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 免疫调节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人教版高级中学课本生物必修3第二章第四节。联系前面三节有关稳态维持的内容,从现代生物科学的观点出发,突出免疫调节在稳态维持中的重要作用,是个体水平上稳态维持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节课突出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通过精心设计的课堂教学,积极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通过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与免疫有关的问题,利用合理的问题设置主动地探究其科学原理,体会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而社会的需求又推动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且,科学技术并不能解决所有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逐渐养成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理智地运用科学成果的情感和态度,形成关心社会的意识,努力使自己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教学目标
1、概述免疫系统的组成。
2、概述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3、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4、关注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进一步探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解决方法]
⑴让学生联系初中所学的知识,分析讨论人体需要通过哪些途径来抵御病原体的攻击。
⑵讲解第三道防线。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解决方法]
⑴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过抗体,故从体液免疫开始讨论,设置相关问题,结合示意图让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归纳。
⑵用类似的方法进行细胞免疫的教学。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方法
讨论法、讲解法。 教具准备:收集的相关资料、图片。
六、学生活动
1、交流和讨论各自收集的资料。 2、学生回答相关问题。
七、教学程序
(一)明确目标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第1课时
导入: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艾滋病及其防治方面的资料,课上进行交流和讨论:
⑴艾滋病的发现、艾滋病病毒、艾滋病的主要病症及其危害。
⑵目前全球及我国艾滋病的发展现状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
⑶艾滋病传播有哪些途径?
⑷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病人?面对艾滋病,我们能够做些什么?
⑸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历年的主题是什么?开展世界艾滋病运动有什么意义?
再深入讨论:
⑴艾滋病的病因是什么?
⑵艾滋病的死因是什么?
⑶为什么艾滋病病人最后往往是患不同的疾病而死亡?
⑷为什么艾滋病又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免疫系统的组成
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我们吃的食物中含有病原体,吸入的气体中含有病原体,周围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病原体,但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并不得病,这是为什么?人被HIV感染后,也并不立即得病,一般有几年时间的潜伏期,这是什么原因?这些都与人体免疫的防卫功能有关。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学生阅读教材P36有关内容,教师总结之: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呈现教材P37体液免疫示意图,设问:
1、抗原进入机体后首先会引起怎样的变化?
2、有几种细胞参与这个过程?
3、最后抗原是怎样被消灭的?
4、特异性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讨论并回答,教师归纳:
通过体液免疫机体只能消灭体液的病原体,如果病原体侵入了细胞,抗体就无能为力了,消灭这些病原体通过什么途径呢?
呈现教材P37细胞免疫示意图讲解,然后归纳:
教师归纳一下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再归纳一下有关免疫细胞: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三)总结
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
(四)作业布置
教材P40练习一1、⑴⑵,2
(五)板书设计
第4节 免疫调节
一、免疫系统的组成
二、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1、免疫系统的三道防线
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
非特异性免疫
免疫 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
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2、体液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3、细胞免疫的三个阶段及过程
4、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
5、有关免疫细胞的来源和功能
细胞名称
来源
功能
吞噬细胞
造血干细胞
处理、呈递抗原,吞噬抗体原结合体
B细胞
造血干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为浆细胞,记忆细胞
T细胞
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
识别、呈递抗原,分化成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
浆细胞
B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抗体
效应T细胞
T细胞或记忆细胞
分泌淋巴因子,与靶细胞结合发挥免疫效应
记忆细胞
B细胞或T细胞
识别抗原,分化成相应的效应细胞
第2课时
导入:上节课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有效地防御病原体,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
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自身组织和器官的损伤,称为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
医生给病人注射青霉素一定要皮试,有的人对花粉有严重的反应,这些都是过敏反应的表现。
呈现过敏反应发生机理示意图
设问:
1、什么叫过敏反应?
2、过敏反应有哪些特点?
3、如何防治?
4、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有何区别?
比较项目
性质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球蛋白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团
在艾滋病患者中,许多是由于缺少免疫力而死于病菌感染,也有不少是死于癌症。这是为什么?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他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的“自己”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艾滋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
四、免疫学的应用
教师举例讲解疫苗的应用,利用免疫原理进行疾病的检测。
[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面临的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认识到:一方面解决器官的排异问题,克服免疫抑制药物对人体免疫力的影响,以及通过器官克隆等方法解决供体器官来源问题,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解决目前供体器官严重不足的问题需要人们科学地认识器官移植,更需要唤醒人们心灵深处的爱心。
(三)总结
过敏反应机理,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及免疫学的应用。
(四)作业布置
教材P40练习一1、(3)3、4,二
(五)板书设计
6、自身免疫病
7、过敏反应
⑴概念
⑵机理
⑶过敏原引起产生的抗体与抗原引起产生的抗体的比较
比较项目
性质
分布
反应时机
反应结果
过敏反应中的抗体
球蛋白
吸附在皮肤、消化道、呼吸道黏膜、某些血细胞表面
机体第二次接触过敏原时发生免疫反应
使细胞释放组织胺,从而引起过敏反应
体液免疫中的抗体
球蛋白
血清、组织液、外分泌液
机体第一次接触抗原就发生免疫反应
使抗原沉淀或形成细胞团
三、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
四、免疫学的应用
1、疫苗的制取和应用
2、检测人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3、器官移植
课件60张PPT。 ●高中生物课件(人教课标版) 万晓军生物工作室(安义中学) 第4节免疫调节 能使人生病的细菌、病毒等几乎无处不在,我们的身体无时无刻不处在病原体的包围之中。但是,通常情况下,我们却并未感到不适。讨论1.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作出反应吗?2.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稳态吗?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不能会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维持内环境的稳态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并不能直接消灭入侵的病原体;也不能直接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那么身体靠什么来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
对付病原体和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要靠免疫调节。
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
免疫: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功能,通过免疫,机体能识别“自己”,排除 “异己”, 以维持内环境的平衡和稳定。一、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活性物质骨髓、胸腺、扁桃体、脾、淋巴结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迁移到胸腺中成熟在骨髓中成熟淋巴因子、 抗体、 溶菌酶等由T细胞产生由浆细胞产生造血干细胞人体内的免疫器官免疫器官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细胞: T细胞吞噬细胞B细胞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吞噬细胞淋巴细胞:T细胞、B细胞 功能: ①防卫功能
②监控和清除功能二、免疫系统的功能第三道防线: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皮肤、黏膜及其分泌物第二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
免疫三、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区别?1.第一道防线: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具有清扫(包括病菌)的作用皮肤和黏膜对病菌的阻挡作用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清扫异物2.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溶解。人体的血液和组织、器官(如脾脏、淋巴等)中含有的吞噬细胞,可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和消灭。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白细胞消灭病原体人体的防卫机制(第三道防线)人体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系统组成皮肤分泌物的杀菌作用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组成) 第二道防线
(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组成)皮肤和黏膜的阻挡作用黏膜上纤毛的清扫作用溶菌酶使细菌溶解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白细胞消灭病原体特点:先天的遗传的,不针对哪一种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非专一性) 1、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2、特异性免疫(获得性免疫): 特点: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它通常只能对某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组成)1、非特异性免疫有什么作用? 屏障作用,吞噬作用,正常体细胞的抗菌作用。 2、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它们两者之间的关系? 区别: 联系:特异性免疫是在非特异性免疫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异
性免疫的形成过程,又反过来增强了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 四、特异性免疫作用的过程(重点) 当病原体突破前两道防线后,特异性免疫开始发挥作用,其中B细胞靠产生抗体“作战”,T细胞靠直接接触靶细胞“作战”,前者称为体液免疫,后者称为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一、抗体与抗原1、抗原:能引起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例如:细菌、病毒等病原体表面的蛋白质等。异物性,大分子性,特异性特点体液免疫机体受抗原刺激后产生的,能与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2、抗体:一、抗体与抗原体液免疫体液免疫吞噬细胞
(摄取和处理)T细胞B细胞浆细胞
(效应B细胞)抗体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 抗原(特异性结合)增殖 分化效应阶段感应阶段反应阶段(一)体液免疫小部分分化记忆B细胞呈递 抗原体液免疫 体液中的抗原被体液中的抗体消灭,但如果病毒侵入了细胞则抗体就无能为力了。那么,消灭这些病原体又是通过什么途径呢?————细胞免疫如:病毒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二)细胞免疫细胞免疫抗原
(侵入细胞内)吞噬细胞T细胞记忆T细胞效应T细胞增强对靶细胞的杀伤力抗原暴露,被体液免疫消灭(激活细胞内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改变导致靶细胞裂解)细胞免疫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关系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效应
方式效应T细胞浆细胞(效应B细胞)产生效应
细胞靶细胞(宿主细胞)抗原作用对象细胞免疫项目体液免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三)两种免疫比较(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上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
2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
3效应阶段是抗体、效应T细胞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四)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关系 例如,进入体内的细菌外毒素,需要有特异的抗毒素与它结合,才能使它丧失毒性,因此主要是体液免疫发挥作用;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等是胞内寄生菌,也就是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而抗体是不能进入宿主细胞内的,这就需要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才能将这些病菌消灭;
而在病毒感染中,则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 在特异性免疫反应中,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之间,既各自有其独特的作用,又可以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
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能有效地防御一切病原体呢?1、T细胞的多少和HIV浓度之间有什么关系?讨论 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T细胞的多少与HIV浓度之间成反比例关系。2、HIV浓度升高、人体免疫能力丧失和艾滋病的直接死因有什么关系?T细胞在人体内可能发挥什么功能? HIV浓度上升,会破坏更多的T细胞,使T细胞数目下降,从而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丧失,不能抵抗疾病的侵袭,进而使人死亡。由此可以看出,T细胞在人体内能够攻击侵入的病原体。3、据图分析,艾滋病患者如不进行治疗,大约能生存几年?2004年,我国现存艾滋病感染者的人数估计已经达到84万。你如何看待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约9年问题探讨: 前面讨论的主要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通过这种防卫功能,使机体能有效地防御病原体,
那么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越好呢?你能不能举几个例子?(一)过敏反应概念: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抗原时所发生的功能紊乱。 (图片)特点: 1)、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2)、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
3)、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过敏原: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过敏原。花粉、鱼、虾、牛奶、青霉素、宠物的皮屑、羽毛等过敏反应机理:过敏原机体抗体些细胞表面释放组织胺等毛细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强、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强呼吸道过敏
(过敏性鼻炎,哮喘)消化道过敏
(过敏性胃肠炎)皮肤过敏
(湿疹、水肿)全身过敏
(过敏性休克)过敏反应返回(二)自身免疫病概念: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所发生免疫反应,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症状,就成为自身免疫病。图片:系统性红斑狼疮 风湿性关节炎
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酿脓链球菌表面的一种抗原决定簇心脏瓣膜上的一种物质抗体心脏受损
风湿性心脏病进攻进攻系统性红斑狼疮(三)免疫缺陷病 机体的免疫功能不足或缺失,不能有效抵抗抗原的感染而导致的疾病。艾滋病概念:先天性免疫缺陷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病HIV:艾滋病毒HIV侵入后HIV和T细胞浓度变化P36 资料分析感染期潜伏期症状出现期病毒分布: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和携带者的
血液、精液、唾液、泪液、尿液和乳汁中传播途径:性行为、血液、母婴预防措施:1)洁身自爱
2)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
3)不用未经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等
4)注射器等医疗器械必须严格消毒
5)需要输入的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艾滋病 免疫系统除了具有防卫功能外,还有监控和清除功能:
监控并清除体内已经衰老或因其它因素而被破坏的细胞,以及癌变的细胞。
我们体内每天都可能产生癌细胞,免疫系统时刻监视着突变了的“自已”成分,并将它们及时清除。
艾滋病病人由于免疫功能缺失,所以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大大升高。 免疫系统正是通过它的防卫功能、监控和清除功能,实现它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一旦免疫系统出现障碍,机体的内环境就会受到破坏,表现为各种各样的免疫系统疾病。六免疫学的应用1.预防接种(疫苗)
2.临床检测
3.器官移植(阅读P39<资料分析>) 免疫学的应用(1)预防接种自动免疫被动免疫通过接种疫苗(菌苗、疫苗),类毒素等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如:伤寒菌苗,乙肝疫苗,破伤风类毒素等通过直接输入抗体或淋巴因子使机体被动获得免疫能力如:破伤风抗毒素,免疫血清,免疫球蛋白 免疫学的应用器官移植: 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器官移植的成败取决于什么? 取决于供者和受者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LA),是否一致或相近。
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进行移植,但为减轻排斥反应,病人还需长期使用免疫抑制药物。资料分析:器官移植所带来的问题讨论1、最初进行的器官移植,为什么总是不成功呢?移植的器官对于被移植者来说是异物,免疫系统具有排异反应,但是,当时没有针对这一问题采取任何措施。2、在进行器官移植时,运用免疫抑制剂可以提高成活率。但这些药物会使淋巴细胞减少,反而容易患感染性疾病。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必须控制适当的剂量,恰到好处才有望使移植的器官能够较长时间发挥作用。3、仅靠医疗技术的改进,能解决器官移植所面临的所有问题吗?不能。例如,解决供体短缺的问题,需要有更多的人自愿捐献器官。4、1992年,中国红十字会创建了中华骨髓库,但在接下来的10年间,库存资料还不足3万份。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从2001年4月起,中国红十字会重新启动了这项计划,更名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并在北京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建立起分库。
你关注过有关报道吗?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什么意义?你愿意捐献造血干细胞吗?4、提示:建立骨髓库或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现在很多疾病,尤其是白血病的惟一的有效的治疗手段。我国每年约有400多万患者等待着造血干细胞移植。全国每年新增白血病患者4万人,而且主要发病年龄在35岁以下,其中50%以上是儿童。我国现在20岁左右的青年、少年及儿童中独生子女多,这就意味着很难在有亲缘关系的兄弟姐妹中找到造血干细胞供者,而在非血缘关系者中具有相同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配型、能够实施骨髓移植的概率只有1/10000-1/5000,甚至更小(如果供者与受者的HLA不同,便会发生严重的排斥反应,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只有尽快使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扩充到10万份以上,才可以初步适应临床的需要。成立志愿捐献者资料库就成为挽救患者的惟一途径。本节小结人体三
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第二道防线第三道防线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物质基础特点物质基础特点免疫系统一、二、免疫系统的组成三、特异性免疫的类型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的阶段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四、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艾滋病五、免疫系统的功能防卫、监控、清除六、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课堂练习1、下列不属于免疫器官的是( )
A、脾 B、淋巴结 C、扁桃体 D、肝脏
2、下列属于免疫活性物质的是( )
A、抗体 B、抗原 C、淋巴因子
D、溶菌酶 E、淋巴细胞
3、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不包括( )
A、免疫器官
B、免疫细胞
C、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
D、唾液中的溶菌酶和胃液中的盐酸DACDD4、关于人体三道防线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吞噬细胞在三道防线中都能发挥作用。
B、感染发生时,病原体已经突破了前两道防线。
C、第三道防线的结构最复杂,功能最强大。
D、第二道防线的杀菌物质是指抗体。C5、关于抗体的产生、特性和作用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抗毒素是抗体。
B、抗体都能被蛋白酶分解。
C、淋巴细胞都能产生抗体。
D、抗体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会对自身成分起免疫反应。C反馈练习一1)吞噬细胞只在非特异免疫中起作用。( )
2)淋巴细胞只有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才能形成效应细胞。( )
3)只要接触一次某抗原,记忆细胞就能长期记住该抗原的特征。( )
4)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 )√××√5)下列关于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机体自身的组织和细胞不可能成为抗原
B、抗原能与抗体或效应细胞结合,发生免疫反应
C、蛋白质及其水解产物都会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D、抗原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结合,发生特异性免疫反应D6)下列各项中,只属于细胞免疫功能的是
( )
A、抑制病菌的繁殖
B、使病毒失去感染人体细胞的能力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直接接触,导致靶细胞死亡
D、使细菌外毒素失去毒性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