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选修Ⅳ人教新课标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过关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选修Ⅳ人教新课标第一章城乡发展与城市化过关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09 21:4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章末过关检测卷(一)
(测试时间:60分钟 评价分值: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1953年春在西安市以东发现了距今有60 ( http: / / www.21cnjy.com )00年的半坡原始氏族村落遗址近50 000平方千米,内部分居住区、制陶区、墓葬区三个部分。发现房屋遗址46座,还有围栏、地窖、墓葬、陶窑址等以及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据此完成1~2题。
1.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镇江流域 D.雅鲁藏布江流域
解析:从题干信息可知,半坡原始氏族村落位于西安市附近,西安位于黄河流域。
答案:B
2.在该流域还发现有4 000多座类似遗址,其原因是(  )
A.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较发达 B.人口众多
C.矿产资源丰富 D.商品经济较发达
解析:农村聚落的发展与农业生产力密切相关。在社会发展早期,乡村聚落多形成在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因为这有利于农业的发展。
答案:A
《易经·系辞下》记载:“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据以上史料,完成3~5题。
3.史料中的“市”属于(  )
A.村落 B.城市 C.集市 D.聚落
解析:正确理解古汉语的含义,可知史料中的“市”是货物的集散和交易的场所,因交易而退,常住人口并不多,应该是集市。
答案:C
4.城市和乡村发展(起源)上的联系是(  )
A.乡村以农业活动为主,城市以制造业、服务业为主,相互提供产品
B.乡村以农业人口为主,城市以非农业人口为主,相互提供劳动力
C.乡村的规模没有城市的规模大,城市规模可以扩大得与乡村连结起来
D.乡村是城市的母体,城市一般由乡村发展而来
解析:正确理解城市和乡村两类聚落的关系,从起源上看,人类历史上先有乡村聚落。
答案:D
5.人类之所以能在经历了百万年的游荡生活之后,定居下来,最根本的原因是(  )
A.人类社会的两次大分工 B.为了繁衍后代
C.为了逃避自然灾害 D.为了防御外族的侵略
解析:聚落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历史条件,人类社会第一次大分工促进了乡村聚落的形成,人类社会第二次大分工促进了城市聚落的形成。
答案:A
6.城市聚落与乡村聚落相比较,其主要差异是(  )
①人口的文化素质、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 ②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口从事的职业、性别构成有很大差异 ③人口年龄结构、人口规模有很大差异 ④人口从事的职业、人口密度有很大差异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城市是非农业人口的聚集地,主要从事第 ( http: / / www.21cnjy.com )二、第三产业活动,人口稠密,科技、信息发达,是区域的经济、文化等中心;乡村是农业人口的聚集地,主要从事农业活动。所以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文化素质、生活方式、从事的职业等有很大的差别。
答案:D
7.古代城市多表现出数量不多、城市职能以军事和行政管理为主,其原因是(  )
A.自然经济为主,生产力水平低 B.发展历史较长
C.当时人们不愿居住在城市 D.社会制度的阻碍
解析:非农业人口是城市的主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居民,因而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并提供大量的农产品是城市迅速发展的前提。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是城市迅速发展的重要刺激性因素。
答案:A
8.下列民居最能反映人文环境特征的是(  )
( http: / / www.21cnjy.com )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
解析:聚落特色的形成反映了当地的自然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文特征。广东、福建、广西、上海四省区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湿热,民居应该轻灵、透风;陕西、北京地处我国北方,气候寒冷,民居应该防风、保温,以上反映了当地自然环境的特征。从图中可看出,广东开平民居和福建客家民居厚实、严谨、封闭,这主要是出于安全原因而修建的;北京民居修建的四合院,通常在南北向纵轴线上建正房,供长辈居住,在东西向横轴线上建对峙的厢房,供晚辈居住,形成主次分明的格局。这些都反映了当地的人文环境特征。
答案:B
读以下世界某两个城市的人口增长情况图,完成9~10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9.a城市可能是(  )
A.伦敦 B.东京 C.纽约 D.墨西哥
10.近几十年来,b城的城市化特点主要表现为(  )
A.城市中心人口增长迅速 B.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C.城市中心日益衰落 D.城市化速度加快
9~10.解析:读图是解答本题组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关键。由图可知a城市的人口自1970年以来持续增长,分析选项中的四个城市可知伦敦、东京、纽约均为发达国家的城市,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增长缓慢,墨西哥城是发展中国家城市的代表,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来城市化水平进入飞速增长阶段。b城市的人口持续下降可知应为逆城市化现象,逆城市化现象出现时城市中心区人口减少,城市化速度减慢,城市中心区出现衰落,但随着再一轮的城市化,其中心区不可能永远衰落。
答案:9.D 10.B
东京市目前是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的核心城市,远郊出现许多卫星城。读图,完成11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
11.东京市的空间扩张模式给城市规划带来的有益启示是(  )
A.解决大城市交通拥堵的最好方法是规划放射状交通干道
B.中心区不保留绿化带,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
C.在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等方面实现城乡统一规划
D.乡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大都市郊区的卫星城建设
解析:市道路网的规划要因地制宜,并 ( http: / / www.21cnjy.com )非所有城市都可采用放射状交通干道,生态城市是目前城市发展的目标,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必须保持一定比率的绿地面积,乡村向城市转型的根本动力是工业化发展,经济进步。
答案:C
二、综合题(共56分)
12.根据材料及图,完成(1)~(3)题。(18分)
材料一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城市飞速发展,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数量猛增,城市用地面积不断扩大,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多,城市化水平已由1978年的17.9%增加到2008年的45.68%,并出现大都市带。
材料二 中国两大都市带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下列关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2分)(  )
A.城市人口的比重一直在上升 B.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曾出现过短暂的“逆城市化”现象
C.我国已完全实现城市化 D.城市化进程取决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我国城市化的方向应该是(2分)(  )
A.大城市的人口向西部转移 B.大城市的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C.农村人口向大城市转移 D.农村人口向中小城市转移
(3)材料中,甲、乙两大城市带的名称分别是什么?(4分)两地区城市发展的共同有利区位因素有哪些?(10分)
解析:本题组以中国城市的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展过程为载体,重点考查我国城市的发展历程及发展特征。第(1)题,通过读图及图表中数据的变化可得出答案。第(2)题,中国城市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导致城市化水平不同,因此中国政府在城市化发展中制订了“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城镇”的方针政策。第(3)题,甲、乙分别是长江三角洲都市带和珠江三角洲都市带,其有利区位因素的分析应从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经济等方面入手。
答案:(1)B (2)D
(3)甲:长江三角洲,乙:珠江三角洲。
位于季风气候区,光热资源丰富,雨热同期;位于河口三角洲,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农业基础好,经济发达。
1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3)题。(20分)
材料一 下图为我国开放城市(地区)分布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城市景观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依据材料一,简要描述我国的开放地区和开放城市主要的分布特点。(6分)
(2)从社会经济方面简要分析材料一中乙城市对外开放的区位优势。(6分)
(3)根据材料二,解释说明城市景观对大城市气候可能造成的影响。(8分)
解析:第(1)题,结合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示开放地区与开放城市可知,这些地区和城市主要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边境线分布。交通便利有利于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贸易往来。第(2)题,图中乙城市是喀什,可从位置、政策、资源等方面分析其区位优势。第(3)题,城市景观对城市气候的影响主要从其对气温、降水、日照、风速的影响等方面分析。
答案:(1)沿海、沿江河、沿铁路干线、沿边境线分布。
(2)(乙城市)喀什:边境贸易,民族政策优惠,独特的旅游资源。
(3)①气温升高(城市热岛效应),②降水增加,③湿度降低,④日照因云量增多而降低,⑤风速降低(风速在高大建筑物之间会降低)。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1)~(3)题。(18分)
材料一 古文明区和最早出现的城市。
( http: / / www.21cnjy.com )
材料二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党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当前我们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城市化率从20%左右提高到44.9%,城市从193个发展到655个,建制镇从2 173个发展到19 369个,城镇人口达到5.9亿,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手段。
材料三 城市化发展阶段示意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地区的区位特征,并分析其最早出现城市的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推出我国城镇新增人口的主力又是什么。(4分)
(3)结合上述材料判断我国正处于城市化进程的哪个阶段。该阶段有哪些特征?(6分)
解析:本题组以世界最早出现的城市地区图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城市化进程图为背景,结合中国城市化现状,考查城市的形成区位、城市发展及特征。第(1)题,中纬度大河中下游冲积平原自然条件优越,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区。第(2)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促进了人口向城镇转移。第 (3)题,我国目前处在城市化的中期阶段,城市化速度较快。
答案:(1)大江大河中下游的冲积平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便利,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发达的农业为城市起源提供了物质基础——剩余农产品。
(2)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农村富余劳动力。
(3)中期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中,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