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过关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章末过关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04 21:1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卷(三)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测试时间:45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3分,共60分)
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的(D)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解析:图b中甲水文站流量变化大,且洪峰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早。说明没有经过图a中湖泊的调节作用。①、②、③地河流流量都经过乙水文站可测量到,只有④地流量由甲水文站测量。
2.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C)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解析:湖泊对河流径流量具有调节作用。
水库具有多种功能,如防洪、发电、灌溉、养殖 ( http: / / www.21cnjy.com )等,并且能改善局部地区的气候。图甲是某水库洪水时径流调节示意图,图乙是某水库蓄水前后对库区周围地区降水量的影响示意图。读图,完成3~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3.图中水库最高水位出现的时间是(D)
A.t1 B.t2之前 C.t1之前 D.t2
解析:水库进水量与出水量相等时,水库的水位达到最大值。
4.图乙中,导致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年降水量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C)
A.水库中心区蓄水后冬季气温升高,大气上升运动旺盛
B.常年在高气压的控制下
C.蓄水后夏季水域增温慢,大气的上升运动不旺盛
D.蓄水后水汽蒸发量变大
解析:水库中心区蓄水后,水面扩大。因水的热容量大,夏季增温慢,大气上升运动减弱,降水减少;冬季降温慢,大气上升增强,降水增多。
5.水库建成后,可能使河流下游地区(B)
A.洪涝灾害频繁 B.流量趋向稳定
C.诱发地震、滑坡 D.鱼类绝迹
解析:河流上的水库建成后,对库区下游河段具有调节径流量的作用。
读下图,完成6~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6.N资源的分布(B)
①低纬度地区缺失 ②范围有季节变化 ③主要在高纬和高山地区 ④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广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由图可判断该资源为冰川。南美洲低纬度地区分布有冰川,原因是地势高。南极地区分布广,而北极主要是海洋,冰川主要分布在北极附近的大陆上。
7.图中废物漂移方向(C)
( http: / / www.21cnjy.com )
A.改变国际海洋运输航道 B.沿北大西洋暖流流向
C.受中纬西风带的影响 D.由地震引发的海啸造成
解析:图中废弃物由日本向美洲西海岸飘,主要受中纬度的盛行西风影响。
读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完成8~10题。
           
8.下列选项对②环节有阻碍作用的是(D)
A.土质疏松 B.植被茂密 C.地势平坦 D.城市化
解析:②环节表示的是下渗。阻碍下渗的是城市化的水泥地面。
9.为了削弱人类社会水循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下列措施可取的是(C)
①减少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实施地下水回灌 ②增大河川的供水量 ③减少对深层地下水的开采,加强对浅层地下水的开采 ④加强城市污水的处理力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对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会导致地面沉降。城市污水经处理后排放,防止地表水、地下水受到污染。
10.城市化对城市水循环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A.不透水面积增加,使地表径流增加
B.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增加
C.城市热岛效应,使降水量减少
D.建筑物增加,使地表径流量减少
解析:城市化导致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上空降水增加;地表植被减少,使下渗量减少;地面硬化,使地表径流增大。
下列两幅图表现了雨水的两种不同处理方式,左图利用雨棚收集雨水,右图将雨水直接引入地下。读图,完成11~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左图表现的雨水处理方式,所起到的良性作用是(B)
①加剧城市涝灾 ②缓解城市缺水 ③有利于雨污分流 ④有利于地下水回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左图采用雨棚收集雨水,实现了雨水的资源化,既能减少地表径流,又能缓解缺水状况,这种模式和洪涝灾害并没有直接的关系。
12.右图显示的雨水处理方式,对水循环的环节影响主要表现在(B)
A.增加水循环中的下渗 B.增加水循环中的地下径流
C.增加水循环中的蒸发 D.增加水循环中的地表径流
解析:把雨水引入地下,有利于增加雨水的下渗。
下图为世界某大陆西岸沿海地区示意图,T1、T2为洋流流经海域的等温线。读图,完成13~14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3.该大陆及沿岸洋流性质可能为(A)
A.南美洲大陆、寒流 B.非洲大陆、暖流
C.北美洲大陆、寒流 D.澳大利亚大陆、暖流
解析:根据30°纬度的大陆西岸,海水等温线由南向北凸,可判断为南半球的寒流。
14.该海区表层海水大规模离岸而去,影响其流动的主要盛行风是(C)
A.东北信风 B.盛行西风
C.东南信风 D.东南季风
解析:形成副热带海区大陆西岸的洋流动力为信风,吹动洋流自东向西流。
下图1是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示意图。图2是海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层海水温度与洋流关系示意图,图中a、b、c为等温线,a>b>c,箭头表示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5~16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图1甲处的洋流与图2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相符合的是(D)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图1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甲位于其东侧,性质为暖流。根据南半球暖流等温线向南凸特征,判断D正确。
16.甲处洋流的影响是(C)
A.加快途经海轮航速 B.形成著名的渔场
C.使沿岸大气增温增湿 D.缩小海洋污染范围
解析:暖流有增温增湿作用,使沿岸地区降水增多。
英国海军军官加文·孟席斯所 ( http: / / www.21cnjy.com )著《1421:中国发现世界》认为,中国人最早绘制了世界海图,郑和船队早于哥伦布70年到达美洲大陆,早于库克船长350年发现澳洲与南极洲。下图是他根据史料绘制的洪保将军(郑和属下)船队的航线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7.从有利于航行的角度考虑,郑和船队出使南亚各国的最佳季节是(D)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解析:郑和下西洋,受东亚、南亚季风环流的影响,通常是冬季出发,夏季返航,主要是借助洋流,顺风顺水,节省时间。
18.关于洪保船队的见闻和经历,叙述正确的是(D)
A.①航段:正值旱季,阳光直射 B.②航段:夜空中的北极星指引航向
C.③航段:沿岸荒漠广阔无垠 D.④航段:沿途物质补给非常困难
解析:①航段由东向西行,考虑冬季风,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该为冬季;②航段在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③航段借助巴西暖流,沿岸森林茂盛;④航段在大洋中间航行,离陆地远,航行补给困难。
下图是从南极上空观察到的地球局部洋流示意图,图中箭头代表洋流流向。读图,完成19~2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9.以③为中心的环流圈(C)
A.其中的一支是东澳大利亚暖流 B.是南半球的中高纬环流
C.是南半球的副热带环流 D.位于印度洋,洋流流向会随季节而改变
解析:③属南印度洋,为南半球副热带环流,其中一支是西澳大利亚寒流。
20.有关洋流②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B)
A.在该洋流影响下,会形成世界性大渔场
B.该洋流会使沿岸地区增温增湿,故该洋流沿岸有热带雨林气候分布
C.该洋流会使自南向北流的船只航速增加
D.在该洋流的影响下,沿岸地区形成了沙漠气候
解析:②为东澳大利亚暖流,对流经的沿岸地区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形成了热带雨林气候。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4分)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写出图中河流所属的水循环环节。根据图中②、③两处的地貌类型,说出其成因并据此简述水循环的地理意义。(6分)
(2)由于人口增长,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简述这一现象的发生对当地气候及河流水文特征产生的影响。(8分)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中河流参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海陆间水循环,②为河口三角洲,③为冲积扇。图中①、④两处的森林正在被日益扩大的耕地所取代,将会导致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增大,水量季节变化增大。植被减少,蒸发量将减少,降水也会减少。
答案:(1)环节:地表径流(2分)。
②为河口三角洲,③为冲积扇;成因:②、③处均为流水沉积作用形成(2分)。
地理意义:塑造地表形态(2分)。
(2)对气候的影响:降水减少(2分);气温日、年较差增大(2分)。
对河流的影响:含沙量增大(2分);水量季节变化增大(2分)。
22.(16分)洋流的形成与全球风带密切相关,全球大洋环流可以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请观察下面两幅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对比两幅图,“世界局部地区洋流分布示意图”中实线箭头所示洋流主要是受什么风吹形成的。其起源地是哪个气压带?(4分)
(2)性质不同的洋流对流经沿岸地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产生明显影响,从而导致景观有显著差异。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与卑尔根附近纬度差异很小,但景观差异很大。一个是苔原景观,一个是森林景观。请运用洋流的知识,对其景观形成过程进行简要分析。(8分)
(3)①、②、③、④四个海区中,有大渔场的是哪个海区,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解析:(1)图中实线为北大西洋暖流,受盛行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风影响,根据风的受力情况,起源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2)主要从寒暖流的对沿岸气候的影响分析,从而影响景观。(3)①海区为纽芬兰渔场,成因是处于寒暖流交汇处。
答案:(1)盛行西风(或西风)(2分) 副热带高(2分)
(2)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岸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流流经(2分),有降温减湿的作用,形成苔原景观(2分);卑尔根附近,暖流流经(2分),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形成森林景观(2分)。
(3)①(2分) 寒暖流交汇(2分)
23.(10分)下图示意某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指出该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简述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对沿岸气候产生的影响。(4分)
解析:(1)读图可知,该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域(位于南太平洋靠近南美洲部分海域,秘鲁寒流流经)表层海水温度由东南向西北递增,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图中南部海域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2)若M附近海域表层海水温度异常,会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出现拉尼娜现象,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
答案:(1)由东南向西北递增(或由南向北、由近海向外海递增)(2分)。
原因:由南向北,纬度越来越低,获得太阳辐射越来越多(2分);近岸受(秘鲁)寒流的影响,比同纬度其他海域表层海水温度更低(2分)。
(2)若表层海水温度升高,沿岸气温升高、降水增多(2分);若表层海水温度降低,沿岸气温降低,降水减少(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