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2.2 物质的微观物质模型
知识点清单
对模型理解
模型的定义: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模型的类型:物体的复制品、事物变化的过程、图片、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
常见的模型:分子结构图、常见的物质结构图,细胞的结构等这类用一个图片或其他方式来形容描述物质的结构
模型的优点: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更为清晰的判断和了解物质本质的结构关系
符号的定义
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作用:
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常见的符号:使用标志、危险标志等,这一类不需要描述物质的本质结构,只需要说明这种物质的图标、字母等形式
物质的粒子模型
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
蓝球表示氧原子,用黄球表示氢原子,灰球代表碳原子,红球代表氮原子,深蓝色球代表硫原子。
分子的构成类型
相同的原子种类,不同的原子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不同的原子种类,相同的原子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在电解水时,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汇总】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汇总】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石字旁非金属(除碘)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x10-10米。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科学方法测得1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2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不同的。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变化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发生改变,只是微粒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比如水的三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产生新的物质
水的电解
实验装置图
溶液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加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中的电源要用直流电,不可以用交流电,否则两管内均含有氢气和氧气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水电解微粒图
同步练习
1.下图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电路图 B.磁感线
C.接种疫苗标志 D.新冠病毒
【答案】C
【详解】A.电路图是指用电路元件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电路图是人们为研究、工程规划的需要,用物理电学标准化的符号绘制的一种表示各元器件组成及器件关系的原理布局图,属于模型,A不符合题意。
B.磁感线模型,属于模型,B不符合题意。
C.接种疫苗标志,是符号,不是模型,C符合题意。
D.新冠病毒模型,属于模型,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甲和图乙两个过程,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图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产生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答案】C
【详解】A、石墨和金刚石是两种不同的物质,图甲发生的是化学变化,是因为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错误;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错误;
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氢分子由氢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例如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正确;
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不一定发生变化,例如图乙中化学反应,反应前的分子数是2,反应后的分子数是3,分子数目发生改变,错误。
故选C。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答案】B
【详解】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大,不能说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故A错误。
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故B正确。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很小,属于微观,与一粒米质量没有可比性,故C错误。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的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体积大,故D错误。
故选B。
4.对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答案】D
【详解】A.手捏海绵,由于海绵内的缝隙大,海绵的体积变小了,但海绵是宏观的物体,不是分子,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A错误;
B.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但烟雾是宏观的物体,不是分子,分子水的直径很小,是看不见的,这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错误;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的距离太大,大到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不存在,故C错误;
D.“花气袭人”是扩散现象,扩散是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形成的,扩散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扩散越明显,说明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
故选D。
5.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所示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答案】B
【详解】A.苯分子图象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都可以表示出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隔;故A正确;
B.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中的文字是移走原子后所形成的,此图表示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中原子可以进行移动但却不能说明原子的内部构成;故B不正确;
C.食盐晶体模型图片表示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而苯分子图象及水受热蒸发的图片可表示物质由分子构成;通过移走硅原子构成文字的图片则可以表示物质由原子构成;故C正确;
D.水受热蒸发前后相比,加热后扩散入空气中的水分子明显增加,可说明受热能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故D正确。
故选B。
6.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详解】氧气由氧分子构成,而每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符号为“”,故选D。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疏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错错误的是( )
A.甲是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答案】B
【详解】A、由图可知,1个甲分子中含有1个硫原子与2个氧原子,即甲为二氧化硫,选项正确;
B、由图可知,参加反应的甲分子的数目是2,参加反应的乙分子的数目为1,即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1,选项错误;
C、由图可知,该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分子有两种,反应后生成一种新分子,即两种物质生成一种新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点,属于化合反应,选项正确;
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不再分,即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选项正确,故选B。
8.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答案】B
【详解】A、氨水挥发,是因为氨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选项解释正确。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变小,故选项解释错误。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说明了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很小,故选项解释正确。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选项解释正确。
故选B。
9.(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气 ②硫酸铁 ③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①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
③下列净水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明矾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
D.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答案】 He Fe2(SO4)3 H2O 氧气 氢元素和氧元素 H2O H2+O2 肥皂水 煮沸 ACD
【详解】(1)①氦气是由氦原子构成的,用元素符号表示He ; ②硫酸铁中铁元素+3价,硫酸根-2价, Fe2(SO4)3; ③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H2O ;④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 。
(2)
①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是一氧氢二,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H2O H2+O2 ;
②日常生活中,常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煮沸;
③
A、活性炭有吸附性,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说法正确;
B、明矾不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说法错误;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说法正确;
D、蒸馏除去水中所有杂质,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说法正确。
故选ACD。
10.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
(2)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3)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答案】 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
【详解】(1)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水蒸气遇冷变成水,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水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
(2)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氢气与氯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氯化氢。
(3)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个数和质量。
11.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看:下列图1中可以表示水的微粒的是 。(填写图示编号)
(3)从能源角度看:电解水产生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4)从净化角度看:图2所示净化河水简易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本身是一种物质资源 B.此装置可以将可溶性矿物质去除
C.利用此装置可得到蒸馏水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不宜直接饮用
(5)从变化角度看:电解一定量的水(如图3),当正极端产生5mL气体时,理论上在负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mL。
【答案】 氢元素、氧元素 B BC 10
【详解】(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所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每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可以表示水的微粒的是B;
(3)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4)A、水本身是一种物质资源,故选项正确;
B、此装置不能将可溶性矿物质去除,故选项不正确;
C、利用此装置不能得到蒸馏水,故选项不正确;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不宜直接饮用,是因为没有杀菌消毒,故选项正确;
故选BC;
(5)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是氧气,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氢气燃烧生成水,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约为1:2,故当正极端产生5mL气体时,理论上在负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为10mL。
12.如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 氮气的沸点比氧气低 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
【详解】组成:根据示意图可知,空气是由氮气、氧气等组成的混合物。
结构:根据示意图可知,氮气是由氮气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气分子构成的。
性质:根据示意图可知,氮气的沸点低,先变为气体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来。
变化:根据示意图可知,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2).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答案】 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
【详解】(1)由氢分子与水分子的结构模型可知,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故填:分子可以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也可以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
(2)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的分子结构,可得出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故填:分子不同是由于构成分子的原子种类或数目不同。
14.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 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 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 。(答一点即可);
【答案】 C B B D 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详解】(1)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据图可以看出,C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卢瑟福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据图可以看出,B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故填:C;B。
(2)绝大多数α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这是由于它们穿过了原子内部的空间,这也说明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故填:B;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说明原子核体积很小,原子核质量较大,原子核带正电,但是不能说明核外电子带负电,故填:D;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说明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故填: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15.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至少提出两条) 。
【答案】 小伟 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 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等(合理即可)
【详解】(1)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结论不正确,因为根据图表中数据氢原子中只有质子,没有中子。
故答案为小伟;氢原子只有质子、电子,没有中子。
(2)从上表中,观察得出的结论有:①从氢、碳、氧、钠、镁原子的质子数分析得出结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②从氢原子的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中子数为12,可得出结论:同一种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③从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2,镁原子的中子数也为12,可得出结论:不同种的原子,中子数可能相同;
④从有的原子有中子,有的原子(氢原子)没有中子分析可得出结论:原子中可能不含有中子;
⑤从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分析可得出结论:不同原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不同原子的质子数不同;同一原子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等(合理即可)。
1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填“会”或“不会”)。
(2)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答案】 会 不存在 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详解】(1)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会蓝色,这是因为碘蒸气中含有碘分子;
(2)现在市场上买来的食盐都是加碘盐,用馒头沾取少量的食盐水,馒头不变蓝色,由此可知,食盐不存在碘分子;
(3)用分子的观点可以解释为:碘是由碘分子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在上述实验中碘分子都没有发生改变,所以都能使淀粉变蓝色。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2.2 物质的微观物质模型
知识点清单
对模型理解
模型的定义:模型是依照实物的形状和结构按比例制成的物品,是用来显示复杂事物或过程的表现手段,如图画、图表、计算机图像等。
模型的类型:物体的复制品、事物变化的过程、图片、数学公式、表达式或特定的词
常见的模型:分子结构图、常见的物质结构图,细胞的结构等这类用一个图片或其他方式来形容描述物质的结构
模型的优点:建立模型能帮助人们理解他们无法直接观察到的事物,如科学家们经常用模型来代表非常庞大或极其微小的事物,更为清晰的判断和了解物质本质的结构关系
符号的定义
概念:符号是代表事物的标记。
作用:
①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②可以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③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常见的符号:使用标志、危险标志等,这一类不需要描述物质的本质结构,只需要说明这种物质的图标、字母等形式
物质的粒子模型
人们常用模型来表示分子由原子构成,因为这种方式更形象直观。
蓝球表示氧原子,用黄球表示氢原子,灰球代表碳原子,红球代表氮原子,深蓝色球代表硫原子。
分子的构成类型
相同的原子种类,不同的原子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不同的原子种类,相同的原子个数,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
构成分子的原子,可以是同种原子,也可以是不同种原子
在电解水时,我们发现水分子变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它们不再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汇总】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物质通常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是直接由原子构成的
【汇总】常见的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属、稀有气体、石字旁非金属(除碘)
分子和原子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原子的体积很小,原子半径一般在10-10米数量级。如碳原子的半径为0.6x10-10米。分子和原子的质量也非常小,科学方法测得1个碳原子的质量约为1.993×10-22千克。不同种类的分子和原子,质量是不同的。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
变化分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构成物质的微粒不发生改变,只是微粒间的距离发生改变。比如水的三态变化等
化学变化:构成物质的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产生新的物质
水的电解
实验装置图
溶液中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是为了增加溶液的导电性
实验中的电源要用直流电,不可以用交流电,否则两管内均含有氢气和氧气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氧气,与负极相连的试管产生氢气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水电解微粒图
同步练习
1.下图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电路图 B.磁感线
C.接种疫苗标志 D.新冠病毒
2.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图甲和图乙两个过程,判断以下说法合理的是( )
A.图甲发生的是物理变化,因为没有新的分子产生
B.图乙变化过程中的最小粒子是氢分子和氧分子
C.有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有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D.化学变化中分子的数目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大
B.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一定比构成它的原子的质量和体积大
C.1个氢原子的质量大约为一粒米质量的1%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因此分子的体积一定比原子大
4.对于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B.在空调房间吸烟时,会看到烟雾在空中弥漫,这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C.“破镜难重圆”是因为固体分子间只存在着排斥力
D.“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
5.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所示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 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6.2021年12月,我国航天员王亚平等开授“天宫课堂”,介绍了中国空间站通过电解水获得氧气的情况。电解水变化过程可用如图模型表示(图中●代表氧原子,○代表氢原子),图中表示生成氧气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7.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疏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错错误的是( )
A.甲是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8.下列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氨水挥发﹣分子不断运动
B.将二氧化碳气体制成干冰,体积变小﹣分子体积变小
C.18g水中大约有6.02×1023个水分子﹣分子的质量很小
D.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间有间隔
9.(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氦气 ②硫酸铁 ③保持冰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④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2)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爱护水资源,人人有责。
①如图所示,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玻璃管a中收集到的气体是 ;通过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 组成的,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②日常生活中,常用 区分硬水和软水,实现硬水软化的简单方法是
③下列净水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
A.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有异味的物质
B.明矾可以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C.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过滤、吸附、杀菌消毒
D.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10.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1)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
(2)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
(3)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
11.联合国确定2023年“世界水日”的主题为“Accelerating Change”
(1)从组成角度看:水是由 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看:下列图1中可以表示水的微粒的是 。(填写图示编号)
(3)从能源角度看:电解水产生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氢气。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为 。
(4)从净化角度看:图2所示净化河水简易装置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本身是一种物质资源 B.此装置可以将可溶性矿物质去除
C.利用此装置可得到蒸馏水 D.利用此装置净化得到的水不宜直接饮用
(5)从变化角度看:电解一定量的水(如图3),当正极端产生5mL气体时,理论上在负极端产生气体的体积为 mL。
12.如图是从空气中分离氧气的示意图:请你写出从图中所获得的有关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信息各一条:
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氢分子(或氧分子)与水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2).比较过氧化氢和水分子、乙炔分子和甲烷分子,可得出什么结论?
。
14.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1808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他认为在原子结构中,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下列(填字母序号,下同) 是汤姆森原子结构模型, 是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
(2)在卢瑟福的实验中,大多数α粒子穿过金箔后方向不变,说明 ;
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
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
(3)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原子核质量较大 C.原子核带正电 D.核外电子带负电
(4)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那些感想? 。(答一点即可);
15.下表是几种原子的构成情况,三位同学认真思考后,提出了各自的观点。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氢 1 0 1 1
碳 6 6 6 12
氧 8 8 8 16
钠 11 12 11 23
镁 12 12 12 24
小光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小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小伟: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老师听了三位同学提出的观点后说:“大家总结得非常好,都开动了脑筋体现了良好的求知态度。但有一位同学的结论不准确,需要加以修正,而且表中还隐藏着其他的一些结论。”
请你认真思考三位同学的观点,并对照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1)三位同学的结论中,不准确的是 ,理由是 。
(2)从上表中,你还能得出的结论有:(至少提出两条) 。
16.碘是一种由碘分子构成的非金属,某同学利用碘进行了如下的实验:①把少量的固体碘放在湿润的馒头上,发现馒头会变蓝色;②再取少量的碘溶解在水中,用馒头去沾取碘液,发现馒头也会变蓝色。则:
(1)取少量的碘放入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碘升华变成碘蒸气,把湿润的馒头放在碘蒸气中,馒头 变蓝色(填“会”或“不会”)。
(2)现在从市场上买来的食盐大多是加碘盐,用馒头蘸取少量的碘盐水,馒头却不变色,这说明,我们食用的碘盐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碘分子。
(3)请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实验中的现象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