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2.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Ⅰ人教新课标2.2气压带和风带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25 18:01:29

文档简介

一、选择题
                   
下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字母是(B)
A.字母A B.字母C C.字母E D.字母G
解析:根据字母所处纬度判断。
2.图中D所示风带的风向为(B)
A.东南风 B.西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解析:根据字母所处气压带之间的位置判断。
3.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形成原因是(C)
A.温度比赤道附近地区低,冷空气收缩下沉形成
B.温度比赤道地区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形成
C.赤道上空空气受地转偏向力影响不能前进,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D.从高纬度来的冷空气在30°附近上空堆积,产生下沉气流
解析: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动力原因形成,来自赤道上空的气流在30°上空聚集下沉形成。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盛行西风与信风在南北纬60度附近相遇
B.赤道地区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低纬地区
C.南北纬30度附近上空,空气受热上升
D.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在赤道附近辐合上升
解析:东北信风与东南信风辐合,在赤道处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升。盛行西风与极地东风在60度相遇;赤道上空,水平气压梯度力指向两极;30度上空的气流下沉是由动力原因导致的。
5.某气压带的南面盛行西北风,北面盛行东南风,该气压带是(C)
A.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B.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
D.南半球副极地低气压带
解析:根据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位置图判定。
6.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有规律的南北移动,其原因是(C)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海陆分布的影响
C.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D.各纬度间的冷热不均
解析:气压带、风带的移动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下图是某月某条经线上部分气压带、风带和气流的相互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7.图中②气压带或风带的气流运动方向和性质分别为(A)
A.下沉、干燥 B.上升、湿润
C.由高纬流向低纬、干燥 D.由低纬流向高纬、湿润
解析:②表示副热带高气压带,性质干热。
8.图示季节可能是北半球的(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根据气压带位置都南移,可判断为北半球冬季。
赤道附近南、北纬5°之间的地带,温度的水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布比较均匀,水平气压梯度很小,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风速微弱,故称为赤道无风带。读南美洲东北部简图,完成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关于赤道无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C)
A.位置相对固定 B.南美大陆分布最广
C.天气状况单一 D.气温年较差大
解析:赤道无风带,空气不流动,天气稳定少变。
10.图中K地盛行(A)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南风 D.西北风
解析:K处于东南信风带范围内,吹东南风。
11.我国南极中山站的红旗常年飘向(B)
A.东北方向 B.西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解析:中山站位于极地东风带内,吹东南风,红旗则飘向西北方向。
二、综合题
12.下图是南半球三圈环流的一部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气压带的名称:A为__________________,B为________________。
(2)图中风带的风向: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3)下列关于图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为温暖湿润的风
B.②为寒冷干燥的风
C.受气压带A控制的地方多阴雨天气
D.气压带B是由空气冷却下沉形成的
解析:三圈环流中位于两个环流之间的高压带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副热带高气压,所以B为副热带高气压。根据已知条件“南半球”可知,副热带高气压以北的环流为低纬环流,A为赤道低气压,①为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副热带高气压以南的环流为中纬环流,②为中纬西风。
答案:(1)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2)东南风 西北风
(3)C
13.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该图表示北半球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季时的大气环流状况,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般来说,A地比B地降水______________,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气流来自哪个气压带?为什么C气流与D气流相遇后向上爬升?
解析:本题考查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 ( http: / / www.21cnjy.com )节移动,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等知识,准确判读图中气压带、风带的名称及图示季节是解题的关键。(1)由图中赤道附近上升气流(或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可知该季节为北半球的冬季;(2)主要根据气流的性质判断;(3)根据纬度高低,判断气流性质。
答案:(1)冬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偏南
(2)丰富 A地气流由低纬流向高纬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动中空气冷却,有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的产生;而B地气流由高纬流向低纬,气温升高,不利于水汽的凝结和降水。
(3)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流较暖而轻,遇到来自高纬度冷而重的D气流,被迫抬升。1.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A)
A.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C.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D.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解析: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下图为亚洲东部和南部某月气压与风向的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有关该图表示的时间,以及M点的风向,说法正确的是(A)
A.1月、西北风
B.7月、西北风
C.1月、东南风
D.7月、东南风
解析:亚欧大陆为高压,可知北半球为冬季(1月),M位于亚洲东部地区,吹西北风。
3.有关M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B)
A.其形成原因与主要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B.其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差异
C.图中此时的M地季风能带来高温多雨的天气
D.图中阴影所示气压中心为亚洲低压,是M地季风的源地
解析:季风的形成有二,一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二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M季风的形成,属第一种。
读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完成4~5题。
4.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B)
A.副热带高气压带
B.副极地低气压带
C.极地高气压带
D.赤道低气压带
解析:亚欧大陆是高压,切断的是低压,即副极地低气压带。
5.此时,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D)
A.高温多雨 B.温和多雨
C.低温少雨 D.寒冷干燥
解析:冬季,我国北方地方纬度高,气温低,且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即寒冷干燥。
6.从大气环流方面考虑,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B)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
解析:受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有两种,一是地中海气候,另一种是热带草原气候。还有就是季风气候冬夏季风的转换,也可看成风的交替控制。
读某地气温、降水资料,完成7~8题。
月份 l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24.7 24.4 21.2 16.5 11.7 8.2 6.9 7.9 10.6 13.7 17.9 21.5
降水(mm) 18 25 65 79 80 107 132 122 77 72 6l 44
7.该地的气候类型是(C)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
解析:1月气温高,7月气温低,可判断该气候类型位于南半球。其次,1月降水少,7月降水多,即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
8.该地可能是(D)
A.北京 B.洛杉矶 C.巴西利亚 D.开普敦
解析:选项中的四个城市,开普敦位于南半球,属地中海气候。
9.下列四幅图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依次是(A)
A.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D.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解析:根据气候高低与降水的季节搭配,可确定A项正确。
10.下面四幅图分别代表一种气候类型,哪幅图代表温带海洋性气候(D)
解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温和湿润,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根据图中1月、7月降水量、气温情况判断,D项符合。
读非洲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1题。
11.形成甲、乙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面状况 D.大气环流
解析:甲、乙两地所处的纬度不同,形成的气候类型不同。
二、综合题
1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图中字母A、B表示的季风风向及成因的差异。
(2)说出该季节C附近气压中心的名称,并分析其不在亚欧大陆中心的原因。
(3)字母D表示______(方向)风,它是由__________气压带吹向__________气压带。
解析:根据陆地上的气压中心或风向判断季节为北半球的夏季。(1)夏季,东亚地区吹东南季风,南亚地区吹西南季风;(2)同是陆地,但低纬度较高纬度地区气温更高,气压更低;(3)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与季风重合,季风势力更强。信风是由高压吹向低压,而季风是陆地吹向海洋。
答案:(1)A为东南季风,B为西南季风。A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的影响。B主要是受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影响。
(2)亚洲(印度)低压。这是一个热低压,夏季气温陆地比海洋气温高,低纬比高纬高,因此位于亚欧大陆内部且位置偏南。
(3)东南季风(信风) 副热带高 赤道低
13.读某气候类型的分布地区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____气候。除图示地区外,类似气候类型还分布在世界上__________等地区。
(2)试从地理位置、大气环流等因素分析该气候形成的原因。
(3)下图中的四幅气候资料图中,与乙地的气候特征相符的是图________。这表明乙地的气候特征与甲、丙相比有细微的差别,体现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甲、丙两个气候区的纬度分布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形成这种差异?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成因及特征。读图可知,该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或季风性湿润气候,其成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甲、乙、丙三地气候类型相同,其分布和特征上有一定差别,主要是与海陆位置有关。
答案:(1)亚热带季风(性湿润) 南美洲东南部、澳大利亚东南部
(2)位于亚热带大陆东岸;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形成随季节变化的高、低气压中心,形成季风环流,受不同性质的冬、夏季风的影响。
(3)④ 气温年较差小,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较为均匀,具有海洋性特征
(4)甲气候区的分布纬度较丙气候区低(约5°)。因甲地区西靠最大的大陆,东临最大的海洋,冬季风最为显著,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丙地区更低,亚热带界线向更低纬度推移。丙地区冬季风不够显著,冬季气温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