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总结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三章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复习总结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30 17:3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复习总结
网络构建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专题1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区域发展一方面要对区域的自然条件实施改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另一方面要开发利用区域的自然资源。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条件的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事关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本专题以我国山西能源基地建设和美国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为典型案例,说明自然资源的种类、开发利用状况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1)山西能源基地建设的知识结构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2)河流的综合开发的知识结构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下图为“我国华北地区某乡驻地及周边部分辖区示意图”。经勘探,发现图示区域有储量丰富的大煤田。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该乡原有大面积的水稻种植,但近年来却不断缩减,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2)随着对煤炭资源的大规模开采利用,图示区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你推测一下会有哪些变化?
(3)图示区域除了通过铁路、公路等直接向外输出煤炭外,还将煤炭转化为电能输出,这样做有哪些好处?如果把坑口电站建在①处,是否合理?
(4)经过几十年的开采,图中区域煤炭资源几近枯竭。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区域规划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解析:该题以华北某地区域经济发展为背景,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考查学生解读与提炼信息及阐释地理现象的能力。第(1)题,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难以满足大面积水稻生长的要求;第(2)题,随着煤炭资源的开发,经济的发展,必将带动经济结构、聚落、交通、人口的变化及环境的影响。第(3)题,变输煤为输电一方面减轻了交通压力,同时也可保护输入区的环境;①地位于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且交通便利,适合建设坑口电站;第(4)题,可从延长产业链、发展新兴产业等方面思考。
答案:(1)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不适宜大面积种植水稻。
(2)①乡驻地逐渐发展成为新型的工矿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经济结构会由种植业和林果业为主发展为以工矿业为主;③居民数量迅速增加,多从事工矿业和服务业;④交通状况会有明显的改善,内外联系更加便捷;⑤生态环境有可能恶化,植被减少,水源被污染,空气质量下降等。
(3)好处是:①减轻交通运输压力;②减少能源输入地的环境污染。建在①处合理。
(4)①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②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等。
专题2 长江中下游防洪综合治理措施
要解决好长江中下游的防洪问题,必需采取综合治理措施。
1.在干支流广大地区进一步搞好水土保持,加强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1988年,国务院已成立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中上游水土保持委员会,全面推进中上游的水土保持工作,并将葛洲坝库区、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陇南地区、嘉陵江中下游地区、三峡库区列为全国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地区,国家每年拨出专项资金6 000万元进行治理。1989年国家批准了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作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重点工程,现正由国家林业局负责,加紧实施。
2.对主要支流开展治理,在支流上兴建水库。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流域已建成水库4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座,其中大型水库111座,除葛洲坝工程外,全部兴建在支流上。其中,有一大批大型水库有较大的防洪作用,如丹江口、东江、风滩、柘溪、乌江渡、碧口、陈村、万安、隔河岩等。正在建设的有五强溪、东风、宝珠寺等,将要建设的有紫平坪铺、瀑布沟、亭子口、合用、构皮滩、彭水、江垭、皂市等。
3.在干流上兴建三峡工程。
在长江各主要支流及干支流上游兴建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库,仍无法控制这些水库至宜昌间30万平方千米面积上产生的暴雨洪水,也就对荆江河段洪峰流量的削减作用不大。兴建三峡工程,可以解决荆江河段的防洪安全问题。
4.加强中下游堤防建设。
堤防永远是长江中下游防洪的基础设施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需继续加强。长江中下游堤防总长3万余千米。其中干流堤防长3 600千米。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堤防已经历过三次大的整修,累计完成土石方40.5亿立方米。目前的防御水位是按照1980年防洪方案确定的,沙市45.00米,城陵矾34.40米,汉口29.73米,湖口22.50米。“千里大堤,溃之蚁穴”,堤防的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繁重任务,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麻痹。
5.加强分蓄洪区建设。
现在遍布长江中下游的分蓄洪区(总蓄洪容量49 ( http: / / www.21cnjy.com )2亿立方米)都是已开垦利用的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相当稠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运用一次分蓄洪区的损失也会越来越大。因此,对于分洪失控后可能造成较大灾害的分蓄洪区,应修建分洪和退水建筑物,还应当因地制宜建设安全楼(台)、撤退道路、临时救生设施和通讯预警设施。并应尽早完善分蓄洪区的管理,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条例。
6.中下游河道整治与洞庭湖治理。
河道整治工程是长江中下游防 ( http: / / www.21cnjy.com )洪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统一规划,通盘安排,逐步实施。河道整治的任务有:重点河段的护岸和河势控制;裁弯取直扩大泄量;清除河道内行洪障碍;扩大或疏浚排洪河道等。
洞庭湖的治理,应当继续加强重点堤防建设,加快分蓄洪圩垸的安全建设,加快澧水洪道与南洞庭洪道的整治,加强湖区排涝设备的更新改造与电网建设。
7.加强防洪管理和非工程防洪措施。
主要内容有:①制定并严格 ( http: / / www.21cnjy.com )执行长江中下游防洪的有关政策、法规与法令,建立防洪基金,实行防洪保险等;②继续加强防汛预警、预报通讯系统的现代化建设,应用高新技术手段研究、提高预报准确性和延长预见期;③加强分蓄洪区管理,使区内的生产与生活适应防洪要求,在需要分洪时群众能安全转移;④继续强化由各级行政首长负责的防汛指挥和抢险系统。
   读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写出甲图中B、C两地形区的名称。
(2)比较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气候差异。
(3)甲图中的A河段和乙图所示河段都是洪涝多发之地,试分析导致两区域洪涝多发的共同原因和不同原因。
(4)简述治理上述河段洪涝灾害分别应采取的措施。
解析:首先要依据甲、乙两图的经纬网进行准确的区域定位,判断甲为海河流域,乙为长江荆江河段。再迁移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答案:(1)B为黄土高原 C为太行山
(2)甲图所示区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降水集中,冬季寒冷干燥;乙图所示区域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3)共同点:甲、乙两区域都属季风气候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季降水集中,且两区域地势低平,多洼地,不利于排水。不同点:甲图中A河(扇形水系)的五条支流几乎相汇于一处,且各支流同时进入汛期,而且出海口单一,给A河段巨大的洪水压力;乙图中的河流上游来水量大,河道弯曲(多曲流),水流不畅,不利于洪水下泄,极易溢出河道成灾。
(4)甲图区域应在各支流上游修建水库;同时开挖入海新河,减少洪水对干流的压力。乙图区域应对河道裁弯取直,加强巩固堤防,疏通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