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这则消息,了解了新闻的要素和结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另一则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的新闻——《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感受胜利背后的血雨腥风。
第1课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毛泽东
1.了解新闻的概念、特点。
2.理清消息的内容、要素、结构,分析语言的真实准确。
3.探究作者在客观报道中蕴含的情感态度。
01
晓常识
姓名:
籍贯:
作品:
身份: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韶山。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
《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毛泽东诗词》。
新闻也叫消息,是通过报纸、电台、广播、电视等媒体途径所传播信息的一种称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01
晓常识
新闻
新闻的结构由五部分构成: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必须简明、准确地概括消息内容,帮助读者理解报道的事实。
01
晓常识
新闻
导语:是新闻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导语的要求:一是要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能吸引读者看下去。
01
晓常识
新闻
主体:是新闻的主干部分。承接导语之后,对导语作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的所概括的内容,表现新闻的主题思想。
背景: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个段落或最后一句话。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02
知背景
1949年初,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在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的苦心经营之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22日夜,毛泽东同志又撰写了这一则全面报道前线最新战况的新闻稿。
03
识文本
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要素、结构。
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
1.根据所学新闻知识分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新闻要素、结构。
何时(when)
何地(where)
何人(who)
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
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
要素:
03
识文本
何事(what)
何故(why)
横渡长江
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
03
识文本
如何(how)
中路军 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
西路军 三十五万渡过三分之二。
东路军 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标题:
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
导语:
主体:
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经过。
结构:
03
识文本
1.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中路
西路
东路
2.顺序能否颠倒?
20日夜:中路(先)
21日5时起:西路、东路(后)
时间顺序
中、西:弱
东路:强
敌情不同
不能颠倒
3.赏析下面语句。
(1)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一千余华里”列举具体数据,动词“冲破”“横渡”,副词“均”生动具体突出地描绘了解放军南渡长江的宏大气势,表达作者对渡江部队的赞美。
(2)“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不能。
“不含”是不包括的意思。意思是说明九江不是渡江区域。体现新闻用语的准确性。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消息二则》所报道的渡江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阶段具有关键意义的胜利。学习这两则新闻,使我们了解了历史,看到正义战争的威力,认识到中国革命的胜利来之不易。两则新闻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明,感彩鲜明。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希望同学们把今天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用心体验、感受、思考周围的世界,开阔视野,提高认识水平。
品析语言,领悟情感。比较下列两个句子,说说哪个更好,为什么?
(1)结果就在二十日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
(提示:注意比较语句的感彩)
(2)句好。“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有嘲讽意味。嘲讽汤恩伯过高估计东面防线的巩固性,过低估计人民解放军的战斗力,如果换成“结果就在二十一日那天”,毫无感彩,且与上一句“二十一日”重复。
1.请你就校园内新近发生的事情拟写一则消息,要真实、客观,语言应当暗含明确的态度倾向。2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