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下科学第二单元微粒的符号与模型综合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八下科学第二单元微粒的符号与模型综合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4-04-11 08:4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下科学第二单元微粒的符号与模型综合练习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最新科技报道,夏威夷联合天文中心的科学家在宇宙深处发现H3+离子和H3分子,以下关于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H3+和H3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B.H3是单质C.一个H3+中含有3个电子D.一个H3中含有3个质子
2.现有CH4和C2H6(乙烷)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该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  )
A.18% B.20% C.22% D.25%
3.下列符号中既能表示物质的元素组成,又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是(  )
①Cu ②N ③H2O2 ④K2CO3 ⑤CH4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②④
4.微型化录音录像机的高性能磁头具有磁性,其主要材料之一是化学组成相当于CoFe2O4的化合物,又知钴(Co)和铁都有可能是十2、+3价,且在上述化合物中每种元素只有一种化合价,那么此化合物中的Co和Fe的化合价应分别是(  )
A.+2、+3 B.+2、+2 C.+3、+3 D.+3、+2
5.在 FeSO4 和 Fe2(SO4)3 组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22%,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A.34% B.44% C.66% D.无法确定
6.我省盛产茶叶,“雪青”“清润名茶”等绿茶享誉省内外.绿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B.1个单宁酸分子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C.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数比38:26:23D.1个单宁酸分子中含26个氢分子
7.某元素R在化合物中没有变价,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已知它的氯化物RCl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8,则其与氧元素形成的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149 B.153 C.161 D.169
8.奥司他韦(C16H28N2O4)可抑制流感病毒在人体内的传播,起到治疗流行性感冒的作用。下列对奥司他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量的角度看: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20.5%
B.从组成角度看: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C.从构成角度看: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50个原子构成
D.从结构角度看: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8:14:1:2
9.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它们统称为氧元素。这是因为不管在氧气分子中,还是在水分子中,这些氧原子都具有相同的(  )
A.核外电子数B.核内质子数C.核内中子数 D.相对原子质量
10.下列化学符号与含义相符的是(  )
选项 符号 含义
A KS 硫化钾
B 3OH-1 三个氢氧根离子
C Cl2 两个氯原子
D 2O3 2个臭氧分子
A.A B.B C.C D.D
11.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如图所示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B.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D.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12.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有一种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该铕(Eu)原子的质量为(  )
A. B. g C. D. g
13.化学上常用符号””表示原子的构成,其中X代表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核内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已知Xn+和Ym-的电子层排布完全相同,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b-a=d-c B.a+n=c-m C.a-n=c+m D.b-n=d+m
14.S2-、 、 是比较常见的离子。对这三种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
A.三种离子中都含有硫元素B. 和 都属于氧化物
C.硫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有-2、+4、+6D.S2-和H+不能结合成分子
15.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为放射性碳测年法。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
C.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
16.萨罗(Salon)是一种重要的消毒剂。其分子微观结构模型如图:下列关于萨罗的说法错误的是(  )
①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②该物质是氧化物;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56:48;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g;⑤该物质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
A.①③ B.⑦ C.①③⑦ D.②④⑤⑥
17.有三种元素X、Y、Z,已知X和Y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Y和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又知三种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总数之和为14,而质子数之和为28,则三种元素有可能是(  )
A.C、N、P B.N、O、S C.N、P、F D.Na、O、S
18.已知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设两分子中的硫原子和氧原子分别相同),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A. B. C. D.
19.金属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0,它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已知它的磷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则它的硫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
A.166 B.236 C.428 D.无法计算
20.人的尿液中含氮0.93%,如果这些氮只存在于尿素中,则人尿中含尿素[CO(NH2)2]的质量分数为(  )
A.0.20% B.1.00% C.1.99% D.0.02%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 30 分)
21.月球上的23He蕴藏量巨大,地球上的氦元素主要以24He形式存在。从原子的构成来看,23He、24He两种原子的   数不同,化学性质基本相同,互称为   原子。
22.氮的氧化物有NO、NO2、N2O3、N2O、N2O5等。
(1)按照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23.为了便于研究元素的性质,科学家把所有的已知元素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得到元素周期表。请阅读下列元素周期表(部分),并按要求作答。
(1)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
(2)第13号元素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可组成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   ,(填具体微粒的符号);
(4)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C 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24.如表微粒中,(以下均填字母编号)
组别 质子 中子 电子
A 14 14 14
B 26 30 24
C 26 30 26
D 14 16 14
属于阳离子的是   ;B与   是同种元素;互为同位素的是   .
25.如图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1)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   ,若x=8,则表示的微粒符号是   。
(2)根据这三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会发现他们容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会形成   离子。
26.1886年,法国化学家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氟的气态单质,并确定其化学式为F2,它几乎可以与所有金属直接化合,且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
(1)F元素属于   元素(选填“金属”或“非金属”).
(2)科学家还用Xe(氙气)和PtF6﹣首次合成了含稀有气体元素的化合价XePtF6,其中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XePtF6中Pt元素的化合价为   .
27.
(1)某元素在化合物中没有可变化合价,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已知它的氯化物RClx相对分子质量为208,其氧化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
(2)有两种元素X和Y,它们化合成两种化合物A和B,化合物A中X所占质量分数为75%,化合物B中X占80%。已知A的化学式为XY4 ,则B的化学式为    。
28.2017年5月,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可燃冰外观像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组成),还含少量二氧化碳等物质。
(1)可燃冰属于   (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化学家在较低的温度和压力下,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该变化属于   (选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3)甲烷的化学式为CH4,它所含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
(4)常温常压时,由甲烷和另两种碳、氢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80%,则另两种气体可能是____。
A.H2和CO B.H2和C2H2 C.C2H2和C2H4 D.CO和C2H4
29.治疗新冠患者用到的中医药“金银花”,成效明显。中医药中“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绿原酸”具有抗菌杀毒的作用,其化学式为C16HxO9。已知绿原酸的式量为354,请你计算:
(1)C16HxO9 中    。
(2)“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0 分)
30.探究原子结构的奥秘:
【情景提供】19世纪以前,人们一直以为原子是不可分的,直到1887年,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后,才引起人们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探索。
【提出问题】电子带负电,原子不带电,说明原子内存在带正电荷的部分,它们是均匀分布还是集中分布的呢?
【进行实验】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图所示:
①放射源——放射性物质放出粒子(带正电荷),质量是电子质量的7000倍;
②金箔——作为靶子,厚度1μm,重叠了3000层左右的原子;
③荧光屏——粒子打在上面发出闪光;
④显微镜——通过显微镜观察闪光,且通过360度转动可观察不同角度粒子的到达情况。
【收集证据】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的方向前进,但是有少数粒子却发生了较大的偏转,并且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有的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弹了回来。
【猜想与假设】粒子遇到电子后,就像飞行的子弹碰到灰尘一样运动方向不会发生之明显的改变,而结果却出乎意料,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否则大角度的散射是不可能的。
【解释与结论】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
31.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甲、乙、丙、丁表示四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化学式和微观示意图分别列于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图例: ﹣﹣氢原子 ﹣﹣碳原子 ﹣﹣氧原子
化学式 ? C H2O H2
微观 示意图 ?
(1)请写出甲物质的化学式   ,画出丁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四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   (填“甲、乙、丙、丁”).
32.隔夜菜是否能吃,主要在于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是否符合食品安全要求。蔬菜中的硝酸盐来自生长过程中所施氮肥,空气中微生物(如硝酸盐还原菌),会产生一种还原酶,使蔬菜中的部分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烧熟后的菜在食用和保存阶段都会有一些细菌进入:做熟的蔬菜更适合细菌生长。
某研究小组对烧熟的菜中亚硫酸盐含量做了测试,数据如下表:盖有保鲜膜的菜肴在4℃的冰箱中放置不同时间的亚硝酸盐含量(单位:mg/kg)
菜肴 半小时 6小时 18小时 24小时
炒青菜 0.6861 0.7982 4.3333 5.3624
韭菜炒蛋 1.8153 1.9249 2.8390 5.6306
红烧肉 2.4956 4.2558 4.0668 5.5188
红烧鲫鱼 / 2.0948 3.2300 7.2397
将一份红烧鲫鱼样本(不盖保鲜膜)在常温下放置4小时,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为8.9483mg/g。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其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价。
(2)根据表中的数据,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共同规律是:   。
(3)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   。
(4)用多种菜做实验的目的是   。
四、解答题(每小题或者每空1分,共10分)
33.现代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对微量元素的摄入。血红蛋白中的铁是人体内氧的输送者,缺铁易患贫血。请回答:
(1)一种添加了营养剂的“铁强化”酱油已上市,根据卫生部制定的铁强化剂添加标准,每100毫升酱油中铁营养剂的添加量是200毫克,该铁营养剂中铁的质量分数为12.5%,由实验测知,酱油中的铁只有10%能被人体吸收,以某人一天食用16毫升该酱油计算,他一天从酱油中吸收的铁元素有多少毫克?
(2)小明的妈妈最近身体虚弱,脸色苍白且厌食,医生诊断说她患缺铁性贫血,除正常饮食吸收的铁元素外,建议服用硫酸亚铁(FeSO4)口服液。若小明的妈妈共需要补充1.4克铁元素,需要服用多少克硫酸亚铁?
(3)152克硫酸亚铁中铁的含量相当于多少克氧化铁中铁的含量?
34.某同学发现他家菜园中蔬菜生长迟缓,便施用了一种氮肥,如图是氮肥包装标签的部分文字。求:
氮肥(硝酸铵) (NH4NO3) 硝酸铵含量>95% 净重:50Kg 含氮量:34.3%
(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H:O=   。
(2)多少克尿素(CO(NH2)2]与40克纯硝酸铵(NH4NO3)中含氮元素的质量相等?
(3)该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为多少?
35.为纪念门捷列夫发明的元素周期表诞生150周年,联合国大会宣布2019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材料一:门捷列夫将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从小到大排列后,发现元素的化学性质成周期性出现,故将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排在同一列。
材料二:门捷列夫无可非议地成为元素周期律的主要发现者,因为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有强大的预测功能。
材料三:氟是一种非金属化学元素,氟元素的单质是F2,它是一种淡黄色有剧毒的气体。氟气的腐蚀性很强,化学性质极为活泼,是氧化性最强的物质之一。
硫是一种非金属元素,通常单质硫是黄色的品体。硫元素在自然界中通常以化合物或单质的形式存在。硫单质难溶于水,微溶于酒精对人体而言,单质硫通常是无毒无害的。
(1)根据现代周期表的元素排布特点,下列哪两种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
A.F、Ne B.N、O C.N、S D.N、P
(2)结合材料中图1和图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编制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有什么相矛盾的地方?   
(3)溴是一种化学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79.9,
溴单质是红黑色液体,溴蒸气具有腐蚀性,并且有毒。请你结合材料预测溴在图2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选择标准序号),并说明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分析】(1)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2)只由一种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
(3)根据离子的定义进行判断;
(4)每个氢原子中都会有1个质子,据此分析即可。
【解答】A.H3+和H3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故A正确不合题意;
B.H3是只由一种氢元素构成的纯净物,因此它是单质 ,故B正确不合题意;
C.每个氢原子含有1个电子,因此3个氢原子有3个电子;一个H3+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说明它失去一个电子,因此它只由2个电子,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一个氢原子含有一个质子,因此一个H3中含有3个质子,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C。
2.【答案】C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分数指某种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之比;
【解答】甲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5%;乙烷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20%;
故二者的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介于20%和25%之间,比较选项,C正确。
故答案为:C.
3.【答案】C
【解析】【分析】从宏观角度看,物质由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物质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解答】①Cu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②N是氮元素的元素符号,不是化学式;③H2O2既能表示过氧化氢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也能表示1个过氧化氢分子;④K2CO3能表示碳酸钾是由钾、碳、氧元素组成的,但它是由钾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的,不能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⑤CH4能表示甲烷是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也能表示1个甲烷分子。故③⑤符合要求。
故答案为:C。
4.【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可以判断选项.
【解答】设铁的化合价为x,钴的化合价为y,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之和为0,可列出式子,x+2y+(-2)×4=0,将A选项代入,等式成立,所以A选项正确;将B选项代入发现左边等于-2,等式不成立,B错误;将C选项代入发现左边等于1,等式不成立,C错误;将D选项代入发现左边等于-1,等式不成立,D错误.
故答案为:A
5.【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 FeSO4和 Fe2(SO4)3 两物质的组成特点,可知混合物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再根据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可得出氧元素的质量分数,即可得出铁元素的质量分数。
【解答】 在 FeSO4和 Fe2(SO4)3 组成的混合物中 ,硫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32:(16×4)=1:2,由于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2%,则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22%×2=44%,则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100%-22%-44%=34%。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6.【答案】D
【解析】【分析】A、根据单宁酸化学式的含义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1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1个单宁酸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单宁酸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C、1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的,则单宁酸分子中碳、氢、氧原子个数比为76:52:46=38:26:23,故选项说法正确.
D、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1个单宁酸分子中含有52个氢原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7.【答案】B
【解析】【分析】先由氯化物相对分子质量确定氯化物化学式,再确定R的化合价,由此写出氧化物化学式,再计算相对分子质量。
【解答】 氯化物RCl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08, R相对原子质量为137,则x=2,R的化合价为+2价,其氧化物化学式为RO,相对分子质量为137+16=153;
故选B。
8.【答案】A
【解析】【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B、根据化学式确定物质的元素组成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D、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解答】A、 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符合题意;
B、该物质 由碳、氢、氮、氧四种元素组成 ,不符合题意;
C、 每个奥司他韦分子是由50个原子构成 ,不符合题意;
D、 分子中碳、氢、氮、氧原子个数比为8:14:1:2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9.【答案】B
【解析】【分析】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等于核内的质子数,也等于核外电子的数目。
【解答】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氧气分子和水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而这些氧原子的原子核内都含有8个质子,即核电荷数为8,化学上将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为8的所有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B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0.【答案】D
【解析】【分析】(1)化学式可以表示这种物质,也可以表示物质的 1个分子,以及组成分子的元素种类和原子数量,如果要表示某物质的几个分子,可以在化学式前面加上系数,标明该物质的分子数。(2)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用“化合价“来表示,在化合物中所有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解答】A.硫化钾中K的化合价为+1,S的化合价为-2,故化学式应为K2S,故A不符合题意;
B.氢氧根离子符号为OH-,三个氢氧根离子应表示为3OH-,故B不符合题意;
C.Cl2表示的是一个氯分子,两个氯原子应表示为2Cl,故C不符合题意;
D.O3表示臭氧分子,两个臭氧分子表示为2O3,故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11.【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不同种物质的构成情况分析,由图示中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的物质的微观情况进行判断。
【解答】A、从图中可以获取构成物质的粒子间有间隔的信息,不符合题意;
B、图中只能获取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的情况,而无法得到原子的内部构成信息,符合题意;
C、由图示可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三种,不符合题意;
D、由图示可知,受热时分子运动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12.【答案】A
【解析】【分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的质量成正比。【解答】已知某氧原子的实际质量为m,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6,
有一种铕(Eu)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
设铕(Eu)原子的质量为x,
则x:m=152:16,
解得:。
故A。
13.【答案】C
【解析】【分析】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原子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根据 Xn+ 可知,它是该原子失去n个电子形成的,即外层电子数为:a-n;
根据 Ym- 可知,它是该原子得到m个电子形成的,即外层电子数为:c+m;
那么得到:a-n=c+m。
故选C。
14.【答案】C
【解析】【分析】(1)根据物质组成的知识判断;
(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3)根据化合价的知识判断;
(4)根据化学式的组成判断。
【解答】A.离子中不可能含有元素,故A错误;
B.氧化物都是化合物,而化合物对外都不显电性,故B错误;
C.根据S2-可知,此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 可知,x+(-2)×3=-2,解得:x=+4。根据 可知,x+(-2)×4=-2,解得:x=+6,故C正确;
D.1个S2-和2个H+结合生成H2S,故D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质子数为7的原子为氮原子分析。
【解答】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和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则新原子核内7个质子,7个中子,即为氮原子核;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分析】根据结构图中物质的分子构成,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再由化学式确定一个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元素的质量比、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①由结构图可知该物质的一个分子由二十六个原子构成,正确;②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不是氧化物,错误;③该物质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是(12×13):(16×3)=156:48,正确;④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14,错误;⑤该物质不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错误;⑥该物质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元素不论个数,错误;⑦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13H10O3,正确;
故选D。
17.【答案】A
【解析】【分析】根据所给元素的质子数、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
【解答】A、碳质子数为6,最外层电子数为4,氮质子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磷质子数为15,最外层电子数为5,符合题意;
B、氮质子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氧质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硫质子数为16,最外层电子数为6,三种元素原子质子数总和不是28,不符合题意;
C、氮质子数为7,最外层电子数为5,磷质子数为15,最外层电子数为5,氟质子数为9,最外层电子数为7,则Y和Z最外层是孱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D、钠质子数为11,最外层电子数为1,氧质子数为8,最外层电子数为6,硫质子数为16,最外层电子数为6,则X和Y电子层数不相同,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8.【答案】B
【解析】【分析】根据一个三氧化硫分子比一个二氧化硫分子多一个氧原子,从而计算出一个氧原子质量,再利用题目中所给氧原子质量的标准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 一个SO2分子的质量为n千克,一个SO3分子的质量为m千克 ,则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m-n, 若以一个氧原子质量的 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则S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故答案为:B。
19.【答案】C
【解析】【分析】金属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0,它在化合物中只有一种化合价.已知它的磷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据此计算出M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其硫酸盐的化学式,由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金属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0,它的磷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5,磷酸根的化合价是﹣3价,其相对质量是95,则70+95=165,所以磷酸盐的化学式为:MPO4,M为+3价.
M为+3价,硫酸根显﹣2价,则硫酸盐的化学式为:M2(SO4)3,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0×2+(32+16×4)×3=428.
故选:C.
20.【答案】C
【解析】【分析】首先根据氮元素质量=尿液质量×含氮量计算出氮的质量,再根据计算出尿素的质量,最后根据计算即可。
【解答】设尿液的质量为m,
那么其中氮元素的质量为:0.93%m;
尿液中尿素的质量:;
那么尿液中尿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选C。
21.【答案】中子;同位素
【解析】【分析】(1)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统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原子,称为同位素原子。
【解答】(1)23He、24He两种原子,质子数都是2;根据质子数=核电荷数可知,它们为同一种元素的不同原子,因此化学性质基本相同。前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后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根据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可知,两种原子的中子数不同;
(2)两种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的中子数,因此互称同位素原子。
22.【答案】(1)N2O5、NO2、N2O3、NO、N2O
(2)N2O、NO、N2O3、NO2、N2O5
【解析】【分析】(1)在化学式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据此计算出氮元素的化合价进行比较即可;
(2)含氮量=,据此计算后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1)设氮元素的化合价为x,
在 NO中,x+(-2)=0,解得:x=2;
在NO2中,x+(-2)×2=0,解得:x=+4;
在N2O3中,2x+(-2)×3=0,解得:x=+3;
在N2O中,2x+(-2)=0,解得:x=1;
在N2O5 中,2x+(-2)×5=0,解得:x=+5。
那么氮元素的化合价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N2O5、NO2、N2O3、NO、N2O 。
(2) NO中氮元素的含量:;
N2O中氮元素的含量:;
N2O3中氮元素的含量:;
NO2中氮元素的含量:;
N2O5中氮元素的含量:;
按照含氮量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 N2O、NO、N2O3、NO2、N2O5 。
23.【答案】(1)10
(2)Al2O3
(3)Na+、Cl-
(4)B;D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一行成为一个周期,一列称为一个族,据此确定该元素的位置;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2)根据题目描述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再分析组成物质的名称即可;
(3)根据题目描述确定两种元素的名称,再分析组成物质的名称,确定离子的种类;
(4)在元素周期表中,将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相对原子质量从大到小的顺序排成一列,这就是一个族。因为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因此同族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解答】(1)图中位于第2周期、ⅦA族的元素是F,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质子数为9,那么该原子的原子核内中子数为:19-9=10;
(2)第13号元素为金属Al,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为O,可组成的物质是三氧化二铝,化学式为Al2O3;
(3)第11号元素为Na,第17号元素为Cl,组成的化合物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NaCl,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Na+、Cl-;
(4)分析可知,Be和Mg位于IIA族,F和Cl位于VIIA族,因此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BD。
24.【答案】B;C;AD
【解析】【分析】阳离子是带正电荷的原子;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内质子数,质子数相同的属于同种元素;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同种元素的不同原子.
【解答】解:B失去了2个电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属于阳离子;B和C质子数都是26,属于同种元素;A和D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属于同位素.
故答案为:B; C; AD.
25.【答案】(1)7;Cl-
(2)得到;阴
【解析】【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及氯离子符号书写分析;
(2)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的原子易得电子形成阴离子分析。
【解答】(1)氯原子核外电子数=质子数=17,则x=7;若x=8,则该粒子为氯离子,符号为 Cl- ;
(2)三种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都大于4,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
故答案为:(1)7; Cl- ;(2)得到;阴。
26.【答案】(1)非金属
(2)+5
【解析】【分析】(1)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结合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F的名称是氟,带“气”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2)PtF6﹣为带一个单位负电荷的原子团,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PtF6的化合价为﹣1价;在化合物中氟几乎都呈﹣1价,设Pt元素的化合价为x,由原子团中元素的化合价代数和等于原子团的化合价,可得:x+(﹣1)×6=﹣1,则x=+5价.
故答案为:(1)非金属;(2)+5.
27.【答案】(1)153
(2)XY3
【解析】【分析】(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方法及化学式的书写方法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解答】(1)由氯化物RClx 的相对分子质量可知,x=2,R化合价为+2价,所以其氧化物化学式为RO,则相对分子质量为137+16=153;
(2)A的化学式为XY4 , A中X所占质量分数为75%,则X和Y的元素质量比12:1,化合物B中X占80%,设化学式为AmBn,则12m:n=8:2,m:n=1:3,化学式为 XY3 ;
故答案为:(1)153;(2) XY3 。
28.【答案】(1)混合物
(2)化学变化
(3)3∶1
(4)B;C;D
【解析】【分析】(1)根据由多种物质组成的为混合物分析;
(2)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3)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4)根据所给各物质中碳元素质量分数,用平均值法确定物质组成分析。
【解答】(1)可燃冰由多种物质组成,属于混合物;
(2) 用甲烷等为原料制成了金刚石薄膜,有新物质生成,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
(3)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4=3:1;
(4)甲烷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氢气中不含碳元素,A错误; C2H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B正确; C2H2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92.3%, C2H4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C正确;一氧化碳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42.9%,C2H4 中碳元素质量分数为85.7%,D正确;
故答案为:(1)混合物;(2)化学变化;(3)3:1;(4)BCD。
29.【答案】(1)18
(2)4:3
【解析】【分析】(1)相对分子质量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和;
(2)元素的质量之比等于相对原子质量与个数的乘积之比。
【解答】(1)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得到:12×16+1×x+16×9=354,解得:x=18;
(2)根据化学式 C16HxO9 可知,绿原酸”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12×16):(16×9)=4:3。
30.【答案】不会;原子核
【解析】【分析】(1)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排斥力而改变运动轨迹,如果正面装上原子核则受到的排斥力最大,那么肯定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则根据大角度散射的粒子范围可以确定原子质量的分布特点。如果正电荷和质量分布均匀,那么α粒子受到的作用力几乎相同,那么肯定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
(2)根据原子的结构特点解答。
【解答】【解释与结论】
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少数粒子就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除非原子的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中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
31.【答案】(1)CO;
(2)分子;甲、丙
【解析】【分析】(1)根据微观示意图确定甲的分子构成,从而确定它的化学式;根据丁的化学式确定它的原子构成,从而画出对应的微观示意图;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只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解答】(1)甲的微观示意图为:,那么它的分子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化学式为CO。丁的化学式为H2,它的分子由两个氢原子构成,那么微观示意图为: 。
(2)能保持丙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是分子。根据微观示意图可知,四种物质中,乙和丁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肯定不是氧化物;甲和丙都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为氧元素,因此为氧化物。
32.【答案】(1)+3
(2)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解析】【分析】(1)根据离子所带电荷数即为化合价数,原子团的化合价为组成原子团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分析;
(2)根据表中所给数据变的化趋热分析;
(3)由(2)中亚硝酸盐的变化趋势分析;
(4)根据化学实验要排除偶然性,具有普遍意义分析。
【解答】(1) 亚硝酸盐中含有亚硝酸根离子NO2﹣,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设氮元素的化合价是x,则x+(-2)×2=0,x=+3。
(2)由表中数据可知,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
(3)由亚硝酸盐含量的变化规律可知, 要使烧熟后的隔夜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尽可能低,保存的条件应该是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 用多种菜做实验是为了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
故答案为:(1)+3;(2) 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温度高,不密封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会明显偏高 ;(3) 低温、密封,尽量缩短储存时间 ;(4) 使得出的结论更客观,更具有普遍意义 。
33.【答案】(1)解:mFe=16毫升× ×12.5%×10%=0.4毫克。
(2)解:FeSO4中Fe%= ,mFeSO4= =1.4克× =3.8克。
(3)解:设152克硫酸亚铁中铁的含量相当于质量为x的氧化铁中铁的含量。Fe2O3中Fe%= =70%,152克× =x×70%,x=80克。
【解析】【分析】元素质量分数指某种元素在物质中所占的质量分数是元素质量与物质质量之比。 该题主要考查的是方程思想在元素质量计算中的应用;
【解答】(1)mFe=16毫升× ×12.5%×10%=0.4毫克;
(2)FeSO4中Fe%= ,mFeSO4= m (F e) F e % =1.4克× =3.8克;
(3)设152克硫酸亚铁中铁的含量相当于质量为x的氧化铁中铁的含量
Fe2O3中Fe%= 112 160 =70%
152克× =X×70%
x=80g。
34.【答案】(1)N:H:O=7:1:12
(2)解:设CO(NH2)2的质量是x
x×[(14×2)÷60]=40×[(14×2)÷80]
解得x=30
(3)解:设图中氮肥纯度是x
50Kg×x×35%=50Kg×34.3%
解得x=98%
【解析】【分析】(1)首先用元素的相对原子量乘以个数,然后将它们的乘积作比就是各元素的质量之比;
(2)首先计算出氮元素在两种化肥中的质量分数,然后根据质量相等为等量条件列式计算即可;
(3)首先计算出 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然后以氮元素的质量相等为等量关系列方程计算即可。
【解答】(1)硝酸铵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N:H:O=(14×2);(1×4):(16×3)=7:1:12;
(2) CO(NH2)2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设CO(NH2)2的质量是x
解得:x=30;
(3)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
设氮肥中硝酸铵的质量分数是x,
50Kg×x×35%=50Kg×34.3%
解得:x=98%。
35.【答案】(1)D
(2)门捷列夫是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的,而现在的元素周期表中,83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84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3)②,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相对原子质量位于33号和36号之间,所以只可能位于①②两个位置,而同一族的化学性质相似,氟和溴的单质都有毒,硫单质通常是无毒无害的,所以溴只可能与氟在同一族。
【解析】【分析】(1)在元素周期表中,将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排成一列,称为一个族。同族元素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2)注意83号元素和84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大小即可。
(4)将它的相对原子质量与周期表中进行比较,从而确定大致位置,再根据它的化学性质确定与哪种元素在同一族即可。
【解答】(1)根据元素周期表可知,N和P在同一列,即在同一族,二者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因此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故选D。
(2)结合材料中图1和图2,现在的元素周期表编制与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排列规律的矛盾之处:门捷列夫是根据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由小到大排列的,而现在的元素周期表中,83号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与84号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相等。
(3)溴应该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②处,理由是:溴的相对原子质量为79.9,相对原子质量位于33号和36号之间,所以只可能位于①②两个位置,而同一族的化学性质相似,氟和溴的单质都有毒,硫单质通常是无毒无害的,所以溴只可能与氟在同一族。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