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 测量降水量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2017秋)版科学三年级上册3.4 测量降水量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6 14:1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测量降水量》 教学设计
年级 三年级 科目 科学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制作简易雨量器,学会用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难点:课后长期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透明直筒杯子、刻度条、喷壶、水槽、毛巾、平板。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 1.出示水循环的图片。 提问:你们能看懂这幅图吗?图中水发生了哪些变化?(预设:水通过阳光照射后蒸发到空气中,在空中形成云,最后变成雨降落到地面。) 2.出示几张降雨天气图片。 提问:这几天都在下雨,天气预报播报明天的降水量预计是4.2毫米,在今年8月份,受到台风黑格比的影响,浙江局地降水量达到250~300毫米。你知道什么是降水量吗?(预设:降水后水位升高了多少。) 我们如何知道这一天的降水量?如何测量呢? 3.揭示课题:测量降水量 (预设:用一个标准的容器把雨水收集起来,再来测量。) 二、探索:确定标准,制作和使用雨量器 1.确定标准。播放雨量器视频。 那么这个标准的容器是什么呢?科学家是怎么测量雨的大小的呢?下面观看视频。 视频中是否有发现测量降水量实际上测量的是什么,那么单位是什么,测量降水量的这个工具是什么。 (预设:测量水的高度,单位毫米,工具是雨量器) 那么我们自己也来制作一个雨量器好不好,想要测量水的高度这个雨量器需要用什么样的容器呢?(预设:有刻度、透明、直筒型) 3.制作简易的雨量器。 老师已经给大家准备了透明刻度条,可以直接撕下来贴在雨量器上,下面就请大家从抽屉中拿出这个直筒杯和刻度条制作雨量器,并注意思考下面的两个问题: ①刻度条在贴的时候要注意哪些问题, ②刻度条的零刻度应该贴在哪个位置。 学生实验。(错误处可拍照) 分析错误。刻度条的零刻度应该与雨量器内部的底面齐平,刻度条要贴直。 3.练习使用雨量器。 大家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试试我们的雨量器了,我们可以用喷壶还进行模拟降水,那么应该怎么做呢,下面还是来看一段视频。 (视频内容:模拟降雨,测这场雨的降水量,出示喷壶,视频播放使用喷壶的方法和技巧以及读数的方法。) 提问:你知道怎样正确使用喷壶和读数了吗?(预设:喷壶嘴与杯口保持大约5-10厘米距离均匀降雨。) 学生活动,模拟降水,记录数据。 4.提问:观察上边的几组降雨量数据,你们发现什么?不同小组的降雨量一样吗?(预设:不同小组降雨量不一样)如果每个小组代表不同的地方,也就说明不同地区降雨量也可能是不同的。 假设刚刚下的雨就是一个地区24小时内的降雨量,那你们能判断自己所在地区下了一场什么雨吗?(预设:可能是大雨、小雨等)如果仅从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出发,那不同的人判断的标准可能不一样,所以我们还需要一个统一的评判标准,这是气象学家所用的24小时降水量等级标准。从这个图中你能说一说你们小组的今天下的是什么雨了吗? 5.汇报天气。 模式:我是第 小组的天气汇报员,我们的降水量是 毫米,降雨等级是 。 三、研讨:改进雨量器,测量真实的降水量(预设10分钟) 1.改进制作。 现实生活中也会下雨,一天可能下一场,也可能下几场,可能下小雨,也可能下大雨,下暴雨,现在你会测量降水量了么,你觉得在测量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预设:雨很多可能会满出来,) 如果给大家这样的三个地方你会选择哪里测量降水量? 小结:①雨量器摆放较开阔的地点,固定好雨量器,避免被风吹倒; ②每 24 小时记录一次降水量,做好记录,确定下雨的等级; ③记录后将雨量器内的水倒掉 2.出示雨、雪、冰雹的图片。 提问:这里三幅图,哪些是降水的形式呢?(预设:雨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那么雪和冰雹呢?(预设:也算是降水的形式。) 提问:你们如何判定雪和冰雹也是降水的形式?(预设:雪和冰雹从天空降落到地面,在地面最后会变成水。) 4.出示雨量器中是冰雹的图片。 提问:天空中降冰雹了,这种降水形式怎么测量?(预设:先让这些冰雹全部融化成水,再来读数。) 5.现在你会测量一天的降水量了吗,希望这节课学完了不是这节课的终止,同学们能带着这样的一个任务继续学习,连续记录10天甚至更长时间内的降雨量,并且判断它属于什么等级。
教后反思
(一)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是能利用降水量等可测量的量,根据这一要求并结合教材和学情,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学会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2、科学探究目标: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记录。 3、科学态度目标: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随着科技的发展,降水量的测量会更精确。 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对本科的要求,并从多个角度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 (二)教学过程反思 教学过程的设计中从生活实际的需要出发,探索如何解决判断降水量的多少的方法,学生自行设计简易雨量器,模拟测量降水量,并不断修正雨量器,在这个过程学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学过程中的探索环节,给出制作简易雨量器的任务,并提前给出需要思考的问题,让学生目的去完成制作,进行项目式学习和制作。需要思考的问题其实也是制作过程易错点的提示,在学生制作完成之后再对学生操作失误的地方进行集体研讨和修正,暴露出学生的认知冲突并加以解决,使学习更有效,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对于学生难以理解的降水量、真实的雨量器的结构等信息,以微课的形式展现,并且是动画微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能很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帮助他们提取有效信息。模拟降水环节也先用微课进行展示,避免了课堂上过于强调实验操作方法的情况,也使学生更容易接受。 (三)存在问题反思 本节课是结合pad移动端使用的课程,三年级的学生第一次使用pad,在操作上由于已经进行过提前训练,在使用上基本不存在问题,但是在教师pad某些功能的使用上,可能会过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比如随机抽答功能等。 另外在教学时间的把握上不够精确准,在学生模拟降水环节使用了较长的时间,以至于在研讨环节,对于实际应用中雨量器的设计和使用的研讨不够深入。教学语言不够精炼和准确,会加重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负担,也是导致教学时间把握不足的一个原因。 (四)改进措施反思 1、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应更加逻辑清晰,简单明了易操作,要保证每个环节有充足的时间,特别是在学生活动环节,要考录到各种突发状况可能带来的时间上的消耗。 2、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水平,在教学语言的精练和正确表达上下功夫。科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科学词汇、用语是不允许出错的。 3、在教师的教姿教态上需要加强训练,教学语言应更加富有感染力,营造活力四射的课堂,让学生能在欢快、有节奏的课堂氛围中进行学习。 经过本节课的授课和反思,我看到了自己在教学上存在的诸多不足,也有很大的收获。在今后一段时间的教学过程中,我将着力提升自己的教姿教态和教学语言,精简教学语言,科学进行表达。同时,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本校本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设计教学环节和选用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