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自主学习(教材P70~P72)
1.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2)相互关系:
2.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
(1)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①产业结构变化: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②工业内部结构变化: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比重下降,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
③产业转移情况。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 劳动密集
(2)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3.有利的地理条件。
(1)良好的区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
答案:港澳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合作探究
改革开放后,我国将珠三角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地理位置优越,同时珠江三角洲地区又是我国最大的侨乡之一,优势明显。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1.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珠江三角洲发展的有利条件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开始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以后,劳动密集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并成为仅次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密集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如下表所示。
国际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调整 契机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劳动密 ( http: / / www.21cnjy.com )集型、资源密集型工业比重下降,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上升,要在世界其他地区寻找出路(即进行产业转移)
国内背景 对外开放政策 关键 将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给予许多优惠政策
(续上表)
地理条件
良好区位
侨乡之一 内因
位于东南沿海,毗邻港澳,利于发挥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优势,接受产业扩散,参与国际分工
与港澳台胞、华侨、华人有着共同的文化背景和亲密的血缘关系,利于招商引资
[难点解惑]
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
随着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生产成本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特别是劳动力价格和土地租金的上涨,发达国家资源的减少,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迫使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到获得更多利润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
同步检测
读下图,完成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分析图示区域发展经济的条件。
2.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部分地区率先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原因何在?
3.在上图所示区域中,香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自由贸易(转口贸易)和金融服务而成为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广州和珠海等地则以制造加工业而闻名。分析该地区的产业分布对本地区经济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解析:第1题,自然条件应从地理位置、地 ( http: / / www.21cnjy.com )形、气候、水源、港口条件等方面去分析,社会经济条件可从科技、劳动力、政策等方面分析。第2题,从区位和历史两个方面加以分析,应首先考虑其特殊的位置,然后分析其地理传统和原有基础。第3题,从题干中可得到启示,即该地产业结构的差异以及资金和劳动力资源的优势和互补性;充分利用各区的相对优势,采取分工与合作,达到“前店后厂”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答案:1.有利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非常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三熟,珠江水系在这里水网密布,且降水丰沛;三角洲地形平坦,土壤肥沃;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劳动力充足,政府政策优惠等。不利条件:能源和矿产缺乏,人均耕地少,环境污染严重。
2.地理上毗邻港澳,具有对外交往的传统。
3.香港以第三产业闻名,广州、珠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以第二产业闻名。这两者优势互补,相互促进。香港拥有充足的资本和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力地促进了经济发展。珠江三角洲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和空间,如人力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交通便利等。
自主学习(教材P72~P75)
1.工业化进程呈现出两个发展阶段。
阶段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时间 1979—1990年 1990年以后
优势 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政策优势、侨乡 工业实力大大增强
劣势 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 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逐渐丧失
背景 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寻找新的出路 世界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蓬勃发展和发达国家与地区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 劳动密集型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举例 一些生产生活消费品的工厂迅速成长为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生产厂家 2002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占全国的1/3,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存在问题 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吸引的外资额增长相对较慢;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附加值相对较低,工业增加值的增长相对较慢 对外资的吸引力下降,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支撑产业升级的动力正在减弱;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2.城市化。
(1)途径。
①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②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2)结果。
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合作探究
为什么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改革开放早期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答案:提示:该阶段工业基础薄弱,劳动力丰富且廉价,珠江三角洲缺乏矿产资源,因此优先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两个主要阶段
(1)第一阶段特征及成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2)第二阶段特征及成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
[难点解惑]
珠江三角洲对外开放政策优势的变化
改革开放至1990年,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全国 ( http: / / www.21cnjy.com )唯一的对外开放地区,政策优势较为明显,而1990年后珠江三角洲地区政策优势已经不明显,并不是指国家不再给予优惠的政策,而是指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格局的扩大,有更多的地区国家也给予了相当的优惠政策。珠江三角洲原来在政策上的“一枝独秀”变成为全国各地“遍地开花”,使其比较优势不再明显。
同步检测
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变化和工业总产值增长图”,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有关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从1980年到2005年的变化,正确的是(A)
A.第一产业比重下降很快,农业类型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二产业比重有所上升,且工业结构没有多大变化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约40%,且以金融业为主
D.1990之前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较慢,1990年后,各产业结构变化速度快
解析:直接根据图示反映:珠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产业比重迅速下降,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工业结构逐渐由劳动力导向型向技术导向型、资金密集型转变;第三产业以旅游、商贸、金融等为主;三大产业在不同时期变化速度是不同的。故选A项。
2.下列叙述属于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原因是(B)
①矿产资源贫乏 ②外商投资规模相对较小
③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导 ④工业比重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③④
解析:外商投资规模小、以低端产业(劳动力密集型产业)为主是1990年以前该地区工业总产值低且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
自主学习(教材P75~P77)
1.问题产生的原因。
(1)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的限制,对外资的吸引力正在下降。
(2)缺乏合理的规划与管理。
2.问题表现:产业升级4面临困境、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3.对策。
(1)产业结构调整:以广州市为基地,发展石化、钢铁、汽车、造船等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推动产业升级。
(2)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加强分工与合作,构建以香港、广州、深圳为核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3)加强规划与管理。
合作探究
珠江三角洲矿产资源缺乏,为何还要发展产业基础薄弱的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答案: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资源缺乏,原先以轻工业为主,产业链条短,带动性不强,产业后劲不足,但由于石化、钢铁等产业发育程度高,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利于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再加上该区交通便利,经济发达,故发展了石化、钢铁等重工业。
同步辅导
[要点归纳]
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产生原因及解决措施
主要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产业升级面临困境 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都处于劣势;珠江三角洲由于南岭的阻隔,国内的腹地范围较小,影响产业升级 加强城市之间的协作,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重视科技、人才的引进;推进“泛珠三角”的区域合作
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 城市规模急剧膨胀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严重滞后不相适应,“城中村”现象普遍 加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完善城市基础设施
工业、城市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建设项目多,大量占用耕地 落实基本农田保护政策,提高城市土地的利用率
珠江水质恶化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提高污水处理率,实行达标排放
酸雨现象严重 火电厂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随雨水降落 大力推广洁净煤燃烧技术;发展核电等新能源;节约用电
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人口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产生大量固体废弃物 提高城市固体废弃物的处理率
[难点解惑]
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基础、科技实力和人才队伍对比长江三角洲处于劣势原因
长江三角洲从民国开始就是我国的工业中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业历史悠久基础相对比较雄厚;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教育比珠江三角洲发达,高素质劳动力多,从事科学研究的院所也比珠江三角洲多,所以珠江三角洲在以上三个方面都处于劣势。
同步检测
工业化与城市化是推动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读“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图”,回答1~3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①②③④代表的地区依次是(C)
A.苏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东北地区
B.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
C.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东北地区
D.东北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浙江温州地区、苏南地区
解析:结合中国各区域发展特征,对应模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对外开放政策,利用优惠条件吸引外资,促使其发展,可知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模式②是小商品经营的个体私营企业,推知是浙江温州地区;模式③是大城市的扩散发展乡镇企业,为江苏的南部,即苏南地区;模式④是由于资源的开发,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发展促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为东北地区。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模式有(A)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南沿海的城市化模式包括①②③三个模式。
3.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是(B)
A.城市建设速度过快—严格控制中小城市的发展
B.城市建设相对落后—构建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
C.城市建设速度过快—促进城市人口向农村转移
D.城市建设相对落后—加快发展特大城市和大城市
解析:珠三角的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化速度快,而基础设施建设缓慢,故出现了城市建设相对落后的局面,则需要完善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大中小城市合理发展的城市化模式,故选B项。
20世纪80年代前后都有的条件 与全国其他地区共同拥有的条件
区位条件、侨乡优势、对外开放政策 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
城市人口(万人) >500 100~500 50~100 20~50 <20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个) 1 2 5 9 27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数(个) 0 2 1 7 8
一、选择题
我国东南沿海某市原为农产品和部分轻工业原 ( http: / / www.21cnjy.com )料生产基地,1990年开始积极吸引外资,调整产业结构,建立起以化工、机械、纺织、电子、服装等为主的工业体系。下图是该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D)
A.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
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
C.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
D.产业结构趋于优化
解析:分析图中1990-201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市产业结构变化可以看出,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中间有波动,而且是前期下降速度较快,后期下降速度较慢,故答案A错误,早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故答案B错误,第三产业比重变化不大,答案C错误,产业结构逐渐由第一产业为主变化为第二产业为主导,第三产业比重较大,产业结构日趋合理,故答案选D。
2.促进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的措施是(B)
①逐渐将纺织、服装企业向内地转移 ②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 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
④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当前该市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结构较为合理,该市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方向应该是逐渐增加第三产业比重,成为该市主导产业,所以劳动力指向型(纺织、服装企业)和原料指向型(化工、机械)工业应该积极转出,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留出空间,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故答案选B。
珠江三角洲某中心城市周边的农民竞相在自家的宅基地建起了“握手楼”,据此完成3~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农民建“握手楼”的直接目的是(D)
A.吸引外来人口定居 B.吸引城市周末度假
C.增加自住房面积 D.出租房屋增加收入
解析:“握手楼”建在中心城市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边,而珠江三角洲地区由于人口迁入,房价过高,许多人没有自己的住房,所以农民可以出租房屋增加收入;而其目的不是出售,不是吸引外来人口定居;吸引城市周末度假不是直接目的;农民自家居住也不需要过多楼房。
4.“握手楼”的修建反映该中心城市(B)
A.居住人口减少 B.城市房价昂贵
C.人居环境恶化 D.城区不断扩大
解析:“握手楼”主要目的是出租,是因城市房价过高,许多人不能购买,才有出租市场。
读“某省城市、工业相关数据统计图”,完成5~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5.图中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是(C)
A.城市工业产值增加 B.城市人口总量增加
C.城市面积扩大 D.城市数量增加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省城市化的主要表现为城市面积扩大。城市人口总量与城市数量在图中未体现。
6.图中反映出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D)
A.城市化不利于工业化
B.工业化限制城市化
C.城市化与工业化无关
D.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
解析:由图可知:该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是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促进,即城市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工业化推进城市化进程。
下图表示工业化过程中农业、工业、服务业劳动力比例变化,读图完成7~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7.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A)
A.工业 农业 服务业
B.服务业 工业 农业
C.农业 服务业 工业
D.工业 服务业 农业
解析:随着时间的发展,农业劳动力比例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下降,对应曲线b,工业劳动力比例先上升,然后下降,对应曲线a,服务业的劳动力比例将持续上升,对应曲线c,所以A对。B、C、D错。
8.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城市化水平越高,服务业的劳动力所占的比例越大,所以最高阶段是④,D对。A、B、C错。
读“九大都市圈分布图”,完成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九大都市圈都具备的优势条件是(B)
①地形开阔、土壤肥沃、水网密集 ②气候适宜、取水方便 ③交通便利、工商业比较发达 ④人口自然增长快、科技水平高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可采用排除法。京津冀都市圈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排除①项。大上海都市圈人口自然增长缓慢,甚至是零增长或负增长,排除④项。
10.关于九大都市圈的叙述,正确的是(B)
①九大都市圈工业化、城市化水平高 ②九大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圈交通便利,相互联系紧密 ③九大都市圈社会经济水平高,辐射带动作用强 ④九大都市圈分布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九大都市圈虽然都交通便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但相互之间联系并不紧密,排除②项。湘鄂赣都市圈和成渝都市圈分别分布在中部、西部经济地带,不属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
11.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C)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C.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解析:城市气温高于郊区,故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加上尘埃较多(凝结核多),容易成云致雨。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珠江流域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珠三角”的城市发展走的是“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之路,城市集中了大量的以加工、组装业为主的中小企业。
(1)根据图中信息,指出红水河流域综合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向。
(2)简要说明20世纪八、九十年代“珠三角”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
(3)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缓解珠三角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短缺问题?
解析:此题考查了河流的综合开发问题、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以及解决珠三角资源、能源不足的措施。红水河位于西南地区,地形比较崎岖,经济相对落后,因此此河流应以水电开发、发展旅游、综合养殖等为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珠三角的工业主要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吸引了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加快了城市的发展。要解决珠三角的资源、能源问题应从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开源节流等方面分析。
答案:(1)水电梯级开发;发展旅游业;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发展水产养殖业等。
(2)以加工、组装业为主的中小企业吸引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使该地区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镇数目不断增多;企业扩张使大量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扩大了城市规模。
(3)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新技术产业;加强产业转移,将部分资源密集型产业、高耗能产业逐步向优势明显的周边地区转移;加强资源跨区域调配(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开发利用新能源,提高资源、能源利用率等。
13.阅读下图,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9月29日正式挂牌成立。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促进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优化经济结构有着深远的意义,同时对于上海的产业结构调整有着重大机遇。
材料二 2012年,上海港继续保持货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和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地位,成为我国外贸货运的主港区。上海港的港口早期集中于黄浦江中下游,自上世纪90年代起开始往长江口南岸扩展,至2005年开始使用位于杭州湾口的洋山港以满足超大型级货船的停靠要求。
上海自贸区
占地面积 28平方千米
所处区域 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上海浦东机场综合保税区洋山保税港区(陆域加岛域)
发展重点 金融、航运、贸易
(1)简述上海自贸区的地理位置特征。
(2)说明上海自贸区的成立对于上海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试分析上海自贸区今后重点发展行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说明上海港主港区区位变迁的特点,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解析:(1)上海自贸区的位置特征主要从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对位置(位于上海东部南部以及沿江、沿海分布),绝对位置(经纬度位置)描述,并结合其自贸区分布特征作答即可。
(2)贸易属于第三产业也就是服务业,所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服务业比重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会下降,第一产业也会受到影响而略微降低。金融:上海是金融中心,有基础,另外自贸区的发展是属于国家政策,有政策支持,并且上海有较多高素质人才支撑;航运: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入海口,有较大型的港口条件;贸易:上海的经济腹地大,且具有较多的国际或者区域的交易平台(上海经济发达,与世界上多个国家和地区相往来)。
(3)从图中可以看出向更深的水域迁移其目的是满足大型船舶的装卸货物,同时也是上海建立国际航运中心的需要。
答案:(1)集中分布在上海市的东部及东南部;沿江沿海的分布;位置形态呈点状分布。
(2)第三产业比重将提高;第二产业 ( http: / / www.21cnjy.com )比重将降低;第一产业比重仍将微调降低。金融:上海的人才资源与历史基础;上海的基础设施能有效服务金融业的发展;上海良好的政策扶持等要素。航运:地理位置优越,位于我国海岸线中枢,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超大型港口等基础设施完备。
贸易:上海建有国际或区域性的交易市场平台;上海的经济腹地广大等。
(3)向航道更深的水域迁移;主要原因:船舶大型化,吃水深度增加;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