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 4.1-4.3小测A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下 4.1-4.3小测A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6 08:51: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A版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3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3.答:
24.答:
25.答:
26.答:
五.简答题(共4小题,共25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7.答:
答:
29.答:
30.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考试范围:第1-3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2.(2023春 仙居县期末)“桃蛋”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多肉植物,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该土壤类型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3.水稻和玉米是云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肥料。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  )
A.水 B.有机物 C.无机盐 D.氧气
4.(2023 婺城区校级模拟)在某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DIY彩色玫瑰”中,为了加快玫瑰花染色的速度,下列对玫瑰花枝条采取的措施中有效的是(  )
A.摘去几片叶子 B.用吹风机吹 C.放入冷藏室 D.放在阴暗处
5.由NH4NO3、KNO3、KH2PO4、MgSO4和CaCl2等无机物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成的营养液适合于培养(  )
A.衣藻 B.酵母菌 C.草履虫 D.乳酸杆菌
6.(2023秋 余杭区期末)中耳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目前已有充分的胚胎学和化石证据证明,人类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但喷水孔又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曾困扰学术界上百年。最近,科学家从浙江湖州长兴4.38亿年前的曙鱼脑颅化石(如图)中找到了揭开谜团的线索。出土该化石的岩石从成因来分类属于(  )
A.玄武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7.无土栽培番茄植物幼苗时,生长状况较好的是(  )
A.清水培养液
B.生理盐水培养液
C.土壤浸出液
D.富含多种有机物的培养液
8.(2023春 镇海区校级期末)如图,小川发现正方体土壤浸于水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会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土壤中(  )
A.含有水分 B.含有空气 C.含有矿物质 D.含有腐殖质
9.下列关于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独立的两个过程
B.先吸收水分
C.先吸收无机盐
D.吸水分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10.(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进行了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大量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
C.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养分的吸收
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
11.将一萝卜块先称质量,然后放在浓盐水中数小时。在此过程中,每隔1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下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
A.B.C.D.
12.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叶片,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下暴晒10min,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min,然后分别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液泡 D.叶绿体
13.棉花是较耐盐碱的作物,因此各地盐碱地垦殖后,常优先安排种植棉花,下表表示土壤盐分与棉花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了(  )
土壤盐分 棉株生长状况
小于0.3% 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0.4%~0.65% 果枝矮小,吐絮率低
大于0.65% 难以成活
A.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0.3%
B.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0.65%
C.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3%~0.4%之间
D.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4%~0.65% 之间
14.一位农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氮肥
番薯产量 30 kg 45 kg 31 kg 46 kg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15.某同学将番茄幼苗移栽后,开始几天出现萎蔫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该番茄幼苗对新的环境出现的不适应现象
B.移栽时太阳光的强度太大,把幼苗晒得萎蔫了
C.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根冠,使根丧失了保护功能
D.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幼根或根毛,使该幼苗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了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中,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 。再通过 仔细观察根毛。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可以观察到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特点,幼根的生长主要由 起作用。
17.(2023秋 绍兴期中)通过观察实验室提供的岩石标本,小科根据岩石的结构制作了检索表(如表所示)。
1a有化石…………………………………………2
1b没有化石………………………………………3
2a没有矿物晶体颗粒………………………石灰岩
2b有微小砂粒…………………………………砂岩
3a有气孔结构………………………………玄武岩
3b…………………………………………4
4a片状结构…………………………………大理岩
4b块状结构…………………………………花岗岩
将3b补充完整: 。
(2)根据检索表,石灰岩和砂岩具有的共同结构特点是 。
(3)小科在家中找到了两块搓脚石,如图所示,经观察发现这两块石头均没有化石,再查检索表可知搓脚石为 (填名称)。
18.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 。
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蔬菜莲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若培养液的浓度 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19.(2023春 温州期末)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
(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
20.(2023春 永嘉县校级月考)草莓很易种,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阳台上自己种植草莓。
(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则适合选择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
(2)小明想要让草莓植株生长更快,每天都给幼苗施肥,结果许多植株都萎蔫死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根毛细胞液溶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小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21.(2023春 瑞安市期中)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其中比较适宜种植水稻的是 (填写字母)。
(2)水稻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写数字)
22.电视中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介绍了很多在野外获得食物和水的方法。其中钻木取水(如图甲)和树皮充饥让人惊叹不已。
(1)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则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处,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
(2)野外取水还可以采用如图乙的方式,选择枝叶茂盛的小树,用塑料袋将枝叶罩住并扎紧袋子,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壁上就会出现很多水珠,这种取水方法利用的是植物的 作用。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23.重金属铬因“毒胶囊”再次引起关注。小宏想知道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他做了如下实验:在装有同样肥沃土壤的A、B两个花盆中,同时移入生长同样健壮的玉米幼苗,A盆正常浇水,B盆浇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两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该实验重复做三次,现象一致。
(1)这是一组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该实验重复做三次,是为了 (选填:减少/增加)偶然性,提高准确性。
(3)实验结论是:该含铬溶液 (选填:促进/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24.中央电视台曾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无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乙 有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丙 有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1)本次实验有 组对照实验。
(2)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 。
(3)增加丙组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25.同学们学习了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后,发现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26.(2023 拱墅区校级二模)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某些地区由于长期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盐碱地面积在快速增加,玉米生长面临着土壤盐渍化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的粮食供应。为了能让盐碱地玉米丰产增收,科研人员选用具有一定耐盐性的“京科665”玉米作实验材料,用特殊培养液模拟盐渍化土壤环境,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是该玉米叶的横切图,请据图回答。

(1)“京科665”玉米能在特殊培养液中吸收水分,其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 (填“>”或“<”)特殊培养液浓度。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气体形式通过叶片的①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2)图甲②是玉米的叶肉细胞,其产生的有机物,在玉米开花结果期间,通过③中的 组织输送到果实,主要贮存在种子的胚乳里。
(3)叶的光合速率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科研人员发现,氯化钙能影响盐碱地玉米的光合速率,实验时分别向六组特殊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分析图中数据,该实验中对照组氯化钙的浓度为 mol L-1。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27.(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南麂岛距温州市区50海里,该岛风景秀丽,风光旖旎,形成了独特的海岛风光。夏季的南麂岛海岸还可能会出现“荧光海”现象。
(1)南麂岛海岸分布着较多的玄武岩(如图甲),该岩石存在柱状结构,当地人称之为“熔岩珊瑚”,按照岩石成因分,该岩石属于 。
(2)丙图是南麂岛的地图上的位置,它位于温州永嘉的 方向。
(3)“荧光海”是由红色夜光藻创造出来的,它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虽然在分类上属于植物(甲藻门),却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是用触手捕食硅藻、绿藻、细菌甚至鱼卵等食物。请写出它与口腔上皮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不同点: 。
28.(2023 苍南县模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垄作法(如图)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是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稼种在垄上的耕作方式。气候寒冷、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较普遍采用。
资料1: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一般降水少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沟里,降水多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上,如图所示。
资料2: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
资料3: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
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请你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29.(2023 椒江区校级二模)气雾栽培技术已应用在大棚种植中,该技术是把植物的根系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营养液以气雾的方式直接喷到根上去。由于根系的生长不受限制,其生长速度比普通的土壤栽培要快四五倍。请回答:
(1)该营养液里主要成分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盐”)。
(2)在白天某时段检测到大棚内氧气浓度升高,其原因是 。
(3)当营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根毛细胞会 。
30.(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学生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A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液面升降的变化(如图一)。
(1)过了12小时候后观察发现:A萝卜洞里的水变多,萝卜变软;B萝卜洞里的水则变少,萝卜变硬,那么,此时B萝卜细胞发生了如图二中 (填序号)所示的变化。
(2)得出结论: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大于或小于)萝卜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细胞失水。
(3)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考试范围:第1-3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下列有关土壤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
B.构成土壤的物质只有固体和液体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
D.土壤中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
【答案】B
【解答】解:A、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A正确;
B、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B错误;
C、土壤中有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土壤生物,C正确;
D、腐殖质是植物生长的必需肥料,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D正确。
故选:B。
2.(2023春 仙居县期末)“桃蛋”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多肉植物,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该土壤类型是(  )
A.黏土类土壤 B.砂土类土壤 C.壤土类土壤 D.以上三种都可以
【答案】B
【解答】解:土壤的结构不同,它们的保水、通气等能力也是不同的,这与构成物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壤土的构成颗粒较小,保水和保肥能力都比较强;沙土的构成颗粒较大,所以沙土漏水明显;黏土类土壤黏性很强,土壤空隙较小,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较差,不利于植物生长。“桃蛋”是一种耐旱性强的多肉植物,适于生长在疏松、排水透气性能好的土壤中。则该土壤类型是砂土类土壤。
故选:B。
3.水稻和玉米是云南地区主要农作物,水稻和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施加肥料。肥料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  )
A.水 B.有机物 C.无机盐 D.氧气
【答案】C
【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植物需要量最大的无机盐是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粪等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其中的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产生水和无机盐,施肥的目的就是给植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无机盐。
故选:C。
4.(2023 婺城区校级模拟)在某校开展的项目化学习活动——“DIY彩色玫瑰”中,为了加快玫瑰花染色的速度,下列对玫瑰花枝条采取的措施中有效的是(  )
A.摘去几片叶子 B.用吹风机吹 C.放入冷藏室 D.放在阴暗处
【答案】B
【解答】解: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有温度、光照强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状况等,在一定范围内,光照越强,温度越高,空气湿度越小,空气流动越快,蒸腾作用越强;反之,则蒸腾作用越弱。“摘去几片叶子”、“放入冷藏室”、“放在阴暗处”都会导致蒸腾作用减弱,不能加快玫瑰花染色的速度,而用吹风机吹,可使温度升高、空气流动加快,因此能加快玫瑰花染色的速度。
故选:B。
5.由NH4NO3、KNO3、KH2PO4、MgSO4和CaCl2等无机物和水按一定的比例配成的营养液适合于培养(  )
A.衣藻 B.酵母菌 C.草履虫 D.乳酸杆菌
【答案】A
【解答】:无土栽培中用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供给植物矿物营养的需要。所以植物营养液是根据植物生长发育过程需要无机盐的种类与多少配制的。由于植物对养分的要求因种类和生长发育的阶段而异,所以配方也要相应地改变,培养同一种植物,在它的一生中也要不断地修改培养液的配方。 已达到植物的需求,所以无土栽培的产量都比土壤栽培的高。
题干中NH4NO3、KNO3、KH2PO4、MgSO4和CaCl2等都是无机物,衣藻是植物,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需用有机物,而其他酵母菌、草履虫、乳酸杆菌没有有机物则不能生存。故A符合题意。
故选:A。
6.(2023秋 余杭区期末)中耳是人类拥有灵敏听觉的秘诀所在,目前已有充分的胚胎学和化石证据证明,人类中耳是从鱼类的喷水孔演化而来。但喷水孔又从何而来,这一问题曾困扰学术界上百年。最近,科学家从浙江湖州长兴4.38亿年前的曙鱼脑颅化石(如图)中找到了揭开谜团的线索。出土该化石的岩石从成因来分类属于(  )
A.玄武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沉积岩
【答案】D
【解答】解:一些岩石是风化时的碎屑物,如泥沙、矿物质和生物残骸等经过水流的搬运,最后沉积下来而形成的,这种岩石被称为沉积岩。曙鱼脑颅化石是含有生物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7.无土栽培番茄植物幼苗时,生长状况较好的是(  )
A.清水培养液
B.生理盐水培养液
C.土壤浸出液
D.富含多种有机物的培养液
【答案】C
【解答】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没有无机盐就会影响植物的生活,土壤浸出液中培养的幼苗生长良好,而清水培养液、生理盐水培养液、富含多种有机物的培养液中的幼苗生长不好,土壤浸出液中含多种无机盐,能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故C符合题意。
故选:C。
8.(2023春 镇海区校级期末)如图,小川发现正方体土壤浸于水中,一段时间后水面会下降,这个实验可证明土壤中(  )
A.含有水分 B.含有空气 C.含有矿物质 D.含有腐殖质
【答案】B
【解答】解:结合分析可知,土壤孔隙中有空气。由题可知,正方体土壤浸于水中,过一段时间水面下降了,说明土壤中的空气散失到大气中,水填补了土壤的空隙,从而水面下降。所以,这个实验可证明土壤中含有空气,B正确。
故选:B。
9.下列关于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独立的两个过程
B.先吸收水分
C.先吸收无机盐
D.吸水分的同时吸收无机盐
【答案】A
【解答】解: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当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当细胞周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细胞液的浓度时,植物细胞是吸水。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失水的原理,根吸水主要取决于土壤溶液的浓度和植物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的差。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中形成离子,才能被植物的根尖吸收。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透过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的细胞膜进入细胞内部的过程,不仅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协助,而且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因此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是有选择性,是一个主动吸收的过程,需要的就多吸收,不需要的就不吸收。根毛吸水与吸无机盐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要溶解在水中,随着水分的运输而运输;反过来,根吸收的矿质元素离子又使根毛细胞的渗透压增大,促进了对水分的吸收。
故选:A。
10.(2023秋 椒江区校级期中)某校化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施用化肥的利与弊进行了小组辩论,甲方的观点是使用化肥有利,下列甲方观点不正确的是(  )
A.大量施用化肥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B.施用化肥可使农作物增加产量
C.磷肥能促进农作物根系发达,增强养分的吸收
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
【答案】A
【解答】解:A、大量施用化肥,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造成水源和土壤污染,故错误;
B、施用化肥能在短期内提供作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元素,能促进作物的生长,从而提高作物的产量,故正确;C、磷肥能促进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故正确;D、钾肥能促使农作物生长旺盛,茎秆粗壮,增强抗病虫害能力。
故选:A。
11.将一萝卜块先称质量,然后放在浓盐水中数小时。在此过程中,每隔1小时将该萝卜块称量一次。下图中最能代表萝卜块的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是(  )
A.B.C.D.
【答案】D
【解答】解:植物细胞既可以失水,也可以吸水,这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细胞浓度的大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就失水;当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放入浓盐水中的萝卜条,由于萝卜条细胞液的浓度小于浓盐水溶液的浓度,会导致萝卜细胞失水,从而导致萝卜块的质量慢慢减少,直到萝卜块内外的浓度趋于平衡为止。故D最能代表萝卜块质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故选:D。
12.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叶片,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下暴晒10min,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min,然后分别做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  )
A.细胞核 B.细胞壁 C.液泡 D.叶绿体
【答案】C
【解答】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故A 错误。
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故B错误。
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大量的水分和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故甲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减少,液泡变小。乙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增加,液泡变大。故C正确。
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故D错误。
故选:C。
13.棉花是较耐盐碱的作物,因此各地盐碱地垦殖后,常优先安排种植棉花,下表表示土壤盐分与棉花生长状况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了(  )
土壤盐分 棉株生长状况
小于0.3% 正常生长,开花结果
0.4%~0.65% 果枝矮小,吐絮率低
大于0.65% 难以成活
A.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小于0.3%
B.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0.65%
C.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3%~0.4%之间
D.棉株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在0.4%~0.65% 之间
【答案】C
【解答】解: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盐碱地的土壤溶液中含较多的盐碱,土壤溶液的浓度较高,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植物细胞内部的浓度,不利于根系吸水。因此通过上述实验可知,土壤溶液的浓度小于在0.3%~0.4%之间有利于棉株的生长,C符合题意。
故选:C。
14.一位农民种植番薯的产量总是比邻近地低,怀疑地里可能缺乏某种肥料,他将地分成等面积的四块,仅施肥不同,实验结果如下表。据表判断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  )
地块 甲 乙 丙 丁
施肥情况 不施肥 磷、钾肥 磷、氮肥 钾、氮肥
番薯产量 30 kg 45 kg 31 kg 46 kg
A.氮肥 B.磷肥 C.钾肥 D.无法确定
【答案】C
【解答】解:氮肥作用:促使作物的茎,叶生长茂盛,叶色浓绿;钾肥的作用:促使作物生长健壮,茎秆粗硬,增强病虫害和倒伏的抵抗能力;促进糖分和淀粉的生成;磷肥的作用:促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寒抗旱能力;促进作物提早成熟,穗粒增多,籽粒饱满。
由表中施肥情况可以看出,乙和丁都含有钾肥,番薯产量较高,甲和丙不含钾肥,番薯产量较低,所以该种植地最可能缺乏的是钾肥。
故选:C。
15.某同学将番茄幼苗移栽后,开始几天出现萎蔫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
A.该番茄幼苗对新的环境出现的不适应现象
B.移栽时太阳光的强度太大,把幼苗晒得萎蔫了
C.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根冠,使根丧失了保护功能
D.在移栽过程中损伤了幼根或根毛,使该幼苗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了
【答案】D
【解答】解:只有当植物体内的水分充足时,植物体才会硬挺,保持直立的姿态。移栽植物时会损伤部分幼根和根毛,影响其吸水,使该幼苗吸收水分的能力降低了。这样使植物体内容易缺水、萎蔫,不易成活,因此,移栽植物时要带一个土坨,目的是保护幼根和根毛。
故选: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16.在观察根毛和根尖的结构实验中,先用肉眼直接观察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 。再通过 仔细观察根毛。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可以观察到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特点,幼根的生长主要由 起作用。
【解答】解:根尖成熟区的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用肉眼和放大镜观察根毛及根尖外形,对着光线先用肉眼观察试管内种子的幼根,找到着生在幼根上的白色“绒毛”,这就是根毛。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的永久切片,可以观察到根尖不同部位的细胞特点,根尖由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四部分组成,如图:
根冠对根尖起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分生区细胞具有很强的分生能力,不断的分裂产生新细胞,属于分生组织;伸长区细胞能够迅速伸长,是根生长最快的地方;成熟区是根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幼根的生长主要由分生区的细胞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变大。
故答案为:根毛;放大镜;分生区的细胞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生长。
17.(2023秋 绍兴期中)通过观察实验室提供的岩石标本,小科根据岩石的结构制作了检索表(如表所示)。
1a有化石…………………………………………2
1b没有化石………………………………………3
2a没有矿物晶体颗粒………………………石灰岩
2b有微小砂粒…………………………………砂岩
3a有气孔结构………………………………玄武岩
3b…………………………………………4
4a片状结构…………………………………大理岩
4b块状结构…………………………………花岗岩
将3b补充完整: 。
(2)根据检索表,石灰岩和砂岩具有的共同结构特点是 。
(3)小科在家中找到了两块搓脚石,如图所示,经观察发现这两块石头均没有化石,再查检索表可知搓脚石为 (填名称)。
【答案】(1)没有气孔结构(2)有化石(3)玄武岩
【解答】:(1)根据表格呢可知,1a和1b是有没有化石,2ah和2b是晶体颗粒大小,3a是有气孔结构,则3b应该是没有气孔结构。
(2)根据课本内容可知,石灰岩和砂岩都属于沉积岩,沉积岩具有的共同结构特点是常含有化石和层理构造。
(3)小科在家中找到了两块搓脚石,如图所示,经观察发现这两块石头均没有化石,说明不是沉积岩;4a和4b的大理岩和花岗岩属于变质岩,所以再查检索表可知搓脚石为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即玄武岩。
故答案为:(1)没有气孔结构(2)有化石(3)玄武岩
18.如图所示,利用放置在阳台上的装置进行蔬菜的无土栽培。在培育过程中,需要适时添加培养液、向培养液中通入空气并适时补水。
(1)培养液中含多种无机盐,其中含氮的无机盐(如硫酸铵)主要作用是 。
A.促进蔬菜细胞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B.促进蔬菜的生长发育和开花,使果实、种子的成熟提早
C.使蔬菜莲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2)若培养液的浓度 蔬菜的根细胞液浓度,会导致蔬菜细胞内水分含量下降而发生萎蔫。因此,需要适时补水。
【解答】:(1)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繁叶茂;选:A。
(2)根据植物细胞的渗透作用原理,植物细胞是否失水或吸水,与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和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有关,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细胞液内外的液体浓度相等时,植物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水由细胞内向细胞外渗透,即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
故答案为:(1)A(2)大于
19.(2023春 温州期末)温州许多山地的土壤因富含氧化铁而呈红色,俗称“红土”。小明用两种方法对红土的性状进行研究。
(1)方法一:取一定量红土,加少量水,用手搓一搓。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 (选填“A”或“B”)。
(2)方法二:如图乙,取边长均为a的立方体铁块和红土块,分别放入相同的烧杯中,加水至恰好浸没铁块和红土块,若C烧杯用水体积为V1,D烧杯用水体积为V2,则红土中空气体积分数可表示为 。(用相关字母表示)
【答案】(1)A;(2)×100%。
【解答】解:(1)A易成团,有粘性,能保持土壤中的水分,通气性差;B不成团,松手容易散落,说明颗粒较大,通气性好。根据现象小明认为红土保水性能较好,但通气性能较差,则小明看到的现象是图甲中的A。
(2)根据土填中空气的体积分数=×100%,V2是往红土中所加水体积、V1是往铁块中所加水体积,则土壤中空气体积为V2-V1,红土的体积为a3,则土壤中空气体积分数的是×100%。
故答案为:(1)A;
(2)×100%。
20.(2023春 永嘉县校级月考)草莓很易种,植株小巧,生长面积不大,非常适合小面积种植,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在阳台上自己种植草莓。
(1)草莓适合生长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则适合选择 (选填“砂土类”,“黏土类”或“壤土类”)土壤种植。
(2)小明想要让草莓植株生长更快,每天都给幼苗施肥,结果许多植株都萎蔫死亡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根毛细胞液溶质量分数 (填“大于”、“等于”、“小于”)土壤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1)壤土类。(2)小于。
【解答】解:(1)草莓要求土壤通气、透水,保水保肥能力强,结合分析可知,既通气、透水,又能保水保肥的土壤是壤土类土壤。
(2)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失水。小明每天都给幼苗施肥,造成土壤溶液的浓度过高,当土壤溶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时(或者说当根毛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土壤溶液的浓度时),根毛细胞就会失水,这样草莓植株不但不能从土壤中吸收到水分,反而会失去水分,因此会使许多植株萎蔫死亡。
故答案为:(1)壤土类。(2)小于。
21.(2023春 瑞安市期中)水稻是我市主要的粮食作物。它适合在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中生长。
(1)下列模型表示的各类土壤,其中比较适宜种植水稻的是 (填写字母)。
(2)水稻的根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与细胞液及土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关,图中箭头表示水分渗透的方向,由此可判断①、②、③三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填写数字)
【答案】(1)A;(2)③。
【解答】(1)水稻种植在水里,适合生长环境是通气、透水、保水和保肥能力强,故A土壤属于壤土类土壤,适宜种植水稻;故选:A;
(2)图中可知水从土壤进入根毛区细胞再进入根部导管,说明液体浓度①<②<③,故溶液溶质质量分数③最大。
故答案为:(1)A;(2)③。
22.电视中播出的真人秀节目《跟着贝尔去冒险》,介绍了很多在野外获得食物和水的方法。其中钻木取水(如图甲)和树皮充饥让人惊叹不已。
(1)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则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处,该结构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水和无机盐。
(2)野外取水还可以采用如图乙的方式,选择枝叶茂盛的小树,用塑料袋将枝叶罩住并扎紧袋子,一段时间后塑料袋壁上就会出现很多水珠,这种取水方法利用的是植物的 作用。
【答案】(1)木质部。(2)蒸腾。
【解答】解:(1)木质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钉入的竹管应到达木质部中的导管处。
(2)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实验过程中植物进行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会凝结在玻璃罩内壁上,叶片中的水分是靠茎中的导管运输来的。
故答案为:(1)木质部。(2)蒸腾。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7分)
23.重金属铬因“毒胶囊”再次引起关注。小宏想知道铬对玉米生长是否有影响,他做了如下实验:在装有同样肥沃土壤的A、B两个花盆中,同时移入生长同样健壮的玉米幼苗,A盆正常浇水,B盆浇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两周以后,玉米幼苗生长状况如图所示。该实验重复做三次,现象一致。
(1)这是一组 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
(2)该实验重复做三次,是为了 (选填:减少/增加)偶然性,提高准确性。
(3)实验结论是:该含铬溶液 (选填:促进/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解答】:(1)由题意可知甲乙只有一个变量有无铬(甲盆正常浇水,乙盆浇等量的、一定浓度的含铬溶液)。因此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通过本实验的现象发现,无铬玉米幼苗正常生长而有铬玉米幼苗生长不良。所以该实验研究的问题是铬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呢?(或铬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有影响吗?)
(2)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获取实验数据的误差,减少偶然性,提高准确性。常常设重复组,并且取各重复组的计算平均值。因此“该实验重复做三次”,是为了减少(选填:减少/增加)偶然性,“提高准确性”。
(3)通过实验现象可知,实验结论是:该含铬溶液抑制(选填:促进/抑制)玉米幼苗正常生长。
答案:(1)对照;铬对玉米(幼苗)的生长是否有影响呢(2)减少(3)抑制
24.中央电视台曾介绍段儒斌发明的微生物催腐剂(含腐生细菌),微生物催腐剂的推广使用有助于解决由焚烧秸秆、稻草带来的环境污染,土地肥力下降等问题,小明为探究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将经过灭菌处理的落叶分成甲、乙、丙三组,按下表设计,浇上等量的蒸馏水,放在无菌环境条件下进行培养,并得到如下实验现象:
组别 腐生细菌 温度/℃ 实验现象
甲 无 25 第25天落叶还没变化
乙 有 25 第25天落叶完全腐烂
丙 有 35 第18天落叶完全腐烂
(1)本次实验有 组对照实验。
(2)实验时,甲、乙、丙三组所取的落叶应满足的条件是 。
(3)增加丙组实验想要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1)两;(2)应选自同一种树并且质量要相同(相等或一样).
(3)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解答】:(1)本实验可以形成两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和乙,变量是腐生细菌;乙和丙,变量是温度。
(2)因为这个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有无细菌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因此三组所取的落叶应选自同一种树并且质量要相同(相等或一样).
(3)若甲、乙两组对照,该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对照组是甲,实验组是乙.实验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乙组的树叶完全腐烂,甲组的树叶没有腐烂现象,说明腐生细菌对落叶有分解作用.若乙和丙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说明腐生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答案:(1)两;(2)应选自同一种树并且质量要相同(相等或一样).
(3)腐生细菌对植物落叶的分解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吗?
25.同学们学习了土壤的结构和类型后,发现不同的土壤渗水能力是不同的。于是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并分小组进行了如下研究:
(1)实验中,第一小组在两个漏斗中应放入不同种类的土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还要控制相同的量是 。
(2)若通过实验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那么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3)实验时,有同学认为通过比较不同小组锥形瓶中水体积的多少,也能判断不同小组间所选用土壤的渗水能力,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一定可行? (选填“是”或“否”)。
【答案】(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2)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3)否。
【解答】:(1)此实验的实验变量是不同种类的土壤,对照实验除了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需相同且适宜。因此,除了浇水量相同外,其它会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如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都要控制相同。
(2)土壤的渗水性能好,流失的水分就多,锥形瓶中收集到的水就多,所以如果观察到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就可以得出砂土的渗水性能好的结论。
(3 )不同小组之间在浇水量的多少、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因素不一定相同,所以这种方法不可行。
故答案为:(1)土壤的质量、体积、干湿度等。(2)砂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多于壤土下方锥形瓶渗出的水量。(3)否。
26.(2023 拱墅区校级二模)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某些地区由于长期化肥使用不当等原因,盐碱地面积在快速增加,玉米生长面临着土壤盐渍化的威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的粮食供应。为了能让盐碱地玉米丰产增收,科研人员选用具有一定耐盐性的“京科665”玉米作实验材料,用特殊培养液模拟盐渍化土壤环境,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是该玉米叶的横切图,请据图回答。

(1)“京科665”玉米能在特殊培养液中吸收水分,其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 (填“>”或“<”)特殊培养液浓度。根吸收的水分绝大部分以气体形式通过叶片的①气孔散失到大气中。
(2)图甲②是玉米的叶肉细胞,其产生的有机物,在玉米开花结果期间,通过③中的 组织输送到果实,主要贮存在种子的胚乳里。
(3)叶的光合速率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科研人员发现,氯化钙能影响盐碱地玉米的光合速率,实验时分别向六组特殊培养液中添加不同浓度的氯化钙溶液,培养一段时间后,结果如图乙。分析图中数据,该实验中对照组氯化钙的浓度为 mol L-1。
【答案】(1)>(2)输导(3)0
【解答】:(1)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液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因此“京科665”玉米能在特殊培养液中吸收水分,其根毛细胞内溶液的浓度大于特殊培养液浓度。
(2)叶脉属于输导组织,包括筛管(运输有机物)和导管(运输水和无几样),所以②玉米的叶肉细胞产生的有机物,在玉米开花结果期间,通过③叶脉中输导组织输送到果实。玉米是单子叶植物,它的营养物质主要贮存于胚乳中。
(3)分析图中数据,该实验中对照组氯化钙的浓度为0mmol L-1。
故答案为:(1)>(2)输导(3)0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25分)
27.(2023秋 鹿城区校级期中)南麂岛距温州市区50海里,该岛风景秀丽,风光旖旎,形成了独特的海岛风光。夏季的南麂岛海岸还可能会出现“荧光海”现象。
(1)南麂岛海岸分布着较多的玄武岩(如图甲),该岩石存在柱状结构,当地人称之为“熔岩珊瑚”,按照岩石成因分,该岩石属于 。
(2)丙图是南麂岛的地图上的位置,它位于温州永嘉的 方向。
(3)“荧光海”是由红色夜光藻创造出来的,它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一个细胞内完成,虽然在分类上属于植物(甲藻门),却不会进行光合作用,而是用触手捕食硅藻、绿藻、细菌甚至鱼卵等食物。请写出它与口腔上皮细胞在细胞结构上的显著不同点: 。
【答案】(1)岩浆岩;(2)东南;(3)它多了细胞壁、液泡。
【解答】:(1)岩浆岩又称火成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所形成的岩石,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或气孔,因此南麂岛海岸分布着的玄武岩,属于岩浆岩。
(2)根据南麂岛在地图上的相对位置,它位于温州永嘉的东南方向。
(3)口腔上皮细胞属于动物细胞,“荧光海”是在分类上属于植物,它与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是其多了细胞壁、液泡等细胞结构。
故答案为:(1)岩浆岩;(2)东南;(3)它多了细胞壁、液泡。
28.(2023 苍南县模拟)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劳动人民采用的垄作法(如图)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是把田地开成一条条的垄和沟,把庄稼种在垄上的耕作方式。气候寒冷、春季易旱、夏季易涝地区较普遍采用。
资料1:垄由高凸的垄台和低凹的垄沟组成。垄台与垄沟的位差大,一般降水少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沟里,降水多的地方,将农作物种在垄上,如图所示。
资料2: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吸热散热快。
资料3: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
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请你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予以解释。
【答案】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解答】解: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当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大于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时,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就积累起来,有机物中的淀粉转变为可溶性糖。长期实践发现,马铃薯等农作物种在垄台上耕作比平地耕作产量更高,原因是: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垄台土层厚,土壤疏松,空隙较大。能促进根的呼吸作用,保证植物正常生长。
故答案为:垄作地表面积比平地面积增加约20%~30%,使土壤受光面积增大,光合作用强烈,植物体内积累的有机物就多;垄向一般取南北走向。能最大大限度的利用光照,提高光合作用,从而提高了马铃薯产量。
29.(2023 椒江区校级二模)气雾栽培技术已应用在大棚种植中,该技术是把植物的根系完全暴露在空气中,营养液以气雾的方式直接喷到根上去。由于根系的生长不受限制,其生长速度比普通的土壤栽培要快四五倍。请回答:
(1)该营养液里主要成分是 (填“有机物”或“无机盐”)。
(2)在白天某时段检测到大棚内氧气浓度升高,其原因是 。
(3)当营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毛细胞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根毛细胞会 。
【答案】(1)无机盐;(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氧气有剩余;(3)失水。
【解答】解:(1)气雾栽培技术一般选择的化合物大多为无机盐类,少数营养液配方也会选用一些其他的有机化合物。
(2)白天植物要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当检测到氧气浓度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供给呼吸作用利用后还有剩余,故不断升高。
(3)根毛细胞中有液泡,帮助植物从周围土壤中吸水,当营养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根毛细胞液的质量分数时根毛细胞会失水。
故答案为:(1)无机盐;
(2)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氧气有剩余;
(3)失水。
30.(2023春 义乌市校级月考)学生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溶液浓度对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影响,设计了如下探究实验:取两个大小相同的萝卜,各从顶端向下挖一个大小一样的洞。在A萝卜洞内装上浓盐水,在B萝卜洞内装上等量的清水,过一段时间后,观察萝卜洞内液面升降的变化(如图一)。
(1)过了12小时候后观察发现:A萝卜洞里的水变多,萝卜变软;B萝卜洞里的水则变少,萝卜变硬,那么,此时B萝卜细胞发生了如图二中 (填序号)所示的变化。
(2)得出结论:当外界溶液的浓度 (大于或小于)萝卜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细胞失水。
(3)根据以上实验结论,我们可以解释农业生产中一次施肥过多,会造成水稻的“烧苗”现象,这是因为 。
A.土壤溶液浓度过大,根细胞失水   B.土壤温度太高
C.水分太多,根无法呼吸       D.土壤缺乏足够的营养。
【解答】:(1)B萝卜洞内装的是清水,萝卜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部清水,所以萝卜细胞会吸水,萝卜细胞因为吸水而变硬,此时B萝卜细胞发生了如图二中①所示的变化。
(2)得出结论: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萝卜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反之则细胞失水。
(3)根据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外界溶液浓度小于跟细胞液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一次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蔫。即出现烧苗现象。
故答案为:(1)①;(2)小于;(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