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检测A
(基础过关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不能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是( )
A.火山喷发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
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
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
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
2.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 )
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
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
C.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
D.草原退化、沙化
解析:第1题,陆地环境的整体性,说明各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地理要素形成了一个相对一致的整体,B项说明的是地理环境的差异性。第2题,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后,虽然短时间内会使植食动物失去天敌而大量繁殖,但植食动物的增多又会导致草原植被的过度破坏,最终又因为缺少食物而减少,从而达到一个新的平衡。
答案:1.B 2.C
3.要使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就必须保持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对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B.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
C.植物与动物的数量相等
D.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解析:自然地理环境具有平衡功能,这是地理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整体性的表现。对于一个平衡的生态系统来说,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保持动态平衡,各生物成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协调,但植物和动物的数量并不一定相等。
答案:C
“生物入侵”是指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当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例如,桉树原生长地是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但是在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引种地区的地下水位严重下降,桉树林及其附近的草木大量枯死……分析材料,完成第4~5题。
4.桉树在澳大利亚和云贵高原生长的自然条件,最主要的不同在于( )
A.澳大利亚降水多,而云贵高原降水少
B.澳大利亚地势低,而云贵高原地势高
C.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
D.澳大利亚光照条件好,而云贵高原光照条件不好
5.以上案例能够给予我们的启示是( )
①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 ( http: / / www.21cnjy.com )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引进外来物种,需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 ③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但不会引起整个环境的改变
④引进外来物种,必然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第4题,桉树需水量较大,澳大利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部沿海地区地下水丰富,而云贵高原是喀斯特地貌,裂隙发育,地下水储存条件不利。第5题,该案例反映出某一要素的变化可能导致其他要素的变化,甚至会使整个环境发生改变。这说明地理环境中的各要素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引进外来物种,要考虑地域环境的差异性,以避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4.C 5.A
下图为沿某纬线自然环境变化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第6~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6.图中b地的自然带名称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寒带针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温带荒漠带
7.导致图中由c到a自然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条件 B.水分条件
C.土壤条件 D.人类生产方式
解析:由图示经度及地形可知,b位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兴安岭西侧的内蒙古高原东部,自然带为温带草原带。由c到a,距离海洋越来越远,降水逐渐减少,自然景观呈现森林(c)→草原(b)→荒漠(a)的变化。
答案:6.C 7.B
8.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自然带①→②→③的变化是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导致的。
答案:B
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第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 )
A.苔原带 B.温带草原带
C.亚寒带针叶林带 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0.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风力 D.光照
解析:第9题,由图可知,OE方向自 ( http: / / www.21cnjy.com )然带呈现出荒漠→草原→森林的演变,OF方向自然带呈现出高山植被→山地植被→温带植被的演变,故R为温带草原带。第10题,OE方向变化的主导因素是水分,OF方向变化主要是海拔引起的热量差异造成的。
答案:9.B 10.A
电视剧《走西口》中的主人公田青从事的是从包头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新疆阿克苏的皮货贩运生意。下图中甲是他的贩运工具,乙是其贩运途中在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树木。据此完成第11~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田青的生意路线上的景观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田青所用的交通工具在我国北方地区常见
C.包头所处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
D.阿克苏所在地区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12.图乙所示树木出现于沙漠中属于( )
A.自然带分布的地带性现象
B.自然带分布的非地带性现象
C.海陆位置因素影响下的地带性现象
D.地形因素影响下的非地带性现象
解析:第11题,包头到阿克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主要是东西方向,体现的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包头所在的自然带是温带草原带,阿克苏则处于温带荒漠带;骆驼多见于西北沙漠地区。第12题,图乙是胡杨,主要生长在西北沙漠的绿洲上,是因水分条件改变而产生的非地带性现象。
答案:11.C 12.B
(2014·山东济南模拟)下图为秦岭东段南坡丹江河源区垂直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导致Ⅰ、Ⅱ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光照
C.降水 D.热量
14.Ⅲ处自然带最有可能是( )
A.温带草原带
B.针阔叶混交林带
C.荒漠带
D.积雪冰川带
解析:第13题,由图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Ⅰ是温暖半干旱性落叶阔叶林带,Ⅱ是中低山温暖半湿润性松栎林带,两自然带都位于温暖地区,但分别属于半干旱区和半湿润区,即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不同,C项正确。第14题,图中Ⅲ处位于中高山温凉湿润区,海拔较低处是松栎林带,所以Ⅲ处是针阔叶混交林带。
答案:13.C 14.B
读我国部分地区(城市)雪线高度预测图,完成第15~1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从图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
A.纬度越低,雪线越低
B.纬度越高,雪线越低
C.纬度越低,雪线越高
D.纬度越高,雪线总体呈降低趋势
16.敦煌、喀什、格尔木、拉萨与同纬度其他城市相比,雪线异常偏高,原因是这些地区( )
A.海拔高,气温低 B.海拔低,气温高
C.气候湿润,降水偏多 D.气候干旱,降水偏少
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纬度越高,雪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总体呈降低趋势,但并非纬度越高,雪线越低。第16题,这四地位于西北内陆及青藏地区,降水少,雪线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偏高。
答案:15.D 16.D
下图为垂直自然带与相应水平自然带理论上的对应关系图。读图,完成第17~1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与图中④山甲图例所代表的自然景观类型分布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巴西高原 B.西伯利亚地区
C.华北地区 D.江南丘陵
18.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①~④水平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B.夏秋天水一色,冬春草洲无边
C.才从塞北踏雪来,又向江南看杏花
D.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李次第开
解析:第17题,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变化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地向高纬度地区的自然带变化有类似的规律,故依据①山自然带分布可知甲应为针叶林带。④山基带为针叶林带,其所在地区应为亚寒带针叶林气候。第18题,由①到④,同一自然带分布的高度越来越低,故①到④主要是纬度差异。A项为垂直地域分异,B项反映了湖泊滩涂的季节变化,D项反映了不同植物花期的差异。C项塞北与江南的纬度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异是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答案:17.B 18.C
(2014·福建福州高一检测)下面为我国某山地垂直自然带示意图与当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第19~2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根据该山地所在地区的气候特点判断,C自然带是( )
A.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B.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D.雨林带
20.导致山地南侧自然带垂直分布较高的因素是( )
A.南坡热量优于北坡
B.南坡降水少于北坡
C.南坡纬度较北坡低
D.南坡土壤较北坡肥沃
解析:第19题,根据气候资料判断,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基带与当地水平自然带相同,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第20题,该地位于我国,山地南侧为阳坡,又是迎风坡,热量、降水都优于北坡。南北侧自然带分布类型相同,该山地同种自然带高度差异与纬度、土壤无关。
答案:19.C 20.A
二、综合题(共40分)
21.(2014·安徽合肥高一检测)(10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甲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乙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丙
(1)根据上述三幅图分析地形变化对植被分布的影响,并解释其原因。(4分)
(2)上述三幅图的变化反映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哪些特征 (3分)
(3)总结自然地理要素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3分)
答案:(1)地形起伏小,阔叶林分布范围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因:盛行西风影响的范围大,从沿海到内陆降水的差异较小。地形起伏大,迎风坡和背风坡植被分布不同。原因: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地形起伏越大,垂直方向植被分布越丰富。原因:海拔不同,热量和降水状况也不同。
(2)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3)自然地理环境是由自然地理要素组成的;各自然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一个要素的变化,会引起其他要素,甚至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22.(10分)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自然带⑤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原因主要是( )(2分)
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②受东北信风影响 ③地势平缓 ④西岸有寒流流经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自然带①→②的变化,体现了自然 ( http: / / www.21cnjy.com )带 的地域分异规律,自然带③→④的更替主要是由自然环境中 条件的变化而引起的。(4分)
(3)在自然带①②③④中,名称相同的是 (填序号)。(2分)
(4)图中序号代表的自然带体现了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的是( )(2分)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⑥⑤ D.①②⑤
答案:(1)C
(2)由赤道到两极 水分
(3)①③
(4)C
23.(探究创新题)(11分)某中学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课外兴趣小组对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地域差异展开了调查研究。A组的同学从北京出发一路西行。B组同学却是从东北出发一路南下,他们各自收集到了一些调查材料。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面是他们拍摄的不同地区的建筑景观照片(图1)。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
材料二:下面是他们绘制的a(2 ( http: / / www.21cnjy.com )6°N,105°E)、b(42°N,128°E)、c(43°N,90°E)三个考察地点的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垂直分布示意图(图2)。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
材料三:下面是他们绘制的农作物在不同纬度种植高度的上限示意图(图3)。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3
(1)材料一中的四幅照片最不可能是A小 ( http: / / www.21cnjy.com )组拍摄的是 ;若沿途考察从大连到乙地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其形成的基础是 。(3分)
(2)根据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4分)
①c地山麓自然带一般是( )
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B.温带荒漠带
C.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D.热带季雨林带
②影响a与b两地、b与c两地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出现海拔差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降水、热量 B.热量、降水
C.降水、降水 D.热量、热量
(3)材料三反映了同一种农作物的生长上限在不同纬度有何分布规律 (4分)
解析:第(1)题,甲图所示为云南竹楼,乙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所示为蒙古包,丙图所示为福建土楼,丁图所示为陕北窑洞。第(2)题,c地(43°N,90°E)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山麓自然带一般为温带荒漠带。a与b两地主要是纬度差异,b与c两地主要是经度差异。第(3)题,由于水热状况由山麓到山顶不同,同一农作物在低纬地区山地分布海拔高些,在高纬度地区山地分布海拔低些。
答案:(1)甲、丙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2)①B ②B
(3)同一种农作物在低纬度地区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高,在高纬度地区的山地分布的海拔较低。
24.(9分)地理环境特征既有整体性,又有差异性;自然景观的分布既有地带性,也有非地带性。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1 非洲自然带分布简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图2 非洲三地气温、降水量图
(1)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相互联系,说明乙地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3分)
(2)甲、乙两地虽然气候类型相同,但两地的植被景观却略有差异。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3分)
(3)丙地虽然远离赤道,但自然带类型却与甲、乙两地相同,简析其原因。(3分)
解析:第(1)题,考查地理环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整体性的具体表现。组成地理环境诸要素之间相关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而组成一个有机整体。本题需要具体说明气候、地形、水文、植被要素的这种整体性特征。第(2)题,考查地理环境差异形成的因素。注意从两地全年降水分配差异的角度分析,提取图2中有关甲地和乙地的降水季节分配差异的有效信息。第(3)题,考查地理环境差异性、非地带性地域分异现象的原因。从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沿岸暖流、地形迎风坡三个方面分析。
答案:(1)该地属于热带雨林气候,终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温多雨;位于刚果盆地,地势低平。这种气候和地形条件,造就了流量丰富的刚果河水系,湿热气候又为热带雨林植被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形成了该地的地理环境整体性特征。
(2)甲地降水年内分配差异较大,7、8、9月多,12、1、2月少,而乙地全年降水均匀,因此造成两地植被景观的差异。
(3)该地处于迎风坡,终年受东南信风带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的海洋水汽影响;沿岸有马达加斯加暖流(厄加勒斯暖流)常年流经,因此丙地自然带类型与甲、乙两地的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