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三第4章第3节《群落的结构》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2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5-10-11 16:57: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章 种群和群落
第3节 群落的结构
(主备:吴晓凌 审核:黄丽、张文君)
【学习目标】
1、识别群落,说出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2、描述群落的结构特征。
3、尝试进行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预习、研习案】
【任务1】阅读课本P71,回答问题
1.什么是群落?【书本标注】
2.与种群水平相比,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基础是什么?【书本标注】
【训练1】下列叙述中,属于群落的是( )
A.一片森林中的各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
B.一个湖泊中的各种鱼类
C.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D.浅海中的鱼类、节肢动物、海藻等生活在一起的全部生物
【任务2——物种组成】阅读课本P72第一、二段,回答问题
1.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什么?【书本标注】
2.什么是群落的丰富度?【书本标注】
【任务3——种间关系】阅读课本P72-73,完成下题
(1)图1表示 关系,B随着A的变化而变化,A生物为 ,B生物为 。【举例】
(2)图2表示 关系,结果表现为两种生物一方占优势,一方处劣势甚至死亡,即“一存一亡”。
(3)图3表示 关系,两种生物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即“同生共死”。
(4)图4表示 关系,A生物为 ,B生物为 。【举例】。
(5)由于过度密植,玉米植株相互争夺养料和空间等,它们之间是否也构成竞争关系?
【群落种间关系比较】
【任务4——空间结构】阅读课本P74-75,完成下题
(1)A图体现群落的 结构, ( http: / / www.21cnjy.com )图中植物分层主要与 有关,动物分层主要与 有关,且 分层决定 分层。
(2)B图体现群落的 结构,由于地形变化、
土壤湿度和盐碱度的差异、光照强度不同、生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自身生长特点不同以及人和动物的影响等因素, 不同地段分布 ,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别,它们常呈 分布。
(3)群落的空间结构提高了群落对 能力。
(4)玉米地中的玉米植株有高有矮,这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吗?
【复习案】
( )1.下列对群落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一片农田中所有的小麦 B.一片草原上的全部生物
C.一片马尾松林地中所有树木 D.一片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植物
( )2.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种群和群落概念之间关系的是
( )3.要认识一个群落,需从各个层面研究群落的生态学特征。下列属于群落特征的是
A.出生率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物种丰富度
( )4.下列生态系统中,物种丰富度最高的是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北极冻原 D.苏北农田
( )5.下图①~④分别表示两种生物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为小麦与杂草
B.②为大小两种草履虫
C. ③为大豆与根瘤菌
D.④为细菌与噬菌体
( )6.如下图甲、乙、丙分别表示在有限空间内培养(或饲养)两种生物的实验结果,下列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豆种植物与根瘤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甲图所示
B.噬菌体与细菌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乙图所示
C.大草履虫和双小核草履虫的种群数量变化关系如丙图所示
D.甲、乙、丙分别表示的是互利共生、捕食、竞争关系
( )7.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中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
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a种群依赖b种群,a种群与b种群是捕食关系  
B.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
C.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受本身密度制约  
D.a种群与b种群之间的竞争程度由强到弱
( )8.右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纵、横坐标分别表示被M、N两个物种所摄取的食物数量和种类),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A.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存在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M、N将呈现“J”型增长
D.d( )9.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 ( http: / / www.21cnjy.com )冠到地面可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群落有一定的
A.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彼此间有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C.对群落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 D.物种组成及比例
( )10.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湿度、温度 D.光照、食物
( )11.右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对此现象解释不正确的是
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
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
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
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作物品种
( )12.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群落中垂直结构的形成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B.群落的空间结构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种群和群落都具有典型的垂直分层现象
D.不同地段生物种类有差别,在水平方向上有分层现象
( )13.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四种鱼类在能量流动上的关系为鲢鱼→鳙鱼→青鱼
C.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互利共生关系
D.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将以“J”型曲线持续增长
( )14.下列关于实验“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
B.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
D.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 )15.下列实验一般不需要用显微镜观察的是
A.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B.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C.观察细胞的减数分裂 D.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 )16.(多选)科 ( http: / / www.21cnjy.com )研人员对江苏某地沿海滩涂米草群落和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土壤)动物丰富度进行了对比研究。在相同取样条件下,利用一种常用底泥采样器(50cm×50cm×30cm)采得各动物类群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如下表。下列有关本研究的叙述正确的有
A.裸露泥滩的大型底栖动物物种丰富度高于米草群落
B.米草群落的大型底栖动物种群密度高于裸露泥滩
C.改用另一规格的常用底泥采样器会影响对比研究的结论
D.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17.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野 ( http: / / www.21cnjy.com )山坡上A、B、C三个不同地点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根据所得数据回答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 ( http: / / www.21cnjy.com )最大的地点是___________。如果分别用甲、乙表示地点B中的两种松树,二者的关系可表示为右上图中的___ ___。
(2)土壤中有机物的多少往往与土壤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动物种类的多少是分不开的,要调查植物群落土壤中的某种动物的种群密度,一般不能采用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17.(1)A C (2)标志重捕法 大多数土壤动物身体微小难以标记,且活动范围小,标记个体很难与无标记个体充分混匀
某湖泊的水域主要分为河蟹网围养殖区及航道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养殖的河蟹主要以沉水植物为食。研究人员对养殖区及航道区部分水生植物群落和水环境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养殖区和航道区植物种类差别体现了该湖泊水生植物群落的 结构。
(2)航道区植物的优势种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除植物本身的生活习性外,造成航道区与养殖区优势种有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养殖区常需人工去除浮叶植物的原因是 。
(3)河蟹同化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消耗外,其余的全部用于 。湖泊中大型肉食鱼类数量较少的原因,从生态学角度分析主要是因为 。
(4)该湖泊中存在着大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有机碎屑导致水体污染,采用浮床生态工艺法可治理水体污染。①水体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碎屑可能来自 。②浮床生态工艺法其机理正确的有 。A.植物吸收水中悬浮物B.植物吸收水中的NO3-、PO43-等,降低水中氮、磷等含量C.浮床遮光,抑制浮游藻类的生长繁殖,防止水华发生D.浮床下方水体氧浓度升高,减少微生物种类和数量
(1)水平(2)苦草 河蟹的取食 减少浮叶植物遮挡沉水植物的光线
(3)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 能量流动逐级递减,营养级高的生物获得能量少(4)生物群落和人为投放(缺一不得分) BC
( )在某一生态保护区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依据图中的数据推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互相不影响,种群变化无规则性
B.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两种群相互影响,使种群数量呈现波动现象
C.捕食者种群数量受被捕食者控制,但被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D.被捕食者种群数量受捕食者控制,但捕食者的种群数量变化不受被捕食者种群数量的影响
在人为控制条件下将生态和生理特性十分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似的两种农作物(甲和乙)按不同比例混,种在一起,收集种子并对实验数据处理后,得到如下图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作物处在同一个营养级,最可能是竞争关系
B.如果在该条件下农作物甲单独自然生长,甲种群数量始终小于其环境容纳量
C.当播种比例甲:乙=8:2时,引起甲产量下降的原因可能是种内斗争加剧
D.甲、乙两种农作物间作时,两种农作物获得总产量最大值的混种比例为约为2:8
右图表示共同生活在一起的两个种群,一个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群主要以a为食,另一个种群以b为食,它们所吃的食物有些是共同的,以c表示。(图B表示A经过自然选择形成的结果)。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两个种群间存在着竞争的关系
B.自然选择使以c为食的个体逐渐减少
C.自然选择一定会使两种群中的一种灭亡
D.两个种群在竞争中最终适应环境
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分两类,一类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另一类是非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无关的因素。下列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的是
A.捕食关系
B.竞争关系
C.种内斗争
D.气候、季节、降水等的变化
A图
B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