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时提高练 11.短文二篇(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3-2024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时提高练 11.短文二篇(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0 20:31: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短文二篇
【练基础】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晓雾将歇(  ) 夕日欲颓(  )
沉鳞竞跃(  )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亦未寝(  )
藻、荇交横(  )(  )
遂(  ) 竹柏(  )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五色交辉( )
(2)四时俱备 ( )
(3)晓雾将歇( )
(4)夕日欲颓( )
(5)沉鳞竞跃 ( )
(6)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 )
(7)庭下如积水空明( )
(8)欣然起行 ( )
(9)如吾两人者耳( )
(10)但少闲人 ( )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B.实是/欲界之仙都
C.相与步/于中庭
D.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默写。
(1)《答谢中书书》一文中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2)《答谢中书书》一文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表现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3)《答谢中书书》一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
(4)《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以对比的手法写作者心情变化的语句是“,,”。
(5)《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用比喻手法写月光的语句是“,,”。
【练阅读】
阅读《三峡》《答谢中书书》,回答问题。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略无阙处   略无:完全没有
B.属引凄异 属引:接连不断
C.五色交辉 五色:指石壁色彩斑斓
D.自康乐以来 康乐:指南朝年号
6.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文语言凝练生动,音韵和谐。《三峡》错落有致,读起来朗朗上口;《答谢中书书》将散文的流畅之美和骈文的整饬之美完美结合。
B.《三峡》以总分思路构文,先后给人以山壮、水急、趣多、凄清的美感;《答谢中书书》以总分总思路构文,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的印象,突出山川景色的秀美。
C.两文都做到了情景交融,都直接抒发了对祖国奇山异水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D.两文作者寄情山水,崇尚自然。山水各异,其美略同,关注和热爱美好山河的情怀千古流传。
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回答问题。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月色入户( )
(2)盖竹柏影也 ( )
(3)水中藻、荇交横( )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9.本文作者和下面链接材料中的作者都自称“闲人”。请结合课文和链接材料,分析两个文本抒发的情感的相同点。
链接材料:
点 绛 唇①
陆 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③,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因被弹劾而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这一回,这一次。③疏放:放纵,不受束缚。
【练能力】
(新考法)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乙】
米芾与苏轼对饮挥毫
[清]余怀
元祐①末,米芾知雍丘县,子瞻自扬州召还,乃具饭。既至,则对设长案,各以精笔、佳墨、妙纸三百列其上,而置馔②于旁。子瞻见之,大笑就座。每酒一行③,即申纸共作字,二小史磨墨,几不能供。薄暮,酒行既终,纸亦书尽,更相易携去。
(选自《东山谈苑》,有删改)
【丙】
游 沙 湖④
[宋]苏轼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相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而聋,遂往求疗。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 君看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是日,剧饮而归。
(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注】①元祐:宋哲宗年号。②馔(zhuàn):饮食。③一行:一回。④《游沙湖》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贬官黄州时写的一篇随笔小品。
10.根据文意,写出加点词的意义。
(1)念无与为乐者 ( )
(2)相与步于中庭 ( )
(3)更相易携去 ( )
(4)是日 ( )
11.根据文意,用“/”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限两处。
余 以 手 为 口君 以 眼 为 耳皆 一 时 异 人 也
12.苏轼与张怀民“欣然”赏月漫步,与米芾“大笑”对饮挥毫,与庞安常“作歌”游清泉寺,你能发现苏轼与这三位朋友各有什么共同点吗
13.“君看流水尚能西”一句富含哲理,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参考答案
11.短文二篇
练基础
1.xiē tuí lín yù qǐn zǎo xìnɡ
suì bǎi
2.(1)交相辉映
(2)四季
(3)消散
(4)坠落
(5)争着,竞相
(6)参与,这里指欣赏、领悟
(7)形容水的澄澈
(8)高兴的样子
(9)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10)只是
3.B 【解析】A.应为“未复/有能与其奇者”;C.应为“相与/步于中庭”;D.应为“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1)高峰入云 清流见底
(2)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 夕日欲颓 沉鳞竞跃
(3)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4)解衣欲睡 月色入户 欣然起行
(5)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练阅读
5.D 【解析】康乐:指南朝宋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故选D。
6.A 【解析】《答谢中书书》是作者寄给谢征谈山水之美的一封信。B、C、D三项正确。故选A。
7.(1)门 (2)大概是 (3)交错纵横
8.(1)想到没有人与我共同游乐,于是来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2)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9.示例:课文是苏轼被贬黄州后所作,记录自己和好友一起赏月一事;链接材料是陆游罢官还乡后所作,记录自己喝酒划船一事。两人当时都身无官职,处于闲居状态。这两篇文章都表达了作者寄情自然美景的意趣,也表达了作者贬职闲居的自嘲(苦闷、旷达、乐观)。
练能力
10.(1)考虑,想到 (2)共同,一起
(3)离开 (4)这
11.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12.与张怀民身份相同,均为贬谪之人;与米芾志趣爱好相同,均为书法大家;与庞安常均为异人。
13.示例:兰溪清浅,沙路无泥,暮雨中传来杜鹃的啼叫,作者来到一个远离尘世、洁净如洗的地方。“流水尚能西”给作者以极大的启迪:水尚能西流,人就不能再次年轻吗 ——体现了作者不因为年老而消极悲观的态度,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性格。
【乙】文参考译文:
元祐末年,米芾到雍丘县做县令,子瞻从扬州被召回(京城),米芾准备好饭菜。子瞻来到以后,(米芾)就把长案成对摆放,分别用精笔、好墨、好纸三百列在桌子上面,而将食物摆在旁边。子瞻看见这种景象,大笑就座。每喝一回酒,(两人)就展纸一起写一幅字,两个书童磨墨,几乎供不上。傍晚,酒筵结束,纸也写尽,互相交换带着离去。
【丙】文参考译文:
黄州东南三十里有个叫沙湖的地方,又叫螺师店。我在那里买了几亩田,因为去查看田地,得了病。我听说有个麻桥人庞安常医术高明但耳朵聋,于是就去他那里请他看病。庞安常虽然耳朵聋,可是聪明领悟能力超过一般人,用纸给他写字,不用写几个,他就能够懂得我的意思。我和他开玩笑说:“我把手当作嘴巴,你把眼当耳朵,我们两个都是当代的怪人。”
病好之后,我和他一同游览清泉寺。清泉寺在蕲水县城外两里多路,那里有个王羲之的洗笔池,水很甘甜,池下方有条兰溪,溪水往西流。我作了一首诗歌:“山下短短的兰芽浸在溪水中,松林里沙子路干净得没有污泥,晚间潇潇细雨里子规啼鸣。谁说人老了就不再年轻 你看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在晚年的时光中不要只是去感慨时光易逝。”这一天,我们喝得痛快了才回去。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