含有氢元素.
C、CnH2n.
22.【答案】(1)需要助燃剂(空气或氧气)
(2)(V1-V2)/V1
(3)实验时集气瓶中 80℃的水使上方进来的空气受热膨胀,当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少更多,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会比理论上的更多,所以导致结果偏大
【解析】【分析】(1)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温度达到着火点,分析实验3和4中哪个因素不同即可;
(2)消耗氧气后,集气瓶中气压减小,注射器内的水会被吸入集气瓶。当恢复室温时,注射器内减小水的体积就等于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3)集气瓶内热水的温度很高,会使空气受热膨胀,而温度降低使体积缩小也会造成气压的减小,从而导致进入瓶内水的体积偏大,从这个角度分析解答。
【解答】(1)步骤2中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步骤3中白磷与氧气接触,比较可知,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需要助燃剂(氧气或空气)。
(2)集气瓶中空气的体积为V1,其中氧气的体积为(V1-V2),则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
(3)小明多次重复上述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远大于 21% ,原因是:实验时集气瓶中 80℃的水使上方进来的空气受热膨胀,当冷却至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少更多,进入集气瓶内的水会比理论上的更多,所以导致结果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