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二地理人教版必修三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09-30 18:0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学习目标】
1、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
2、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3、理解西气东输对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发展以及对地理环境各有什么影响。
【学习过程】
一、西气东输的原因
读图思考:1、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的总体特征?
2、在图中填出陆上天然气集中分布区的名称。
(新疆气区、青海气区、川渝气区、鄂尔多斯气区)
二、西气东输线路分析
(一)工程概况
工程 起点 终点 跨越行政区 穿越地形区 跨域河流 跨域山脉 选线依据
一线 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 长江三角洲的上海 (西)新、_____________________(中) 晋、豫、皖(东)苏、沪 塔里木盆地、__________、河西走廊、__________、黄土高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等 黄河、淮河、长江等 吕梁山、太行山等 自然:资源与________ 社会经济:________
二线 ______________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西)新、甘/陇、宁、陕/秦(中) __________(东)苏、沪、粤、桂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黄淮平原、江淮平原、长江三角洲、__________、珠江三角洲等 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 南方丘陵、南岭等
三线 福建、广东 (西)新、甘/陇、宁、陕/秦(中) 豫、鄂、湘、赣(东) __________ 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南阳盆地)、洞庭湖平原、南方丘陵、__________ 黄河、淮河、长江等 秦岭、武夷山
(二)产生的影响
西气东输 经济方面的影响 环境方面的影响
对西部地区发展影响
对东部地区发展影响
对东西部协调发展的影响
三、西电东送
输送通道 电力来源 输往地区
北部通道 ________中上游的水电、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 ________地区
中部通道 ________中上游的水电 ________地区
南部通道 西南地区河流的水电及________、________的火电 ________
四、南水北调
(1)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_____位,人均占有量_____,海河流域人均水量最少。
(2)水资源区域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差异,_____多_____少,_____多_____少。
(3)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全国的缺水城市大部分是_____城市。
(4)结合P102图5.18和图5.19可知:北方_____严重缺水,长江_____最适宜调水。
(5)结合P101图5.17,列表比较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比较分析
调水路线 东线 中线 西线
水源区 长江下游江苏扬州江阴段 长江中游丹江口水库、三峡水库 长江上游金沙江及其支流雅砻江、大渡河
供水区 黄淮海平原东部地区 京津、华北平原中西部及沿线湖北、河南部分地区 西北干旱地区,重点是青、甘、宁、内蒙古、陕、晋六省(区)
地形、地势对调水路线的影响 黄河以南需_____提水,以北可顺地势北流 地形复杂;地势南高北低,水可_____ 地形_____ 工程_____
现有可用的配套设施 好,有_______________及沿线湖泊可利用 较好,_____水库可利用 差
(6)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①积极意义:
____效益:改善供水区投资环境,吸引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国内外资金,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同时可以缓解城乡争水、地区争水、工农业争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安定。
_____效益:大大促进供水区经济发展。
_____效益:增加供水区城市生活用水和工 ( http: / / www.21cnjy.com )业用水,美化环境,改善城乡居民的卫生条件。缓解____________________趋势和漏斗面积进一步地扩大,控制地面沉降。使区域生态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
②可能带来的环境问题:长江径流量______,河口盐度______,长江航道______,土壤易发生____________,对江淮沿线地区农作物的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影响长江下游及输水沿线的生态环境。
(7)国家在规划南水北调工程时,提出“先节约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方针。
五、资源跨区域调配研究规律
[典型例题]
【例1】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西气东输路线所经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变化
(2)西气东输的中段发生了弯曲,与直线距离相比,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陕、晋两省能源短缺的状况 B. 加快陕、晋两省能源外运
C. 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气区 D. 拉动陕甘宁地区经济的发展
【例2】下图示意我国及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带能源自给率的变化情况。完成(1)-(2)题。
(1)图中四条曲线代表西部地带的是( )
A.Ⅰ B.Ⅱ
C.Ⅲ D.Ⅳ
(2)下列地区可以大量调出能源输往Ⅳ地带的是( )
①东北地区 ②西北地区
③青藏地区 ④西南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例3】从资源、能源角度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虑,目前右图阴影区工业化进一步推进的制约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有效突破能源瓶颈?
【巩固训练】
右图为某区域某种自然资源储量和需求量关系图。读图回答1~2题。
1.若该种自然资源为能源,下列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
A.我国东北地区—①
B.我国华北地区—②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③
D.我国西北地区—④
2.图中四地之间最有可能产生资源跨区域调配现象的是 (  )
A.①→② B.④→①
C.③→④ D.②→③
读我国西气东输主干管线工程示意图,完成3-4题。
3.西气东输路线所经地区自然景观的变化反映了地理环境(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 B. 由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
C. 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 D. 非地带性变化
4.西气东输的中段发生了弯曲,与直线距离相比,走了很多弯路,其主要目的是( )
A. 缓解陕、晋两省能源短缺的状况 B. 加快陕、晋两省能源外运
C. 为保证供气的可靠性,途经陕甘宁气区 D. 拉动陕甘宁地区经济的发展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全面通水,汉江之水终于抵达北京。读“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路线图”,回答5~6题。
5.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劣势有(  )
①调水量受季节限制,冬季水量少 
②需开挖新河道,增加工程量 
③污染严重,水质差 
④穿越黄河要建穿黄隧道 
⑤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A.③④⑤ B.①②④
C.①②⑤ D.①③④
6.下列关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由于大量调水,会加大汉江下游的防洪压力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7、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0年10月18日《亚洲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报》报道,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土库曼斯坦阿姆河右岸地区发现了一个大型油气田。将为连接中国和土库曼斯坦的中亚天然气管道提供更充足的供应。“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起始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经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到达中国霍尔果斯。该天然气管道与“西气东输”二线相连,构成一条横贯东西的中国天然气“主动脉”。
材料二 “西气东输一线”、“西气东输二线”走向示意图。
材料三 广东是能源消耗大省,人均能源储备不到全国水平的二十分之一。广东省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如右图所示。
(1)我国积极参与中亚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最主要的目的是(  )。
A.扩大出国劳务规模,缓解就业压力 B.拓展国外市场,赚取外汇
C.保证我国的油气进口,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 D.发挥国际主义精神,援助友好邻邦
(2)西气东输一线和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的地形区为________,它们共同穿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为________。
(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将使天然气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由现在的3.5%提高到5%以上。与用煤相比,每年300亿立方米天然气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3亿吨、二氧化硫144万吨、粉尘66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这反映出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设具有哪些意义?
(4)简述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所经主要地形区的地表环境特点以及铺设管道要克服的困难。
(5)为解决材料三所反映出的问题,广东省目前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有哪些?
8、左图和右图是某两国跨流域调水工程局部示意图,右图中饼图是C城市的工业结构图,A、B是两个水资源调入区代表性城市。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2 A、B两城市多年月均温(单位:℃)
(1) 与A相比,B的气温有何特点?
(2) 分析图中的两个水资源调入区缺水自然原因的异同点。
(3) 甲区域是玉米和 (粮食作物)生产基地,乙区域是以生产 和蔬菜为主的农业专业化地带。(4分)
(4) 从经济、劳动力因素分析甲、乙两区域作为农产品商品基地不同的有利条件。
甲区域 乙区域
经济条件
劳动力条件
(5) 根据右图分析C城市最大工业部门发展的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