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3.4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5 14:3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4 二氧化碳 同步练习-2023-2024学年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一、单选题
1.检验某种无色、无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将燃烧的木条伸入此气体中 B.将它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C.将它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 D.将它通入水中
2.下列气体中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
A.SO2 B.CO2 C.N2 D.CH4
3.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装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气体;⑥验满。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4.如图所示,将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
①试管内液面上升 ②试管内溶液变红 ③试管内液面不上升 ④试管内溶液变蓝 ⑤试管内溶液不变色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⑤
5.如图,集气瓶中充满二氧化碳,大烧杯中燃着 2 支高低不等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
B.只打开止水夹,不移开玻璃片,会看不到实验现象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去掉烧杯中的 1 支蜡烛,不能得出同样的实验结论
6.实验室制备并收集CO2,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加入稀盐酸;⑤收集;⑥验满。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③⑤⑥
C.②①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①⑤⑥
7.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 大头针 检验磁性的强弱
B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 二氧化锰 增加生成的氧气质量
C 探究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澄清石灰水 检验是否产生二氧化碳
D 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浓食盐水 使细胞失水
A.A B.B C.C D.D
8.下列现象可用同一化学原理解释的是(  )
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色薄膜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
③为了使刚用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试液变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10.我国北方农村常将马铃薯贮藏在地窖里,进入地窖取物之前,农民往往把一盏油灯吊入地窖内,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A.测量窖内的二氧化碳含量 B.测量窖内的温度
C.主要是为了照明 D.测量窖内的氮气含量
11.小科为了验证CO2密度比空气大,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集气瓶中充满CO2,大烧杯中放置着两支高低不等的点燃的蜡烛,实验时打开止水夹,移开玻璃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开玻璃片的目的是缩短实验时间
B.观察到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CO2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D.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比插在两蜡烛之间要严谨科学
12.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白膜都是氢氧化钙 B.白膜的形成与二氧化碳有关
C.白膜可用盐酸除去 D.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
13.如图是研究二氧化碳性质的创新实验,①③为湿润的紫色石蕊试纸,②为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置A中滴加的稀盐酸可用稀硫酸代替,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B.装置B中能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的现象是③比①先变红
C.装置B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呈酸性,能使石蕊试纸变红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上而下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
14.实验室制备CO2气体并进行简单的实验,下列有关操作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先装药品后检查气密性
B.先加盐酸后加石灰石
C.先将气体导管从集气瓶中取出,然后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气体是否收集满
D.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二、填空题
15.在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 CO 和 CO2的分离和干燥。现只有稀盐酸、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按要求填写下列空白。操作过程:应先关闭 b,再打开 a,乙中排出   (填化学式)气体。若要获得另一种气体,则丙中盛放的溶液可能为稀盐酸,操作为   ,此时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6.实验室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CO ,并测量CO 的体积。实验开始前,应先
检查装置A的   。装药品时先加入锥形瓶中的药品是   (填化学式)。用装置B来测量制取CO 的体积,测量值往往要   (填“偏大”或“偏小”)。
17.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   (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   。
三、实验探究题
18.发现问题:研究性学习小组中的小张同学在学习中发现:通常检验CO2用饱和石灰水,吸收CO2用浓NaOH溶液。 实验探究:在体积相同盛满CO2的两集气瓶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饱和石灰水和浓NaOH 溶液。实验装置和现象如图所示,请你一起参与。
    甲              乙
现象结论:甲装置中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解释通常用石灰水而不用NaOH 溶液检验CO2的原因   ;乙装置中的实验现象是   ,吸收CO2较多的装置是   。
计算验证:另一位同学小李通过计算发现,等质量的Ca(OH)2和NaOH吸收CO2的质量,Ca(OH)2大于NaOH。因此,他认为通常吸收CO2 应该用饱和石灰水
思考评价:请你对小李同学的结论进行评价:   。
19.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小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方案,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1)小江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2)小南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3)要验证B装置中的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下一步的操作是:    。
20.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分别为浓硫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均足量;碱石灰是固体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 △__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I.打开弹簧夹,对装置A通一段时间的氮气;
II.把装置A连接上装置B、C、D,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III.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Ⅳ.根据实验数据m1、m2,算出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装置D的作用是   
(3)步骤III中,“……”表示的操作是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   
(用包含m1、m2的代数式表示)。
四、解答题
21.鸡蛋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也是极易变质的食品,夏季常温下保鲜期为3天左右,冬季室内常温下保鲜期为15天左右。但将新鲜鸡蛋浸泡在饱和石灰水中,一般可保鲜5-7个月。
材料一:鸡蛋变质主要原因是在细菌等微生物作用下,鸡蛋的营养成分会被分解。
材料二:鸡蛋能进行呼吸作用;鸡蛋壳上约有7000多个肉眼看不见的小孔,它是气体进出鸡蛋的通道,也是细菌等微生物进入鸡蛋的通道。
材料三:微生物繁殖需要适宜的pH,大多数微生物能在pH为5~9之间的环境中大量繁殖,酸性过强或碱性过强都会抑制微生物的繁殖。
结合上面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请对鸡蛋浸泡在饱和石灰水中可延长保鲜时间作出解释。
22.某课外小组,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大理石中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甲、乙、丙三同学分别进行实验,实验数据如下(烧杯的质量为20.0g)。
烧杯+盐酸 大理石 充分反应后烧杯+剩余物
甲 75.0g 25.0g 95.6g
乙 75.0g 30.0g 100.6g
丙 95.0g 25.0g 115.6g
若甲、乙、丙三同学中有一名同学所取的大理石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所取的盐酸与大理石恰好完全反应.
(2)计算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与水,因此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时,如果出现白色沉淀,那么说明该气体含有二氧化碳,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2.【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分析。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是水和二氧化碳在光照和叶绿素的条件下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
故答案为:B。
3.【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中制备和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实验过程判断。
【解答】实验室制备并收集二氧化碳,通常有以下操作步骤:
②连接装置;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装入大理石;
④加入稀盐酸;
⑤收集气体;
⑥验满。
因此正确顺序为:②①③④⑤⑥。
故选C。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结合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分析判断。
【解答】二氧化碳溶于水,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紫色的石蕊试液遇到碳酸会变成红色。由于试管内气压减小,在外界大气压强的作用下,试管内水面升高。
则正确的是①②。
故选A。
5.【答案】B
【解析】【分析】(1)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分析;
(2)根据大气压强的原理分析;
(3)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与氧气接触;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4)根据实验现象分析。
【解答】A.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二氧化碳会先沉积在烧杯底部,然后慢慢上升,则低处的蜡烛先熄灭,故A错误;
B.如果不打开玻璃片,那么集气瓶内气压小于外面的大气压强,二氧化碳不会从导管内流出,不能看到实验现象,故B正确;
C.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周围缺少氧气,故C错误;
D.集气瓶中的二氧化碳能够向下流动到烧杯内,使烧杯内的蜡烛熄灭,就足以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且不支持燃烧,故D错误。
故选B。
6.【答案】C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操作步骤分析。
【解答】 制备并收集CO2的操作步骤为先②连接装置,再①检查装置气密性,再③加入大理石,然后④加入稀盐酸,再⑤收集,最后⑥验满;
故选C。
7.【答案】B
【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实验中使用材料的目的;
【解答】A、磁性强弱无法观察,所以通过观察大头针数量多少来判断磁性的强弱;故A正确;
B、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只能改变反应的速率,而不能增加生成的氧气质量;故B错误;
C、通过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浑浊,可以判断是否有二氧化碳;故C正确;
D、浓食盐水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细胞失水;故D正确;
故答案为:B。
8.【答案】A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现象中包含的化学原理,然后找出原理相同的一组即可。
【解答】①久置的石灰水液面上出现一层白色薄膜,这层白膜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
②向澄清石灰水中不断吹气,石灰水变浑浊,也是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碳酸钙沉淀;
③为了使刚用石灰浆刷过的墙壁快点干燥,常在室内生一盆炭火,石灰浆中的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碳酸钙;
④向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从而使试液变红。
那么化学原理相同的是①②③。
故选A。
9.【答案】D
【解析】【分析】分析各个实验中包含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即可。
【解答】A.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后来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为物理性质;且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为化学性质,故A不合题意;
B.将石灰水加入到装满二氧化碳的瓶子内,瓶子会变瘪,说明二氧化碳溶于水,为物理性质;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为化学性质,故B不合题意;
C.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后,溶液变成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为化学性质,故C不合题意;
D.向右边的托盘倒入二氧化碳气体后,右盘下沉,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为物理性质,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0.【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植物的呼吸作用分析判断。
【解答】在光线不足的环境中,植物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这就是植物的呼吸作用。人一旦进入二氧化碳过多而氧气不足的环境中,会因缺氧很快昏迷,发生危险。一般情况下,只要油灯能够正常燃烧,就足以说明地窖里氧气充足,二氧化碳的量不是太多,对人是安全的,故A正确,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A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一种碳氧化合物,化学式为CO2,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或无色无嗅而其水溶液略有酸味的气体,也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还是空气的组分之一。
【解答】A、移开玻璃片是为了让内外气压相等,让二氧化碳更容易流出,可以缩短时间;故A正确;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所以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低的蜡烛先熄灭,高的蜡烛后熄灭;故B错误;
C、蜡烛会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不可燃不助燃;故C错误;
D、导管插入到大烧杯底部与插在两蜡烛之间结果是一样的,都是科学严谨的;故D错误;
故答案为:A。
12.【答案】A
【解析】【分析】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白膜是碳酸钙。
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A. 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白膜是碳酸钙,故错误,符合题意;
B. 一瓶存放较长时间的石灰水,瓶内壁附有一层白膜,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会生成碳酸钙沉淀,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C. 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能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二氧化碳和水,白膜可用盐酸除去,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D. 有些药品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试剂使用后应及时盖上瓶塞,故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答案】B
【解析】【分析】(1)硫酸钙是不溶于水的粉末;
(2)根据①和③的位置不同判断;
(3)根据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判断;
(4)根据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答】A.碳酸钙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其中的硫酸钙不溶于水,会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故A错误;
B.在装置B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从而使石蕊试纸变红,而下面的试纸先变红,上面的试纸后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先沉积在下面,再逐渐上升,即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故B正确;
C.装置B中①③变红,②不变红是因为生成的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石蕊试纸变红,故C错误;
D.装置C中点燃的蜡烛自下而上熄灭,说明CO2不支持燃烧,且密度大于空气,故D错误。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制取二氧化碳和验证二氧化碳的性质的操作顺序分析。
【解答】A、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药品,不符合题意;
B、装药品时应先装固体后装液体,不符合题意;
C、应先检验集气瓶中收集气体已满再将气体导气管从集气瓶中取出,不符合题意;
D、检验性质时先在蒸馏水中加入1~2滴石蕊试液,然后再通入二氧化碳 ,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5.【答案】CO;关闭a,打开b;Na2CO3+2HCl=2NaCl+H2O+CO2↑
【解析】【分析】CO与氢氧化钠溶液不反应,CO2氢氧化钠可反应生成碳酸钠,碳酸钠和盐酸反应可生成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干燥气体,且气体从溶液中出来时要带来部分水蒸气,故乙瓶中盛放的是浓硫酸,据此分析实验步骤,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解答】(1)要将CO和CO2分离,可在甲中装有NaOH溶液,用来吸收CO2,先分离出被乙中浓硫酸干燥过的CO,所以关闭b,打开a,可分离出被乙中浓硫酸干燥过的纯净的CO;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在甲中反应生成碳酸钠,要得到CO2,可在丙中盛放稀盐酸,然后关闭活塞a,打开b,从丙处加入稀盐酸,稀盐酸与碳酸钠可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又可分离出被乙中浓硫酸干燥过的纯净的CO2。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a2CO3+2HCl=2NaCl+H2O+CO2↑。
16.【答案】气密性;CaCO ;偏小
【解析】【分析】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操作的注意事项,二氧化碳的性质分析。
【解答】实验室按照如图所示的装置制取CO2,并测量CO2的体积。实验开始前,应先检查装置A的气密性,否则会收集不到气体。
装药品时先加入锥形瓶中的药品是固体药品,为CaCO3。
用装置B来测量制取CO2的体积,测量值往往要偏小因为,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17.【答案】A;C;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解析】【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了仪器的名称、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在实验题中。
【解答】(1)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可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相当于A装置,同样可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
(2)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采用向上排空气法,故选C装置;
(3)利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故答案为:(1)A;(2)C;(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18.【答案】CO2+Ca(OH)2=CaCO3↓+H2O;CO2与石灰水作用有明显实验现象,而与NaOH作用无明显现象;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乙;不正确,因为Ca(OH)2的溶解度很小,所形成的饱和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
【解析】【分析】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现象分析;根据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溶解性分析。
【解答】 甲装置中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压强会变小,所以石灰水会变浑浊且气球变大,反应方程式为 CO2+Ca(OH)2=CaCO3↓+H2O ; 因CO2与石灰水作用有明显实验现象,而与NaOH作用无明显现象 ,所以检验时用石灰水不用氢氧化钠溶液;乙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装置内压强会变小,所以气体会变大,因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所以乙吸收二氧化碳较多;因为氢氧化钙为微溶物质,形成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很小,所以吸收二氧化碳应用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 CO2+Ca(OH)2=CaCO3↓+H2O ; CO2与石灰水作用有明显实验现象,而与NaOH作用无明显现象; 气球体积增大,溶液不变浑浊 ;乙; 不正确,因为Ca(OH)2的溶解度很小,所形成的饱和石灰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很小。
19.【答案】(1)NaOH+ CO2= Na2CO3+ H2O,装置内气压减小
(2)CO2会溶于水、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将A(B)中NaOH换成等量的水重新实验
(3)取少量B中液体,加入CaCl2 溶液等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发生了反应
【解析】【分析】(1)二氧化碳气体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从而使容器内气压减小,左边的试管内水面上升,右边的气球体积膨胀;
(2)容器内气压减小的原因可能有两个:①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②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既然要验证是否水也会产生同样的效果,那么就可以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量的水进行对比实验。
(3)如果B中的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那么生成了碳酸钠和水,再加入氯化钡溶液,碳酸钠会和它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
【解答】(1)小江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NaOH+ CO2= Na2CO3+ H2O ,即装置内气压减小;
(2)小南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CO2会溶于水、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将A(B)中NaOH换成等量的水重新实验 。
(3)要验证B装置中的CO2和NaOH溶液发生了反应,下一步的操作是: 取少量B中液体,加入CaCl2 溶液等 ,若有白色沉淀产生,证明发生了反应。
20.【答案】(1)CO2+2NaOH=Na2CO3+H2O
(2)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进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3)打开弹簧夹通氮气
(4)
【解析】【分析】(1)装置C中的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出去CO2气体,而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据此写出化学方程式;
(2)如果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入装置,那么会影响测量结果;开始时前面用氮气排出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面用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3)反应结束后,装置中肯定会残留部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通入氮气增大气压,可使它们被完全吸收;
(4)浓硫酸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氨气,氢氧化钠溶液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根据二氧化碳的质量可求出碳酸氢铵的质量,即可写出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
【解答】(1))装置C中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OH+CO2═Na2CO3+H2O。
(2)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能影响实验的结果,所以装置D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水蒸气等气体进入装置影响实验结果;
(3)由于装置中有残留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所以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一段时间的氮气,使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被吸收。
(4)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样品质量为:m1+m2,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m2;
设碳酸氢铵质量为x,
NH4HCO3 △__NH3↑+H2O↑+CO2↑,
79 44
x m2
解得:;
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 。
21.【答案】细菌等微生物可以通过鸡蛋壳上的小孔进入鸡蛋中,鸡蛋中富含营养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大量繁殖,使鸡蛋变质;鸡蛋能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碳通过气孔从蛋壳表面出来,与氢氧化钙反应产生碳酸钙,碳酸钙不溶于水,附着在蛋壳表面;蛋壳表面的气孔被堵塞,细菌等微生物无法进入鸡蛋中;饱和石灰水碱性较强,会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减少石灰水中细菌等微生物的含量;蛋壳周围是溶液,可以阻隔外界微生物进入鸡蛋内。
【解析】【分析】 根据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分析;
【解答】 鸡蛋进行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覆盖在鸡蛋壳表面,抑制鸡蛋呼吸,从而延长保鲜时间,另外饱和石灰水显碱性,可以抑制细菌繁殖,也可以增加保鲜时间;
故答案为:鸡蛋呼吸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覆盖在鸡蛋壳表面,抑制鸡蛋呼吸,同时碱性保存条件,抑制细菌繁殖,从而延长保鲜时间。
22.【答案】(1)甲
(2)解:设参加反应的大理石的质量为x
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75.0g+25.0g﹣95.6g=4.4g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 x=10g
CaCO3%=40%
【解析】【分析】(1)将甲和乙,甲和丙的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即可;
(2)根据甲的数据可知,反应前后总质量之差就是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方程式,利用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1)甲和乙中,稀盐酸的质量相同,而大理石多加入了:30g-25g=5g,反应后总质量也增加了:100.6g-95.6g=5g,那么多加入的5g大理石没有反应。甲和丙中,大理石的质量相等,而多加入稀盐酸:95g-75g=20g,反应后总质量也增加了:115.6g-95.6g=20g,可见多加入的20g稀盐酸根本没有反应。二者对比可知,在甲中,稀盐酸和大理石刚好完全反应。
(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75.0g+25.0g﹣95.6g=4.4g;
设参加反应的大理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 CO2↑
100 44
x 4.4g

解得:x=10g;
那么大理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