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 八下 4.4-4.6小测B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科学 八下 4.4-4.6小测B卷(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26 08:55:50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考试范围:第4-6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植物有攀援茎的是(  )
A.牵牛花 B.草莓 C.松树 D.葡萄
【答案】D
【解答】解:A、牵牛花的茎是缠绕着别的植物生长的,这种茎叫缠绕茎,A不符合题意;
B、草莓的茎趴在地面上生长,这种茎叫匍匐,B不符合题意;
C、松树的茎直立向上生长,属于直立茎,C不符合题意;
D、葡萄的茎幼小时较为柔软,不能直立,以特有的结构攀援支持物上升,属于攀缘茎,D符合题意。
故选:D。
2.下列关于叶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C.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D.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答案】A
【解答】解:A、叶片的表皮属于保护组织,上皮组织是动物体的组织,不是植物体的,A错误;
B、叶片的叶脉中有导管和筛管,能够运输水分、无机盐和有机物,所以属于输导组织,故B正确;
C、叶片的结构包括:表皮、叶肉、叶脉三部分。C正确;
D、叶片的叶肉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能够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属于营养组织,D正确。
故选:A。
3.(2023秋 海曙区期末)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B.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B
【解答】解:A、①是叶脉,具有支持和输导作用,A正确;
B、②④为表皮,作用是保护内部组织,属于保护组织,B错误;
C、③是叶肉,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属于营养组织,C正确;
D、⑤气孔是叶片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也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由保卫细胞控制张开或闭合,D正确。
故选:B。
4.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组织是(  )
A.B.C.D.
【答案】C
【解答】解:A、图中的细胞排列紧密,属于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
B、图中的细胞细胞壁薄,液泡大,属于营养组织,有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B不符合题意。
C、此图是导管和筛管的结构图,属于输导组织,能运输水和无机盐、有机物等,C符合题意。
D、图中的细胞较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属于分生组织,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形成其它组织,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
B.将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旧电池深埋于土壤中
【答案】C
【解答】解:AB、大量使用化肥农药,为节约水资源,用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易造成土壤的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
C、实行稻草还田,使土壤变得肥沃,有利于保护土壤。
D、电池中含有有毒的重金属,因此将废旧电池填埋土壤中会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污染,不利于保护土壤。
故选:C。
6.我们剥桔子时,发现其皮和肉之间有许多网络状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的主要作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输导作用
【答案】D
【解答】解:橘子皮具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橘子肉酸甜可口,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属于营养组织;白色的丝状物具有输导作用,属于输导组织。
故选:D。
7.(2023春 嵊州市期末)为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会在果树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暂时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以达到促花、保果、壮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环剥技术历史久远,简单高效,对该技术判断合理的是(  )
A.环剥可以在树木主干部位进行
B.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导管,中断无机盐的输送
C.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
D.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说明环剥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
【答案】C
【解答】解:A、剥掉树木主干的树皮,树皮被剥,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不能运输到根,根就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获得能量,时间长了就会导致树木死亡,A说法不合理;
B、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筛管,没有伤到木质部中的导管,水分和无机盐可以正常输送,B说法不合理;
C、形成层的细胞能不断地进行分裂,向外形成韧皮部,向内形成木质部。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C说法合理;
D、环剥树皮导致有机物的运输通道筛管被割断,叶制造的有机物切口处不能再向下运输,就在切口上方积聚起来形成节瘤,但并不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D说法不合理。
故选:C。
8.移栽大树时,要求带冠移栽.为了提高大树的存活率,下面是某同学对工人师傅提供的建议,其中不具可行性的是(  )
A.浇过多水 B.用遮阳网遮荫 C.带土移栽 D.摘除部分叶片
【答案】A
【解答】解:A、根呼吸的是土壤缝隙中空气中的氧气,浇过多水,土壤中总是含有大量的水分,水把土壤缝隙中的空气排挤出来了,使土壤的氧气过少,根毛无法呼吸,容易导致烂根引起树木死亡。可以浇适量的水,满足植物对水的需要。故符合题意;
B、用遮阳网遮阴避免阳光直射,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故不符合题意;
C、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很弱,去掉部分枝叶,可以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有利于移栽植物的成活。故不符合题意;
D、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幼根和根毛,因此在移栽植物时要带土移栽,以保护幼根和根毛,利于根吸水,提高成活率。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为豌豆的叶表皮气孔两种状态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夜幕降临时,叶片中大多数气孔呈②状态
B.气孔处于①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停止
C.气孔处于②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或停止
D.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变会减慢无机盐运输的速度
【答案】B
【解答】解:A、夜幕降临时,光照强度减弱,保卫细胞失水回缩,叶片中大多数气孔呈②闭合状态。A正确。
B、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气孔处于①张开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等都在进行。B错误。
C、气孔处于②闭合状态时,通过气孔吸收的二氧化碳会减少,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或停止。C正确。
D、气孔①张开→②闭合状态的转变,植物的蒸腾作用就会减弱,体内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速度就会减慢。D正确。
故选:B。
10.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植物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个活动有关(  )
A.吸收水分 B.吸收无机盐 C.吸收二氧化碳 D.放出氧气
【答案】B
【解答】解:植物的生活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以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需要量最大,不同的植物需要的无机盐的含量和种类都不同,同一植物的不同时期对无机盐的需要量也不同,无机盐都是以离子的形式吸收的,离子带电,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故选:B。
1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
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
D.合理施用化肥
【答案】B
【解答】解:塑料地膜属于塑料制品,在土壤中不易被自行降解,会使得土壤板结、通气性变差,塑料中的有害物质也会进入土壤,所以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会造成土壤污染,B符合题意。
故选:B。
12.(2023 曹县二模)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示为已经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枝条上1、2、3和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D.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答案】A
【解答】解:A.筛管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可见,枝条上1、2、3和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1处,A错误。
BD.筛管是位于树皮韧皮部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据图可知: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筛管未被切断;而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BD正确。
C.导管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茎中的木质部含有导管。可见,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导管未被切断,C正确。
故选:A。
13.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
B.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D.生活在背光处的相同植物叶片,其叶面积变小,叶片变厚
【答案】D
【解答】解: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由于缺水,所以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以减少蒸腾作用;气孔的开闭受光照强度的影响,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为防止水分过多散失,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A正确。
B.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所以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和呼吸作用,B正确。
C.生活的环境不同,水分、温度、光照强度都不一样,所以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不是完全相同的,C正确。
D.生活在背阴处的相同植物叶片,叶面积大,叶片变薄,D错误。
故选:D。
14.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D.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答案】C
【解答】解:A、在自然环境中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A正确;
B、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干旱地区的水分少,所以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这反映了生物对干旱环境的适应,B正确;
C、蒸腾作用促进根部对水分的吸收,促进植物体内水分及无机盐的运输,无机盐在植物体内的吸收和蒸腾作用无关,C错误;
D、多数植物叶片的下表皮气孔比上表皮气孔多,所以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D正确。
故选:C。
15.如图所示,在进行“探究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时,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
B.将实验装置置于通风的环境中
C.斜切植物茎
D.增加红墨水浓度
【答案】A
【解答】解: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空气湿度、空气流动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A、在黑暗的环境植物的蒸腾作用不明显,A错误;
B、将实验装置置于通风的环境中蒸腾作用明显,B正确;
C、斜切植物茎,观察时容易观察,C正确;
D、增加红墨水浓度,观察效果明显,D正确。
故选:A。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2023春 上城区期末)研究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时,小金选取海桐枝条进行实验,用解剖针轻扎,明显较软的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取材后,小金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形管右端液面 ,取出海桐枝条后,横切枝条,观察到图甲中的 变红(填序号)。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乙实验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写出一条)。
【答案】④;降低;③;将整个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
【解答】:茎的结构中,质地最软的是髓;
植物茎会吸收U形管中的水,导致右边液面高度下降;
导管位于茎中木质部;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应将装置放入光照充足、温暖的环境中,以上环境能促进植株对水的吸收。
故答案为:④;降低;③;将整个装置放到阳光下照射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一段新鲜柳树枝条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如图)。装置间是连通的,并用白炽灯照射。
(1)装置中右侧水槽中的清水是用来密封毛细玻璃管的右端。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毛细玻璃管的右端,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若将装置移到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的移动速度变 (选填“快”或“慢”)。
(3)实验中选用柳树等阔叶植物,而不是松树枝叶作为材料,原因是 。
【答案】(1)会(2)快
(3)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松树属于针叶植物,叶面积特别小,且叶表皮的角质层厚,蒸腾水分少,用于实验现象不明显
【解答】解:(1)装置中右侧水槽中的清水是用来密封毛细玻璃管的右端。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毛细玻璃管的右端,毛细玻璃管内的小气泡就不会随柳树枝条蒸腾失水儿移动。所以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毛细玻璃管的右端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植物的蒸腾作用是空气湿度、环境温度、空气的流动情况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在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植物体蒸腾作用会增强,蒸腾失水会增多。所以若将装置移到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的移动速度变快。
(3)实验中选用柳树等阔叶植物,而不是松树枝叶作为材料,原因是: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松树属于针叶植物,叶面积特别小,且叶表皮的角质层厚,蒸腾水分少,用于实验现象不明显。
故答案为:(1)会(2)快
(3)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叶面积越大,蒸腾作用越强。松树属于针叶植物,叶面积特别小,且叶表皮的角质层厚,蒸腾水分少,用于实验现象不明显
18.《跟着贝尔去冒险》介绍了很多在野外取水的方法。
(1)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甲图中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处;
(2)乙图为沙漠中的取水方法,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答案】(1)导管;(2)汽化和液化。
【解答】(1)木质茎的木质部中有导管,导管能运输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甲图中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导管处;
(2)由图知。沙坑中的水分会汽化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塑料薄膜液化成小水珠,涉及的物态变化有汽化和液化。
故答案为:(1)导管;(2)汽化和液化。
19.如图是精致的叶脉书签,其制作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叶肉且不破坏叶脉。
(1)腐蚀掉的叶肉是 ,叶脉中的 能够向下运输有机物。
(2)如果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500g,需要加水 g。
【答案】(1)营养组织;筛管(2)375
【解答】解:(1)叶肉主要由叶肉细胞构成,主要是通过光合作用制作有机物,属于营养组织;叶脉内有导管和筛管,其中筛管向下输到有机物。
(2)如果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500g,需要加水500-(500×10%)÷40%═375克。
故答案为:(1)营养组织;筛管(2)375
20.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⑤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属于 组织。
(2)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比背面颜色 (选填“深”或“浅”)的主要原因是叶片正面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较多。
(3)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无机盐是通过③ 组织运输到叶肉细胞的。
【答案】(1)营养组织(2)深(3)叶脉
【解答】解:(1)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表皮包括上表皮和下表皮,表皮由一层排列紧密、无色透明的细胞构成,主要起保护作用;②栅栏组织和④海绵组织的叶肉细胞中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部位,所以②④属于营养组织。
(2)靠近上表皮的叶肉细胞,细胞里有较多的叶绿体,接近下表皮的叶肉细胞里含叶绿体较少,因此叶片正面颜色深,背面颜色浅。
(3)叶脉里有导管和筛管,光合作用需要的水分、无机盐就是由叶脉里的导管运输到叶肉细胞里的。
故答案为:(1)营养组织(2)深(3)叶脉
21.如图是小嘉家中铺设的一块实木地板,可以看出明显的年轮。其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原因是 。
【答案】甲;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解答】解:春季,到了适合植物生长的季节,树木开始生长,树木的新生细胞数量多,体积大,年轮宽;寒冬气温降低,树木生长较慢,年轮窄,因此图中甲部分为春材。由于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
故答案为:
甲;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22.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A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A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解答】:(1)由于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菟丝子的叶片退化,茎黄色或黄褐色,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不含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植物韧皮部有能够运输有机物的筛管,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A茎的韧皮部,靠吸收植物体内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来生存,因此丝子和植物体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故答案为:(1)叶绿体;(2)韧皮部。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3.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做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 。
【解答】:(1)导管位于木质部,是植物体内把根部吸收的水和无机盐由下而上输送到植株身体各处的管状结构。据实验结果A可见: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据实验结果B可见: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据实验乙的结果可见: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筛管位于韧皮部,是植物体中由上而下输导有机物的管道。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的方案:
①将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
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
③一段时间后测有机物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故答案为:(1)根部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木质部由下向上运输;无机盐离子在茎中能从木质部横向运输到韧皮部。
(2)叶片所吸收的无机盐离子是通过韧皮部向下运输的
(3)①将植物茎(基部的一部分)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中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
②用透明的塑料袋装含有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将植物顶端的枝叶套住并封紧袋口,将装置放于适宜的环境中;
③一段时间后测有机物在该植物茎各部分的分布。
24.(2023秋 郏县期末)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组装置(如图)用于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一: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1)预测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相同环境下24小时后,乙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液面位置 (填“不变”“上升”或“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实验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该同学在甲组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A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10分钟 41.7℃ 38.2℃
照射20分钟 42.9℃ 35.2℃
(2)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 。
(4)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 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下降;(2)保卫;(3)形成对照;(4)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解答】解:(1)图中甲组和乙组的变量是叶片,其它条件都一样,因此是一组对照实验。甲组的叶片多,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多,液面位置下降比较明显;乙组没有叶片,液面位置基本不变,故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2)气孔是由一对由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张开和闭合,故植物通过保卫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一组对照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B组不做任何处理,设置的作用是形成对照。
(4)分析表格数据可知,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B组(下降了3℃)。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故答案为:(1)下降;(2)保卫;(3)形成对照;
(4)B;植物的蒸腾作用能够降低叶面温度。
25.乐乐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猜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或髓进行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3种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木质部没有染红
(1)上述实验中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有(列举一点): 。
(2)乐乐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请你为乐乐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 。
【答案】(1)将植株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2)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的导管中是自下而上输送的
(3)用石蜡分别密封木质部
【解答】解:(1)水分以气体状态从植物体内通过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子)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大气中的过程,我们称为蒸腾作用。叶片上气体散失的“窗口”是气孔,该结构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叶是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枝条上保留的叶片数量越多蒸腾作用越强烈,越有利于枝条运输水分和无机盐,叶脉变红的速度快。为了让绿叶充分进行蒸腾作用,应将植物放在有光的环境中。
(2)若将 A 组枝条进行纵切,纵切面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因为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的导管中是自下而上输送的,因此下部比上部染色深。
(3)用石蜡分别密封木质部,相当于 C 组,能够阻碍木质部中物质的运输,用石蜡密封树皮,相当于 B 组,能够阻碍树皮中物质的运输。
故答案为:(1)将植株置于光照充足的地方
(2)水分和无机盐在木质部的导管中是自下而上输送的
(3)用石蜡分别密封木质部。
26.(2023春 钱塘区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重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装置放置处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重量(g)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分析上述图和表,回答问题:
(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则丁组中的“?”处应填 ℃。
(3)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答案】(1)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2)30;
(3)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解答】解:(1)如果甲(湿度70%)、乙(湿度30%)是一组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湿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则丁组中的“?”处应填30,与乙组温度30℃保持一致。
(3)乙组是对照组,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故答案为:(1)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有影响吗;(2)30;
(3)湿度、温度和光照都会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17分)
27.如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晴朗 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A中的[6] (填序号和名称)。
(2)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可以发现曲线a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则曲线a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 。
(3)图A中[2]和[3]表示的是叶肉细胞,对曲线a所示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的细胞 质里含有 ,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4)“干旱会使农作物减产”这反映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干旱地区的 植物叶片一般较小较厚,表面常覆盖角质层,主要目的是 。
【解答】解:(1)植物的叶片上有许多气孔,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的下表皮。当气孔张开时,叶片内的水分吸收热量变成水蒸气,经气孔扩散到外界空气中去。因此,气孔是植物体蒸腾失水的“门户”,也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2)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必需在光下才能进行,分析右图中的曲线可知:曲线a表示的是光合作用在一天中的进行情况,因为该生命活动在夜间时不进行。
(3)叶的大多数内部组织分化成富含叶绿体的薄壁组织,如海绵组织、栅栏组织及保卫细胞,使叶呈现绿色,能旺盛地进行光合作用,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4)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干旱会使农作物减产”表明环境中的非生物因素水对生物的影响。生活在沙漠地区的植物叶片一般较小,有较厚的角质层,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故答案为:(1)气孔;(2)光合作用;(3)叶绿体;
(4)环境影响生物;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
28.阳阳“果树进校”移栽项目,获评校级优秀项目案例。如表是他简略的项目记录手册:
时间 天气 气温 风向
3月12日 晴 14-21℃ 东风1级
实施过程
选址
取苗
种植
灌水
遮阳
校园中的空地 从果园挖取一株长势较好的杨梅树苗,剪掉大部分叶子,再用塑料袋包裹树苗根部土球,乘坐公交车送往学校 傍晚把带土球的树置于土坑后,填入表土压实,表土的高度略低于土球 使土壤充分湿润,促使根土密切接触 用黑色网布支起
一个遮阳棚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乐乐提高树苗成活率的措施与原理作出解释。
【答案】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根部带着土坨,是保护幼根和根毛,保证根的吸水功能,提高成活率。
【解答】解:挖取一株长势较好的杨梅树苗,利于成活;剪掉大部分叶子,降低蒸腾作用,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再用塑料袋包裹树苗根部土球,塑料袋防止水分散失;傍晚把带土球的树置于土坑,傍晚光照弱,温度低,蒸腾作用低,保留水分,利于成活;使土壤充分湿润,促使根土密切接触,保证根毛充分吸水,利于成活。
故答案为:降低蒸腾作用,减少水分的散失,提高成活率;根部带着土坨,是保护幼根和根毛,保证根的吸水功能,提高成活率。
29.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温州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
【答案】(1)水土;(2)大气;(3)植树造林。
【解答】:(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植被多)汇人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植被少)的比较多。故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水土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沙尘暴夹杂着大量沙尘颗粒会使得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量大大增加,造成空气的严重恶化,因此沙尘暴频发主要造成了大气的污染;
(3)植被可以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因此增加植被是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的最有效措施。温州土壤资源短缺,保护土壤的措施有:植树造林、合理开发和利用土壤、严禁乱砍滥伐等。
故答案为:(1)水土;(2)大气;(3)植树造林。
30.“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所示。
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了,水银柱上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说明植物体内水分往高处运输的动力来自于 。
(2)实验二说明根的 作用能产生推动水分向上运动的压力。
(3)实验一中,叶表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为了使水银柱上升得快些,可以把实验装置放在怎样的环境中? 。
(4)如果用实验一中的根和叶制成临时切片,再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可以看到图中几种细胞,其中属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是 。
A.B.C.D.
【答案】(1)蒸腾作用(2)吸收(3)气化;干燥、气温较高、空气流动快
(4)D
【解答】:(1)图一中植物枝条的蒸腾作用使水分散失的过程中,产生了蒸腾拉力,促使水分向上运输.这也是高大的植物能把根吸收的水分运输到植物体全身各处的原因。
(2)第二个实验,水银柱上升了,说明玻璃管内的水分增加了,只能是根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进入到玻璃管中.由于没有叶,不是蒸腾作用的原因,联系物理上的毛细现象,可以推测:根部的生理活动或根部的渗透吸水也会产生促使水分向上运输的压力,但这不是植物吸水的主要动力。
(3)气化就是物质由固体或液体变成了气体,分子间距离比较大,而汽化指物质从液体变成了液体小颗粒,进入到空气中,小颗粒中水分子间的距离不变,它仍为液体.因此,该试验中,叶表面发生的水的变化是汽化现象。
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因素有温度,湿度和空气流速,所以为了使水银柱上升的快些,可以将该实验装置放在干燥、气温较高、空气流动快的环境中为佳。
(4)在轴向上,根尖的结构一般可以划分为四个部分:根冠、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如图:
故选D。
答案:(1)蒸腾作用(2)吸收(3)气化;干燥、气温较高、空气流动快(4)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A版答题卡
试卷类型:A
姓名: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用2B铅笔填涂)
1.[A][B][C][D] 2.[A][B][C][D] 3.[A][B][C][D] 4.[A][B][C][D] 5.[A][B][C][D] 6.[A][B][C][D] 7.[A][B][C][D] 8.[A][B][C][D] 9.[A][B][C][D] 10.[A][B][C][D] 11.[A][B][C][D] 12.[A][B][C][D] 13.[A][B][C][D] 14.[A][B][C][D] 15.[A][B][C][D]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8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5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3.答:
24.答:
25.答:
26.答:
五.简答题(共4小题,共17分)(请在各试题的答题区内作答)
27.答:
答:
29.答:
30.答: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绝密★启用前
第四章 植物与土壤
考试范围:第4-6节;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空2分,共30分)
1.(2023秋 余姚市校级期中)下列植物有攀援茎的是(  )
A.牵牛花 B.草莓 C.松树 D.葡萄
2.下列关于叶的结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上、下表皮属于上皮组织
B.叶脉属于输导组织
C.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组成
D.叶肉属于营养组织
3.(2023秋 海曙区期末)下列关于植物叶片各部分结构(如图所示)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①属于输导组织,具有运输作用
B.②④属于上皮组织,具有保护作用
C.③属于营养组织,能进行光合作用
D.⑤为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
4.土壤中的水分被参天大树的根吸收后,把水运输到叶子上去的组织是(  )
A.B.C.D.
5.下列各项农业生产措施中,有利于保护土壤的是(  )
A.大量使用农药
B.将工业废水直接灌溉农田
C.实行稻草还田
D.将废旧电池深埋于土壤中
6.我们剥桔子时,发现其皮和肉之间有许多网络状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的主要作用是(  )
A.光合作用 B.呼吸作用 C.蒸腾作用 D.输导作用
7.(2023春 嵊州市期末)为提高果树的产量,果农会在果树生长期,用刀在枝干上环切两刀,将两刀口之间的树皮剥去,露出木质部,暂时中断有机物的输送,以达到促花、保果、壮果、催熟增糖的效果。环剥技术历史久远,简单高效,对该技术判断合理的是(  )
A.环剥可以在树木主干部位进行
B.环剥切断了韧皮部中的导管,中断无机盐的输送
C.环剥时切口要窄,有利于形成层分裂细胞尽快愈合伤口
D.环剥切口上方形成枝瘤,说明环剥能促进树木产生有机物
8.移栽大树时,要求带冠移栽.为了提高大树的存活率,下面是某同学对工人师傅提供的建议,其中不具可行性的是(  )
A.浇过多水 B.用遮阳网遮荫 C.带土移栽 D.摘除部分叶片
9.(2023春 嘉兴期末)如图为豌豆的叶表皮气孔两种状态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夜幕降临时,叶片中大多数气孔呈②状态
B.气孔处于①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停止
C.气孔处于②状态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会减弱或停止
D.气孔①→②状态的转变会减慢无机盐运输的速度
10.科学家发现植物体内也会产生微弱的生物电,这些电流大多是在生理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猜猜看,植物产生电流的原因可能与下列哪个活动有关(  )
A.吸收水分 B.吸收无机盐 C.吸收二氧化碳 D.放出氧气
11.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土壤,而土壤资源是有限的,你认为下列人类活动可能造成广泛的土壤污染的是(  )
A.经无害化处理的人畜粪便作肥料
B.大量使用塑料地膜而未能回收
C.综合防治植物病虫害,减少农药的用量
D.合理施用化肥
12.(2023 曹县二模)如图是果树的一段枝条,长有大小相同的两个果实,图示为已经对枝条的两个部位的树皮进行了环剥。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枝条上1、2、3和4四处中,会出现明显肿胀的部位是2处
B.果实A能继续长大,因为运输有机物给A的通道未被切断
C.枝条上部的叶片不会萎蔫,因为运输水的通道未被切断
D.果实B不能继续长大,原因是切断了运输有机物的筛管
13.研究表明,植物的叶片面积、气孔状态与分布跟环境有密切的关系。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长在干旱地区的植物叶片面积相对较小,阳光充足地区的植物气孔主要分布在叶片背光面
B.气孔的张开与闭合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C.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同种植物,气孔的数量与分布也是不完全相同的
D.生活在背光处的相同植物叶片,其叶面积变小,叶片变厚
14.下列有关蒸腾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蒸腾作用的强弱受光照强度、环境温度等因素的影响
B.干旱地区植物的叶片往往较小,这反映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C.蒸腾作用越强,根对无机盐和水的吸收速度越快
D.多数植物的叶片通过下表皮散失的水分比上表皮多
15.如图所示,在进行“探究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时,如果想使实验效果更明显,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将实验装置置于黑暗环境中
B.将实验装置置于通风的环境中
C.斜切植物茎
D.增加红墨水浓度
二.填空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8分)
16.(2023春 上城区期末)研究植物的茎的结构和功能时,小金选取海桐枝条进行实验,用解剖针轻扎,明显较软的是图甲中的 (填序号)。取材后,小金采用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U形管右端液面 ,取出海桐枝条后,横切枝条,观察到图甲中的 变红(填序号)。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乙实验过程中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写出一条)。
17.(2023春 嵊州市期末)科学兴趣小组设计了一个实验,通过测量一段新鲜柳树枝条的吸水情况来研究蒸腾作用(如图)。装置间是连通的,并用白炽灯照射。
(1)装置中右侧水槽中的清水是用来密封毛细玻璃管的右端。若不用水槽,改用橡皮泥密封毛细玻璃管的右端,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小气泡的移动。
(2)若将装置移到高温且干燥的空气中,小气泡的移动速度变 (选填“快”或“慢”)。
(3)实验中选用柳树等阔叶植物,而不是松树枝叶作为材料,原因是 。
18.《跟着贝尔去冒险》介绍了很多在野外取水的方法。
(1)若要收集到树干中的水分,甲图中钉入的竹管应到达茎中的 处;
(2)乙图为沙漠中的取水方法,其中涉及的物态变化有 。
19.如图是精致的叶脉书签,其制作原理是利用氢氧化钠的腐蚀性,10%的氢氧化钠溶液可腐蚀叶肉且不破坏叶脉。
(1)腐蚀掉的叶肉是 ,叶脉中的 能够向下运输有机物。
(2)如果用40%的氢氧化钠溶液来配制所需氢氧化钠溶液500g,需要加水 g。
20.某同学在做“观察叶片的结构”的实验时所看到的菠菜横切面如图所示,请你据图分析回答:
(1)图中①⑤属于保护组织,②④属于 组织。
(2)据图分析,叶片正面颜色比背面颜色 (选填“深”或“浅”)的主要原因是叶片正面叶肉细胞排列紧密,含叶绿体较多。
(3)光合作用所需要的水分、无机盐是通过③ 组织运输到叶肉细胞的。
21.如图是小嘉家中铺设的一块实木地板,可以看出明显的年轮。其中 (选填“甲”或“乙”)所示部分是在气温、水分等环境条件较好的时候形成的春材。与本地树木相比,生长在地球赤道附近的树木,往往没有明显的年轮,原因是 。
22.如图,菟丝子是一种特殊的植物,其茎黄色,叶退化,遇到适宜的植物就缠绕在上面,形成吸根并插入植物体内吸取有机养料。
(1)茎黄色、叶退化,说明菟丝子的细胞中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2)菟丝子要获得有机物,其吸根必须插入植物A茎的 。菟丝子与植物A之间属于寄生关系,这在高等植物中极为罕见。
三.实验探究题(共4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23.科研人员在研究植物运输无机盐离子的途径时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甲:将柳茎一段的韧皮部与木质部剥离分开,在两者之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则不插入蜡纸,在柳树根部施予含放射性42K的无机盐溶液,5h后测定42K在柳茎各部分的分布(如图所示)。
实验结果A: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含有大量的42K.而韧皮部几乎没有42K。
实验结果B:在上一实验枝条上韧皮部和木质部没被剥离的部分,以及对照实验中,韧皮部都有较多的42K。
(1)试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上述研究结果做出解释。
解释结果A: ;
解释结果B: 。
实验乙:将棉花一段茎的韧皮部和木质部剥离分开,其间插入不透水的蜡纸(对照组不插入)。叶片施用含32P的无机盐溶液。1h后测定含32P的无机盐的分布,结果有蜡纸隔开的韧皮部含大量32P,而有蜡纸隔开的木质部没有32P。
(2)试根据实验乙的结果得出结论: 。
(3)请参照上述实验的设计思路,设计实验步骤探究植物叶片合成的有机物的运输途径。
实验步骤: 。
24.(2023秋 郏县期末)某学习小组设计了两组装置(如图)用于探究植物的蒸腾作用。
实验一:探究叶片是否是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
(1)预测的实验结果及结论:若相同环境下24小时后,乙组液面位置基本不变,甲组液面位置 (填“不变”“上升”或“下降”),则证明植物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
实验二:探究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
该同学在甲组枝条中选取相似的叶片若干,平均分为A、B两组。A组叶片两面涂抹凡士林,B组不做任何处理。将两组同时置于烤灯下进行照射,定时使用测温枪测量叶面温度。记录并处理数据如下表所示。
A组叶面温度 B组叶面温度
照射前 27.0℃ 27.2℃
照射10分钟 41.7℃ 38.2℃
照射20分钟 42.9℃ 35.2℃
(2)A组叶片涂抹凡士林的作用是堵塞气孔,植物通过 细胞控制气孔的开闭来调节蒸腾作用。
(3)实验中,设置B组的作用是 。
(4)与照射10分钟相比,照射20分钟的叶面温度下降的是 组,根据该实验数据可得出的结论是: 。
25.乐乐在探究“茎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部位”时,猜想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是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韧皮部的筛管,或髓进行的。为了验证猜想,他完成了如下实验步骤:
①取粗细大小相似、叶片数相同的同种木本植物枝条3根,将每根枝条的下端用刀片削成面积相似的斜面,再分别按表中3种方法处理。
②处理好后,将每组枝条分别插入3瓶盛有等量稀释红墨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B组枝条只将剥去树皮的木质部部分浸入液体中),置于温暖、光照充足的地方。
几小时后取出枝条,用刀片横切枝条的中上部,用放大镜观察横切面的染色部位,并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组别 实验现象
A.带叶枝条(不作处理) 木质部染红
B.剥去下半部树皮的带叶枝条 木质部染红
C.除了下半木质部、髓的带叶枝条,只留下树皮 木质部没有染红
(1)上述实验中使实验现象更明显的措施有(列举一点): 。
(2)乐乐将A组枝条进行纵切,发现纵切面上越靠近枝条的顶端,染色变得越来越浅。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是 。
(3)C组除去木质部和髓的操作困难,为使结果相同,请你为乐乐提供一个简便的方法: 。
26.(2023春 钱塘区期末)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影响植物蒸腾作用的环境因素,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各装置的初始重量均为300克,枝条大小及叶片数量相同且来自同株植物,各装置放置处的通风状况相同。实验结果的数据统计如下表所示。
组别 5小时后装置重量(g)
甲 150
乙 100
丙 200
丁 130
分析上述图和表,回答问题:
(1)如果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则探究的问题是 。
(2)如果乙、丁是一组对照实验,则丁组中的“?”处应填 ℃。
(3)分析上述三组对照实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四.解答题(共4小题,共17分)
27.如图所示,图A表示绿色植物叶片横切面的结构示意图。图B表示叶片在夏季晴朗 的一天中进行物质转化的两种生理活动的情况,请分析回答:
(1)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是图A中的[6] (填序号和名称)。
(2)比较图B中的曲线a、b,可以发现曲线a表示的生理活动在白天进行,而在晚上几乎停止了,曲线b表示的生理活动全天都在进行。则曲线a表示的是绿色植物的 。
(3)图A中[2]和[3]表示的是叶肉细胞,对曲线a所示生理活动的重要意义在于它们的细胞 质里含有 ,它是“养料制造工厂”和“能量转换站”。
(4)“干旱会使农作物减产”这反映出环境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是 ;干旱地区的 植物叶片一般较小较厚,表面常覆盖角质层,主要目的是 。
28.阳阳“果树进校”移栽项目,获评校级优秀项目案例。如表是他简略的项目记录手册:
时间 天气 气温 风向
3月12日 晴 14-21℃ 东风1级
实施过程
选址
取苗
种植
灌水
遮阳
校园中的空地 从果园挖取一株长势较好的杨梅树苗,剪掉大部分叶子,再用塑料袋包裹树苗根部土球,乘坐公交车送往学校 傍晚把带土球的树置于土坑后,填入表土压实,表土的高度略低于土球 使土壤充分湿润,促使根土密切接触 用黑色网布支起
一个遮阳棚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乐乐提高树苗成活率的措施与原理作出解释。
29.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莫使旱地变荒漠”。为了研究植被对土壤的保护作用,小红做了以下实验:把泥土按30°的坡度分别堆在玻璃箱的两侧,在A坡种上草皮(如图),用洒水壶以相同水量、相同速度先后对两个坡面洒水。
(1)实验过程中,小红观察到A坡汇入引水沟的水量和泥沙量少,B坡的比较多,这说明植被可以减少 流失;
(2)我国土地荒漠化现象相当严重,华北、西北地区频繁发生沙尘暴,导致 污染;
(3)温州土壤资源短缺,请你提出一个保护土壤的措施 。
30.“水往低处流“,但是植物体内的水却往高处流,动力从何而来?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此做了以下两个实验。
实验一:将一枝条插入充满水的玻璃管中,玻璃管的另一端插入盛有水银的容器中。不久水银柱上升,如图所示。
实验二:将同一植物在靠近茎的基部切断,套上一个弯曲的玻璃管,管内装有水和水银。不久,玻璃管内水分增加了,水银柱上升,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说明植物体内水分往高处运输的动力来自于 。
(2)实验二说明根的 作用能产生推动水分向上运动的压力。
(3)实验一中,叶表面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为了使水银柱上升得快些,可以把实验装置放在怎样的环境中? 。
(4)如果用实验一中的根和叶制成临时切片,再用显微镜观察切片,可以看到图中几种细胞,其中属于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是 。
A.B.C.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