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70张PPT)
导入——长沙晚报
还记得长沙过去一到冬天就限气的经历吗?作为内陆中部省份,湖南是典型的能源输入型省份,天然气全部来源于上游供应。2020年6月22日在长沙县黄花镇新粤浙干线长沙分输站内,随着一声“点火”指令,进气阀门手柄缓缓转动放空管上空跃腾起一条6米高的红色火龙,湖南境内第一条国家天然气干线管道——国家天然气干线管道新粤浙线潜江至郴州段正式投产进气。这一点火意义非凡,湖南从此拥有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管道气源,这也意味着今后长沙市民冬季用气将更有保障!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阅读教材第87页,思考以下问题:
1.思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结合课本思考我国有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
问题导读:
中国水资源分布特征
从东南沿海
向西北内陆递减
北多南少
特别集中在黄土高原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特征
北多南少
特别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东部沿海大陆架
中国石油资源分布特征
天然气集中分布区
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
青海(柴达木盆地)
川渝(四川盆地)
陕甘宁的鄂尔多斯
中国天然气分布特征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能源生产、消费占全国的比例
我国能源生产主要集中在 、能源消费主要集中 。
中西部
东部
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区域发展水平不平衡
资源产区与消费区域不一致
资源跨区域调配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北煤南运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必要性
资源调出区
资源调入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
②资源生产量巨大;
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
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
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由于区域间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
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必要性
(一)南水北调
1、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
2、华北地区为何缺水?3、有何措施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教材P88
我国北方水资源明显不足,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因此,跨区域调配水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由于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水资源存在“南多北少;东南多,西北少”的格局,且差距悬殊。南方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北方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较少。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我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我国地处中低纬度,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秋冬季以西北风为主,大部分地区受从西北内陆来的冷高压控制,寒冷少雨。春夏季节主要以东南风为主,从海洋上带来了大量水汽,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北方人口稠密,耕地面积广,工业较发达,生产、生活用水量较大,并且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用水浪费严重,工业排放污水,水源被严重污染等现象;北方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南方的1/3,缺水限制了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
(一)南水北调
1、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有何特征?
中国水资源分布
***“空间分布特征”类答题模板
①是否均匀?
②哪里多哪里少
③沿哪里分布/集中在哪里
中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
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匀,
东南地区水资源丰富,西北地区少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我国降水分布图
①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较少,地表径流量小;
②降水季节、年际变化大;
③降水集中在夏季,春季降水少,蒸发旺盛;
④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少。
①人口稠密,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②工农业发达,生产用水量大(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③污染、浪费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
2、分析华北地区缺水的原因
解决北方水资源不足的问题,除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外,还有哪些措施可以实施?
解决季节变化大:修建水库。
科技:海水淡化、开发利用地下咸水等。
调水:南水北调
社会: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环保: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
工业: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
农业: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政策: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
3、有何措施缓解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的问题?
请从开源、节流的角度思考
开源
节流
(一)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50年,耗资2500亿。为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之一。
总体布局:“四横三纵”(东、中、西三条调水路线、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流域)
意义:可实现我国水资源的南北调配和东西互济。
阅读教材第87-89页图文,对比分析东、中、西线调水路线、水源地、供水区、输水方式、方案的优缺点(从地形、工程量、水量、水质等角度思考)。完成P89表格
“南水北调”工程规划50年,耗资2500亿。为新世纪我国四大工程之一。
阅读教材第87-89页图文,对比分析东、中、西线调水路线、水源地、供水区、输水方式、方案的优缺点(从地形、工程量、水量、水质等角度思考)。完成P89表格
(一)南水北调
项目 东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江苏扬州→沿京杭运河:向北至天津;向东经济南至烟台、威海
长江下游
华北平原
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配套设施好、
工程量小、投资少
水质较差、黄河以南需逐级提水、
运营费用高
12m
42m
(一)南水北调
项目 中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
丹江口水库→郑州、石家庄→北京、天津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京津地区
修引水渠基本自流
可调水量较大、水质较好、基本自流、现有可用设施(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地形较复杂工程量较大、
占用大量耕地带来移民问题
(一)南水北调
拓展延伸
(一)南水北调
郑州市荥(xínɡ)阳穿黄工程
拓展延伸
(一)南水北调
项目 西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
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大渡河→黄河上游→西北
长江上游
西北干旱区
隧洞输水
水质好,自流供水
地形复杂工程量非常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差、可调水量较小、
此项目还在论证阶段,还未正式立项。
(一)南水北调
项目 东线 中线 西线
路线
水源区
供水区
输水方式
方案的优缺点 优点
缺点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天津和山东等地区
长江下游
淮河下游、山东黄河下游、海河流域
沿京杭运河逐级提水北送
可调水量大;现有可用配套设施好,有京杭运河及沿线湖泊可利用,工程量小,投资少,建设周期短
黄河以南地区需要抽水北送,耗能大,运营费高;水质较差
从加坝扩容后的丹江口水库引水,沿伏牛山、太行山麓自流送水到北京、天津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
海河平原、京津地区、黄河下游
修引水渠基本自流
可调水量较大;水源地水质较好;地势南高北低,水可自流;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较好,有丹江口水库可利用
地形较复杂,工程难度较大,造价高,占用大量耕地,迁移民众多
从长江上游引水到黄河上游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西北干旱地区
隧洞输水
自流供水,水源地水质最好
可调水量较小;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差;地形复杂,工程条件艰巨,工程量大
对调入区的影响:
①有利影响:
经济效益:缓解了我国北方缺水区的生产用水紧张的状况,保障区域经济发展;
社会效益:缓解争水的矛盾,促进社会稳定,改善投资环境;
生态效益:有效遏制了因缺水导致的生态恶化,有利于保护湿地和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地下水的恢复,减缓地面沉降;
②不利影响:
造成污染物的输入,外来物种的入侵;地下水位上升,土壤容易发生次生盐碱化。
思考:南水北调工程对调出区、调入区、沿线地理环境的影响。
(一)南水北调—影响
(2)对调出区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使长江径流量减少,减轻了洪涝灾害;
②消极影响:
(旱季)造成南方水资源紧张(控制旱季调水量);
长江径流量减少,河流的自净能力下降,易造成水质下降;
(枯水期)引起海水倒灌,影响长江下游水质;
长江泥沙淤积加重,航道淤塞,不利于调出区一带水上运输业的发展;
下游地区水生环境改变,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
(3)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①积极影响:缓解了供水紧张的局面;
②消极影响: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可能引发土壤次生盐碱化;工程建设占用土地,大规模移民,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
(一)南水北调—影响
活动P86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澳大利亚东南部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位于大分水岭背风坡,是典型的混合农业区。随着农业的发展,缺水问题日益突出。澳大利亚政府不得不从大分水岭东部向西部引水,在雪河上修建水库,通过自流或抽水,将向南流入塔斯曼海的雪河水调入墨累一达令河流域,以解决农业灌溉用水问题。
图3-7 澳大利亚农牧业分布
图3-8 澳大利亚“东水西调”工程
1.墨累一达令河流域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主要是什么?
2.该调水工程实施后,东部调出区的河流中下游水质变差,污染加重;西部调入区土壤盐渍化问题突出。分析这两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整治措施。
①农业生产需水量不断a增大②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
水质差原因:河流水量减少,水体的净化能力和稀释作用降低。
防治措施: 研究确定合理的调水量和适宜的调水时间。
盐渍化原因:大量灌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
防治措施:①建设排水工程,做到有灌有排;②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③ 调整种植结构,减少耗水量多的农作物种植面积等。
活动P86澳大利亚“东水西调”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D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A
课堂练习
1.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题目。
(1)推测智利“南水北调”工程调水量最大的月份及自然原因是( )
A.1月,塔拉帕卡区受季风影响降水少
B.1月,塔拉帕卡区农业发展耗水量大
C.7月,比奥比奥区受中纬西风带影响降水多
D.7月,比奥比奥区受副热带高压影响降水少
C
(2)智利“南水北调”工程一旦实施,可能带来的影响是( )
A.比奥比奥区地下水水位明显升高
B.比奥比奥区盐渍化加剧
C.沿线地区湿润度明显增加
D.塔拉帕卡区海水入侵加剧
B
地中海气候区
30°-40°的大陆西岸
水体外调,干季灌溉极易导致盐渍化加剧
沿线多荒漠环境,蒸发量大,大气的湿润度不会明显增加
课堂练习
2.右图为智利部分区域示意图,为改善智利北部地区的缺水状况,智利正在探讨建设从比奥比奥区引水到塔拉帕卡区的“南水北调”工程
(二)、西气东输
阅读教材第89-90页,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气东输工程的原因?
2.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省级行政区?
3.西气东输的主体工程经过哪些地形区?
4.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西部以及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产生哪些影响?
(二 )、西气东输——原因
21世纪初,中国天然气的探明地质储量达2万亿立方米,但其中71%却集中分布于西部众多的沉积盆地中,东部地区天然气储量薄弱,却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对能源的消费更为庞大,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也更为迫切。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
(2)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来源:学*
排放大量SO2——酸雨
排放的大量粉尘;
① 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
煤炭堆放,燃烧的废渣
② 运输压力大
③天然气的比较优势
放出CO2,气候变暖;
(二 )、西气东输——原因
运输方式
优点
管道运输
可昼夜不停运输,运量大。连续性强,损耗小、安全性能高、管理方便。
(二)、西气东输——一线工程主要穿越哪些地形区?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线路一: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
新疆轮南油气田→上海
线路二、三: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新疆霍尔果斯口岸→广州、福州
线路四:计划年输气量300亿立方米
新疆伊宁→宁夏中卫
二线:主气源为中亚进口天然气,调剂气源为塔里木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的国产天然气。
(二)、西气东输——线路
轮南
上海
靖边
霍尔果斯
广州、深圳、香港
塔里木盆地
河西走廊
宁夏平原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东南丘陵
珠江三角洲
准噶尔盆地
(二)、西气东输——线路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
乌鲁木齐
轮南
哈密
霍尔果斯
库尔勒
中卫
靖边
西安
南京
上海
南昌
广州
独山子
鄯善
赣州
樟树
枣阳
武威
酒泉
补充天燃气
扩大消费市场
线路弯曲考虑的因素:
地形、气源地、消费市场
(二)、西气东输——线路
固体废弃物污染
排放SO2,形成酸雨
可吸入颗粒物污染(PM10)
造成交通压力
能源消费
(中国)
70.4%
煤炭
3.3%天然气
①缓解能源紧缺状况;
②改善东部能源结构(煤 —天然气)
③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当地人民生活质量
④促进能源生产,调整轻重工业结构
⑤减轻东部铁路运输的压力
⑥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1)对输入区(东部):
(二)、西气东输的影响
(2)对输出区(中西部):
有利:
①开发西部资源,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②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改善大气质量
③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不利:
①输气管道线路长,生态环境易受破坏;
(二)、西气东输的影响
活动P95-96“西气东输”工程沿线
“西气东输”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保护至关重要。甘肃段沿线生态脆弱,工程穿越降水少、风沙大、植被稀疏的安西极旱荒漠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根据环保部门评估,工程可能破坏当地的植被,影响到裸果木、麻黄等第三纪孑(jié)遗植物的生长环境,阻隔野生动物的活动通道,对保护区内的大泉、小泉湿地造成不利影响,可能损害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遗迹。对此,国家和甘肃省有关部门通过深入研究和反复论证,提出了一整套科学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比如减少土方开挖量、控制垃圾污染、专人监管文物古迹、设置生态隔离带等,力争将损失降到最低程度。目前,工程沿线的生态环境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①工程沿线气候干旱、风沙大,施工环境恶劣。
②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破坏后很难恢复。
③途经野生动物活动通道,容易造成生态破坏。
④多历史遗迹,易造成人为损坏。
(1)说一说,我国实施“西气东输”工程面临的挑战有哪些?
(3)收集资料,分析“西气东输”工程给甘肃的区域环境带来哪些影响。
有利影响:①推动基础设施建设,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③为生产生活提供新能源,减少砍伐柴薪带来的环境压力。
沿线地区
①促进沿线相关产业发展;
②提高沿线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③地表植被破坏、荒漠化、水土流失、文物古迹破坏等问题
不利影响:①地表植被遭到破坏,生态恶化;②隔离南北山区动物活动的通道,引起物种资源的流失;③破坏文物古迹和雅丹地貌
活动P95-96“西气东输”工程沿线
是指青海、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天津等地区。
(三)、西电东送
阅读教材第90-91页,
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修建西电东送工程的原因?
2.总结西电东送的输电线路?
3.西电东送的意义?
问题导读:
(三)、西电东送
(三)、西电东送——原因
电能分布的不平衡(供)
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需)
(三)、西电东送——原因
南部通道:西南水电、黔、滇两省 坑口火电→广东
②中部通道:长江三峡、金沙江干支流
水电→华东地区。
③北部通道:黄河上游水电、
山西内蒙古火电→京津唐地区。
(三)、西电东送——路线
北线:将黄河上游的水电(龙羊峡、青铜峡)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
思考1:目前北路送电线输送的主要是火电,它是将煤炭资源转化成电能输出,与以往相比,对京津唐的经济和环境有什么好处?
减轻铁路运输的压力;
减轻大气污染,降低酸雨危害。
(三)、西电东送——路线
中线: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葛洲坝、三峡)输往华东地区。
思考2:中路主要为水电,电力开发对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有何好处?
①修建的水库,使上游河道水量增加,促进水运的发展②养殖水产③发展旅游④增加就业机会,增加经济收入。
(三)、西电东送——路线
南线:将红水河流域的水电(天生桥、龙滩)和云贵的火电,输往珠三角。
思考3:南路输送的主要是红水河水电,红水河只有几百千米,为什么水能却很丰富?
①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流量大
②位于第二、三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可进行梯级开发。
(三)、西电东送——路线
对西部地区:
(调出区)
①将西部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②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③提供就业机会。
④水利工程建设还有防洪、灌溉、航运、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⑤加强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对东部地区:
(调入区)
①缓解东部能源紧缺的现状
②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③减轻能源运输对铁路交通的运输压力
④减少环境污染
有利影响是主要的,不利影响可以通过工程或技术等手段加以克服。
(三)、西电东送——影响
阅读黄河上游是“西电东送”的重要基地
思考:黄河上游成为“西电东送”重要基地的条件?
(1)河流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开发建设的大中型水电站多,年发电能力强。
(3)建设大中型水电站成本较低。
(4)组建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梯度开发上游水电。
(四)、北煤南运
(四)、北煤南运
①我国煤炭资源集中分布于北方,山西、陕西、内蒙古尤为丰富。
②华东、华南地区经济发达,但煤炭资源明显不足。因此,“北煤南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秦皇岛港口堆放的煤炭
(四)、北煤南运——原因
①北通道:由大(同)秦(皇岛)、神(木)黄(骅)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出产的动力煤为主。
②中通道:由石(家庄)太(原)、邯(郸)长(治)等铁路组成,以外运山西出产的焦煤、无烟煤为主。
③南通道:由太(原)焦(作)、侯(马)月(山)、陇海、西(安)(安)康等铁路组成,以外运晋陕煤炭为主。
水运:海运下水港口为秦皇岛、唐山、天津、黄骅、青岛、日照、连云港等,接卸港主要为华东、华南沿海各港口;长江、大运河也承担了相当数量的煤炭运输任务。
(四)、北煤南运——路线
方式 优点 缺点 适合运输的货物
铁路 运输
公路 运输
水路 运输
航空 运输
管道 运输
速度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
造价高、消耗金属材料多;占地广,短途成本高。
运量大、速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因素影响小、连续性好。
运量小,耗能多,成本高,运费较贵。
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装卸方便,对各种自然条件适应性强
速度快、运输效率高
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
运量小,能耗大,运费高,且设备投资大,技术要求严格。
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运量大、损耗小、平稳安全、连续性强、管理方便。
要铺设专门管道,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大宗、远程、时间要求不高的货物,如粮食、矿产品等
大宗、笨重、需长途运输的货物,如矿石、金属、牲畜等
急需,量小,贵重的货物,如急救药品等
短程,量小的货物,
液态或气态货物如石油、天然气等
活动探究P93
1.据图指出目前我国“北煤南运”采用的主要运输方式,并简述其运输方式选择的合理性。
阅读教材P92并思考下列问题:
海洋运输(海运)。
合理性: 煤炭属大宗货物,海洋运输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特点;煤炭的输入地大多有便利的港口。
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海运+河运)。
合理性: 煤炭为大宗货物,运量大,“北煤南运”运距长,铁路运输运量大、运费低、受天气和自然环境影响小,运输安全,适合中长距离的大宗货物运输。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长期以来,我国“北煤南运”存在着运力不足、通道布局不够合理的问题。湖北、湖南、江西三省为我国缺煤区,目前每年需要调入煤炭4亿吨,中长期更达6亿吨。为此国家修建了从内蒙古西部到华中地区的运煤通道浩吉铁路。该铁路北起内蒙古鄂尔多斯的浩勒报吉站。南到江西吉安。跨越内蒙古、陕、晋、豫、鄂、湘、赣7省(自治区),全长1837千米,设计年输送能力2亿吨,是我国最长的运煤专线铁路。
简述浩吉铁路建设的必要性。
①湖北、湖南、江西煤炭需求量大,但缺少运煤专线②原有通道不足,需开辟新的运输通道③能极大缓解北煤外运铁路的运输压力④有效缓解中东部地区的煤炭供给缺口,保障我国能源安全。
活动探究P93
3.有人提议在北方产煤区建坑口电站,改“北煤南运”为“北电南送”,你是否赞同 并说明理由。
赞同:缓解铁路运输压力;减少煤炭资源运输中的浪费,节约成本;延长产业链,增加煤炭的附加值(对煤炭产区)。缓解电煤供应紧张的局面,调整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对能源输入区而言)。
不赞同:建设坑口电站和输电线路,成本较高;加剧当地环境污染;消耗大量的水资源。
活动探究P93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特点:工程量浩大,建设周期长,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资金和技术。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空间布局,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可靠的资源供给,资源调配线路造价,沿线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经济状况,可能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
有利影响:
将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效益;
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优势产业集群和大型产业基地;
不利影响:
资源减少、环境破坏、原材料经济占比高、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
对调出区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有利影响:
解决了当地资源短缺的问题,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当地发展提供了资源支撑;
不利影响:
也可能引发一些生态环境问题。
对调入区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天然气资源
勘探开发
天然气化工
电力工业
钢铁工业
建材工业
基础设施
建设
利:为沿途省区的发展创造契机,激活沿线地区的钢铁、建筑、建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不利:
运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地貌类型复杂、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水土保持等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工作非常重要。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沿线区:
必要性
小结
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
资源跨区域调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调出区
调入区
沿线区
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气东送
北煤南运
必要性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调出区 ①资源储量丰富;②资源生产量巨大;③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消费量远小于资源生产量,能够满足输出
资源调入区 ①经济发达,资源消费量大;②区内资源储量小或资源产量难以满足资源消费需求;③资源问题制约了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
根本原因 资源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
答题指导
2.资源跨区域调配线路的选择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资源供应、消费能力 稳定的资源供应和市场消费能力
线路长短、施工难度 线路长(短),地质条件复杂(稳定),施工难度大(小),建设成本高(低)
对环境的影响 线路经过生态稳定(脆弱)地区,避免(会)造成严重的生态问题
答题指导
3.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思考方向 规范答题术语
对资源调入区的意义 缓解区域能源、资源的短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对资源调出区的意义 变资源优势为经济效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
对两区域的协调发展 加强了区域间的交流;有利于带动经济的发展,促进共同富裕;有利于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答题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