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1.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09 16:12: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我们知道的动物教学设计
01.教材简析
这一课是“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这一学科核心概念中的学习内容,有助于学生形成结构与功能,系统与模型的跨学科概念。
从《我们知道的动物》这课开始,教材将引领学生走进观察与认识动物世界的大门。教材从学生所熟悉的“我们知道的动物”这一话题引入学习活动。通过列举自己知道的、喜欢的动物,引导学生把已有的关于动物的认识说出来,同时通过对多种动物的列举还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动物的多样性。“分小组观察一种动物,说说这种动物有什么特点,把它画下来”,教材中这段话指向对动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通过语言、图示的描述,使学生对不同动物的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表达、记录的能力。通过多种动物的比较,引导学生描述出动物都有生命、会运动、需要吃食物、能繁殖、会生长、需要空气等共同特征。最后,通过动物与玩具熊的比较活动,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在培养学生证据意识的同时,指向“动物动物是生物,是有生命的”这一科学概念概念。
02.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有生命的动物有着天生的兴趣,从他们开始运用感官观察和探知世界的那刻起,会动、会叫、会呼吸、会生长的动物就是最能引发他们关注的对象。通过电视、书本、家长讲解、参观动物园等渠道,他们对动物生长、运动、进食、呼吸、繁殖等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往往比较模糊。在科学技能上,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仍然欠缺。而动物更加复杂多样的外部特征及“会运动”的特征,使学生在观察和描述时会遇到不少困难。这意味着一年级的学生更难以概括出动物的共同特征。因此教师对观察、记录方法的指导需要更加细致,以便帮助学生进行观察、描述活动。
03.教学目标
1.通过教师的指导,学会按顺序观察动物,并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2.能结合动物的外部特征,概括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通过对仿生动物和动物的比较,用证据证明仿生动物不是动物,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培养亲近动物、研究动物、爱护动物的意识。
04.教学重难点
重点:
1.通过教师的指导能结合动物的外部特征,概括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2.通过对仿生动物和动物的比较,用证据证明仿生动物不是动物,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难点:
通过对仿生动物和动物的比较,用证据证明仿生动物不是动物,知道动物是有生命的。
05.教学资源
课本资源: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课本、记录表等。
学校资源:智慧黑板、动物标本。
网络资源:微视频、教学课件等。
06.教学准备
教师:1.教学课件;2.微视频;3.记录表;4.动物标本;5.动物玩具。
07.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亲爱的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森林里要举办动物大会了,好多动物都要来参加。我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是为了有意无意地打开学生对动物的认识。
二、聚焦
把你最喜欢的动物介绍给大家,但是不要说出名字,让大家猜猜。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说,进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
二、探究
观察一种动物,和同伴说一说它的特征,并用图片记录下来。
1.示范
出示胸卡
请看!(出示图片)第一个求助的是谁?(公鸡)
(1)找一找、说一说
我们仔细观察它有哪些特征?
(2)画一画(学生说,老师画)
注意:要画的真实。
2.学生分组
还有一些小动物也来找大家设计胸卡了。请看都有谁?
(乌龟、鱼、雉鸡、小猫等)
每一组同学观察一种动物标本。拿到标本后,先仔细观察,找出特征,并说给同伴听,然后画下来。要画的真实,看到什么画什么。
组长领动物标本。分配任务。
3.汇报(投屏)
可以用这样的句式来介绍“我们小组为()设计了胸卡,它有()()()……”
哪一组来给大家展示一下?
4.动物们可以佩戴自己的胸卡入场了。
四、研讨
玩具兔听说了,也想参加动物大会,请问它能参加吗?说说理由。动物们有哪些相同的特点呢?(播放动物吃、运动的视频)(展示装在袋子里的玩具兔)适时板书
【设计意图】视频里运动的、吃食物的动物与装在袋子里的玩具兔形成对比,让学生理解动物是有生命的。
五、拓展
明天,动物们就可以佩戴胸卡放心地参加大会了。
小设计师们,名片升级了,图片换成了模型。请为你最喜欢的动物用橡皮泥做一个动物模型吧!
板书设计
我们知道的动物
有嘴,能吃食物
能自己运动
需要空气
会长大
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