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1.6它们去哪里了 说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一年级下册1.6它们去哪里了 说课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3-30 23:5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它们去哪里了》说课
一、说教材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下册,这课是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6课。在上节课《观察一瓶水》的基础上,学生将通过把水与其他物质混合,来进一步研究水的特征。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提出问题;如果我们把食用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食用盐、红糖和小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盐、糖、小石子遇到水是不是真的会不见了?2.探究活动;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3.研讨交流。通过观察食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后的变化,学生将进一步了解水的特征——有些物质能溶解在水中,有些则不能。
二、说实验器材
一瓶清水、3个透明杯子、三条搅拌棒、食盐、红糖、小石子、毛巾、回收杯、放大镜、温度计、4培养皿、勺子。
三、说实验原理
物体在水中的溶解
四、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质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2)能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的物体。
(3)能用搅拌的方法让水中的物体充分混合。
2方法与过程
(1)认识到可以用对比的方法观察现象。
(2)认可从多角度进行观察是一种严谨的科学态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
4、教学重点:有些物体能溶解在水中,而有些物体很难溶解。
难点:通过对比的方法,观察物体放入水中的变化情况。
五、说实验内容及过程
1、提出问题
如果我们把食用盐、红糖和小石子放入水中,水会发生变化吗?食用盐、红糖和小石子会发生什么变化?盐、糖、小石子遇到水是不是真的会不见了?
进行假设:
(1)盐遇到水,盐不见了或看得见。
(2)糖遇到水,糖不见了或看得见。
(3)小石子遇到水,小石子不见了或看得见。
3、实验设计:
第一用放大镜观察食盐、红糖、小石子。
第二把食盐、红糖、小石子放入水中充分搅拌
4、进行实验:
(1)讲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2)探索盐放入水中的变化
演示实验:盐放在水中
第一步,我们拿一个干净的杯子,在里面倒进半杯水。
第二步,我们把盐轻放入水里。
第三步,我们用玻璃棒搅拌。注意搅拌的时候要顺着一个方向搅拌,玻璃棒尽量不要碰到杯壁。
第四步,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
(3)探究红糖、小石子是否会溶解
第一:老师拿出红糖、小石子引导学生猜测把它们放入水中是否会溶解。
第二:老师引导学生按照刚才探究盐的4个步骤进行实验。
5、分析结果:
放入水中后的变化
盐 越变越小,最后看不见;水没有变色,透明
红糖 越变越小,最后看不见;水变红色,透明
小石子 石子大小没变,沉到水底;水没变化
6、进行汇报、交流:
六、创新之处
1、把块状的红糖进行研磨成粉末状,这样红糖在水中溶解的较快,实验效果较好。
2、把常温的清水换成温度较高的清水,这样红糖溶解的速度快。
七、探究与体验
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溶解是物体的一种特征鼓励学生对现象进行解释,指向更深层次的思考,激发他们研究的欲望。同时初步让学生认识溶解的现象。发展他们的为自己观点寻找证据的能力。让学生把学到的放大镜的使用方法以及搅拌的方法用在实验观察中,同时学会用刚学的科学名词“溶解”来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八、教学反思与评价
一个完美的科学探究活动,应该是“学生自己发现可研
究的对象,提出问题,进行假设,拟定实验计划,收集相关资料,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并进行汇报、交流”。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完成这样的科学探究活动。但是,真正做到这一步,需要一个能力形成的过程,如果只有探究的激情,而缺乏探究的方法,漫无目的地去操作。那么,只能说教师失去了应有的指导作用,是“有量无质”的探究活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