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把握他被逼上梁山的心理过程。
2.理解古典小说的特点,理清本文草蛇灰线的结构特点。
3.理解本文的社会意义,学会用历史的眼光来看问题。
教学难点:林冲性格的转变。
教学重点:对小说的鉴赏和分析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梁山好汉,一百单八将,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的一段英雄传奇故事。鲁智深是因为拳打了镇关西,杨志是因为失了生辰纲!那么林冲又是因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林冲这一段,《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板书)。首先,我们了解一下相关知识。
作品及作者介绍
小说 小说在萌芽之初是相当不受重视的,那些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雅士都吟诗作词,视小说者为末流。《汉书 艺文志诸子略》中说:“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可见小说当时的地位。即使是这样,它还是以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不断的生长完善着。六朝的志怪小说,唐代的传奇,宋代的话本、拟话本,元明的讲史都是它发展演变的历程,而到了明清的时候,古典小说达到了最高峰。以前多为文言短篇小说,明清时候,长篇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的古典长篇小说都为章回体,每个故事前的回目都大致交代出本回的主要内容。
作者 关于作者说法众多,有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说是罗贯中,有的说是施耐安,有的说是施本罗编,还有的说是施作罗续。其中明末清初的金圣叹就持最后那个说法,所以他才腰斩水浒。但现在大多数人认为还是施作的。对于施我们现有的资料很少。施耐庵,元末明初人(约1296─1370),钱塘(杭州)人,曾中元朝进士,在钱塘做过两年官,因与当道不合,弃官闲居在苏北故乡。代表作《水浒传》。
作品 《水浒传》和《红楼梦》《三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水浒传》不是作者独立创作的作品,而是在民间故事、话本、杂剧等集体创作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它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在《宋史》中的《徽宗本纪》,《侯蒙传》,《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中都曾提及。从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广泛流传。元代出现了大批的水浒戏。这说明水浒故事是在不断发展中丰富和完善的。
《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传》。在小说里有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他们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水浒传》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它艺术地概括了历史上农民起义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过程。通过对农民起义者不同反抗道路的详尽描写,热情讴歌了他们的造反精神和优秀品质,描绘了农民革命的理想,深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
本文 这篇课文节选自《水浒传》第十回。 ( http: / / www.21cnjy.com )而林冲无端遭受迫害、终于被逼上梁山、参加了农民起义队伍的故事是从第七回开始的。故事的大致经过如下:林冲本在东京当禁军教头。奸臣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几次要霸占林冲的妻子,都遭到抗拒。高俅指使陆谦、富安等人设下毒计,企图置林冲于死地,于是林冲被陷害充军发配到沧州。由于鲁智深、柴进的保护和帮助,林冲一路上不仅免于被害,而且到沧州后还被派到天王堂当看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林冲由逆来顺受、委曲求全,走向反抗道路的重要章节,也是封建社会官逼民反的最典型的例子,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被压迫者走上反抗道路的必然性。
推荐 《水浒传》的版本以很多,这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推荐大家读一读金圣叹点评的《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金圣叹是明末清出的理论评论家。他是当时的出名才子。他认为从古至今有六部书是天下才子必看的经典之作,他打算要逐一评点。《水浒传》是第五。其他的分别为《庄子》《西厢记》《离骚》《杜诗》《史记》。但是他没有完成他的计划和理想。后来因为复明祭庙的案件被斩首,很是可惜。我说的这部是由他腰斩过的,只有70回,但是这70回都是相当精彩的,在这70回里,他都加了评注,非常精到,可以帮助同学理解,许多地方经他点拨后有茅塞顿开的感觉。
分析正文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课文。给同学们10分钟的时间快速的阅读或浏览课文,同时思考这样的一个问题:
1.按地点把课文分为几部分,同时注意体会林冲的心理变化。
(可以按地点分大致为三部分:酒店1~6,草料场7~10,山神庙11~12)
2.在酒店里都曾发生过什么事情?事和事之间有什么联系?酒店起了什么作用?
林冲在街上偶遇了曾经救济的李小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此就走进了李小二的酒店,开始了在困境之中的常来常往,也算开始了感情的投资。而来谋害林冲的陆虞候和富安也恰是来到了这个酒店来商议此事。而恰好李小二于林冲相好,特意留心了这好尴尬的人,让自己老婆偷听打探消息。可惜的是听得并不清楚,却好为下文打下了铺垫。陆走后林冲进来了,李传递消息。林冲辞别也是在酒店。正是机缘巧合,正应了那句古话“无巧不成书”。李小二的出现为传递消息做了铺垫,陆富的出现为放火做了铺垫,一步一步,徐徐铺开来。林冲得了消息,发怒寻仇人,但是没几天也就懈怠了。等到分配他去看守草料场时,虽有疑惑但是也很乐意地去了。后来到李小二的店来告别,此处李小二的职责已尽,该谢场了,酒店的作用也到此为止。在酒店里为各路英雄开辟了一个战场,你来我往,同时也是信息交通的所在。在这里每个人物都露了面,出了场,开始为后文的发展打了个前锋。此处可以列为故事的前奏,事事铺垫好,紧锣密鼓敲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3.请同学找找这一部分描写林冲的地方,看看他的性格是怎么样的?
(逆来顺受,委曲求全,对仇人认识不清,复仇心理并不强烈)
第2课时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第一部分,下面我们继续上节课的内容。
1.布局已然铺就,下面就要继续发展了。在草料场又有什么事情发生,又是什么推动故事情节的深入发展呢?首先我们看,林冲是怎样发现山神庙的?
去买酒的路上。英雄喜喝酒,况且天寒地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是我们的林大侠就去买酒!大家找出有酒的地方!他们去草料场的路上,标明了“又没买酒吃处”,与老军说“你若买酒吃时有市井”,遥相呼应,使小说叙事周密,同时又为林冲出门买酒发现山神庙而躲过祸事打下铺垫。转眼差错之间,就可能不被烧死,这个酒可算推动故事向下发展的动力之一!
但是只是出门打酒就一定可以躲过祸事 ( http: / / www.21cnjy.com )吗?不一定!他那破草屋不塌他就还是危险的!那么我们看看草屋是怎么塌的?因为风雪!大家找出对风雪的描写!在去往草料场的路上已然“彤云密布卷下一天大雪来”,天气的确不好!林冲去买酒时候已然是“那雪下得紧”,大家注意这个“紧”它特别形象的刻画出了当时的雪势。鲁迅曾评说“比大雪纷飞多两个字,但那神韵却好得远了(《花边文学大雪纷飞》)”。等到林冲买好酒,出小店时“到晚越下得紧了”,可见,这雪是越下越大,大到足以压倒草屋,所以草屋倒塌也不会很突兀,林冲因此而躲出借住,躲过祸事也就顺理成章!此雪亦是推动故事前进的动力之一!同时请同学想想这里的雪还营造出什么气氛?(烘托环境,渲染紧张气氛,催得情节也紧张起来!)
2.草料场起火,其中有林冲的过失吗?从哪里可以看出?
大家找找看,林冲是怎样处置火的!林冲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门时,特意“将火炭盖了”,当买酒归来看到倒塌的草厅,又特意查看“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可见失火并非林冲的过失!林冲纯粹是被陷害和冤枉的!体现他的被逼。那么此火亦可算做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动力之一!
3.在这一部分里面,我们看看到林冲的什么性格呢?
(随遇而安,委曲求全)
小结 有酒,有雪,有火,一步一步地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使故事已成“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此时正是小说的发展阶段。
另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个细节。还有拿石头堵庙门,为后文门里门外揭真相打了伏笔!真是一环扣一环,独具匠心啊!
来看第三部分。请一位同学读一下11自然段!
却说,林冲安于古庙中,见火起,想要开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去救,奈何就要开门时,听见有人说话,那人因为石头挡门,就在门外说,这里因为上文的铺垫就不会突兀而产生疑问。林冲就在门里听,一场“隔门戏”就上演了!林冲听后是何反应?当然是怒气冲天!结果就该出手就出手了,手刃仇人!到这故事达到高潮就此也就结束了!
4.此处我们又看到林冲什么性格特点?
(忍无可忍,彻底绝望)
5.那么这样的结果是林冲想要的吗?不是,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他们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更可气的是,还要捡几块骨头回去!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置林冲于死地呢?想要林妻!为什么他们想要就要?因为他们是官府中有权有势之人,可以仗势欺人,林冲还不是平民百姓尚且受如此欺凌,况百姓乎?可见当朝的黑暗和腐败,英雄们都是忍无可忍,而被逼上梁山的。
小结本篇课文,在结构上是处处设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前后照应,可谓天衣无缝,拿金圣叹的话说就是“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情节上层层起伏,水到渠成!而在人物形象上,林冲由安于现状到奋起反抗,完全是被一步步逼出来的,在那样的一种社会环境下,官府黑暗,陷害忠良,怎么会有林冲的好日子过呢?本来他有一个幸福的家,但是被百般的陷害和破坏,最后导致家破人亡。“是可忍,孰不可忍”。最后终被逼得无家可归而走上梁山。
水浒的特色就在于对人物的描写上,刻画鲜明,性格各异!四大名著同为古典小说的典范,其特点是不同的,希望在阅读的时候要有体会!
板书设计
酒 雪 火
酒店 草料场 古庙
(1~6) (7~9) (10~12)
信息交通 严势相逼 手刃仇敌
前奏 发展 高潮
逆来顺受 随遇而安 忍无可忍
委曲求全 心存幻想 彻底绝望《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同步练习
1.《水浒》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作者 ,作于 时期。课文节选自小说第十回,回目的标题是 ,主人公 ,原是京城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小说通过描写他走上农民起义道路的曲折历程,深刻表现 , 的重大主题。
2.对下列各项中加点的字词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赍发jī 掇石zhuì 彤云tónɡ 拽上yè
B.恁地nèn 肐察qī 髭须zī 盘缠chán
C.玷辱diàn 仓廒áo 尴尬gāngà 酒馔zhuàn
D.迤逦yǐ 央浼měi 虞候yú 朔风sù
3.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①又得林冲主张陪话,救了他免送官司,方得脱免。
②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闪将进来.
③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林冲也自心下慢了。
④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
⑤那跟来的人讨了汤桶,自行烫酒。
A.①主意。②动词,吃饭。③消息。④无论如何。⑤盛菜羹的木桶,汤,菜羹。
B.①出头做主。②名词,下饭的菜肴。③消息。④好坏。⑤热水桶。汤,热水。
C.①出头做主。②动词,吃饭。③情况。④不管怎样。⑤热水桶。汤,热水。
D.①主意。②名词,下饭的菜肴。③痕迹。④好坏。⑤盛菜羹的木桶,汤,菜羹。
4.从句子后面的括号内选择词语填入句中的空格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忽一日,李小二正在门前安排菜蔬下饭,只见一个人 将进来。(走、跨、迈、闪)
②看那雪,到晚越下得 了。(紧、大、密、猛)
③旁边止有一块大石, 将过来靠了门。(推、掇、移、搬)
④轻轻把石头掇开,挺着花枪,大 一声:“泼贼那里去!”(骂、叫、喝、喊)
A.①走,②大,③推,④骂。 B.①跨,②密,③移,④叫。
C.①闪,②紧,③掇,④喝。 D.①迈,②猛,③搬,④喊。
5.对于《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个标题有多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理解:一是“林教头风雪之夜投宿山神庙”的省略;二是由三个名词“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缀连而成,犹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名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3)句中“风雪”当作为名词活用动词来理解。这三种说法有没有道理?你最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答:
6.前呼后应,榫接缝合,正如金圣叹所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草蛇灰线,一以贯之”,是本文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小说对雪、火、枪、刀、酒的描写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请从其中任选两例,各写一段二三百字的赏析文字。
答:
7.古人说:“无巧不成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文的特点之一,就是通过一系列偶然的巧合事件的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请你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说明小说的这一特点。
答:
8.刻画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中心任务,请仔细阅读课文最后一个片断,说说小说是怎样通过手刃仇人这个场面来刻画林冲这个人物形象的。
答:
9.课文可分四个部分,请你仿照回目的形式,给每一部分写一个小标题。
答:
10.小说两次描写了隔墙听音之戏,请你对这两个场面进行对比阅读,然后回答问题。
(一)(李小二浑家)便入去听了一个时辰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来说道:“他那三四个交头接耳说话,正不听得说甚么。只见那一个军官模样的人去伴当怀里取出一帕子物事递与管营和差拨。帕子里面的莫不是金银?只听差拨口里说道:‘都在我身上,好歹要结果他性命。’……”正说之时,阁子里叫:“将汤来!”
(二)林冲就伏门边听时,是三个人脚 ( http: / / www.21cnjy.com )步响,直奔庙里来;用手推门,却被石头靠住了,再也推不开。三人在庙檐下立地看火,数内一个(①)道:“这条计好么?”一个(②)应道:“端的亏管营、差拨两位用心!回到京师,禀过太尉,都保你二位做大官。这番张教头没得推故了!”一个(③)道:“林冲今番直吃我们对付了!高衙内这病必然好了!”又一个(④)道:“张教头那厮,三回五次托人情去说‘你的女婿没了’,张教头越不肯应承,因此衙内病患看看重了。太尉特使俺两个央浼二位干这件事,不想而今完备了!”又一个(⑤)道:“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待走那里去!”那一个(⑥)道:“这早晚烧个八分过了。”又听得一个(⑦)道:“便逃得性命时,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又一个(⑧)道:“我们回城里去罢。”一个(⑨)道:“再看一看,拾得他一两块骨头回京,府里见太尉和衙内时,也道我们也能会干事。”
(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出人物的名字。
答:
(2)这两段隔墙之戏,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对故事情节的发展各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
解析与答案
1.答案:施耐庵。明末元初。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林冲。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2.解析:A.掇duō(缀zhuì);拽zhuài(曳yè)。B.肐gē(乞qī)。D.朔shuò(塑sù)。
答案:C.
3.解析:《水浒》是用古代白话文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的小说,相对来说,通俗易懂,但与现代汉语也有许多的不同,特别对那些同形异义的词语,阅读时要格外留神。本题选的都是此类词语,要防止用今义释古义。
答案:B。
4.解析:①闪,才能表现陆谦等人鬼鬼祟祟的神 ( http: / / www.21cnjy.com )态。②紧,不仅能表现雪之大之密之猛,而且富有神韵,能使人联想到形势的紧张,林冲处境的紧迫。③掇,不需费多大的气力,表现林冲力大无穷,与下文“轻轻掇开”相照应。④喝,最能表现林冲声如雷霆,威震敌胆的气势。
答案:C。
5.解析: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准确地理解题意,才能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这一题目的含意,值得体味、探究。
答案:第一种说法,通过补充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的题目是对文章所叙故事情节的高度概括,但停留在表层意义上,未能揭示小说的主题。第二种说法,点明了故事的主人公是“林教头”,故事发生的环境是“风雪”之夜,人物活动的处所是“山神庙”。三个名词连用,构成了一幅有人有物、有景有情的画面,创造了一种凄凉、悲壮的诗的意境,有利于对小说主题的理解。按名词说,原题可改换为“林教头 风雪 山神庙”,但是,这是否符合作者原意?尚待研究。比较起来,我们认为以第三种说法较妥。小说的回目是“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风雪对火烧,“雪”理当作动词解,“风”修饰“雪”。风雪在用作动词之后,除了本义,还派生出引伸义,有“雪耻”之义,因此,这个题目便可理解为:林冲于风雪之夜在山神庙前报仇雪耻。这样既符合故事情节,又切合小说主题。
6.解析:文学鉴赏是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考突现出来的测试内容。解答此类题目,要列出文中相关的语句,同时分析它们在结构上或在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主题上所起的作用。限于篇幅,下面仅举两例,其余请读者自己完成。
答案:(1)课文题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 http: / / www.21cnjy.com )”,因此,小说开始便点明“却早冬来”,前往草料场“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离草料场院前去沽酒,“那雪正下得紧”,离开市井酒店,“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回到草料场,“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小说反复描写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因为雪,林冲才去市井沽酒,才会看到山神庙;因为下雪,草厅才会倒塌,林冲才会夜宿山神庙。其次,小说一再描写雪,也暗示了林冲处境的险恶,暗示一场人生搏斗的大风暴即将到来。
(2)课文选自小说第十回,回目是“林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头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所以小说在写雪的同时,也反复描写火。林冲刚到草料场,看见“老军在里间向火”,林冲接收了草料场,“就坐下生些焰火起来”,草料场最怕是火,而这里偏偏有火,不禁使读者悬心,这火是不是因林冲疏忽而起?但是林冲离开草料场“将火炭盖了”,回到草料场“炭盆内的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至此读者放下心来,草料场不会起火了。但林冲来到山神庙,突听“必必剥剥地爆响”,“只见草料场里火起”,这是怎么一回来呢?这样写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最后差拨自供:“小人直爬入墙里去,四下草堆上点了十来个火把”,原来他们是要用火烧死林冲,即使没有烧死,也可以栽赃诬陷是林冲自己失火,“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得个死罪”。所以,小说前面写林冲自己点火,是为了陪衬后面写的火,用以衬托出陆谦之流的阴狠歹毒。作者落笔中处处不忘记“火”和“雪”,精心描写“火”和“雪”这两种互不相容的事物,还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暗示着林冲和高俅、陆谦等人是水火不相容的。
7.解析:这是一道故事情节鉴赏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优秀小说的故事情节都有出奇制胜的效果,巧合,就是其中的技巧之一,这些偶然的巧合的事件,初觉出人意外,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但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符合生活的逻辑,所以又觉得真实可信,才有艺术鉴赏的价值。这是一对矛盾,通过鉴赏,体会作品高超的结构艺术。
答案:(1)林冲异乡遇故知李小二,而且还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小二的救命恩人,这为后文小二告密埋下伏笔,看似意外,但细想林冲为人,惯于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也就不觉为奇。(2)陆谦密谋杀害林冲选择李小二店铺,看似巧合,但前文有交代,李小二店铺位置在“营前”,小二“安排的好菜肴,调和的好汁水”,所以选择这个地点便很自然。(3)大雪压倒草屋,救了林冲性命,看似意外,但课文交代草屋“四下里都崩坏了,又被朔风吹撼,摇振得动”,以致林冲担心“这屋如何过得一冬?”而且雪下得很大,林冲外出喝酒来回五六里路,时间又长,所以草屋被风雪压倒,就属正常。(4)林冲和仇人在山神庙相逢,表面看很意外,细一想又在情理之中。林冲外出喝酒看见了山神庙,草屋倒塌后自然会想到来山神庙过夜。课文交代明白,山神庙离草场才半里路程,周围又没有房屋,所以陆谦等人在风雪之夜观察火势也只能来到山神庙。课文还交代了,林冲来往山神庙和酒店在草料场东,而陆谦则是从西而来,所以他们没有中途相逢的机会。因此,林冲和陆谦在山神庙意外相逢,就是可信的。综合上述情况可知,小说情节的发展都是出人意外,但因为有周密的交代,所以才符合生活的逻辑。
8.解析:这也是一道文学鉴赏题,重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作品对人物形象的刻画。解答此类题目必须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基本方法,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等。
答案:这段文字主要是通过动作描写和语言 ( http: / / www.21cnjy.com )描写刻画林冲形象。语言描写集中表现在几声大喝,这是人间最简短的反抗宣言,宣告了敌人死期的降临,表现出林冲的威武雄壮,正气凛然。行动描写集中表现在枪挑仇人,动作干脆利索,表现了林冲武艺超群,胆量过人。击杀三个贼人的方式又各有不同,对富安、差拨略写,陆谦是事件的核心人物,所以详写。同时,小说在着力表现林冲勇武的同时,还描写了陆谦之流呆若木鸡的神态,在对比描写中表现林冲的英雄气概。
9.解析:这是一道语言应用题,主要测试对仗句式的应用。
答案:林冲异乡遇故友,小二店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谢恩人;陆虞侯暗中设计,林教头买刀寻敌;假惺惺管营关照老囚犯,傻乎乎林冲接管草料场。火冲天众奸贼泄密山神庙,风雪夜豹子头刀复血海仇。
10.(1)解析:优秀小说的语言都是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性化的语言,与人物身份、职务、经历、性格完全吻合,因此,不用介绍,就可以判断出说话的人。《水浒》的这段人物语言描写非常精彩,仅用“一个道”,“一个应道”、“那一个道”、“又一个道”,故意把姓名都隐去,给读者提供了想象的余地。陆谦是主谋,直接受高太尉指使,富安是走卒,顺从陆谦旨意说话,差拨受陆谦指使,直接献计与执行阴谋,着意向陆谦表功,抓住这些特点,就容易辨析出说话之人。
答案:①⑤⑦——差拨。②④⑨——陆谦。③⑥⑧——富安。
(2)解析:这是比较阅读题,比较可以同中求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也可以异中求同。课文写的都是隔墙之戏,都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这是同,题目要求同中求异,从两个方面分析它们的不同之点。
答案:第一次是密谋,担心有隔 ( http: / / www.21cnjy.com )墙之耳,所以交头接耳,切切私语。听者断断续续、隐隐约约,不甚真切。这便为后文设下悬念,试想,若小二之妻全都听到,文章谈何曲折好看?如果什么也未听见,又不能引出林冲复仇的情节。所以金圣叹说:“阁子背后听四个人说话,听得不仔细,正妙于听得不仔细。”第二次陆谦等人以为阴谋得逞,不担心有人偷听,所以得意忘形,你要表功,我要邀赏,雪夜荒庙,肆无忌惮,高门大嗓,放声谈笑。又只是一门之隔,林冲自听的真切,一字不漏。这次偷听迅速激起了英雄怒火。所以金圣叹说:“山神庙里听三个人说话,听得极仔细,又正妙于听得极仔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