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城市化与城市环境问题
课程目标锁定
标题知识 关键要点 方法技巧
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 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图表分析法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表格归纳法
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表格归纳法
城市化与城市化进程
课前演练
1.城市化。
(1)概念:指人口向城市聚集和①____________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2)衡量指标: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城市化进程的地区差异。
(1)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有差异。
a.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发展水平高,与城市经济发展③__________。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④__________,发展水平⑤________,与经济发展程度⑥____________。
(2)不同国家所处的城市化阶段也不尽相同。
a.发达国家城市化阶段相对完整。
城市化→⑦______________→⑧____________→⑨____________。
b.二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是形成了低质量的城市化。
c.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初期阶段、加速阶段、后期阶段。
答案: 1.(1)①乡村地区 (2)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1)a.③相适应 b.④晚 ⑤低 ⑥不相适应 (2)a.⑦郊区城市化 ⑧逆城市化 ⑨再城市化
课堂探究
1.用图表对比记忆城市化发展的阶段。
城市化发展阶段 特征 出现的问题 发展新趋势 出现的国家和地区
初期缓慢发展阶段 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 问题较少,处于城市化低水平时期
中期加速阶段 人口和产业向城市迅速聚集,城市化推进很快 出现了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 出现了郊区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后期成熟阶段 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中心区表现出衰落的迹象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达国家
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国家类型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18世纪中叶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目前速度 趋缓 快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 70%左右 30%左右
原因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大批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后果 出现逆城市化、再城市现象 出现许多社会问题
与经济发展的适应程度 相适应,即同步城市化 不相适应,出现“滞后城市化”和“虚假城市化”
思维拓展:城市化水平同经济发展程度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发展中国家,分为两种情况:
(1)“滞后城市化”:城市化进程显著落后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进程。这种类型的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和非洲,如中国、印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就属于这种状况。
(2)“虚假城市化”或“过度城市化”: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水平明显超过了本国的经济发展阶段和工业化水平,城市总体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南美洲的部分国家“虚假城市化”状况最为突出。
3.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比较。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时间 19世纪-20世纪上半叶 20世纪50年代-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80年代 20世纪80年代以后
表现 人口由乡村迁往城市,农村地域转变为城市地域 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 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区
成因 城市的拉动和乡村的推动 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 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 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
图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
对点演练
1.读下图,回答(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图中四条曲线分别代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和发达国家城市人口,它们对应的曲线分别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
(2)从图中能得到的结论是( )
A.发达国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始终高于发达国家
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
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数量以发展中国家居多
解析:①曲线1950年起点数值是53,速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慢;1990年后维持在数值75,到2010年过程中几乎没变化;②曲线1950年起点数值是18,速度快;2010年的数值是45,一直处于增长状态;③曲线的数值处于相对的高速增长,数值在2010年为28;④曲线的数值较低且增长速度较慢,2010年的数值仅为9。曲线①、②、③、④分别是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发达国家城市人口
答案:(1)D (2)D
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课前演练
1.城市环境要素。
a.自然要素:大气、土地、生物、园林绿地及水体等。
b.⑩____________:房屋建筑、交通设施、工业设施、文化设施、城市垃圾等。
2.城市环境问题。
(1)自然环境问题。
a.城市环境 ________: ________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 ______污染、电磁波污染、 ______________污染。
b.生态失衡。
(2)社会环境问题。
a.城市交通 ________。
b.居住条件差。
c. ________困难。
d.社会秩序混乱。
3.成因: __________、 __________以及不合理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城市环境问题的主要诱因。
答案: 1.b.⑩人工设施
2.(1)a. 污染 大气 光 固体废弃物 (2)a. 拥挤 c. 就业
3. 工业化 城市化
城市环境问题的治理对策
课前演练
1.依据 ____________,加强城市综合管理。
2.依靠 ________________,完善城市环境设施。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
答案: 1. 法律法规
2. 科学技术力量
课堂探究
城市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主要表现 成因 危害 治理措施
环境质量下降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煤炭等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汽车、飞机、火车等各类交通工具排放出的废气 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危害人们的健康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市工业废水、居民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影响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限量排放
固体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影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影响人体健康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绿化隔离带
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 交通阻塞导致时间和能源的严重浪费;住房缺少,质量低劣,影响城市环境质量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加快住房建设
(续上表)
增加就业难度,扩大失业队伍 城市人口急剧增长,乡村人口无序迁入 造成贫困问题、内城衰落问题、社会治安问题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方法技巧】 从城市环境保护角度考虑,工业用地布局的基本原则。
1.布局在城内或居民区内——基本没有污染的技术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如小型食品、轻纺、服装、印刷、精密仪表等)。
2.布局在城市远郊——环境污染比较大的企业,或者有爆炸火灾危险的企业(如钢铁联合企业、石化企业、煤气、木材加工和砖瓦石灰等)。
(1)对大气有污染的工业:
①盛行单一风向——下风向;②季风——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季风方向垂直的郊外;③多种风向——工业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上风向;④居住区布局在当地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2)对水源有污染的工业:布局在河流的下游或远离水源地。
对点演练
2.“城市病”实质上是生态问题,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①资源开发利用不当造成的城市生态问题
②城市结构不合理的生态问题,如产业结构、生产布局不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
③城市功能不健全造成的生态失衡
④城市发展过程中必然产生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如果你是一个特大城市的市长,那么你将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采取的措施有( )
A.加强城市功能分区,将工业区布局于最小风频的下风向
B.建设立体交通道路系统,控制运行机动车辆总数
C.将对环境有污染的工厂一律清除,加强园林绿地建设
D.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大量高级住宅,使建筑物高大稠密
答案: 2. A 3.B
巴西城市化水平与其经济发展程度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适应,其2002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3 580美元,而城市化水平却达到了81.8%,远远超过了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发展过快,会出现城市基础设施跟不上、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问题,即城市环境问题突出,会严重制约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的后续发展。
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阶段。原因是:
发达国家城市化所经历的时间长,阶段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对完整,近年来先后出现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现象;二战以后,随着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许多亚非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开始恢复发展,为了寻求更好的生活,大量农村居民涌进城市,致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但整体城市化水平仍处在较低的水平。
1.因素主要有:社会的和平与稳定、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城市工业化的发展等。
2.城市化速度过快,超过了其经济发展水平,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基础设施不能满足过度膨胀的人口的需要,导致城市就业困难、交通拥挤、卫生条件差、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
措施:要合理控制城市人口规 ( http: / / www.21cnjy.com )模,大力发展工业和第三产业,以吸纳剩余劳动力;对城市布局和发展进行科学规划,加强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乡村生活条件,缩小城乡经济差距,以降低大量农村人口入城的压力。
1.“大烟囱经济”是一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投入、低产出、高污染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另一方面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后续发展,因此为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告别“大烟囱经济”。
2.冶炼厂、重化工厂、火电厂、印染厂等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矿企业所产生的废气、废水、废渣等工业废弃物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破坏生态环境,影响人体健康。
1.如私家车过多造成大气污染,夜总会等娱乐场所造成噪声污染,公共场所抽烟影响他人健康等。
2.减少使用一次性消费品,使用节能产品,尽量选择使用环保产品等。
下表是我国某一地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城市、产业及人口的变化情况。根据下表完成1~2题。
年份项目 1950 1980 2002
甲 城市数目/个 1 3 12
乙 工业总产值/万元 12 1 765 250 000 000
丙 城市人口/万人 12 65 326
丁 城市人口比重/% 7 36 48.2
1.以上数据显示的现象不能反映下图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甲 B.乙 C.丙 D.丁
2.下列因素与逆城市化现象无关的是( )
A.郊区基础设施逐渐完善
B.城市居民追求更好的环境质量
C.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
D.城郊交通联系更加便捷
1~2.解析:题干中图表示的是城市化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程,城市化的表现为城市数目增加,城市人口数量上升、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城市化进程与工业总产值的关系并不密切,农民工进城务工数量增多,是推进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与逆城市化相反。
答案:1.B 2.C
3.(2014·江门一模)下面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城市十年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近十年该城市(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城区逆城市化现象明显
B.城区人口自然增长率降低
C.郊区种植业迅速发展
D.郊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解析:从图中可知郊区的林地和草地较多水域也占很大面积,而城区呈负值,当然郊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答案:D
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读下图,完成4~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图中代表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折线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
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
4~5.解析:第4题,解答本题的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键是掌握世界、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和我国城市化进程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最高,对应着图中甲折线;我国城市化具有起步晚、速度快的特点,对应着图中的丁折线;世界平均水平应介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对应着图中的乙折线,余下的丙折线则对应发展中国家。第5题,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
答案:4.D 5.A
6.阅读材料,完成(1)~(3)题。
从1840年被迫打开国门,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中国的现代化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材料一 深圳,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历经改 ( http: / / www.21cnjy.com )革开放30年的栉风沐雨,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一个风景秀丽、投资环境优良、经济发达、初具现代城市规模、人口过500万的滨海城市。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中国经济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日益提高,图甲代表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及国内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的变化情况。图乙是我国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20世纪80年代后,深圳经济迅猛发展的最关键因素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
C.良好的区位条件
D.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解析:第(1)题,由于深圳所处的地理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置,中国政府把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首批城市。20世纪七八十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发达国家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和资源密集型企业的向外转移为深圳发展提供了契机。改革开放政策是促使深圳迅猛发展最关键的因素。第(2)题,应注意城市人口比重,比较两图显示的时间和空间的差异,分析对比城市数量和城市结构回答。第(3)题是开放探究式题目,回答合理即可。
答案:(1)B
(2)根据图甲、图乙,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近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上升速度加快;东、中、西三大地带区域差异明显;城市数量增多,其中中小城市数量增加速度较快;从城市构成上看,仍以中小城市为主。
(3)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
(3)答案一:合理。理由:大城市的服务范围广,功能强;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强。
答案二:不合理。理由: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为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人口分散,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图示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998—2006年,该市( )
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
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
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
D.建成区面积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
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 )
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
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加剧
1~2.解析: 第1题,1998—20 ( http: / / www.21cnjy.com )06年,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水平始终为正值,即该市总面积逐年增长。第2题,由图可以看出,该市建成区面积变化水平明显高于市区非农业人口的变化水平,即该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答案:1.B 2.C
3.“没有最堵,只有更堵”,北京、武汉等城市因交通拥堵而被称为“堵城”。以下关于有效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措施,你认为不合理的是( )
A.开辟公共汽车、自行车绿色通道
B.限制私家车的使用
C.减少市区主干道红绿灯设置
D.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4.一般来说,进入工业化后期阶段的国家人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城市化水平大于60%,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小于30%。2011年我国这两个数据分别为51.3%和36%,依据我国国情与发展趋势,可推断今后我国将( )
A.减缓工业化进程,保持城市人口比重基本稳定
B.提高农业人员从业比重,加速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
C.加快推进中小城镇建设,促进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
D.大幅扩张大中城市用地规模,提高大中城市环境人口容量
答案: 3.C 4.C
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据图,完成5~7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5.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 )
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
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200 ( http: / / www.21cnjy.com )5年后城镇人口比重上升,处于较快阶段、城市人口比重达到30%以上。柱状图显示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
答案:B
6.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 )
A.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
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
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
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
解析:据图可判断从1985—201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第二、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且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幅度大,逐步占据主导地位,这反映劳动力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故D项正确。从图中无法获取反映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的信息,C项错误;第二产业就业比重2000年后才快速提高,第三产业就业比重自1995年就开始快速提高,故A项错误。
答案:D
7.为增强工业对就业和农业产业化的带动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着力发展( )
A.劳动力导向型和原料导向型工业
B.技术导向型和市场导向型工业
C.动力导向型和劳动力导向型工业
D.原料导向型和技术导向型工业
解析:劳动力导向型企业的发展可提高就业率,以农产品加工为原料的加工业可增强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故A项正确。
答案:A
2012年7月10日晚的一场暴雨,让北 ( http: / / www.21cnjy.com )京再次上演了“看海、观瀑、车成潜水艇、人变美人鱼”的情景。下图为“城市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8~9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8.城市内涝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降水强度太大
B.排涝设施太差
C.绿地水塘太少
D.气象预警滞后
9.在城镇建设中提倡用透水材料铺设“可呼吸地面”代替不透水的硬质地面。采用“可呼吸地面”之后,图中四个环节的变化符合实际的是 ( )
A.a增加 B.b增加
C.c减少 D.d减少
8~9.解析:城市内涝形成的根本原因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排水不畅,暴雨来临时产生大量积水,导致城市内涝。“可呼吸地面”的最大作用是能透水 ,故增加了地表水的下渗,从而导致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同时也使城市的蒸发量增加。
答案:8.B 9.B
2012年7月21日,北京市发生暴雨到大暴 ( http: / / www.21cnjy.com )雨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170毫米,为自195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大降水量。“7·21”特大暴雨过程导致北京受灾面积达16 000平方千米,成灾面积达14 000平方千米,全市受灾人口达190万人,道路、桥梁、水利工程多处受损,民房多处倒塌,几百辆汽车损失严重。据初步统计,全市经济损失近百亿元。据此完成第10~11题。
10.一般而言,城市降水的强度和频率都高于郊区,这是由于( )
A.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高压区
B.城市建筑物使暖湿气流长期滞留
C.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
D.城市大多位于沿海低地
11.暴雨对城市的“突发性考验”,将“城市病”暴露无遗,“城市病”主要表现在( )
①环境质量下降 ②交通堵塞 ③城市人口比重不断上升 ④排水系统能力弱 ⑤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10~11.解析:第10题,城市气温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于郊区,故城市处于城市环流的低压区,盛行上升气流,加上尘埃较多(凝结核多),容易成云致雨。“城市病”包括排水系统能力弱、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堵塞、住房紧张等。
答案:10.C 11.B
12.阅读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实现区域协 ( http: / / www.21cnjy.com )调和城乡统筹发展,提高城镇化质量,江苏将城镇空间结构调整为“一带两轴,三圈一极”(沿江城市带、沿海城镇轴和沿东陇海城镇轴,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和淮安增长极),以强化城镇空间集聚效应。
材料二 图1是2011年江苏城镇化水平分布和空间结构规划示意图,图2是江苏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变化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江苏省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布的差异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苏中、苏北地区相比,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特点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沿江城市带,苏锡常都市圈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南京都市圈相比,最主要的有利区位条件是________,在苏北地区,规划淮安增长极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江苏城镇化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应从强调数量和速度转变为强调____________,主要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江苏实施差别化的城镇化发展战略。请将适宜的城镇化发展策略序号填写在相应的横线上。
苏南地区________ 苏中地区________
苏北地区________
①强化人口向城镇轴和都市圈集聚,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
②以人口就地转移为主,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
③引导人口本地城镇化,提升融入长三角核心地区的能力
解析:(1)注意图例及平面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空间变化,结合江苏南方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的乡土地理知识回答即可。(2)读图可知,苏南地区城镇化水平始终高而且与苏中、苏北地区差距拉大,可从起点、速度、现有水平等归纳苏南地区城镇化进程的主要特点。(3)关注区域位置的相关性是解题的关键。苏锡常都市圈距离上海近,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要回答淮安增长极的作用就要熟悉城市在区域中的作用。(4)江苏城镇化水平远远高于全国水平,今后城镇化需注重质量的提高,实现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发展。(5)苏南、苏中、苏北地区城市化水平依次降低,只要注意图中的区域位置、关注选项中的发展方向即可正确选出答案。苏中不居于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但距离长江三角洲不远,所以应提升其“融入长江三角洲核心地区”的能力。处于长江三角洲的苏南地区应该建成城乡一体化城市带。距离长江三角洲较远的苏北地区应以大城市带动区域发展为主。
答案:(1)由南向北逐步降低(南高北低)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
(2)起点高(起步早);速度快;水平高
(3)受上海辐射作用大(距离上海近) 引领苏北腹地的发展(带动苏北地区发展)
(4)质量(内涵发展) 区域协调和城乡统筹(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强完善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保障设施;提升宜居水平)
(5)② ③ ①
13.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t1到t4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完成(1)~(5)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的变化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个过程中城乡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 ( http: / / www.21cnjy.co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
(4)此过程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不良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如何解决城市化带来的城市问题。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图,由t1到t4出现以下变化:
→城市化→城市化问题
→
答案:(1)①城镇的范围由小到大 ②城市的数目由少到多 ③由孤立的城镇发展为城市群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市化
(4)环境污染 生态失衡 交通拥挤 就业困难 社会秩序混乱
(5)①依据法律法规,加强城市综合管理;②依靠科学技术力量,完善城市环境设施;③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