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必修I人教新课标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天气运动 学案及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必修I人教新课标 第二章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天气运动 学案及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1.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13 13:24:12

文档简介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第1课时)
课前预习:
1、列表比较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三个概念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辐射源
波长特点
方向
对地理环境的功能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方式有: 、 、 等。
3、画图描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请在下图中填注出: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大气反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并按其作用的先后顺序在相应的箭头处标上数字序号。
课堂探究:
读 “中国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丰富区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分析其影响因素。

(2)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贫乏区主要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2、根据教材P29“活动”提供的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什么作用?
(2)为什么月球表面的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
(3)大气保温作用的大小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规律?
(4)一个地方一天中气温的变化规律(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5)地球上气温昼夜变化(日变化)的大小会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何规律?
(6)一个地方一天中气温的高低会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有何规律?
达标训练:
单项选择题
读下图,回答1~4题:
1.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a B.b C.c D.d
3.大气对太阳辐射产生吸收作用的主要成分是( )
A.氧、臭氧 B.氮、氧 C.氧、二氧化碳 D.二氧化碳、臭氧
4.电视剧《闯关东》中的场景:“主人公朱开山为了避免所种的庄稼遭受霜冻的危害,在深秋的夜晚带领全家人及长弓们在田间地头点燃了柴草……”,他这种做法,有利于( )
A.增强a辐射 B.增强b辐射 C.增强c辐射 D.增强d辐射
5.下图中,哪种情况下夜晚地温最高(  )
雾和霜都是由近地面大气层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凝结而成的。结合所学知识回答6~7题。
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7.气象台发布消息称,某地今天可能会出现霜冻,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该日为阴天②该日为晴天 ③该霜冻最可能出现在白天 ④该霜冻最可能出现在晚上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8~9题。
8、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散射作用比近地面强
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9、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 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 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近年来,山东已成为我国北方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根据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大棚中生产出来的蔬菜质量略逊于自然状态下生长的
蔬菜,原因是大棚中( )
A、光照太强 B、热量不足
C、日温差较小 D、年温差较小
11、在冬季为了保温,菜农一般在傍晚往大棚内洒水,其原
理是( )
A、增强地面辐射
B、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反射
C、增强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
D、增强地面保温
综合题
12、读“相同纬度的拉萨和宁波海拔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同等天气条件下,两地中太阳辐射较强的是______,理由为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两地中白天气温较高的是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两地中夜晚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天气运动
第2课时
课前预习:
1、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太阳辐射能的分布的 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 差异。
2、大气运动的意义:①

3、热力环流是 引起的空气 。它是大气运动 的形式。
4、画图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阅读教材P30图2.3和图旁的一段文字,在下面的框图中填上恰当的词,完成热力环流形成过程的描述。
5、不同地方气压差异的规律
同一地点,高空气压比近地面 ;
近地面,在热力因素影响下,气温高的地方的气压比气温低的地方气压 ;
课堂探究:
地面的冷热差异受哪些因素影响?有何规律?
2、根据图示信息,并调用自己已拥有的知识探究海陆间的热力环流——海陆风的形成
(1)在两图上标出白天和夜间海洋和陆地气压的高低。
(2)在两图上,用箭头分别画出白天、夜间陆地和海洋之间的热力环流。
(3)根据所画的热力环流,说出一天内海岸边何时吹海风?何时吹陆风?
(4)分析海陆风对滨海地区的气温有什么调节作用?
3、等压面图的判读
下图为某地高空“等高面与等压面关系示意图”,读图思考下列问题:
(1)图中气压相等的数码是  ,气压最高的数码是  ,气压最低的数码是   。
(2)如果上述气压差异是由于热力环流引起的,请你在图上画出A、B两地间的热力环流。
(3)根据第(2)题的结论,请你判断地面上A、B两处的冷热状况及气压的高低:A处  (冷或热),气压 (高或低);B处  (冷或热),气压   (高或低)。请简要地阐述依据。
(4)请比较A、B、④、⑤四点的气压高低。
(5)请在图中画出近地面的等压面,比较近地面和高空的等压面你发现了什么特征?
达标训练:
单项选择题
1、下图中,环流系统正确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④ D.②和③
读右图回答2~4题。
2、若右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引起热力环流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B.温度:A>B>C>D C.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 D.气压:D>A>B>C
3.若右图表示的是山谷风示意图,那么上升气流③表示的可能是(  )
①白天的谷地  ②白天的山坡  ③夜晚的谷地  ④夜晚的山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如果仅从地面热力作用的影响考虑,一天中空气最清新的时段出现在( )
A.清晨 B.中午 C.傍晚 D.夜晚
下图为对流层大气某要素等值面垂直分布图。据图回答5~6题。
5.若a、b、c、d、e为不同温度值,则气压值的大小比较正确的是( )
A.甲>乙>丙>丁 B.乙>甲>丁>丙
C.甲>乙>丁>丙 D.乙>甲>丙>丁
6.若a、b、c、d、e为不同气压值,则甲、乙、丙、丁四地的气流运动方向是( )
A.甲→乙→丁→丙→甲
B.丁→丙→甲→乙→丁
C.乙→甲,丙→丁
D.乙→甲→丙→丁→乙
7、图中,能正确表示地面和高空等压面分布的是 (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8、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
C、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D、甲、乙、丙、丁之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右图表示不同地物辐射温度在一天内的变化状况。据此回答9~10。
9、曲线①〉~④代表的地物分别可能是( )
A、沙地、湖泊、林地、草地
B、沙地、草地、林地、湖泊
C、草地、沙地、湖泊、林地
D、草地、林地、沙地、湖泊
10、图中显示( )
A、日出前各地物间的温差最大
B、日落后地物①的降温速度最快
C、地物③的辐射温度白天夜晚都最低
D、地物④到达最高温度的时间早于其他地物
二、综合题
11、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__(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风(风向)。
12、据说学知识画出山谷地区白天和夜晚的热量环流。
第一节 冷热不均引起天气运动
第3课时
课前预习:
理解风、风向的定义及其形成的原因。
(1)风是指 ;我们平常所说的风向是指风的 。
(2)风形成的直接原因是: ;根本原因: 。
2、风形成的过程:
3、理解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等概念
水平气压梯度是指同一水平面上 的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指同一水平面上因 而引起的大气产生 运动的力。其方向是 ;其大小与 的大小有关,具体规律是 。
4、风的受力特点
力的名称
力的方向
力对风的影响
水平气压梯度力
地转偏向力
摩擦力
课堂探究:
1、画受力图说明风的形成过程,并判断风向的特点
(1)只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理想风”
此时风向与等压线 ,并由 指向 。
(2)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高空风”(北半球)
此时风向与等压线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低压在 ;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低压在 。
(3)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共同作用——“近地面风”(北半球)
此时风向与等压线 。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低压在 ;
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 ,低压在 。
2、据所学完成教材P32“活动”。
归纳在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和风速的方法:
知识结构:(用框图的方式描述本节的知识结构)
达标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读“近地面风的形成示意图”,图中箭头①~④代表的内容依次是 ( )
A.风向、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风向、摩擦力、气压梯度力
C.摩擦力、地转偏向力、风向、气压梯度力
D.摩擦力、气压梯度力、风向、地转偏向力
读甲、乙两幅等压线分布图,判断下题。
2、有关甲、乙两点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点盛行西南风
B.乙点盛行东北风
C.甲、乙两点风力大小相等
D.甲点风力小于乙点
3、下图为“北半球等压线和风向示意图”,其中正确表示风向的是( )
读图回答4~5题。
4、若图示为热力环流形势,则a地与b地的气压(P)和气温(T)( )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5、若图示地区在北半球。理论上,c、d地之间的风向为( )
A.东风 B.东北风 C.南风 D.西南风
6.如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 )
A.顺风飞行 B.逆风飞行
C.飞机在低纬度飞行 D.风从北侧吹来
下图是“某时刻地面气压(百帕) 分布图”。读图回答7~8题。
7、分析图中信息,有关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地吹西南风,风速最大
B.乙地吹东北风,风速较大
C.丙地无风新课 标 第 一 网
D.丁地吹西风,风速最小
8、下图中能正确表示上图E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风向的关系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二、综合题
9.读实际大气中的风向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   (近地面或高空)风向图,判断的依据是 


(2)图中箭头表示的含义是:
① ② ③ ④
(3)①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其方向是 。
(4)如果无④,只受①③影响,则②与等压线的关系 。
(5)实际近地面大气中,②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此图表示的地区在 (南或北)半球,理由是 。
(6)图中M、N两地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理由是

10.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点处的箭头表示甲点空气运动及受力状况,则各箭头分别表示:
A________,B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该图分布在____(南、北)半球。
(3)在图中画出乙点的风向、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
(4)甲地吹 风,乙地吹 风,甲、乙两地风力较大的是____,判断的依据是 。
参考答案 :
1、C 2、D 3、A 4、D 5、A 6、B 7、B 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