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第三章 第6节 光合作用 举一反三(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第三章 第6节 光合作用 举一反三(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2 23:58:39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光合作用
考点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了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四)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转化
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但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变化:
(1)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水、二氧化碳)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如葡萄糖等),并放出氧气。
(2)能量转化: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来源、氧气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典例1: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答案】C
【解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完成了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物质转化是指将简单的无机物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解答】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所以X是二氧化碳,Y是氧气,C符合题意。
变式1: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答案】D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养料是二氧化碳,土壤能为植物提供有机物。
【解答】植物光合作用能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储存体内,而土壤中的水能供给植物,因此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D符合题意。
变式2:(2022八下·婺城期末)如图所示为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图,其中a、b表示这两种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物质。请回答:
(1)A表示的物质是   。
(2)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   。
【答案】(1)二氧化碳(2)释放能量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有机物+氧+能量;
呼吸作用的表达式是:有机物(储存能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则图示中的a部分表示光合作用,b部分表示呼吸作用;
【解答】(1)图示中的A物质是二氧化碳。
(2)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发生在生物体的线粒体。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变式3:(2023八下·拱墅期末)中科院研发了“液体阳光”技术,实现了简单有机物的人工合成。其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即在二氧化钛(TiO2)催化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和甲醇(CH3OH),后者是当下重要的清洁燃料。
(1)模型图中“”所表示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可以判断TiO2是催化剂的依据是   。
(2)该技术通过光伏捕获太阳能,最终将太阳能以液态燃料甲醇的形式储存并利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转化为   能的效率。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该过程类似于植物的   这一生理过程。
【答案】(1)H2;反应前后Ti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2)化学;光合作用
【解析】 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催化剂的定义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反应物化学反应速率(提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化学平衡,且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改变的物质(固体催化剂也叫触媒)。
【解答】(1)根绝质量守恒定律,得出模型图中“”所表示的物质是H2,可以判断TiO2是催化剂的依据是反应前后Ti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
(2)该技术通过光伏捕获太阳能,最终将太阳能以液态燃料甲醇的形式储存并利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效率。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该过程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这一生理过程。
故答案为:(1)H2、反应前后TiO2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2)化学、光合作用
考点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一)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方法
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淀粉储存在叶中。想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取叶片进行淀粉测试。如果检测到淀粉的存在,那么就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二)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1)实验过程
①暗处理、遮光: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第2天,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大头针固定,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
②照光:4小时后,去掉铝箔,将叶片摘下。
③脱色: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加热过程中观察到叶片由绿色慢慢变为黄白色,同时酒精变为绿色。
④漂洗、滴加碘液:到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可观察到被铝箔盖严的部分不变蓝色,叶片的银边部分也不变蓝色,而未覆盖的绿色部分变为蓝色。
(2)分析
①叶片部分用铝箔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铝箔,此处的变量是光照。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覆盖铝箔处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淀粉。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活动中使用了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的绿色部分(有光照的部分)变蓝,而白色(银边)部分没有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结论
①叶片绿色部分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③叶片的绿色部分产生了淀粉,银边部分未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实验过程
①在一只烧杯中放人清水,将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于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会收集在试管中。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
④将点燃的卫生香放人试管,可以看到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这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
(2)结论: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氧气。
(四)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未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淀粉等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和天竺葵的银边部分没有淀粉产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2)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猛烈地燃烧起来,这说明光合作用另-产物是氧气。
【能力拓展】
1.先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避免原来存在的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因此,可利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以免影响观察的效果。
3.酒精是易燃物,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而且也易造成酒精的过量蒸发。因此,要水浴加热。
典例1:(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乐用天竺葵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   (每幅图只用一次)。
(2)如图丙所示,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   。
(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为了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小乐选取天竺葵一正常生长的叶片,黑暗处理一昼夜后切断其主叶脉,再光照4小时,最后进行淀粉检验。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答案】(1)戊→丙→乙→丁 (2)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3)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并制造有机物 (4)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解析】 光合作用探究实验的六个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阳光,水和二氧化碳以糖的形式产生氧气和能量的过程。
【解答】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戊→丙→乙→丁 ;
(2)如图丙所示,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并制造有机物;
(4)叶脉运输水和无机盐,所以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故答案为:(1) 戊→丙→乙→丁 (2) 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 (3) 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并制造有机物 (4)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变式1:(2023八下·黄岩期末)”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经过图一所示的暗处理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B.图三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C.图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答案】C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A.图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故A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B.图三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所以酒精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图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故D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
变式2:(2023八下·椒江期末)小科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时,①~⑤是其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
(1)小科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是   (填实验序号)
【答案】(1)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2)①②③⑤④
【解析】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
【解答】(1)从实验的图中可以看出有无光照是本实验唯一的变量;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
(2)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是①②③⑤④;
故答案为:(1)植物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照(2) ①②③⑤④
变式3:(2023八下·路桥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关闭阀门K1和K2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K1,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④打开阀门K2,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
⑤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
(1)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步骤③后,若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   。
(3)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步骤⑤后,叶片ab中变蓝色的是   。
【答案】(1)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 (2)氧气 (3)Ca(OH)2+CO2=CaCO3↓+H2O (4)a
【解析】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叶片中的淀粉被耗尽,从而使实验的效果更加明显;通过对比实验能够看出,光合作用能够生成氧气,呼吸作用能够消耗二氧化碳;并且淀粉遇到碘液能够变蓝色。
【解答】(1)在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不进行光合作用,在黑暗处就可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2)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a叶片在透明的塑料袋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打开K1,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发现带火星的木条能够复燃,就能说明光合作用生成了氧气;
(3)b叶片在黑色塑料袋中,没有光照,不进行光合作用,但能够进行呼吸作用,打开阀门K2,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能够发现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是因为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其化学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
(4)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能够发现a叶片能够变成蓝色,b叶片不变蓝色。
故答案为:(1)耗尽叶片原有的淀粉;(2)氧气;(3)Ca(OH)2+CO2=CaCO3↓+H2O;(4)a。
考点三、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1)设计实验
①此项探究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改变因素是二氧化碳,最后观察植物有无淀粉生成。
②为了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就要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可以选取两个透明的塑料袋,一个装人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装人等量清水,分别套在叶片上。
③为了防止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应将塑料袋口扎紧,用胶带密封,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这样植物就不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了。
④为了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可将两组叶片进行淀粉检测实验,若装清水的塑料袋内叶片能变蓝色,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内的叶片不变蓝色,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
①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在植物上选定两片叶子,按确定的方案控制变量,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将两片叶子摘下,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是否有淀粉生成。
④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结果分析
①观察到实验现象:装有清水的塑料袋内的叶片变蓝;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内的叶片不变蓝。
②分析原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③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表达与交流
和同学交流实验结论。如果你的实验无法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请仔细分析原因,并和同学讨论应采取什么样的改进措施。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科学研究还证明,水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典例1:(2023八下·上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注: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2)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3)上图表示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甲、乙、丙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上图相符的是   。
【答案】(1)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2)二氧化碳(3)乙
【解析】(1)植物在光照下能进行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有机物(主要是淀粉)和水。淀粉遇碘液变蓝色。(2)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呼吸作用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因为植物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白天,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又进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所以二氧化碳浓度减小。
【解答】(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改变的是光照这个条件,而有无光照影响的是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光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吗
(2)装置丙中的氢氧化钠会吸收二氧化碳,使装置内缺乏二氧化碳而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加碘液叶片不变蓝色。故答案为:二氧化碳
(3)甲、丙装置中的幼苗只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会持续升高,不会降低;乙装置中的幼苗既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图符合。故答案为:乙
变式1:(2022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内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
B.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C.甲乙两装置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D.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
【答案】A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是光合作用。
(2)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是呼吸作用。
【解答】A:甲装置中装有清水,清水不能吸收装置中的二氧化碳,装置内的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乙装置中二氧化碳能被氢氧化钠吸收,装置内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所以,两个装置中的植物叶片经过脱色、漂洗、滴碘等步骤处理后,可观察到的现象是:甲中叶片变蓝、乙中叶片不变蓝,错误。
B: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叶片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淀粉),若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将甲乙两个实验装置放入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把叶片内原有的淀粉运走消耗,以排除原来贮存的淀粉对实验的干扰,正确。
C:对照实验设计原则是一个探究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实验变量,其他因素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便于排除因其他因素的存在而影响和干扰实验结果的可能。该实验的变量是二氧化碳,因此“甲乙两装置中加入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应等量”,正确。
D: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正确。
变式2:(2023八下·杭州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小应用以下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此外还用到了稀碘液、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和酒精灯等器材。回答问题:
(1)若烧杯A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则烧杯B中应加入10mL   。
(2)实验前,若要排除甲、乙装置中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具体操作是   。
(3)取下M、N叶片后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去除叶片原有的颜色。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4)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那么M、N叶片滴碘液后的现象是   。
【答案】(1)清水(2)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3)防止温度过高,引燃酒精(4)M、N叶片均变蓝
【解析】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并释放出氧气。
【解答】(1) 氢氧化钠能够吸收二氧化碳,所以烧杯A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则烧杯B中应加入10mL清水;
(2) 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可以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排除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等有机物对本实验的干扰;
(3)水浴加热的原因是可以防止温度过高,引燃酒精,而且也可以让色素溶解在酒精中;
(4)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那么都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滴加碘液都会变蓝色;
故答案为:(1)清水(2) 实验前,应将甲、乙装置中的天竺葵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3) 防止温度过高,引燃酒精 (4) M叶片变蓝,N叶片变蓝
变式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 ℃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
(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   变弱;②   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 ℃时,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答案】(1)是(2)小于(3)光照强度;二氧化碳(4)左
【解析】 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利用氧气和有机物,在活细胞,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丙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
【解答】(1) 光照强度为B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说明此时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刚好用于光合作用;此时呼吸作用的强度刚好等于光合作用的强度,所以水藻是进行了光合作用;
(2)水藻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一部分用于其自身的呼吸作用,多余的氧气才会释放到周围环境中,所以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小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 图乙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减少。 第一原因是因为当灯距离水藻越远时,光照强度越弱,光合作用的强度也就减少,释放的氧气相应的而减少;第二的原因是一直进行光合作用,当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不断地减少,所以光合作用减少,使得释放的氧气减少;
(4)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 ℃时,光合作用强度比30℃时强,呼吸作用比30℃时弱,所以光合作用随着光照强度将更快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所以B点将向左移动
故答案为:(1)是(2)小于(3)光照强度;二氧化碳(4)左
1.(2023八下·嘉兴期末)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我国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答案】D
【解析】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这个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解答】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 有机物中的过程,其场所是叶绿体。光合作用的实质是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故D正确,而A、B、C错误。
2.(2023八下·婺城期末)“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白莲植株的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当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答案】D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随时都能进行。水分和无机盐在茎木质部的导管中能自下而上地向枝端运输。叶制造的有机物,是通过筛管向下运输的。两个保卫细胞之间的小孔是气孔。气孔不仅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而且是散失体内水分的“门户”。
【解答】A.莲叶的光合作用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随时都能进行,故A错误;
B.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失水时,保卫细胞收缩,气孔关闭,故B错误;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故C错误;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进出的“门户”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
3.(2023八下·吴兴期末)如图①、②、③表示水稻的相关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B.②可拉动水分在水稻体内运输
C.③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D.白天只进行②③,晚上进行①
【答案】D
【解析】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
【解答】A.1为呼吸作用过程,释放二氧化碳的过程中也会释放能量;
B.2为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以促进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3为光合作用过程,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故可维持碳氧平衡;
D.呼吸作用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都会一直进行下去。故答案为:D
4.(2022八下·南浔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实验后,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B.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C.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答案】A
【解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
(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解答】A:叶片的遮光部分没有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图一中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变蓝色,A错误。
B.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C正确。
C.酒精的作用是溶解叶绿素。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目的是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便于观察,所以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A正确。
D.过此实验我们可以证明:见光的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未见光的绿叶不能制造淀粉,因此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D正确。
5.(2023八下·金东期末)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B.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D.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答案】D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而呼吸作用指的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
【解答】A.植物的光合作用储存能量,而呼吸作用释放能量,故A错误;
B.由于光照时间越长,光合作用越强,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就越多,所以在大棚夜晚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蔬菜的光合作用,故B错误;
C.仓库内的粮食只能进行呼吸作用,留有通风窗的目的是向外散失热量,降低粮食的呼吸作用,故C错误。
D.花盆底部有小孔,空气中的氧气可以较多的透过盆的底部进入盆内的土壤,有利于绿植根系细胞的呼吸作用,促进植物的生长,故D正确。
6.(2023八下·杭州期末)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答案】D
【解析】A、树林中的生物能正常生长发育,说明植物的光合作用总强度大于生物的呼吸作用总强度,而植物只在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所以白天CO2浓度应该降低,O2浓度应该升高,图示可以表示一天中O2浓度的变化情况。
B、图②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光合作用只在白天进行,呼吸作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
C、吸气和呼气是依靠膈肌和肋间肌等的活动而产生的。在膈肌收缩、横膈变得扁平的同时,肋间外肌收缩,肋骨向上、向外移升,胸腔体积增大,肺内压力减小,外界气体进入肺部,人就吸气。反之,当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人就可以呼气了。
D、正午温度过高,植物气孔关闭,减少水分散失,蒸腾作用减弱。
【解答】A.白天,植物的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强度,白天CO2浓度降低,故A错误;
B.图②中B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故B错误;
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内气压小于外界气压,气体进入肺部,表示完成一次吸气过程,故C错误;
D.白天随着温度上升,植物蒸腾作用增强,但中午时分,温度太高,为避免水分过多散失,植物气孔关闭,蒸腾作用稍有减弱,故D正确。
7.(2023八下·杭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植物能将太阳能转换并贮存在   中,所需的水通常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这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答案】有机物;光合
【解析】光合作用表达式:二氧化碳+水 光照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条件是光照,场所是叶绿体,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解答】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合成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故答案为分别为:有机物、光合。
8.(2023八下·婺城期末)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答案】(1)蒸腾(2)减少
【解析】水分以气体状态通过叶片表皮上的气孔从植物体内散失到植物体外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是叶片。绿色植物在有光照的条件下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在任何时候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
【解答】(1)蒸腾作用在白天和夜晚都能进行,因此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两个塑料袋内的绿萝通过蒸腾作用散失的水蒸气,都会在塑料袋的内壁上凝结成小水珠。
(2)将乙装置放在黑暗处,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了有机物,所以乙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减少。
9.(2023八下·嘉兴期末)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是植物细胞中的   。
(2)图中乙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答案】(1)叶绿体(2)呼吸作用
【解析】甲是光合作用;乙代表呼吸作用;
【解答】(1)甲是光合作用,①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2)乙代表的生理活动使呼吸作用;
故答案为:(1)叶绿体(2)呼吸作用
10.(2023八下·新昌期末)温度为25℃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当光照强度为   时(选填“n1"或“n2”),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答案】(1)n1 (2)光照强度
【解析】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环境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中要做好对照,分析各步骤的目的。当环境中光照增强,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光照增强到一定程度时,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光合作用强度也增强,但温度过高时叶片气孔关闭,光合作用强度反而下降。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解答】(1)当光照强度为n1时,CO2吸收量为0,说明此时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该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增多,说明此阶段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
11.(2022八下·舟山月考)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   能,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a、b、c三点中植物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答案】化学;c
【解析】(1)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在叶绿体里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释放氧气,同时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合成的有机物中的过程;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2)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才能进行,图中曲线光合作用只有在6~18点的白天进行;曲线呼吸作用在一天中变化不大。
【解答】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傍晚时分,由于持续了一天的光合作用,制造了大量的有机物,所以c点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12.(2022八下·诸暨期末)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d点前”、“d点"或“d点后”)。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答案】(1)蒸腾(2)d点前(3)多于
【解析】(1)植物大部分水分用于蒸腾作用。
(2)植物有光照时就开始有有光合作用。
(3)CO2吸收量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差值。
【解答】(1)植物大部分水分用于蒸腾作用。蒸腾作用散失的水分,液化后变成小水滴。 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2)有光照时就开始有有光合作用,d点前就已经有光照,所以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d点前 。
(3)CO2吸收量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的差值。A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更多,最后CO2吸收量相同,所以A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更多。
13.(2023八下·新昌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中,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植物光照下能产生   。
(3)现在依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米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了便于观察,需要对植物的叶先进行如图丙的操作,其中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   。
【答案】(1)不支持(2)氧气(3)溶解叶绿素
【解析】
①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时,需用先将植物进行暗处理一昼夜以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
②叶片在酒精中加热时,需水浴加热,因为酒精是易燃物,不可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
【解答】(1)海尔蒙特实验中,柳树质量的增加量明显大于泥土的减少量,所以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氧气能支持动物的呼吸,普利斯特利的实验中,B组小鼠存活时间更久,说明它获得的氧气更多,说明植物在光照下产生了氧气。
(3)淀粉遇碘变蓝色,为避免叶片原有绿色对实验现象的干扰,需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14.(2023八下·黄岩期末)图甲是被子植物叶片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向,字母A表示导管、B表示筛管,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图乙表示该植物置于密闭大棚内一天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Ⅰ表示的物质为   。
(2)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通过甲图中的C   (填结构名称)进出叶片。
(3)根据图乙曲线判断该植物-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答案】(1)水(2)气孔
(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因为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
【解析】图甲中Ⅰ水、Ⅱ二氧化碳、Ⅲ有机物、Ⅳ氧气、C气孔。 根据被子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及所需物质、生成物质进行解答。
【解答】(1)导管能够运输水和无机盐。图甲中的Ⅰ是由A导管运输来的,因此,表示的物质为水;
(2)C气孔是气体交换的窗口,因此,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通过甲图中的C气孔进出叶片;
(3)根据图乙的曲线可知:植物一天24小时内,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的二氧化碳浓度,因此,判断植物一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的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的总量。
故答案为:(1)水;(2)气孔;(3) 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大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因为e点的二氧化碳浓度低于a点 。
15.(2023八下·柯桥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完植机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   (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
(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图乙装置中的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乙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
【答案】(1)B (2)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淀粉;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3)m2
【解析】甲图中C代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A代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B代表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
【解答】(1) 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 蒸腾作用,所以填B。
(2)叶片不变蓝,说明植物体内没有淀粉,可得结论: 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淀粉 。切断叶脉,水分无法向上运输,A不变蓝,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水分。
(3)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植物积累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量-植物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m2时,植物产量最高。
16.(2023八下·婺城期末)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如图甲所示。小金依据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探究黑藻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B组在实验在中的作用是   。
(2)小科同学提出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金增加了C组实验:制得与A、B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不放黑藻,先将C组实验装置放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3)为了得出结论,小金继续取A、B两组中的黑藻叶片,经酒精褪色、漂洗等处理后,分别滴上碘液,结果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答案】(1)对照
(2)再将其放置于与A组相同的光照环境中等长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变化
(3)A组叶片变蓝色,B组叶片不变色
(4)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解析】根据光合作用原理及对比实验的条件及现象分析。
【解答】(1) B组在实验在中的作用是对照;
(2)要证明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实验操作为: 制得与A、B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不放黑藻,先将C组实验装置放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 再将其放置于与A组相同的光照环境中等长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变化 ;
(3)为了得出结论,小金继续取A、B两组中的黑藻叶片,经酒精褪色、漂洗等处理后,分别滴上碘液, 因A组进行了光照,B组没有光照,所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A组叶片变蓝色,B组叶片不变色 ;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及实验条件,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
故答案为:(1)对照;(2) 再将其放置于与A组相同的光照环境中等长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变化 ;(3) A组叶片变蓝色,B组叶片不变色 ;(4) 光合作用,以二氧化碳为原料 。
19.(2023八下·武义期末)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是   (填字母),生命活动B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2)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3)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发现:在   温度下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从表格中分析选择温度)。
【答案】(1)C;降低叶片温度避免被灼伤 (2)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3)20℃
【解析】植物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体内的水通过气孔以水蒸气的形式散发到大气中去的过程,所以图中B表示蒸腾作用。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内的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图中A代表呼吸作用。光合作用是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图中C代表光合作用。
【解答】(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即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气。所以是图C。生命活动B表示蒸腾作用,对植物体的意义是:降低叶片温度避免被灼伤 。
(2)呼吸作用是释放二氧化碳,释放二氧化碳越多,呼吸作用越强。由图表数据可知,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温度为5℃到35℃时,呼吸作用的强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强。
(3)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两者差距越大,积累的有机物越多。小组人员分析数据得到:20℃时积累的有机物最多。
20.(2023八下·吴兴期末)某校生物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1)实验开始前,需要将黑藻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   。
(2)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从植物角度分析甲组试管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   。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继续探究这个问题,小科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取一支相同的试管丙,   ,置于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   ,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答案】(1)让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2)黑藻的光合作用吸收了水中二氧化碳
(3)向BTB水溶液中吹入气体至溶液颜色变为黄色,不加入黑藻;黄色
【解析】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植物在光照环境下在植物细胞的叶绿体中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解答】(1) 需要将黑藻暗处理一昼夜 ,避免原有植物体内的有机物的干扰;
(2)甲组中的二氧化碳减小原因为光合作用吸收了二氧化碳;
(3) 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故应设计没有植物的实验组,如果呈黄色,则说明二氧化碳含量没有发生变化。
21.(2023八下·路桥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长势相同、等量的天竺葵,设置了三套如图装置(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变),用强度相同、不同颜色的光照射3小时后,观察各容器中液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液滴移动/mm
A 天竺葵 绿 25 左移1.1
B 黄 右移1.5
C 红 右移3.5
(1)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比较   判断光合作用强弱。
(2)A组液滴向左移动,那么绿光下天竺葵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小柯增设D组实验(装置及温度和A组相同),黑暗处理3小时。若测得D组的液滴   ,则说明绿光下天竺葵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1)光的颜色;相同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2)左移且距离大于1.1mm
【解析】对照实验的关键是变景的唯一性,也就是说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其它条件都相同,从表格中可以看出:植物吸收各种颜色的光进行光合作用的效率不同,设计对照时光的颜色是此实验中的变量,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本实验就是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此,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光的颜色;通过比较相同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即生成氧气的体积的多少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弱;
(2) 小柯增设D组实验(装置及温度和A组相同),黑暗处理3小时,若测得D组的液滴左移且距离大于1.1mm,则说明绿光下天竺葵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故答案为:(1)光的颜色;相同时间内液滴移动的距离;(2)左移且距离大于1.1mm。
22.(2023八下·富阳期末)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金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四套如图装置,在瓶中各加入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把等量的长势相同的黑藻放入装置中,将它们在暗室中置于功率为100瓦的台灯下等距离照射,30分钟后停止光照,测量氧气的体积(毫升),实验重复三次,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碳溶液浓度 1 2 3 4
0.01% 0.02% 0.04% 0.08%
氧气体积(mL) 第一次 5.0 12.0 21.0 21.2
第二次 5.3 11.5 20.0 20.3
第三次 5.0 12.0 20.0 19.7
(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表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8%时,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原因是   ;
(4)若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向广口瓶中注入溶液时,操作不太方便,请提出简单的改进措施   。
【答案】(1)氧气的体积
(2)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
(3)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
(4)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
【解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解答】(1)通过表格可以看出该实验通过测定氧气的体积,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该实验控制光照强度相同,改变了二氧化碳的浓度,发现氧气的体积先增大后不变,因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
(3) 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的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保持不变了,故答案为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
(4)既能方便添加液体,又能保证装置密封仪器是分液漏斗,因此改进措施是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
故答案为(1)氧气的体积 (2)在光照强度相同的情况下,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越高,光合作用越强,二氧化碳浓度高于一定值时,对光合作用速率无影响。 (3) 光照强度一定时,光合作用不再随着二氧化碳浓度增大而增强 (4) 改用分液漏斗加液体
23.(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乐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费,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
②在天竺葵上选定两片叶,按图甲所示进行处理,然后将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光照结束后,取下两片叶,按图乙所示进行水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其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X应为   。
(3)如图乙所示,小烧杯中液体Y的名称及作用是   。
(4)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若观察到只有    (填“A"”或“B")叶片变蓝,则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答案】(1)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
(2)20 mL氢氧化钠溶液
(3)酒精;使叶片脱色(或溶解叶绿素)
(4)B
【解析】 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同化二氧化碳(CO2)和水(H2O)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的过程,称为光合作用。
【解答】(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其目的是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
(2)本实验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甲中的A里面没有二氧化碳,B 中空气里有二氧化碳,所以A中的液体应该放入 20 mL氢氧化钠溶液 ;
(3)如图乙所示,小烧杯中液体Y的名称及作用是酒精,使叶片脱色(或溶解叶绿素) ;
(4)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若观察到只有B叶片变蓝,则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故答案为:(1) 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消耗完 (2) 20 mL氢氧化钠溶液 (3) 酒精;使叶片脱色(或溶解叶绿素) (4)B
24.(2023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盆栽天竺葵的绿叶经阳光照射4小时后,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1)光照前一天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2)叶片脱色时盛有酒的小烧杯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原因是   。
(3)该实验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4)如图所示为夏季晴天天竺葵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则一天中B点有机物积累的量   C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1)将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
(2)酒精易燃,发生危险
(3)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小于
【解析】(1)光合作用需要光,产物是淀粉和氧气,用碘液检验淀粉;为排除叶片中原来淀粉的影响,要先进行暗处理 (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白天光合作用比呼吸作用强,所以白天一直累积有机物。(3)设计锡箔覆盖部分叶片的对照实验,可探究光合作用是否需要光。
【解答】(1)光合作用产生淀粉,为了排除原有淀粉对实验的干扰,要先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淀粉,所以光照前一天需要将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
故答案为:将天竺葵置于暗处一昼夜
(2)酒精易燃,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有危险。
故答案为:酒精易燃,发生危险
(3)锡箔覆盖部位不变色,不被锡箔覆盖部位呈蓝色,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也说明光合作用产生淀粉。故答案为: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4)由图可知,A--E都在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持续地积累有机物,因此B点有机物积累的量比C点小。故答案为:小于
25.(2023八下·杭州期末)为了探究大棚内不同颜色的光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三盆大小和长势基本相同的草莓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容器编号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 草莓 绿 25℃ -
2 草莓 红 25℃ +++
3 草莓 黄 25℃ +
(1)请写出本实验的科学原理:①   ;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通过本次探究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中,除可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还可通过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答案】(1)光合作用需要光(2)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3)光的颜色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4)二氧化碳或CO2
【解析】①光合作用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淀粉),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②光合作用反应式:
(1)场所: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内。
(2)实质:制造有机物,储存能量。
(3)影响因素:光照(主要)、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
(4)能量转化:把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解答】(1)能量转化是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2)光合作用表达式:。
(3)根据光的颜色不同,氧气变化量也不同得出实验结论。
(4)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产物是氧气和有机物,我们可以通过原料的消耗和产物的生成量判断光合作用的强度。
26.(2023八下·义乌月考)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2)把经过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移到光下数小时,再将甲、乙、丙、丁四叶片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到酒精中.
(3)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G.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答案】(1)运走或消耗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
(2)叶绿素
(3)A;D;F
(4)A;C;E;F
【解析】本实验有3组对照实验,分别是甲叶的遮光部分和为遮光部分,丙叶的白斑部分和绿色部分,乙丁二氧化碳的有无。甲叶的对照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丙叶的对照说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乙丁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实验最后滴加碘液,可检验淀粉的有无。
【解答】(1)选作实验的植物前面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在实验前应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为的是将通过呼吸作用将牵牛花枝条中贮存的淀粉运走耗尽。
(2)因为叶绿素的存在会影响后面淀粉的检验,所以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除去叶绿素的绿色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3)A、甲叶未覆盖铝膜部分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
B、甲叶覆盖铝膜部分没有光照,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会变蓝。
C、乙叶片由于瓶内的二氧化碳被氢氧化钠吸收了,植物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滴加碘液不会变蓝。
D、丙叶片的绿色部分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
E、丙叶片的白斑部分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制造淀粉,所以滴加碘液不会变蓝。
F、丁叶具备光合作用的条件,能进行光合作用,有淀粉生成,滴加碘液会变蓝。所以选 AD F。
(4)甲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进行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光照。乙叶片与丁叶片形成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丙叶片的白斑部分与绿色部分形成对照,说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碘蓝实验说明植物光合租用制造了有机物淀粉。所以选 A C E F 。
27.(2023八下·嘉兴期末)小嘉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计时器、记号笔等。实验在暗室中进行,其中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恒定。
①按图组装实验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用记号笔标记红色水滴的初始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位置,闭合开关,并用计时
器开始计时。
③10分钟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
④分别调节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为30厘米、45厘米,重复步骤②③,数据如表。
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cm 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5 7.2 7.0 7.4
30 4.1 4.3 4.0
45 3.2 3.2 3.1
(1)实验中采用LED冷光源替换普通白炽灯泡,可以避免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除改变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外,还可以通过   来调节光照强度。
(3)分析比较数据,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   。
【答案】(1)温度
(2)移动滑动变阻器
(3)在一定光照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解析】(1)根据两种灯泡能量转化的不同分析;
(2)光源的亮度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有关,即电流越大,则亮度越大;
(3)在实验中,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越小,则光照强度越大,而光合作用越强,则相同时间内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越大,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越大,据此结合数据描述结论即可。
【解答】(1)LED冷光源将电能转化为光能,而普通白炽灯泡将电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因此后者对引起周围环境温度的升高,则:实验中采用LED冷光源替换普通白炽灯泡,可以避免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根据图片可知,闭合开关后,冷光源和变阻器串联,则变阻器的阻值越小,通过光源的电流越大,则亮度越高,那么:实验中除改变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外,还可以通过移动滑动变阻器来调节光照强度。
(3)根据表格数据可知,LED冷光源到玻璃容器的距离越小,则相同时间内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越大,那么得到结论:在一定光照范围内,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强,光合作用逐渐增强。
28.(2022八下·杭州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   。一昼夜后试管中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
(2)实验步骤⑦中,能变蓝的部位是   (填“a”、“b”或“c”)。
(3)该实验中,a、c相互对照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为天竺葵的银边部分)
【答案】(1)消耗叶片上原有的淀粉,排除干扰;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2)c
(3)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叶绿体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条件为光照,在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淀粉和氧气,生成的淀粉利用碘液进行检验。
【解答】
(1) 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消耗叶片上原有的淀粉,排除干扰;一昼夜后试管中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主要原因是细胞进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
(2)变蓝的部位即产生淀粉的部位,即接受光照和有叶绿体的结构,即为c;
(3)ac组变量为有无叶绿体,故结论为:光合作用的部位在叶绿体。
29.(2022八下·柯桥期末)下面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881 年恩格尔将好氧细菌和水绵放在同一透明的容器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里面的水绵制作成临时装片,并用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实验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的来源,做了如下实验: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实验三:小柯拿着盛有水绵的试管走进一间暗室,然后将同一盏白炽灯放在离试管不同距离的地方进行照射并观察。观察数据如下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5 10 15 20 25 3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61 55 42 32 25 21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当初恩格尔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能看到   现象。
(2)根据实验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依据是   。
(3)根据实验三,小柯想探究的问题是   。
【答案】(1)好氧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
(2)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水;释放出来的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的18O的比例无关
(3)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解析】1.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2.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解答】(1)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会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故实验一中当初恩格尔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能看到好氧菌向叶绿体被光束照射到的部位集中现象。
(2)根据实验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氧气中的氧元素全部来自于水,其依据是释放出来的氧气中18O的比例与水中18O的比例相同,和碳酸氢钠的18O的比例无关 。
(3)根据实验三,变量是试管与灯的距离,即光照强度,故小柯想探究的问题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
30.(2022八下·安吉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光照强度是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备5组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1~5,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mL浓度为0.01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
②取5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5装置中。
③晚上,5组装置用5个100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cm、60cm、50cm、40cm、30cm处照射。
④观察并记录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量,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绘制折线图如下。
(1)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   。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    (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3)实验收集的气体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气体量。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在几组实验中白炽灯改为   照射 。
【答案】(1)氧气 (2)不能 (3)小于 (4)等距离
【解析】本题考查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之间的关系。
【解答】(1)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气;故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有一定限度,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3)植物自身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所以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一部分被植物自身利用,一部分排到大气中被其他生物利用。故实验收集的气体量小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气体量。
(4)根据控制变量法,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则光照强度需要相同,故在几组实验中白炽灯改为等距离照射 。
31.(2022八下·临海月考)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上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 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 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   。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持续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选填“能”或者“不能”)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毫克.
(4)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提出一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答案】(1)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 (2)不能 (3)600
(4)适当增加光照强度(合理即可)
【解析】(1)识图:图中A点光照强度为0,此时只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为此时的呼吸强度;B点是光的补偿点(此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BC表示随着光照强度增加,光合作用强度增强。
(2)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光照、温度、水分、二氧化碳浓度、无机盐等。
(3)当光合作用速度大于呼吸作用速度时,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有两个来源,一方面是植物从外界吸收的,另一方面是植物细胞内呼吸作用释放的。
(4)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过程就叫光合作用。
【解答】(1)由图可知在B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速度为0,表明在该点植物既不吸收二氧化碳也不释放二氧化碳,所以在该点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达到动态平衡。
(2) n1 时植物的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速度正好相等,则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等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若从全天来看,晚上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白天又不积累有机物,则植物消耗的有机物大于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所以植物不能正常生长。
(3)所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n3时,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速率为10克/(分米2 小时)+5毫克/(分米2 小时)=15毫克/(分米2 小时),再由株叶面积为10分米 2 光照4小时,则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5毫克/(分米2 小时)×10分米2x4小时=600毫克。
(4)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适当增加光照强度。
32.(2023八下·吴兴期末)如图甲中的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进行叶片光合作用时的叶片,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A、B、C为曲线a上的点;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假设光照强度始终为H)。请分析回答:
(1)如果菜农在光照强度为H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应控制在   ℃左右;
(2)当温度达35℃时,请分析蔬菜叶片中有机物总量还能否增加,并说明理由   
(3)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至少说出两点)   。
(4)小科同学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如图乙。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由图乙可知,叶圆片Z在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   。
【答案】(1)20
(2)不能,温度达到35℃时,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和呼吸作用分解的有机物一样多,因此二者的差是0mg
(3)增加光照、降低温度、通风等
(4)X+Z-2Y
【解析】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氧气,合成有机物;植物的呼吸作用吸收氧气,将体内的有机物分解,释放二氧化碳和水。
【解答】(1)当两曲线间距最大时,即积累的有机物最多时,即温度为20摄氏度;
(2)温度为35度时,由图像可知,此时呼吸作用强度等于光合作用强度,故此时没有有机物的积累;
(3) 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 ,故需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可以通过增加光照等措施完成;
(4)由x到y可知,植物呼吸作用2小时消耗量为(x-y),后面两小时的质量增加量为(Z-Y),故合成的质量为 X+Z-2Y 。
33.(2023八下·婺城期末)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的产量,菜农们有以下的经验分享:
经验一:选用无色的棚膜,增加透光性。
经验二:往菜地的土壤里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增加土壤透气性。
经验三:在棚内植物上端50厘米处悬挂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如图)。
经验四:采用滴灌代替传统浇灌,可使棚内空气的湿度降低。
经验五:冬季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的经验能提高蔬菜产量做出合理的解释。
【答案】选用无色的棚膜,增加透光性,有利于植物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土壤里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增加土壤透气性,有利于根的呼吸作用;促进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悬挂的气肥释放的二氧化碳密度大于空气,会下沉,为蔬菜的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滴灌能降低棚内空气的湿度,有利于植物蒸腾作用,从而促进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冬季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解析】无色大棚膜:日光中各种颜色的光均能透过,光合效率高。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和无机盐,根的活性会影响他的吸收功能。 往菜地的土壤里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增加土壤透气性 可以使土壤疏松,土壤缝隙中的空气增多,有利于根的呼吸,促进根的生长。改进灌水方式采用滴灌代替传统的浇灌,可使棚内空气的相对湿度降低10%以上,有利于蒸腾作用,从而促进 植物体内水和无机盐的运输; 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在一定范围内植物的光合作用的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提高,但由于大棚密闭,气体交换受限,二氧化碳被室内作物消耗很大,光合作用就趋于停止。若能给温室内增施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可大大改善二氧化碳供给,强化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发育。又因为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所以会下沉。 冬季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量,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可以减弱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6节 光合作用
考点一、光合作用的原理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释放氧气的过程。
(二)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三)光合作用的过程
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叶肉细胞的叶绿体中,它产生的葡萄糖经转化后形成了淀粉。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从空气中吸收的,水则主要是从土壤中吸收,然后运输到叶片。叶绿体内含有的叶绿素等色素,能吸收阳光。
(四)光合作用过程中的重要转化
光合作用的过程十分复杂,它包括许多化学反应,但主要包含以下两方面的变化:
(1)物质转化:把简单的无机物(水、二氧化碳)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如葡萄糖等),并放出氧气。
(2)能量转化:把太阳能(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五)光合作用的意义
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还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来源、氧气的来源、能量的来源,是地球上几乎所有生物生存、繁荣和发展的根本保障。
典例1:如图为光合作用示意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表示氧气 B.Y表示二氧化碳
C.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 D.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变式1:将一棵重约0.2千克的柳树培育在肥沃的土壤中,两年以后连根挖出,脱水后称得重为11千克,其增加的重量主要来源于(  )
A.土壤中的无机盐 B.土壤中的无机盐和水
C.大气中的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土壤中的水
变式2:(2022八下·婺城期末)如图所示为有关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示意图,其中a、b表示这两种生理活动,A、B表示两种物质。请回答:
(1)A表示的物质是   。
(2)b作用的意义是分解有机物,   。
变式3:(2023八下·拱墅期末)中科院研发了“液体阳光”技术,实现了简单有机物的人工合成。其反应模型如图所示,即在二氧化钛(TiO2)催化下,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水和甲醇(CH3OH),后者是当下重要的清洁燃料。
(1)模型图中“”所表示的物质是   (填写化学式),可以判断TiO2是催化剂的依据是   。
(2)该技术通过光伏捕获太阳能,最终将太阳能以液态燃料甲醇的形式储存并利用,大大提高了太阳能转化为   能的效率。从能量转化角度分析,该过程类似于植物的   这一生理过程。
考点二、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
(一)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方法
植物的叶是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器官,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淀粉储存在叶中。想知道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我们可以取叶片进行淀粉测试。如果检测到淀粉的存在,那么就说明植物进行了光合作用。
(二)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1)实验过程
①暗处理、遮光:把盆栽的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第2天,用2张大小相等的铝箔在叶片绿色部分的相同位置从上下两面盖严,并用大头针固定,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
②照光:4小时后,去掉铝箔,将叶片摘下。
③脱色: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在酒精中,加热过程中观察到叶片由绿色慢慢变为黄白色,同时酒精变为绿色。
④漂洗、滴加碘液:到叶片褪成黄白色时,取出叶片并用清水洗净后,在叶片上滴加碘液。几分钟后,用清水冲掉叶片上的碘液,可观察到被铝箔盖严的部分不变蓝色,叶片的银边部分也不变蓝色,而未覆盖的绿色部分变为蓝色。
(2)分析
①叶片部分用铝箔盖严,其余部分未盖铝箔,此处的变量是光照。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而覆盖铝箔处未变蓝色,这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淀粉。这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活动中使用了银边天竺葵,此处想要控制的变量是叶绿体。叶片的绿色部分(有光照的部分)变蓝,而白色(银边)部分没有变蓝,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3)结论
①叶片绿色部分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
②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③叶片的绿色部分产生了淀粉,银边部分未产生淀粉,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三)验证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1)实验过程
①在一只烧杯中放人清水,将金鱼藻(或其他水生绿色植物)放于水中,将漏斗盖在金鱼藻上。
②在漏斗上面罩上盛满清水的试管。
③将整个装置放在阳光下。过一会儿,可以看到有气泡产生。这些气泡中的气体会收集在试管中。当试管中充满气体时,用大拇指在水中盖住试管口,将试管取出。
④将点燃的卫生香放人试管,可以看到带火星的卫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烧起来。这是由于氧气具有助燃性。
(2)结论:金鱼藻在光下产生了氧气。
(四)光合作用的产物和条件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叶片未遮光部分产生了淀粉,说明淀粉等有机物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片遮光部分和天竺葵的银边部分没有淀粉产生,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光和叶绿体。
(2)金鱼藻在光下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卫生香猛烈地燃烧起来,这说明光合作用另-产物是氧气。
【能力拓展】
1.先将银边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消耗掉,避免原来存在的淀粉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2.叶绿素可以溶解在酒精中,因此,可利用酒精脱去叶片中的叶绿素,以免影响观察的效果。
3.酒精是易燃物,直接加热容易发生危险,而且也易造成酒精的过量蒸发。因此,要水浴加热。
典例1:(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乐用天竺葵设计实验探究光合作用的条件和产物,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正确的实验步骤是:甲→   (每幅图只用一次)。
(2)如图丙所示,把叶片放到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水浴加热,目的是   。
(3)该实验可得出的结论是   。
(4)为了进一步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小乐选取天竺葵一正常生长的叶片,黑暗处理一昼夜后切断其主叶脉,再光照4小时,最后进行淀粉检验。该实验基于的假设是   。
变式1:(2023八下·黄岩期末)”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经过图一所示的暗处理后,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二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B.图三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C.图四中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变式2:(2023八下·椒江期末)小科在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时,①~⑤是其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
(1)小科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
(2)正确的实验步骤排序是   (填实验序号)
变式3:(2023八下·路桥期末)为探究绿色植物生理活动,某兴趣小组设计并完成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连接实验装置,关闭阀门K1和K2后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②将整个装置移到阳光下照射数小时:
③打开阀门K1,将透明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甲管中,待气体收集满后,打开橡皮塞,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
④打开阀门K2,将黑色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乙试管进行检验;
⑤取下两个塑料袋中的叶片a和叶片b,进行脱色、漂洗处理后,滴加碘液,观察两个叶片的颜色变化。
(1)步骤①把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   。
(2)步骤③后,若发现木条复燃,证明植物光合作用产生了   。
(3)乙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产生沉淀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步骤⑤后,叶片ab中变蓝色的是   。
考点三、光合作用的原料
(一)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吗
(1)设计实验
①此项探究要证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因此,改变因素是二氧化碳,最后观察植物有无淀粉生成。
②为了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就要以二氧化碳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可以选取两个透明的塑料袋,一个装人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另-一个装人等量清水,分别套在叶片上。
③为了防止植物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应将塑料袋口扎紧,用胶带密封,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这样植物就不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了。
④为了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可将两组叶片进行淀粉检测实验,若装清水的塑料袋内叶片能变蓝色,而装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内的叶片不变蓝色,则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实验过程
①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使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运走或耗尽)。
②在植物上选定两片叶子,按确定的方案控制变量,然后放到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将两片叶子摘下,酒精脱色、漂洗、滴加碘液,观察是否有淀粉生成。
④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3)结果分析
①观察到实验现象:装有清水的塑料袋内的叶片变蓝;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塑料袋内的叶片不变蓝。
②分析原因: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了塑料袋内的二氧化碳,植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淀粉。
③结论: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4)表达与交流
和同学交流实验结论。如果你的实验无法证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请仔细分析原因,并和同学讨论应采取什么样的改进措施。
(二)光合作用的原料
实验证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科学研究还证明,水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典例1:(2023八下·上虞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将三组基本相似的同种植物幼苗,分别放入甲、乙、丙三个透明玻璃钟罩中,密封。经一昼夜暗处理后,置于室外相同环境下,其中甲做遮光处理,乙、丙不遮光(如图)。(注:丙钟罩内的氢氧化钠溶液能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1)甲和乙作为一组对照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   ?
(2)一段时间后,将甲、乙、丙中的叶片分别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处理后发现:甲中的叶片不变蓝,乙中的叶片变蓝;丙由于缺少   ,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所以叶片不变蓝。
(3)上图表示0点到24点之间二氧化碳浓度的连续变化情况。甲、乙、丙三个装置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与上图相符的是   。
变式1:(2022八下·丽水期末)如图是“检验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甲装置内的叶片脱色后,滴加碘液不变蓝
B.实验前,应将两支长势相同的枝条进行暗处理
C.甲乙两装置中,应加入等量的清水和氢氧化钠溶液
D.把叶片放入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使叶绿素溶解于酒精中
变式2:(2023八下·杭州期末)为了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小应用以下两套装置进行实验,此外还用到了稀碘液、烧杯、三脚架、石棉网、酒精和酒精灯等器材。回答问题:
(1)若烧杯A中加入10mL氢氧化钠溶液,则烧杯B中应加入10mL   。
(2)实验前,若要排除甲、乙装置中天竺葵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其具体操作是   。
(3)取下M、N叶片后放在酒精中水浴加热,去除叶片原有的颜色。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的原因是   。
(4)若光合作用不需要二氧化碳,那么M、N叶片滴碘液后的现象是   。
变式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吸收或释放二氧化碳的量来表示。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恒温30 ℃时,某水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吸收二氧化碳与释放二氧化碳量的关系。某同学为“研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设计如图乙所示实验装置。此装置的优点在于,可通过控制灯泡功率的大小或调节试管与灯泡的距离,来改变光照的强弱。试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B时,水藻吸收二氧化碳量为0,水藻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    。
(2)单位时间内,水藻释放氧气量应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
(3)图乙实验中,每隔5 min改变一次试管与光源之间的距离,随着距离的增加,密闭的试管中产生的气泡减少。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①   变弱;②   减少。
(4)若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5 ℃和30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温度调节到25 ℃时,B点将向   (填“左”或“右”)移动。
1.(2023八下·嘉兴期末)国际顶尖杂志《科学》刊登消息:我国中科院科学家首次在实验室利用二氧化碳合成淀粉,实现了光能到化学能的转换,这相当于绿色植物(  )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分解有机物,储存能量
C.合成有机物,释放能量 D.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2.(2023八下·婺城期末)“六月荷花香满湖,红衣绿扇映清波”。如图是白莲植株的构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莲叶白天进行光合作用,晚上进行呼吸作用
B.当莲叶表皮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就关闭
C.藕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它是通过根从淤泥中吸收而来的
D.莲叶表面的气孔是植物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窗口”
3.(2023八下·吴兴期末)如图①、②、③表示水稻的相关生理活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可释放能量用于生命活动
B.②可拉动水分在水稻体内运输
C.③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碳氧平衡
D.白天只进行②③,晚上进行①
4.(2022八下·南浔期末)在如图所示的实验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一中实验后,遮光部分滴加碘酒后变蓝色
B.图一中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形成对照
C.图二的作用是褪去叶片中的绿色
D.此实验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
5.(2023八下·金东期末)下列关于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光合作用释放能量,呼吸作用储存能量
B.蔬菜大棚夜间进行光照是为了促进植物的呼吸作用
C.储藏粮食的仓库留有通风窗,是为了促进植物细胞的光合作用
D.栽培绿植的花盆底部通常有小孔,是为了促进植物根细胞的呼吸作用
6.(2023八下·杭州期末)分析图①-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①表示树林里一天中CO2浓度变化的情况
B.图②B点显示此时某绿色植物没有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C.图③曲线A→B段表示肺完成一次呼气过程
D.图④表示晴朗高温状态下绿色植物蒸腾作用强度变化的情况
7.(2023八下·杭州期末)如图甲所示,植物能将太阳能转换并贮存在   中,所需的水通常是从土壤中吸收的。图乙为中国科学家首创的低碳生活新技术,在室温光照下,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同时释放氧气,这类似于自然界中植物的   作用。
8.(2023八下·婺城期末)将两株生长状况相似的新鲜绿萝分别放入两个相同的水培装置,同时用透明塑料袋密封,如图所示。立即将甲装置放在阳光下,乙装置放在黑暗环境下,其它条件相同且适宜,都放置4小时。
(1)实验后发现,两塑料袋内壁都有小水珠,装置内液面都下降。这主要是植物的   作用引起的。
(2)与实验前相比,乙装置中绿萝的有机物总量会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9.(2023八下·嘉兴期末)如图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生理活动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表示的是植物细胞中的   。
(2)图中乙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10.(2023八下·新昌期末)温度为25℃时某种植物CO2吸收量随光照强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当光照强度为   时(选填“n1"或“n2”),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同。
(2)在光照强度达到n3之前,影响该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
11.(2022八下·舟山月考)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   能,如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某植株一昼夜内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据图分析,a、b、c三点中植物呼吸作用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是   点。
12.(2022八下·诸暨期末)如图甲,智能温室大棚能自动控制大棚内的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等条件,以满足大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的需求。乙图表示大棚内A、B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与光照强度的关系曲线。请分析回答:
(1)大棚内壁上经常出现小水珠,这些小水珠主要来自于植物的   作用。
(2)植物A的光合作用开始于   (选填“d点前”、“d点"或“d点后”)。
(3)若不考虑温度对呼吸作用的影响,则当光照强度为f时,单位时间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是植物   (选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
13.(2023八下·新昌期末)对自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修正和完善的过程。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400多年前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提出,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物质全部来自土壤。
材料二:17世纪,比利时海尔蒙特把一棵2.5千克的柳树种在装有90千克泥土的木桶中,只浇水。经过五年,再次称量,柳树质量已达80千克,而泥土减少却不到100克(如图甲).
材料三:18世纪,英国普利斯特利通过如图乙实验发现,A钟罩内的小鼠很快死亡,B钟罩内的小鼠却可存活较长时间。
材料四:1864年,德国萨克斯发现绿色植物在光下还能合成淀粉等物质。1897年,人们首次把绿色植物的上述生理现象称为光合作用。
(1)海尔蒙特的实验结果   (选填“支持”或“不支持”)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2)普利斯特利实验说明了植物光照下能产生   。
(3)现在依据淀粉遇碘变蓝色的特点,常通过检测淀粉米判断植物是否进行了光合作用。为了便于观察,需要对植物的叶先进行如图丙的操作,其中小烧杯中酒精的作用是   。
14.(2023八下·黄岩期末)图甲是被子植物叶片上进行光合作用的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物质运输的方向,字母A表示导管、B表示筛管,代码Ⅰ、Ⅱ、Ⅲ、Ⅳ表示物质,图乙表示该植物置于密闭大棚内一天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Ⅰ表示的物质为   。
(2)二氧化碳和氧气等气体通过甲图中的C   (填结构名称)进出叶片。
(3)根据图乙曲线判断该植物-天24小时内,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总量与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总量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
15.(2023八下·柯桥期末)某同学在学习完植机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后进行了相关研究。图甲中的A、B、C分别表示植物的三种生理活动;图乙是该同学综合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CO2):图丙是大棚内该植物制造和消耗有机物和种植密度的关系图。请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甲中根吸收的水分大约有99%主要用于   (填字母)这一生理过程:
(2)该同学研究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呼吸作用的研究:先摘取图乙装置中的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叶片变蓝:再关闭图乙装置的阀门,在黑暗处放置24h后,摘取甲叶片,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看到的现象是:叶片不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②光合作用的研究:将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后的图乙装置,移到阳光下,打开阀门并移除氢氧化钠溶液,切断叶片乙中A与B之间的主叶脉。-段时间后取下叶片乙,除去叶绿素后滴加碘液,实验现象是:A不变蓝,B变蓝。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种植密度也会影响植物的产量,分析图丙曲线可知种植密度为   时(选填m1、m2、m3或m4)植物产量最高。
16.(2023八下·婺城期末)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颜色可以一定程度反映水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多少,如图甲所示。小金依据这一原理设计实验探究黑藻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如图乙所示。请回答:
(1)B组在实验在中的作用是   。
(2)小科同学提出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的二氧化碳量减少。为回应这一质疑,小金增加了C组实验:制得与A、B两组相同的黄色BTB水溶液后,不放黑藻,先将C组实验装置放置于黑暗环境中,一段时间观察BTB溶液颜色,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   。
(3)为了得出结论,小金继续取A、B两组中的黑藻叶片,经酒精褪色、漂洗等处理后,分别滴上碘液,结果观察到   的实验现象。
(4)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19.(2023八下·武义期末)甲图中的A、B、C是绿色植物在白天进行的三种生命活动,乙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的实验装置,并得到一些数据如下表。(其中:光照下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量-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量)请据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5 10 15 20 25 30 35
光照下吸收二氧化碳(mg/h)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3.00
黑暗下释放二氧化碳(mg/h)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1)甲图中植物利用二氧化碳制造有机物的生命活动是   (填字母),生命活动B对植物有什么意义?   
(2)乙图中植物呼吸作用强度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是   ;
(3)对乙图中植物进行连续12小时光照,再连续12小时黑暗处理,小组人员发现:在   温度下积累的有机物最多(从表格中分析选择温度)。
20.(2023八下·吴兴期末)某校生物小组用黑藻探究光合作用是否以二氧化碳作为原料。BTB(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可反映出水中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原理如图1所示。依据这一原理,同学们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2所示。
(1)实验开始前,需要将黑藻暗处理一昼夜,目的是   。
(2)比较甲、乙组实验结果,从植物角度分析甲组试管二氧化碳减少的原因   。
(3)有同学质疑,光照是否会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为继续探究这个问题,小科接下来的实验操作是:取一支相同的试管丙,   ,置于光照下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若BTB水溶液颜色呈现   ,则证明光照不引起BTB水溶液中二氧化碳含量减少。
21.(2023八下·路桥期末)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取长势相同、等量的天竺葵,设置了三套如图装置(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密闭小室内二氧化碳含量不变),用强度相同、不同颜色的光照射3小时后,观察各容器中液滴的变化,实验数据如表。请分析回答问题:
容器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液滴移动/mm
A 天竺葵 绿 25 左移1.1
B 黄 右移1.5
C 红 右移3.5
(1)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比较   判断光合作用强弱。
(2)A组液滴向左移动,那么绿光下天竺葵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吗?小柯增设D组实验(装置及温度和A组相同),黑暗处理3小时。若测得D组的液滴   ,则说明绿光下天竺葵能进行光合作用。
22.(2023八下·富阳期末)为探究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小金设计了一个实验:准备四套如图装置,在瓶中各加入500毫升不同浓度的二氧化碳溶液后用冷开水充满,把等量的长势相同的黑藻放入装置中,将它们在暗室中置于功率为100瓦的台灯下等距离照射,30分钟后停止光照,测量氧气的体积(毫升),实验重复三次,得到如表所示的实验数据:
二氧化碳溶液浓度 1 2 3 4
0.01% 0.02% 0.04% 0.08%
氧气体积(mL) 第一次 5.0 12.0 21.0 21.2
第二次 5.3 11.5 20.0 20.3
第三次 5.0 12.0 20.0 19.7
(1)该实验通过测定   ,来判断光合作用的反应速率;
(2)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表中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0.08%时,氧气的体积并没有明显增加,原因是   ;
(4)若采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向广口瓶中注入溶液时,操作不太方便,请提出简单的改进措施   。
23.(2023八下·拱墅期末)小乐为了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实验:
①选择一株生长健康的天竺费,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
②在天竺葵上选定两片叶,按图甲所示进行处理,然后将天竺葵放在阳光下照射4小时;
③光照结束后,取下两片叶,按图乙所示进行水浴加热,用清水漂洗后,滴加碘液。
(1)将天竺葵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昼夜,其目的是   。
(2)如图甲所示,X应为   。
(3)如图乙所示,小烧杯中液体Y的名称及作用是   。
(4)步骤③滴加碘液后,若观察到只有    (填“A"”或“B")叶片变蓝,则可证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24.(2023八下·杭州月考)如图所示,盆栽天竺葵的绿叶经阳光照射4小时后,经过脱色并用碘液处理,结果锡箔覆盖的部位不呈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
(1)光照前一天需要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2)叶片脱色时盛有酒的小烧杯不能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原因是   。
(3)该实验可以得出哪些结论?   。
(4)如图所示为夏季晴天天竺葵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图,则一天中B点有机物积累的量   C点(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25.(2023八下·杭州期末)为了探究大棚内不同颜色的光对草莓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三盆大小和长势基本相同的草莓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容器内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注:“+”表示增加,”-“表示减少)
容器编号 植物 光的颜色 温度 氧气变化量
1 草莓 绿 25℃ -
2 草莓 红 25℃ +++
3 草莓 黄 25℃ +
(1)请写出本实验的科学原理:①   ;②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请写出光合作用的文字表达式:   。
(3)通过本次探究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4)该实验中,除可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还可通过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26.(2023八下·义乌月考)选取有白斑叶片和绿色叶片的牵牛花进行如图所示的光合作用实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将此装置经暗处理一昼夜,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2)把经过处理的牵牛花植株按照如图所示的方式移到光下数小时,再将甲、乙、丙、丁四叶片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   溶解到酒精中.
(3)清洗后,分别向这四片叶子滴加碘液,变成蓝色的是________________
A.甲叶未覆盖铝箔的部分 B.甲叶覆盖铝箔的部分
C.乙叶 D.丙叶的绿色部分
E.丙叶的白斑部分 F.丁叶
(4)通过本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D.光合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
E.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
F.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
G.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27.(2023八下·嘉兴期末)小嘉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光照强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使用的工具有:刻度尺、计时器、记号笔等。实验在暗室中进行,其中CO2缓冲液可维持装置内CO2浓度恒定。
①按图组装实验仪器,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用记号笔标记红色水滴的初始位置,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到某位置,闭合开关,并用计时
器开始计时。
③10分钟后,用刻度尺测量并记录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重复3次取平均值。
④分别调节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为30厘米、45厘米,重复步骤②③,数据如表。
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cm 红色水滴移动的距离/cm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值
15 7.2 7.0 7.4
30 4.1 4.3 4.0
45 3.2 3.2 3.1
(1)实验中采用LED冷光源替换普通白炽灯泡,可以避免   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实验中除改变LED灯到玻璃容器的距离外,还可以通过   来调节光照强度。
(3)分析比较数据,可初步得出的实验结论:   。
28.(2022八下·杭州月考)某科学兴趣小组在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用银边天竺葵作为实验材料完成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步骤,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①“遮光一昼夜”的目的是   。一昼夜后试管中的石灰水会变浑浊,主要原因是   。
(2)实验步骤⑦中,能变蓝的部位是   (填“a”、“b”或“c”)。
(3)该实验中,a、c相互对照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a为天竺葵的银边部分)
29.(2022八下·柯桥期末)下面是与光合作用相关的几个实验。
实验一:为了探究光合作用的场所是叶绿体,1881 年恩格尔将好氧细菌和水绵放在同一透明的容器中进行培养,一段时间后取里面的水绵制作成临时装片,并用光束照射水绵,通过显微镜观察,最后得出结论。
实验二: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卡门为了探究产物O2中的O元素的来源,做了如下实验:给三组小球藻提供含有一定比例18O的水和碳酸氢盐(碳酸氢盐给小球藻的光合作用提供全部的CO2,而且不产生水,其他条件均相同),光照相同时间后,分别检测小球藻释放氧气中18O的比例,实验结果如表所示。(18O为示踪原子)
组别 水中18O的比例(%) 碳酸氢盐中18O的比例(%) 释放的氧气中18O的比例(%)
1 0.85 0.41 0.84
2 0.85 0.55 0.85
3 0.85 0.61 0.85
实验三:小柯拿着盛有水绵的试管走进一间暗室,然后将同一盏白炽灯放在离试管不同距离的地方进行照射并观察。观察数据如下表:
试管与灯的距离(cm) 5 10 15 20 25 3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个数 61 55 42 32 25 21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一中当初恩格尔在用显微镜观察时能看到   现象。
(2)根据实验二鲁宾、卡门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其依据是   。
(3)根据实验三,小柯想探究的问题是   。
30.(2022八下·安吉期末)某科学兴趣小组同学对“光照强度是否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了兴趣,设计并实施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①准备5组如图所示的装置,编号1~5,在广口瓶中各加入500mL浓度为0.01g/mL的碳酸氢钠溶液(用来补充二氧化碳)。
②取5份大小长势相同的金鱼藻分别放入1~5装置中。
③晚上,5组装置用5个100W白炽灯分别在离装置70cm、60cm、50cm、40cm、30cm处照射。
④观察并记录量筒中产生的气体量,重复实验,取平均值,绘制折线图如下。
(1)如图装置收集到的气体是   。
(2)从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光合作用强度    (填“能”或“不能”)一直随着该环境因素的增强而增加。
(3)实验收集的气体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气体量。
(4)如果该实验设计用来探究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选择等量不同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作为变量,在几组实验中白炽灯改为   照射 。
31.(2022八下·临海月考)植物的新陈代谢要受到外界环境因素(如光、水分)的影响.上图表示一株叶面积为10分米2的植物在一定光照和一定二氧化碳浓 度的条件下吸收二氧化碳的速度(单位:毫克/(分米2 小时)).请回答:
(1)B点表示的意义是   。
(2)如果白天光照强度持续为n1时,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   (选填“能”或者“不能”)
(3)在光照强度为n3的情况下光照4小时,该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毫克.
(4)根据所学的知识,请你提出一项提高大棚蔬菜产量的措施:   
32.(2023八下·吴兴期末)如图甲中的曲线a表示某种蔬菜的一张进行叶片光合作用时的叶片,每小时合成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A、B、C为曲线a上的点;曲线b表示该叶片呼吸作用每小时分解有机物的质量与温度的关系(假设光照强度始终为H)。请分析回答:
(1)如果菜农在光照强度为H的温室内栽培该种蔬菜,温度最好应控制在   ℃左右;
(2)当温度达35℃时,请分析蔬菜叶片中有机物总量还能否增加,并说明理由   
(3)若要提高温室栽培蔬菜的产量,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至少说出两点)   。
(4)小科同学从没有经过饥饿处理的植物的同一叶片上陆续取下面积、厚薄相同的叶圆片,称其干重如图乙。假定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温度不变,叶片内有机物不向其他部位转移。由图乙可知,叶圆片Z在2小时内的有机物制造量为   。
33.(2023八下·婺城期末)为了提高温室大棚中种植蔬菜的产量,菜农们有以下的经验分享:
经验一:选用无色的棚膜,增加透光性。
经验二:往菜地的土壤里掺入一定比例的沙子增加土壤透气性。
经验三:在棚内植物上端50厘米处悬挂吊袋式二氧化碳气肥(如图)。
经验四:采用滴灌代替传统浇灌,可使棚内空气的湿度降低。
经验五:冬季白天适当提高大棚内温度,晚上适当降低大棚内温度。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以上的经验能提高蔬菜产量做出合理的解释。
思维导图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典例分析
举一反三
课后巩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