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水体的类型及其储量。
掌握河流班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进而理解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理解水圈是连续而不规则的特点。
学会判读河流的流量曲线图、河流与湖泊、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图。
课前预习:
1、水体的类型及其储量
(1)地球上的水体包括 、 和 ,其中占主体的是 。
(2)陆地上的水体包括 、 、 、 、 、
、 等,陆地上淡水的主体是 。
2、河流的补给类型
阅读教材P54 图3.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河流补给是指 。
(2)完成下表中的“补给类型”、“影响因素”、“补给时间”三项。
列表比较河流的补给类型及补给特点
补给类型
影响因素
补给时间
河流径流变化规律
在我国的典型分布
课堂探究:
1、比较“汛期(丰水期)”、 “枯水期”、“断流”
2、河流流量曲线图的分析判读
(1)读我国四条河流的流量曲线图,判断补给类型和河流所在的位置,描述河流径流变化特点。
主要的补给类型: 主要的补给类型: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
该河流在我国的位置: 该河流在我国的位置: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
径流变化特点: 径流变化特点:
主要的补给类型: 主要的补给类型: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
该河流在我国的位置: 该河流在我国的位置:
判断依据: 判断依据:
径流变化特点: 径流变化特点:
(2)湖泊调节径流的作用
下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①~②题:
① 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1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 地 D、④地
②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河谷变宽 C、湖泊分流 D、湖水补给量减小
达标训练:
单项选择题
1.水圈中储量最多的水和储量最多的淡水分别是( )
A.海洋水和河流水 B.海洋水和地下水
C.海洋水和冰川水 D.海洋水和淡水湖泊水
2.下列关于陆地水体补给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陆地水体最主要的补给形式是冰川融水
B.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夏季流量大
C.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冬季流量最大
D.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具有相互补给关系
3、下列河流中,径流季节变化最大的是( )
A、莱茵河 B、亚马孙河 C、 刚果河 D、长江
4、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A、河水补给地下水 B、地下水补给河水
C、河水与地下水互补 D、夏季河水补给地下水,冬季相反
5、下面四幅河流径流图所表示的河流主要补给水源依次是( )
A、雨水、雨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B、雨水、积雪融水、雨水、地下水
C、高山冰雪融水、雨水、积雪融水、雨水 D、积雪融水、雨水、高山冰雪融水、地下水
下图是我国东部河流某河段示意图,乙是河流A、B两水文站测得的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6~7题:
6、甲图中AB河段河流的流向为( )
A、由西北流向东南 B、由东南流向西北
C、A处水位低于B处 D、不能确定
7、造成乙图中河流出现最高水位的原因,可能是( )
A、气旋活动频繁 B、梅雨连绵 C、冰雪融化 D、春雨霏霏
下图所示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回答8~9题:
8、该河流可能出现在( )
A、35°~55°N大陆东岸
B、30°~40°S大陆西岸
C、25°~35°N大陆东岸
D、10°~20°S大陆内部
9、该河流流经地区主要受( )
A、单一气压带常年控制 B、单一风带常年控制
C、受低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D、受高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
下图是我国海拔3800米某内陆湖的水位变化情况。读图回答10~12题。
10.湖泊水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形影响 B.风沙影响
C.降水影响 D.气温影响
11.该湖泊与潜水(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是( )
A.1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B.7月份湖水补给潜水
C.湖水常年补给潜水
D.潜水常年补给湖水
12.某旅游公司拟在该地办一个湖滨浴场,其最佳位置是(从湖底地形考虑)( )
A.① B.② C.③ D.④
综合题
13、下图是我国东部某地区一个水库下游某站在修坝前后测得的该河流两条“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分别是这条河流水源补给形式,请判断:A是__________补给,B是___________补给,C是______补给。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判断图中①②两条曲线,哪条是在修坝后测得的?________。判断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条河流位于我国的____________地区,该河流的径流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径流量与地下水补给量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分别表示丰水期、枯水期的哪一时期的补给关系?
A ,B ,C ,D 。
(2)分析图C、图D,归纳湖泊对河流的调节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A中的水体为河流,则我国常年具有这种补给关系的是 河的 游河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A 5、A 6、A 7、B 8、D 9、C 10、D 11、B 12、D
13、(1)雨水(降水) 积雪融水 地下水 A补给出现在夏秋季节,我国东部地区为雨季;B补给出现在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C补给水量较小,全年补给相对稳定
(2)② ②流量线起伏小,说明流量变化较平稳;与①流量曲线相比,丰水期流量小,枯水期流量较大;水库具有削峰补枯,调节径流的作用
(3)东北 一年有两个汛期:春汛和夏秋汛 新课 标 第 一 网
(4)河流径流量大时地下水补给量小;河流径流量小时,地下水补给量大 河流流量增大时,河流水位上升,当河流水位高于地下水位时,河水补给地下水;河流流量减小时,河流水位下降,当河流水位低于地下水位时,地下水补给河流
14、(1)丰水期 枯水期 枯水期 丰水期
(2)在洪水期蓄积部分洪水,延缓、削减洪峰;枯水期释放蓄水,补充、稳定径流
(3)黄 下
学习反思:
第三章 地球上的水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二课时
课前预习:
1、水循环的概念
水循环:自然界中的水在 、 、 、 中通过 连续运动的过程。
2、水循环类型及水循环环节
(1)水循环类型的划分依据:
(2)读图,填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的名称
A: B: C: D: E:
F: G: H: I:
(3)列表比较水循环类型
水循环类型
水循环环节(填字母及名称)
发生的领域
海陆间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内循环
3、水循环的意义
①
②
③
④
课堂探究:
1、列表比较水循环的环节及其影响因素
水循环环节
影响(循环量)的因素
规 律
2、水循环原理的应用
完成教材P55的“活动”,了解人类应如何利用水循环原理趋利避害。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达标训练:
单项选择题
1.能使陆地的水不断得以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地内循环 D.大气环流
2、下列地理事物中,直接参与海陆间循环的是( )
A、塔里木河水 B、天山冰雪融水 C、长江水 D、未登陆的台风
读海陆间循环示意图,回答3~4题。
3.有关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
A.⑤仅表示地表径流
B.水得以循环的动力主要是地球内部的热能
C.在①~⑤水循环过程中伴随着物质的运动和能量的交换
D.人类只能影响图中的④环节
4.关于水循环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球地理环境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①是地球上最活跃的能量交换过程之一,能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②是地球上最活跃的物质转移过程之一,是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③是自然界最富动力作用的循环运动,但不能塑造地表形态 ④对地表太阳能起到传输作用,但不能起吸收和转化的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5.水循环中,陆地内循环的领域在( )
A.内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B.外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C.内流区域及外流区域之间 D.内流区域及其上空之间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6~10题。
6.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是( )
A.①——降水
B.②——蒸发
C.③——水汽输送
D.④——地表径流
7、相同状态下,最有利于地表水下渗的条件是( )
A.降水强度大,植被稀少 B. 降水强度大,植被丰富
C降水强度小,植被稀少 D. 降水强度小,植被丰富
8.有关水循环地理意义的正确叙述是( )
A.使陆地水资源不断更新 B.使水呈三态变化
C.加速了冰川的融化 D.使海平面上升
9.雨水的拦蓄和利用影响了水循环中的( )
A.蒸发 B.降水 C.水汽输送 D.径流
10.拦蓄和利用雨水可以解决的矛盾是( )
A.水资源的空间分配不均 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C.水资源的时间使用不均 D.农业与工业用水不均
下图为“相同降水量情况下的城市化前后地表径流过程曲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关于甲、乙两条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甲代表城市化前的地表径流曲线 ②乙过程有利于地下水的补给 ③甲的长期后果可能造成城市水荒 ④乙过程下渗量小于甲过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甲曲线最大值提前于乙曲线最大值的主要原因是( )
A.天然调蓄能力强 B.城市热岛效应
C.下垫面透水能力好 D.植被覆盖率降低
综合题
13.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丁→甲→丙→丁过程属于 循环。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是
。
(2)水循环对乙图所示地区直接提供的资源主要有 和 资源。
(3)目前,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水循环的______(填字母)环节。人类可以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措施来改善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14.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据报载,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国家水利部已初步计划今后十年内在西部修建小、微型集雨工程1700万处,预计可以解决或改善2000多万人饮水困难,增加灌溉和抗旱保苗补水面积4000多万亩,人均收入增加500至1000元。
由于历史原因,西部大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表层不能涵养水源,有干旱缺水山区100多万平方千米,特别是西北内陆和黄河中上游地区,水资源极度紧缺,约有3420万人饮水困难。区域内有一半多的县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贫困人口达2350万。
(1)从干湿地区看,西部地区多属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区。
(2)在年降水量少于________毫米的地区,一般不能发展种植业。
(3)结合下面“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我国西部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__。
②国家水利部集雨工程的实施,主要是对水循环的______环节施加影响,此项工程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③各水循环环节中,能够对H环节直接产生影响的环节是字母___。能够使H的储水量增大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
④为提高集雨工程水质,应改变当地农民____________等传统习惯。
参考答案:
1、B 2、C 3、C 4、A 5、A 6、D 7、D 8、A 9、D 10、B 11、C 12、D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