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通过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新特性的细胞-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3通过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新特性的细胞-学习任务单(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科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4-04-05 10:31: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高中生物 年级 高二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通过细胞融合可产生具有新特性的细胞
学习目标
1.【生命观念】对比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中的原生质体融合过程,理解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原理、方法和结果。 2.【科学思维】概述运用杂交瘤细胞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方法。 3.【科学探究】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原理和方法,了解其主要特点。 4.【社会责任】比较单克隆抗体和多克隆抗体的异同,了解单克隆抗体在作为药物治疗疾病、携带运输药物以及疾病诊断和病原体鉴定等方面的作用,认同生物工程技术的价值。
课前学习任务
回顾旧知: 1.复习体液免疫,回答问题: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可以与 发生特异性结合,由 细胞合成并分泌,主要分布在 中。一种B淋巴细胞产生 种抗体。
2.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P56),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什么?诱导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3.复习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什么是克隆培养(细胞克隆)?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请完成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图: 【学习任务二】 请思考并回答: 植物体细胞在杂交技术中获得的杂种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能获得一个完整个体,那么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能获得完整个体吗 在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涉及哪些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过程一共需要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什么?单克隆抗体的用途?
参考答案
课前学习任务
回顾旧知:
1.复习体液免疫,回答问题:
抗体的化学本质是 蛋白质 ,可以与 抗原 发生特异性结合,由 效应B(浆细胞) 细胞合成并分泌,主要分布在 血清 中。一种B淋巴细胞产生 一 种抗体。
2.复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P56),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是什么?诱导融合的方式有哪些?
答:原理是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诱导融合的方法如下:
①物理法:电流刺激(电脉冲诱导)、激光融合、离心、振荡
②化学法:聚乙二醇(PEG)
3.复习动物细胞培养技术,什么是克隆培养(细胞克隆)?
答:(书本P67)克隆培养是把一个单细胞从群体中分离出来单独培养,使之繁衍成一个新的细胞群体的技术。最基本要求是:必须保证被分离出来的细胞是一个而不是多个。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学习任务二】
请思考并回答:
1、植物体细胞在杂交技术中获得的杂种细胞经植物组织培养能获得一个完整个体,那么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能获得完整个体吗
答:不能。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能够发育成完整个体;已分化的动物细胞全能性很难表达,因此直接将杂交细胞培育成完整个体非常困难。
2、在生产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涉及哪些动物细胞工程技术?制备过程一共需要两次筛选,两次筛选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答: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动物细胞培养。
第一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第二次筛选的目的是筛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3、与多克隆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的优点是什么?单克隆抗体的用途?
答:纯度高、可大量制备,特异性强(只能识别特异抗原分子的特定部位)、灵敏度高。可用于:
①作为特异性的探针,研究相应抗原蛋白的结构、细胞学分布及功能。
②作为诊断试剂。
③用于治疗疾病和运载药物。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