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科学教案-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豫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科学教案-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豫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其它版本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5-10-12 09:49: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1、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利用“因果关系竞答”教学法,使学生了解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家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观察现象与提出问题的逻辑联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从周围世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过程
1、科学教师在小学生接触《科学》课开始,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要着手开发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智能和体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三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刚开始发展,还不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内部规律;科学教师应当适当点明“发现”与“研究”、“工具”、“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小学生从开始参与科学就明了科学研究是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具有实证性、客观性、普遍性,绝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行的事情;再者,小学生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易“发现”关键性问题,需要科学教师的适当引导。
2、课堂活动
本单元需要利用扑克制作“因果关系卡片”。每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卡片的大小象扑克牌一样即可,分别为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本单元的因果关系卡一套共33张,其中包括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各11张,对应教材中出现的11个小故事。将教材图片复印后裁开,或书写在纸条上,分成三种内容贴在扑克上即可。
所有的现象卡和问题卡的内容,教材上都已经有了,结果卡的内容依次为:
鲁班发明了锯。
伽利略提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定律”。
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与体积的关系。
牛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富兰克林发明了游泳加速器。
琴纳发明了治疗天花的方法——种牛痘。
王永民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
林恒韬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步骄同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她的科学小论文《门前的小树为什么死了》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美国明尼苏达洲的学生们开始了调查活动,他们的发现和调查数据推动了科学家对畸形青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陈凡同学发明了抓鱼手套,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1、一次穿越时空的科学问题旅行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利用“因果关系竞答”教学法 ( http: / / www.21cnjy.com ),使学生了解科学家发现问题的关键环节,观察现象与提出问题的逻辑联系,以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激发和培养小学生从周围世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教学过程
1、科学教师在小学生接触《科学》课开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着手开发小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热情、智能和体能;使他们真正成为“爱提问”、“会提问”的孩子。三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刚开始发展,还不善于“发现”事物之间的内部关系、内部规律;科学教师应当适当点明“发现”与“研究”、“工具”、“解释”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使小学生从开始参与科学就明了科学研究是一系列的环环相扣的过程,具有实证性、客观性、普遍性,绝不是随心所欲、任意而行的事情;再者,小学生的观察往往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易“发现”关键性问题,需要科学教师的适当引导。
2、课堂活动
本单元需要利用扑克制作“因果关系卡 ( http: / / www.21cnjy.com )片”。每张卡片的大小象扑克牌一样即可,分别为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本单元的因果关系卡一套共33张,其中包括现象卡、问题卡、结果卡各11张,对应教材中出现的11个小故事。将教材图片复印后裁开,或书写在纸条上,分成三种内容贴在扑克上即可。
所有的现象卡和问题卡的内容,教材上都已经有了,结果卡的内容依次为:
鲁班发明了锯。
伽利略提出了物理学上著名的“钟摆定律”。
阿基米德发现了浮力与体积的关系。
牛顿推导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富兰克林发明了游泳加速器。
琴纳发明了治疗天花的方法——种牛痘。
王永民发明了王码五笔字型输入法。
林恒韬同学发明了充气雨衣,获得了第一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步骄同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她的科学小论文《门前的小树为什么死了》获得了第七届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和科学讨论会一等奖。
在科学家的帮助下,美国明尼苏达洲的学生们开始了调查活动,他们的发现和调查数据推动了科学家对畸形青蛙的研究,也引起了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
陈凡同学发明了抓鱼手套,获得了第十七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
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目标
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够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爱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科学是什么”。(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科学是什么”进行交流。
二、借助吹泡泡活动来理解“科学是什么”
1、谈话:同学们的知识可真丰富,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大家都非常关心科学,对科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演示吹泡泡)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科学。
2、提问: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筛选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学们关于吹泡泡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哪几个适合我们这节课研究呢?(根据问题的可行性选择出要研究的问题)
4、教师出示吹泡泡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一小瓶洗涤剂和一小瓶甘油。对甘油的作用教师要作介绍。
5、学生进行吹泡泡活动。
6、提问:同学们在吹泡泡过程中解决了自己关于吹泡泡的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在吹泡泡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7、教师引导学生对吹泡泡活动进行反思。
(1)、谈话: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吹泡泡活动经历了哪些过程?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思考回顾,总结出吹泡泡所经历的过程:提出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总结汇报。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
2、我们身边的小科学家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目标
1、针对吹泡泡能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3、能够吹出又大又好的泡泡。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科学是什么;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爱提出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当你听到“科学”这个词的时候,你都想到了什么?
2、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结果提问,请同学们说说“科学是什么”。(板书课题)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科学是什么”进行交流。
二、借助吹泡泡活动来理解“科学是什么”
1、谈话:同学们的知识可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看来大家都非常关心科学,对科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老师今天要带大家在课堂上进行一项有趣的活动。(演示吹泡泡)看看这里面有没有科学。
2、提问:关于吹泡泡,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3、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 ( http: / / www.21cnjy.com )进行归纳、整理、筛选。同学们关于吹泡泡提出了这么多问题,这些问题当中哪几个适合我们这节课研究呢?(根据问题的可行性选择出要研究的问题)
4、教师出示吹泡泡所用的材料和工具,包括各种粗细不同的吸管,一小瓶洗涤剂和一小瓶甘油。对甘油的作用教师要作介绍。
5、学生进行吹泡泡活动。
6、提问:同学们在吹泡泡过程中解决了自己关于吹泡泡的哪些感兴趣的问题?在吹泡泡过程中还有哪些新的发现
7、教师引导学生对吹泡泡活动进行反思。
(1)、谈话: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吹泡泡活动经历了哪些过程?
(2)、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思考回顾,总结出吹泡泡所经历的过程:提出问题—动手实践解决问题—总结汇报。
三、拓展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想办法去解决
3、我也能当科学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出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知识和技能
3、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4、增强学生提问题的意识,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个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讲爱迪生发明创造的小故事。
(1)、出示课件,教师谈话:老师今天领大家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大朋友。他是谁?知道吗?
(2)、学生回答。
(3)、教师讲述爱迪生的故事:他就是鼎鼎大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在他的一生中有许许多多的发明创造。你知道哪些呢?
(4)、学生回答。
(5)、谈话:不错,电灯就是爱迪生最著 ( http: / / www.21cnjy.com )名的一项发明,它的出现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光明的世界。可是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爱迪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
(6)、教师介绍:青霉素的发现和滤毒罐的发明的故事。(如果第一课已讲过,可以换一个故事)
(7)、思考:弗莱明和谢林斯基的成功都是从什么开始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提出问题的重要意义。
二、玩玩具,提问题
1、谈话:提问题原来这么重要,那么你们会提问题吗?我们今天就开展一个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比一比谁的问题提得最棒!
2、玩玩具,提问题的竞赛。具体活动要求如下:
(1)、活动时间:5分钟。
(2)、活动形式: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活动,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多;再比比哪个小组提的问题最好,最有研究价值。
3、组织学生进行分组活动,暗示学生进行小组分工,把提出的问题整理、汇总、记录下来。
4、学生分组进行汇报,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发言人,把本组提出的问题告诉大家。
5、交流、评价。根据小组提问题的情况,全班评议,民主评选出班内的最优秀的提问题小组。
三、解读“科学是什么”
1、谈话:我们的小科学家生涯是从提问题开始的。那么,在提出问题后,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
2、学生回答。
3、进行教学反思活动,引导学生自述探究的经历,理解“科学是什么”。
4、回顾今天做小科学家的经历,让学生说说对科学的体会。
3、我也能当科学家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玩”中提出问题;
2、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科学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意识;
3、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过程
一、观察事物提问题
1、创设提出问题的情景。
出示:喷气式小车、自制陀螺(准备圆形、三角形、方形三种图形的陀螺)、装在鱼缸里的小鱼、装在玻璃罐里的蚂蚁、三球仪。
谈话:老师这里准备了很多材料,你们小组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什么感兴趣就领取什么,然后玩一玩。看一看在这个过程中能产生什么疑问,能提出什么问题。(先让学生在小组内商量一下,统一意见,确定选哪组材料比较好)
2、学生活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认领物品。一边活动,一边在小组内先试着提出“怎样”、“怎么样”的问题。
3、针对提出的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师生进行研讨。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对于提出的这些问题,打算怎样解决。
二、读爱迪生的故事,找出我们玩的这些游戏与科学家的探究之间的相似之处
1、了解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1)、提问:谁知道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
(2)、学生讲述故事,如不完整,指导读书上的发明电灯的片断。
(3)、提问:爱迪生在发明电灯的过程中提出了什么,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2、组织学生讨论。
(1)、谈话:刚才同学们进行的游戏活动和爱迪生发明电灯的科学探究过程有什么相似之处?
(2)、学生讨论,把讨论结果记在活动记录上。
(3)、总结出“科学是什么”。
提问:科学到底是什么?科学探究到底是一个什么过程?
做实验。
板书:提出问题→查阅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观察。
三、练习提问题
让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提出10个科学问题,记在活动记录上。并从中筛选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想一想解决办法,回家操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