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产业转移
——以东亚为例
自主学习(教材P87~P90)
1.概念和类型。
(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
2.产业转移的原因和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 生产成本 市场 原产地 直接投资
3.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主要因素。
①劳动力:具有充足、高素质且廉价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发达国家社会消费水平很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内部交易成本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降低内部交易成本,吸引产业转移。
③市场: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或不能满足自身发展需要就会开辟国际市场。为了避开多种限制就直接到市场广阔的国家或地区投资建厂。
(2)其他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
合作探究
为什么东亚国家或地区工业化之初都重点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什么在20世纪80年代劳动密集型产业从日、韩开始向我国转移?
答案: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低,主要要求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劳动力充足、价格低廉。东亚国家人口密集,劳动力充足,工业化之初,经济不够发达,劳动力价格便宜,因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的优势,为经济发展积累资金。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为劳动力产业向我国转移提供了可能,而此时日本韩国等经济已经开始转型,劳动力价格优势逐渐丧失,同时中国又拥有广阔的市场,因而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大量向中国转移。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1.产业转移分类
分类 范围 转移规律
区域产业转移 国内 由发达地区转移到欠发达地区
国际产业转移 跨国界 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先转移轻工业,后转移重工业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1)劳动力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市场因素。
( http: / / www.21cnjy.com )
[难点解惑]
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因素
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的三个重要因素。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是影响企业跨国转移的因素,在现实中,国际产业转移往往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的结果(如下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同步检测
外向型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面向国外市场,其生产活动主要分布在开发区。下图示意2010年我国各省区外向型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读图,完成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导致我国外向型制造业空间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是(D)
A.劳动力、政策 B.交通、劳动力
C.技术、市场 D.交通、政策
解析:读图分析,我国外向型制造业产值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东部沿海地区分布的比重大,西部内陆比重小。根据材料,外向型制造业的生产和经营主要面向国外市场,东部沿海地区港口优良,海上运输便利,便于产品出口。沿海地区改革开放政策实行的早,有多种形式的经济开发区。所以D对。劳动力人口可以大量迁入,不是制造业分布在沿海地区的主要因素,A、B错。制造业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不是技术指向型的,C错。
2.外向型制造业布局在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C)
A.增加就业机会 B.减轻环境污染
C.节省内部交易成本 D.减少职工工资支出
解析:外向型制造业布局在开发区与非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发区,提供的就业机会是一样的,A错。工业生产总会有废弃物排放,加重环境污染,B错。开发区工资水平比非开发区一般要高,不会减少工资支出,D错。在开发区布局,形成相关产业集聚的效应,可以节省内部交易成本,C对。
自主学习(教材P91~P92)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1)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可使国内的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而顺利实现产生结构调整。
(2)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1)发展中国家:主要发展处于成熟或衰退期的产业。
(2)发达国家:主要发展处于开发和增长期的产业。
3.改变区域地理环境。
(1)表现
(2)警示:发展中国家在接受发达国家重化工业转移的同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应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4.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
(1)产业转移国:产业大量向国外转移,会减少国内的就业机会,引起失业人口的增加。
(2)产业转移对象国:大量吸收国际产业转移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
合作探究
如何看待产业转移中伴随的污染转移问题?
答案:一些发达国家为了改善本国环境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现产业升级,将一些污染严重的重化工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承接这些产业,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但同时会牺牲本国的环境。因此,发展中国家应充分估计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加强对废弃物排放的控制和综合治理。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如下所示。
( http: / / www.21cnjy.com )
[难点解惑]
产业转移如何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产业的转移,导致了生产要素从原来的主导产业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到新的产业中去,例如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以促进转出区的劳动力提高自身素质,然后从事到新的产业中,例如高新技术产业,同样资金、政策等因素也会转移到新的产业中,促进新的产业的发展,从而推动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产业转变为新的产业为主导的过程。
同步检测
读不同国家产业变化过程的示意图,回答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甲类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是(B)
A.市场 B.劳动力
C.技术 D.交通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产业转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如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等。其中最重要的是:①劳动力因素。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③市场因素。甲类产业逐渐由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主要的因素是劳动力的价格。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由上图可知(A)
①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水平高 ②伴随着产业转移过程,Ⅱ、Ⅲ类国家环境污染可能加重 ③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Ⅰ类国家 ④市场是产业升级的动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根据图示:I类国家工业发展早,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技水平高;伴随着产业转移的过程,II、Ⅲ类国家污染可能加重。Ⅱ、Ⅲ类国家产业升级速度取决于本国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业发展的水平。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3.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B)
A.加快乙类产业的引进,推进工业化进程
B.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C.与Ⅰ类国家分工合作,集中发展甲、乙两类产业
D.只接纳高新技术产业的转移
解析:我国在产业调整中应该加快有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快本国经济的发展,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一、选择题
中国处于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时,需要严格限制高碳产业。据此回答1~2题。
1.我国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核心地带,其根本原因是(D)
A.企业为利用我国丰富的原材料
B.企业为开发我国庞大的市场
C.发达国家为转嫁污染
D.企业为降低生产成本,获取最大利润
解析:企业实行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获取最大利润。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政府部门该如何“过滤”国外产业转移的迁入,下列说法正确的有(B)
①取消针对外资企业的优惠政策 ②提高项目的投资金额 ③要警惕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移 ④要提高“进门”产业的选择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高碳”二字。“过滤”意在减少高污染企业的进入。
2014年初,我国部分地区出现了企业用工短缺的现象,有人称此现象为“用工荒”。结合下图,完成3~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劳动力、原料、技术三个区位因素,则甲、乙、丙、丁四种产业类型中最容易出现“用工荒”的是(A)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最容易造成用工荒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形中,甲产业投入要素中劳动力占80%,比例最高,属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很容易出现用工荒。选项A正确。
4.如果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从丙区域流向甲区域的要素最可能是(C)
①资金 ②劳动力 ③技术、管理 ④原料、燃料
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A.①④⑤ B.②④ C.①③⑤ D.①②⑤
解析:若图中a、b、c分别代表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则甲区域第一产业产值比重80%、第二产业产值比重8%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12%,以农业为主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丙区域第一产业产值比重20%、第二产业产值比重30%和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50%,以第三产业较为发达,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从丙区域流向甲区域的要素最可能为资金、技术和劳动密集型产业。选项C正确。
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B)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东西部的差异,东部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经济发达,但能源、资源不足,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但能源、资源丰富,两者可以互补,应将东部地区的高耗能产业和高原料消耗产业向西部转移,但并不是将高污染工业向西部迁移,因为西部生态环境脆弱。选B。
中国的制造业正面临着双重危机:一是部分制造业流向东南亚、南亚等地;二是某些智能制造重新回流美国。据此材料完成6~7题。
6.影响中国制造业面临双重危机的主要因素分别是(B)
A.市场、运输成本 B.劳动力成本、技术
C.原料成本、劳动力成本 D.技术、运输成本
解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劳动力成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不断上升,原依靠廉价劳动力发展起来的低端制造业难以生存,只能寻找劳动力更为廉价的东南亚地区,主要因素为劳动力成本,A、C、D即可排除,高端制造业主要影响因素为技术,B正确。
7.美国提出了复兴制造业的策略,使制造业出现逆转移,下列制造业中较难回流美国的是(C)
A.电子工业 B.汽车工业
C.服装工业 D.医药工业
解析:美国为发达国家,劳动力素质高,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也高,回流到美国的产业主要是技术要求较高,附加值高的产业,服装工业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较难回流到美国。故选C。
下图是我国中部某省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变化图。读图回答8~9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8.下列有关该省经济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C)
A.由于农民工向沿海地区流动,第一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
B.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迅猛增加
C.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
D.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三次产业就业比重均明显增大
解析: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第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业就业比重迅速减小,A错。随着东部地区产业转移,该省第二产业就业人口波动增加,后期增长缓慢,B错。随着城镇化速度加快,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增幅较大,C对。随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明显减少,D错。
9.为推动该省经济发展,提高就业水平,应积极发展(D)
A.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工业 D.现代服务业
解析: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第三产业就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重会持续增大。所以,提高就业水平,应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D对。劳动力导向型工业、技术导向型工业、动力导向型工业都属于第二产业,A、B、C错。
扩张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其原地区仍然属于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性产业,为了占领外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而进行的空间移动;衰退性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于外部竞争与内部调整压力而进行的战略性迁移。据此完成10~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0.下列产业中,最有可能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衰退性产业转移的是(A)
A.服装鞋帽生产 B.节能环保业
C.汽车零配件生产 D.高端装备制造业
解析:衰退性产业转移主要是指在本地不再具有比较优势产业的向外转移,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及高耗能、高污染、附加值低的产业。
11.衰退性产业转移对广东省东西两翼和山区产生的正效应是(B)
A.土地利用多样化,耕地面积扩大
B.增加就业机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
C.促进经济发展,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D.有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等问题
解析:接纳产业转移可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
二、综合题
12.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2年5月14日 ( http: / / www.21cnjy.com ),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地处中西部结合带,是全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该示范区的设立,有利于突破行政区划界限,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增强区域整体竞争实力,为中西部地区合作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新途径、新模式、发挥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
材料二 黄河金三角范围与周边省会城市地理关系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三 “黄河金三角区域”是世界苹果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产区中唯一符合苹果七项生态指标的最佳优生区。当地的苹果园经常通过果树下大片种植白三叶草(矮生的草本及多年生植物)来改造土壤,综合协调土壤中的水、热、肥、气等各项指标,(如种草能改善土壤团粒结构,增加土壤孔隙度,改善土壤通气性)调节果园局部小气候等,对果树生长十分有益。
(1)说明当地苹果园通过种草能改善土壤中的水分和肥力的理由。
(2)分析该示范区承接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3)阐述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的影响。
(4)“黄河金三角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煤 ( http: / / www.21cnjy.com )炭生产基地,但由于交通运输制约限制了煤炭经济的发展。请提出三条既能减轻交通运输压力又能将煤炭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优势的具体建议。
解析:(1)在苹果园种草,增加植被,可以减少水分蒸发,保持墒情,减少水土流失;种草可以作为绿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
(2)该区域位于中西部经济地带的结合部, ( http: / / www.21cnjy.com )具有承东启西的地理区位优势;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示范区);该区域能源和资源丰富;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土地廉价;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这些都是其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3)该地区承接了产业转移,会提供更多的就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机会,使该地区迁出人口减少,迁入人口增加;产业转移会促使当地人口由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迁移,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化水平提高。
(4)可以将煤炭资源转化为电力向外输 ( http: / / www.21cnjy.com )送;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生产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者在本地建立高能耗工业,减少煤炭外运量,同时也取得了经济效益。
答案:(1)种草能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保 ( http: / / www.21cnjy.com )持墒情(或保持土壤水分),改善土壤水分条件;种草能减少表土流失,减少肥力流失(或种草能作为绿肥还园,增加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2)地处中西部经济带结合处,具有承东启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沟通南北的地理位置优势;原材料和能源等供给充足;劳动力和土地丰富且廉价;交通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或投资环境改善);政策扶持力度大。
(3)该地区承接了东部地区的产业转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工业化进程加快,就业机会增加,收入水平提高;该区向东部发达地区迁移的人口会减少,其他地区人口迁入该区可能会增加;区域内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数目增多),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
(4)科技创新,对煤炭进行深加工,延长煤炭产业链;建设坑口电站,通过电力输出增加煤炭外运;在本地建设高耗能工业。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题目。
材料一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材料二 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30年来我国产业转移线路。
(2)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前沿,具有哪些区位优势?
(3)目前,西部地区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上部分产业的转移。试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带来的影响。
解析:(1)直接结合图例,注意先后顺序分析即可。
(2)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条件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地价)和社会经济条件(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历史条件)等因素分析,注意与当地的实际相结合。
(3)产业转移对西部地区(迁入地)的影响主要从资源开发、产业结构调整、就业和经济发展;环境问题等方面分析。
答案:(1)海外产业转移,最初多集中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珠三角区域;随着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兴起,(一些技术含量高的)制造业开始向这些地方转移;(随着土地、劳动力、能源等方面成本的上升与环境的恶化),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和资源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或答:大致形成国际产业向我国沿海经济圈转移,沿海经济圈向中西部转移的局面)。
(2)临海(地处沿海);历史上著名的对外开放地区;临近港澳;著名的侨乡,利于吸引境外资金,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国家政策优势。
(3)促进资源开发,促进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加快工业化(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城市化进程;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