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Ⅴ人教新课标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选修Ⅴ人教新课标1.3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30 08:5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课时演练·促提升
2012年9月3日,河南宜阳县宏源氧化钙 ( http: / / www.21cnjy.com )厂发生一起因雨后在山体上放炮打眼而发生的山体滑坡事件,造成2人死亡,一辆挖掘机被石块压在底部,事故发生后,宜阳县相关单位及领导立刻赶到现场抢救。据此完成第1~2题。
1.此次灾害中,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
A.雨水对山体的浸泡
B.降水增加了斜坡物质的转化
C.在山坡放炮打眼
D.植被稀少
2.下列人类活动属于降低受灾体易损性的是(  )
A.家中没人时关闭煤气阀门
B.地震发生时跳窗逃生
C.山区砍伐森林减轻对水流的阻力
D.开垦草原,增加耕地面积
解析:第1题,此次滑坡灾害的发生与人类在坡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放炮采石有关,再加上雨水的触发机制,促使其发生,而在山坡放炮打眼采石,为人类不合理的活动。第2题,A项是灾前正确的防范意识,有利于降低受灾体的易损性,而B、C、D三项为错误的应急措施或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行为。
答案:1.C 2.A
2014年春,珠江口咸潮活动强烈。在珠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的调度下,珠江三角洲地区未发生咸潮影响生活用水的事件。据此完成第3~4题。
3.以下措施中,可减缓咸潮危害的是(  )
A.修筑堤坝,抵御海水入侵
B.上游水库开闸放水,增加河流入海量
C.全部改种耐盐碱的作物
D.减少抽取地下水,多用河水作水源
4.当河流咸潮发生时,除造成淡水短缺外,还可能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三角洲海岸侵蚀
B.地面沉降
C.三角洲地区土地盐碱化加剧
D.发生赤潮
解析:第3题,上游水库适当开闸放水,增加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流的入海水量,可以缓解咸潮的危害。第4题,咸潮发生时,海水沿河道上溯,造成河流水和河流两岸地下水变咸,引起淡水短缺,同时加剧土壤的盐碱化。
答案:3.B 4.C
城市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城市化也会带来一些问题。读图,完成第5~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5.结合城市化前后的水文过程示意图,判断下面对城市化前后的部分水循环环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
B.城市化后地下径流量变大
C.城市化后地表径流量减少
D.城市化后的蒸发量减少
6.为了减少城市洪水的频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
A.架设高架桥,增高道路的路基
B.对楼房建筑进行加固,减小易损性
C.开辟绿地,转变土地利用类型
D.使河流渠化,加快泄洪
解析:第5题,图中有三条曲 ( http: / / www.21cnjy.com )线,其中一条表示自然降水过程,在图中已有说明。①②两曲线表示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量的变化过程。显然曲线①与②相比,洪峰大且出现的时间提前,应该是城市化后的地表径流变化曲线。城市化后由于建筑用地取代了草地、林地,水循环中下渗水量减少,与其相伴而生的是地表径流增加,而地下径流减少。楼群与硬化的路面不仅阻碍了水下渗的通道,也阻碍了蒸发的渠道,城市化后的蒸发量会减少。第6题,开辟绿地,可以增加降水的下渗,从而减小城市洪水的频率,其他选项的措施对减小洪水的频率作用不大。
答案:5.D 6.C
人们通常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据此完成第7~8题。
国家 孟加拉国 印度 马达加斯加 尼泊尔 莫桑比克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1 2 3 4 5
国家 瑞典 爱尔兰 冰岛 芬兰 挪威
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 167 168 169 170 171
7.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
A.台风天气 B.干热天气
C.寒潮天气 D.暴雪天气
8.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
A.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
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
C.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
D.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
解析:第7题,印度大部分位于低纬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区,大部分地区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第8题,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等国虽然纬度较高,极端天气如暴风雪、寒潮等也较多,但这些国家经济发达,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强。
答案:7.B 8.D
在人类社会的不同时期,影响人类的灾 ( http: / / www.21cnjy.com )害种类和人们的防、抗灾能力不同,因而出现不同的灾情。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自然灾害影响人类。据此完成第9~10题。
9.关于农业社会灾情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灾能力极弱
B.巨灾伤亡人口增多,财产损失巨大
C.人口、财产密度低
D.人员伤亡,财产有所损失
10.自原始社会至今始终威胁人类的自然灾害是(  )
A.地震 B.病虫害 C.海冰 D.旱灾
解析:第9题,在农业社会人类防抗自然灾害的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有所提高,由于经济有所发展,人口相对集中,自然灾害会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但是不会造成巨大的财产损失。第10题,地震从地球产生之后就不断发生,所以自原始社会至今始终威胁人类的自然灾害是地震。
答案:9.D 10.A
11.不能减小地震时受灾体易损程度的做法是(  )
A.用现代抗灾技术加固房屋
B.当地政府要保守地震灾情秘密,以免造成社会失稳
C.搞好防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D.进行抗震演习
解析:加固房屋是通过工程措施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防震知识的宣传和教育,以及抗震演习可以影响到人自身的易损程度。
答案:B
经核定,2013年我国各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然灾害共造成约3.88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5 808.4亿元(不含港澳台地区数据)。据此完成第12~13题。
12.材料充分反映了(  )
A.建设防灾减灾工程可改变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B.人以各种行为来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C.人类通过生态建设,可以增加环境的稳定性
D.自然灾害可造成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
13.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日趋强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对地面状况施加影响从而改造局部地区环境,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
B.人口是最活跃的受灾体,能以各种行为影响其他受灾体的易损程度
C.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往往受灾严重,“放大”灾害效应
D.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影响人类的灾害种类不断增多,影响范围也在扩大
解析:第12题,通过阅读 ( http: / / www.21cnjy.com )材料可知,自然灾害造成的影响包括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第13题,社会经济基础雄厚、政治稳定的地区,一般有足够的财力和物力来建设防灾系统,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救援,恢复灾区的生产,“缩小”灾害影响。
答案:12.D 13.C
2010年8月7日晚11时左右,甘肃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舟曲县城东北部山区突发特大暴雨,降水量达97毫米,持续40多分钟,引发特大泥石流灾害。读图,完成第14~1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4.下列关于舟曲发生泥石流灾害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舟曲地区山高坡陡谷深,植被很少,地层比较破碎
B.人类的认识水平有限,还没有对泥石流的规律性和周期性进行深刻把握
C.舟曲地区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D.该地区属于湿润地区,常年丰沛的降水造成流水溶蚀作用明显,地下喀斯特地貌广布
15.为防范该地区泥石流来年再次暴发,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大面积引种热带湿润地区的优良树种,增加植被覆盖率
B.减少大型工程(如开矿、修路)对山体的破坏
C.城镇和村落建在地势高的山坡
D.全体居民整体搬迁至地势平坦的河西走廊地区
解析:第14题,B项不是成因,C、D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项内容均不正确,A项为成因。第15题,该地区位于中纬度,不适宜热带地区植被的生长;山坡不适宜建设城镇和村落;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人口容量,若整体搬迁至河西走廊会加重河西走廊地区的生态环境压力,也不现实。
答案:14.A 15.B
16.近些年来,自然灾害在全球范围 ( http: / / www.21cnjy.com )频繁发生,自然灾害影响着人类生命安全,给人类造成极大经济损失,对自然环境也会产生极大的破坏。根据下表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一般年份中国自然灾害损失估计表
灾害种类
干旱 200~250 150~200
洪涝 100 150~200
风暴潮 2.5~5 50~60
冰雹与低温 15~25 20~30
森林火灾 — 50~100
崩塌、滑坡、泥石流 2.5~5 20~30
风沙和沙漠化 2.5~5 20~30
(1)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是什么 简述其形成原因。
(2)修水库会改变自然环境的一些特点。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河流域发生洪水灾害,陕西人就怪罪于三门峡水库,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却认为洪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请结合有关地理知识站在水库管理者的角度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地质灾害。简述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成灾强度不断提高的原因。
解析:第(1)题,从表中分析,损失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的自然灾害为干旱和洪涝,其原因一方面体现在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降水变率大,另一方面体现在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这无疑对灾情起到了“放大”作用。第(2)题,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是黄河含沙量大的成因,三门峡水库的淤积归根结底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工作效果不明显的结果。第(3)题,可从人类活动影响地表环境的稳定性,人类活动影响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的“缩放”作用三方面分析。
答案:(1)干旱与洪涝。我国东部季风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降雨主要是由于夏季风的影响导致锋面雨带的推移而形成,季风环流不稳定,会引起不同地区的水旱灾害;我国众多的人口和悠久的农业历史使得旱涝灾害影响加大。
(2)三门峡水库的管理者认为洪 ( http: / / www.21cnjy.com )水泛滥是陕西人自己造成的,理由是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工作成效不明显,导致黄河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严重,渭河流域发生洪水灾害。
(3)人类活动破坏地表环境的稳定程度;人类活动加大受灾体的易损程度;人类活动对灾情有“放大”作用。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地表面积内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生的地表水平面降低的现象。作为自然灾害,地面沉降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地质原因。现在当我们研究地面沉降的原因时,不难发现,人为因素已大大超过了自然因素。
材料二:北京市地面沉降危害分区评价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分析影响地面沉降的主要人为原因。北京地区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地面沉降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主要产生的危害有哪些
(3)简述防止大城市地面沉降的主要措施。
解析:不同地区地面沉降的原因不同,大城市一般是由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的,矿区主要是由过度采矿造成的,因此要根据其原因采取合理的措施。
答案:(1)导致地面沉降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过度开采石油、天然气、固体矿产、地下水等。北京地面沉降的主要原因:过度开采地下水。
(2)地面沉降直接破坏房屋、桥梁、道路等工程设施,同时还会引起洪水、风暴潮、海水入侵、盐渍化等灾害。
(3)节约用水、压缩地下水开采量、开展地下水人工回灌、调整地下水开采层次、进行地面沉降监测与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