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3课时)
预习提纲:
1、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结构、交通线路布局和形态特点
阅读教材P76四段文字,完成下列填充
(1)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结构: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以 为主,而后才是 。
(2)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布局: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主要分布在 ______
和 ______ 。
(3)山地地区交通运输线路形态特点:山地地区的交通运输线往往 ,线路的
和 一般要 相应的平原和丘陵地区。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列举出影响修建公路和铁路的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3、
课堂探究:
根据教材P76“活动”的表4.1和表4.2,阐述在山地地区优先发展公路而不是铁路的理由。
2、阅读教材P76“活动”图4.16,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简述图中地表形态的差异。
(2)山地地区公路线路的形态特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 ,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采取 和 措施,但是会增加公路建设的 、 和 。
(3)公路选线(布局)时要考虑哪些自然因素?如何处理与这些自然因素的关系?
(4)山区的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 ,公路选线(布局)时要 ,且大聚落之间的线路较为 。上述做法的主要目的是 。
(5)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平原地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多采用高架桥的方式(如右图所示),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6)综合(4)、(5)两项,可以看出影响交通线路选线(布局)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达标训练:
单项选择题
1.在山地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增加线路长度,发展旅游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
2.我们从地图上可以观察到,高原和山地中的公路线、铁路线大多穿越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其主要原因是( )
A.客、货运量大 B.地势相对和缓,工程造价低、难度小
C.水源充足 D.地势低,热量条件好
3.台湾岛修建的铁路是环状的环岛铁路,没有直接联系东西部的横向铁路,据图思考,这样的选择线路主要是考虑了哪种因素对铁路建设的影响( )
A.地形因素
B.河流因素
C.气候因素
D.矿产因素
读下图,回答4~5题。
4.该岛铁路形状为“环形”,说明其主要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5.甲和乙之间的铁路没按图中虚线修建,最可能的原因是( )
A.虚线处是鞍部 B.虚线处是河谷
C.虚线处没有居民点 D.虚线处坡度大
综合题
6.读“某山区公路走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区公路主要分布在 地带,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明公路选线受 因素的影响。
(2)图中公路都经过了居民点,这说明公路选线还受______________因素的影响。
(3)在山区修建公路时应避开地形复 ( http: / / www.21cnjy.com )杂地区,除了可以修成“之字形”之外,在穿越山体时,还可以 ,但这些工程在选址时应该尽量避开________地带,选择 构造,跨越山谷时,可以 。公路在山间盆地和河谷地带经过时要尽量避开 、 等自然障碍。
( http: / / www.21cnjy.com )7、如图所示,拟在A地与B地之间建设高速公路,有两种选线方案:方案①通过半荒漠地区,所需建设成本约为15亿元;方案②通过地形破碎、人口较稠密的区域,所需建设成本10亿元。试比较两种方案的优缺点。
8.右下图所示为进藏铁路的四种方案:①青藏方案;②甘藏方案;③川藏方案;④滇藏方案。试分析回答如下问题。
(1)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佳,为什么
(2)结合自然条件分析,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差,为什么
(3)目前,青藏高原地区最主要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并简述其原因。
(4)修筑铁路①时将遇到的困难有( )
A.缺氧、冻土 B.太阳辐射弱、地震
C.气压高、土地盐碱化 D.云雾、多滑坡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下图是武广高铁线路分布情况。武广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铁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使武汉到广州运行最短时间缩短至3小时16分。线路全长1068.8公里,全线共有桥梁684座、隧道226座,桥隧所占线路比例近70%。
(1)指出武广高铁线路总体走向,并根据图中信息指出该线路出现多处折弯的原因。
(2)分析武广高铁多桥梁和隧道的原因。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D
6、(1)山间盆地和河谷 地势相对和缓 ( http: / / www.21cnjy.com ),工程的成本、难度相对较小 地形 (2)社会经济 (3)开凿隧道 断层 背斜 架桥梁 陡坡 沼泽
7、方案①优点:耕地占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人口搬迁较少。缺点:建设成本高,干扰半荒漠地区的植被(环境)。方案②优点:建设成本低,有利于沿线村镇的发展。缺点:耕地占用和人口搬迁较多,建设过程中会加重沿线地区水土流失。
8. (1)①方案最佳。 四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案相比,青藏方案线路最短,地形较平坦,一期工程西宁一格尔木段已建成,工期较短。 (2)④方案最差。 线路较长,地形高差大,要经过陡峭的横断山区和许多大江大河,沿线为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多发区,技术难度大,铁路建成后,养护困难。
(3)公路运输 青藏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原地区地势高,地质地形条件复杂。公路建设的限制条件相对少些,建造成本较低、难度较小,所以优先发展公路运输。 (4) A
9、(1)南北走向 经过更多的城 ( http: / / www.21cnjy.com )市,加强城市间的联系(提高线路的社会经济价值)。 (2)穿越较多的河湖(谷地)和山地;保证线路平直(减少弯道,降低坡度);少占农田;与原有交通线立体交叉,减少对沿线居民(生态环境或植被)的不利影响。
学习反思: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2课时)
预习提纲:
1、板块构造学说(阅读教材P73图4.10,完成下列学习任务)
(1)在图中填出六大板块的名称。观察各板块所包含的范围(与大洲、大洋相联系)。
(2)板块边界类型及形成的地形(认真观察板块示意图,联系已有知识,完成下列填充任务)
生长边界:两侧的板块 运动,岩层 形成 或 。
消亡边界:两侧的板块 运动,岩层 、 形成 。
2、火山的形成:处于地下深处的 ,在巨大的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的 地带 地表。火山多出现在板块 。
3、火山地貌类型及形成条件
岩熔高原: 沿着地壳的 流出而成。如: 。
火山: 沿着地壳的 喷出而成。如: 。
火口湖: 积水形成的湖泊。如我国的 。
4、火山的结构和特点
(1)在右图中填注出:火山口、火山锥、火山通道
(2)据图归纳火山的特征
火山多呈 形,上部坡度 ,
下部坡度 。
课堂探究:
1、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理论解释地理现象
(1)根据测量红海海域在不断扩大。
(2)冰岛的形成。
(3)安第斯山的形成。
(4)日本多地震
(5)印度尼西亚被称为“世界火山博物馆”
2、根据地质剖面图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壳演化过程
例:读地层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沉积地层剖面以及其中的断层、褶皱等各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地质现象,就像一本地质历史教科书,记录了地壳发展、演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是我们了解地壳发展演化的窗口。
(1)已知石灰岩、页岩、砂岩分别是深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浅海、河湖沉积的产物。根据该地层剖面岩层顺序,说明C层所处的海陆环境,并逐层分析从E层到G层海平面升降的变化过程。
(2)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哪一地层形成以前?(以字母指代地层)
(3)比较断层M的左右两侧地层,写出左侧缺失的地层。(写出字母)
(4)据图判断断层M与地层O形成的先后关系。
(5)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据科学家考察:喜马拉雅山原来是一片海洋, ( http: / / www.21cnjy.com )按照其上升的速度计算,目前的高度应是20000多米,但在2005年10月9日国家测绘局公布的珠穆朗玛峰高度测量的结果是8844.43米。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喜马拉雅山脉由海洋变为“世界屋脊”的作用是( )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张裂,岩浆喷出堆积而成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褶皱隆起而成
C.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褶皱隆起而成
D.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碰撞挤压,褶皱隆起而成新课 标 第 一 网
2.导致珠穆朗玛峰只有8844.43米的主要原因是( )
A.搬运作用 B.内力作用 C.地壳运动 D.侵蚀作用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一块整体,而是由许多块组成,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读“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回答3~5题。
3.若甲、丙之间为海洋,其他部分为陆地,则乙处最可能形成( )
A.岛弧 B.海沟
C.海岭 D.褶皱山
4.板块碰撞挤压、褶皱隆起往往形成高大的褶皱山系,图中会形成高大褶皱山系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丙、丁 D、乙、丁
5、两大板块相撞,接触地带挤压变形,构成褶皱山脉,使原来分离的两块大陆缝合起来,叫地缝合线。则下列地带属于地缝合线的是( )
A.东非大裂谷 B.安第斯山脉 C.斯堪的纳维亚山 D.喜马拉雅山脉
读图,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图示山地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壳运动,岩层向上拱起而成
B、岩浆沿着地壳的线状裂隙流出而成
C、岩浆沿着地壳的中央喷出口或管道喷出而成
D、岩体沿两侧的断层抬升而成
7、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
A.地表 B.地壳上部
C.地壳下部 D.地幔
下图为“某处未曾倒置的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8~10题。
8.下列有关该处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 B.甲丙乙
C.乙丙甲 D.丙乙甲
9.丙侵入岩脉应为何种岩石( )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资料不足,无法判断
10.⑤处岩石发生了变质,形成的岩石最可能是( )
A.石灰岩 B.大理岩 C.花岗岩 D.玄武岩
下图是夏威夷群岛主岛与其3个链 ( http: / / www.21cnjy.com )状火山岛屿的分布示意图。许多科学家相信,夏威夷群岛主岛和这些链状火山岛屿,应该是因为太平洋板块在一个可视为固定不动且喷发岩浆的“热点”上移动(箭头指向代表板块移动方向)造成的。读图回答11~12题。
11.此处应位于地球的哪一个位置( )
A.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B.位于板块消亡交界
C.位于美洲板块
D.不位于板块交界处
12.下列哪幅图最能代表从夏威夷群岛主岛(1)到链状火山岛屿(2、3、4)的年龄分布情形 ( )
二、综合题
13.读火山构造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两图中火山构造名称:
① ,② ,③ 。
(2)分析意大利多火山的原因。
(3)试说明火山爆发对人类的影响。
14.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剖面图显示,该地区地层曾经发生过褶皱。据图分析,该区褶皱发生在哪一地层形成以后?(以字母指代地层)
(2)据图判断断层形成的时间。
(3)根据该地层剖面,归纳该地区地壳演化过程中内、外力地质作用的各种表现。
内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力作用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ttp: / / www.21cnjy.com )
15.读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两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①、②、③、④四处的岩石属于沉 ( http: / / www.21cnjy.com )积岩的是____和_____。若要开采坚硬的岩石作建筑材料,宜选①处还是②处?________处;若开采优质花岗岩作装饰材料宜选③处还是④处?________处。
(3)根据图中信息,说明该地区的地壳的演化过程。
参考答案:
1、B 2、D 3.C 4、B 5.D 6、C 7、D 8、A 9、B 10、B 11、D 12、B
13、(1)火山通道 火山锥 火山口 ( http: / / www.21cnjy.com ) (2)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交界处的地壳薄弱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活动。 (3)不利方面:破坏田园、村镇,引起地震,建筑物倒塌,漂浮的火山灰会导致大气污染加剧,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有利方面:会给人们带来肥沃的火山灰和丰富的硫磺资源。14、(1)e地层形成之后 (2)褶皱形成之后 (3)内力作用的表现:地壳下降;形成了褶皱、断层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成沉积地层;d、e地层部分被侵蚀
15、(1)背斜 向斜 ( ( http: / / www.21cnjy.com )2) ① ② ② ③ (3)地壳下沉,接受堆积,形成沉积岩;地壳运动,岩层受挤压形成褶皱;外力(流水)侵蚀,部分岩层(或①、②岩层)遭侵蚀;岩浆活动,形成侵入岩和喷出岩。
学习反思:第四章 地表形态的塑造
第二节 山地的形成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1、褶皱的形成:在 产生的强大 作用下, 发生 ,产生 的 。
2、褶皱、褶曲、背斜、向斜的关系
褶皱的一个弯曲叫 ,褶曲的类型可分为 和 两种。
3、断层的形成:当 产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强大 和 ,超过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时,岩体就会 ,两侧的岩体沿 发生明显的 ,就会形成断层。
4、背斜、向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的判断方法
褶 皱 断 层
背 斜 向 斜
判断方法 从岩层的形态看
从岩层的新老关系看
图 示
5、背斜、向斜、断层形成的地貌
背斜:一般发育成 ,但也会因 而被 成 。
向斜:一般发育成 ,但因 ,不易被 ,反而形成 。
断层两侧的岩体沿水平方向位移: ( http: / / www.21cnjy.com )
断层两侧的岩体沿垂直方向位移: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 ,如我国的 ______
和 ;相对上升的岩体形成 ,如我国的 、
、 。
课堂探究:
1、根据地质图判断地质构造类型,并说明判断依据。
2、断层的结构及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读下图,完成相关填充,理解断层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由左图可推测:断层一侧上升 ( http: / / www.21cnjy.com )岩体往往形成 ,下降岩体往往形成 ,断层面会形成 。
由右图可看出:断层两侧的岩体水平位移,往往会使褶皱山 。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可以推测:断层带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果有流水经过会受到流水的 作用,不断发育形成 。
( http: / / www.21cnjy.com )
4、地质构造对工程选址的影响
下图为某地区地质剖面图,①岩层为含煤层,②岩层为含水层,③岩层为含气层。据此分析判断下列问题:
(1)该地区为了开采煤炭资源,其开采地应选择在 (甲或乙),并简述选址的理由。
(2)在甲、乙两地打井,能开采到丰富的地下水的是 ,请简述理由。
(3)在甲、乙两地能钻探到丰富的油气资源的是 ,请简述理由。
(4)假设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为什么?
达标训练:
单项选择题
右图为“某种地形地质构造的示意图”。读后完成1~3题。
1.判断右图中甲地的构造应为( )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判断右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的新老关系,由老到新依次为( )
A、乙、丙、丁 B、乙、丁、丙
C、丙、乙、丁 D、丁、乙、丙
3、根据地形的高低起伏来判断,右图中乙、丙、丁三种岩层的软硬程度,由硬到软排列应为( )
A.乙、丙、丁 B.乙、丁、丙 C.丙、乙、丁 D.丙、丁、乙
山西省煤炭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在煤炭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安全事故隐患。读“山西省某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完成4~5题。
4.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5.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 B.井喷事故和瓦斯爆炸
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 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一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回答6~8题。
6.甲处的构造地貌是( )
A.背斜山 B.向斜山
C.断块山 D.背斜谷地
7.有关乙处的地质构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理想的储油构造
B、最理想的储水构造
C、适宜开挖地下隧道
D、受挤压,多裂隙,岩层破碎
8、该地区地质演变过程可能是( )
A.水平挤压——岩层下降——外力侵蚀 B.岩层下降——外力侵蚀——水平运动
C.水平挤压——岩层上升——外力侵蚀 D.岩层下降——水平运动——外力侵蚀
读下图,回答9~11题。w W w .x K b 1.c o M
9.下列不属于图示内容反映的是( )
A.断层 B.褶皱
C.滑坡 D.岩层运动方向
10.图示构造形成的动力主要是( )
A.水平拉张力 B.水平挤压力
C.上下摩擦力 D.垂直挤压力
11.下列不可能由图示作用形成的地貌是( )
A.天山山系 B.泰山
C.汾河谷地 D.东非裂谷
12、有关a、b、c图示地貌类型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c为向斜 B、b、c为背斜 C、b、c为向斜 D、a、b背斜
13.背斜成谷、向斜成山被称为“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综合题
14.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在地形上是 ,地形成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b处在地质构造上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判断依据是 ;在地形上是 ,其形成主要是由于 (内力或外力)作用形成。
(3)图中C处的地质构造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 ,判断依据是 ,d处在地形上是 ,其形成原因是
(4)a、b、c三处,常为良好储油构造的是 处,利用储存地下水的是 处。
15.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
(1)甲、乙两地的地质构造是:甲 ,乙 。
(2)甲、乙两地顶部缺失的原因是 ,上覆岩层的形成是由于 作用而形成的。
(3)如果要寻找油气资源,最好在 处找;如果要寻找地下水,最好在 处找。
1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构造名称:a ,b ,c 。
(2)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隧道,应该选择a处还是选择b处开凿?(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及地下水运动等方面加以考虑)
(3)若在c处修建一座水库,请分析其可行性。
参考答案:
1、B 2、D 3、A 4、B 5、A 6、D 7、B 8、C 9、C 10、B 11、D 12、C 13、B
14、(1)向斜 山岭 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斜槽部受挤压力,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2)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山岭 内力 (3) 断层 岩层断裂错位 断块山 岩层受水平挤压断裂,中间岩体抬升(上升)形成断块山 (4)b a
15.(1)背斜 向 ( http: / / www.21cnjy.com )斜 (2)外力侵蚀 沉积 (3)甲 乙 16、(1)背斜 向斜 断层 (2)选择a处,因为a处为背斜,岩层向上拱起,符合力学原理,不易塌陷,同时不易积存地下水。 (3)c处不宜修建水库,因为c处有断层,断裂面岩层破碎会造成水库漏水,同进渗入断层的水又可促使断层面两侧岩块活动,易诱发地震等地质灾害,从而影响水库的安全。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