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梦回繁华
【练基础】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汴梁(biàn) 岔道(chà) 春寒料峭(qiào)
B.桅杆(wéi) 漕运(cáo) 摩肩接踵(zhòng)
C.遒劲(qiú) 纤夫(qiàn) 舳舻相接(zhú)
D.行旅(xíng) 擅长(shàn) 络绎不绝(y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用笔流畅遒劲,行文劲挺奔放。
B.记得那时袁隆平受邀参加湖南农业大学开学典礼,一下车就被学生簇拥着拍照,学生们欢呼尖叫,上演“大型追星现场”。
C.《清明上河图》是传世名画,关于它的论著一直以来络绎不绝,堪称汗牛充栋。
D.“光头警长”受邀参加国庆庆典,称想去“爬长城,当好汉”,网友劝他“慎行”,因为国庆期间的长城游人摩肩接踵,几乎寸步难行。
3.根据语境选词填空,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北宋汴京商业 ,除贵族 外,还住有大量的商人、手工业者和市民,城市的文化生活也十分 。 ,绘画的题材范围在反映现实生活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从唐代以描绘重大历史事件和贵族生活为主,扩展到描绘城乡市井平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A.密集 聚集 活跃 由此
B.繁盛 聚集 活跃 由此
C.繁盛 居住 丰富 因此
D.密集 居住 丰富 因此
4.下列句子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工从粮船上卸下粮包。)
B.我确实亲眼看见过倒挂着还能开花的仙人掌。(这个句子的状语是“确实亲眼”,补语是“过”,定语是“倒挂着还能开花的”)
C.“《清明上河图》采用了中国传统绘画特有的手卷形式,以移动的视点摄取对象。”“历史,不可能被忘却!”这两个句子分别是陈述句和祈使句。
D.“旁逸斜出、连绵不断、因地制宜、交头接耳、沧海桑田、油光可鉴、南京大屠杀”这一组短语类型完全相同。
5.快放暑假了,上海市某中学八年级(1)班语文老师王老师准备在假期组织学生开展“跟着书本去旅行”活动。
(1)同学们决定一起出行后,对旅行路线产生了分歧。目前大家有以下三条路线可供选择。
A.北线:上海出发,途经南京、泰山,最终到北京。
B.西线:上海出发,途经开封、洛阳,最终到西安。
C.南线:上海出发,途经杭州、贵阳,最终到昆明。
你选择的路线是 (填写字母),理由:
(2)同学们准备到浦东机场集合出发。这天,前往机场的路上,看到车窗两边的风景,小敏忍不住和同伴说道:“瞧!……”请联系当时的特定情境,发挥你的想象,在省略号处补写两三句话。(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练阅读】
阅读下面选段,回答问题。
画面开卷处描绘的是汴京近郊的风光。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在进入大道的岔道上,是众多仆从簇拥的轿乘队伍,从插满柳枝的轿顶可知是踏青扫墓归来的权贵。近处小路上骑驴而行的则是长途跋涉的行旅。树木新发的枝芽,调节了画面的色彩和疏密,表现出北国早春的气息。画面中段是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汴河是当时南北交通的孔道,也是北宋王朝国家漕运的枢纽。巨大的漕船,舳舻相接,忙碌的船工从停泊在河边的粮船上卸下沉重的粮包,纤夫们拖着船逆水行驶,一片繁忙景象。汴河上有一座规模宏敞的拱桥,其桥无柱,以巨木虚架而成,结构精美,宛如飞虹。桥的两端紧连着街市,车水马龙,热闹非凡。一艘准备驶过拱桥的巨大漕船的细节描绘,一直为人们所称道:船正在放倒桅杆准备过桥,船夫们呼唤叫喊,握篙盘索。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而那些赶脚、推车、挑担的人们,却无暇一顾。这紧张的一幕,成为全画的一个高潮。后段描写汴京市区的街道。在高大雄伟的城楼两侧,街道纵横,房屋林立,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寺观、公厕等一应俱全。各类店铺经营着罗锦布匹、沉檀香料、香烛纸马。另有医药门诊、大车修理、看相算命、修面整容,应有尽有。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6.简述选段介绍的主要内容。
7.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8.为什么选段说漕船驶过拱桥是全画的高潮部分
9.阅读下面的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桥上呼应相接,岸边挥臂助阵,过往行人聚集在桥头围观。(这句话属于什么描写 有什么作用 )
(2)疏林薄雾,农舍田畴,春寒料峭,赶集的乡人驱赶着往城内送炭的毛驴驮队。(这句话有什么特点 对文章起到了什么作用 )
【练能力】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千年敦煌“活”起来
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浓缩1650年,跨越3100千米,正在上海宝龙美术馆展出的“觉色敦煌——1650敦煌大展”,邀观众步入“瀚海沙漠”和“洞窟”中,共赴一场瑰丽恢宏的敦煌艺术盛宴。
公元366年,一位名不见经传的苦行僧乐僔云游至敦煌,突见鸣沙山金光万道。圣地奇景令乐僔顿悟,他就此结茅,在大泉河谷凿下莫高第一个洞窟。自此,一个中国文化圣地开启了长达1650多年的兴起、废弃、重生的跌宕命运。
此次展览由敦煌研究院精心挑选200余件敦煌艺术精品,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
现场构建了3000平方米黄沙实景,空运来的逾万株沙地植物点缀其间。步入此境,张骞的勇气,班超的决绝,汉武帝列四郡、据两关的雄才,唐太宗置安西都护与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军镇的大略,法显和玄奘渡瀚海越葱岭西行求法的九死一生,高仙芝的义无反顾,张议潮的沉勇孤忠……仿佛在时空的叠加中一齐涌来。
展览在“觉色敦煌”主题下,包含“时光”“如是”“世相”“人心”四大展区,从敦煌洞窟的建造历史、宗教内涵、社会文化、生活形态四个角度带领人们领略敦煌之美。壁画、彩塑、经书、洞窟,展品体系完整,内容丰富。首次系统展出的敦煌供养人系列与《放妻书》等26部敦煌遗书复制品,令观者驻足。
首次结合高精度复制洞窟与多媒体投影技术的创意展陈形式,打破了以往敦煌壁画静态展览的常规,观者仿佛回到敦煌——走入“时光”,与供养人对话洞窟建造史;感悟“如是”,在壁画彩塑中领悟佛学智慧;品味“世相”,触摸敦煌建筑、服饰、妆容、歌舞;解读“人心”,从敦煌遗书中还原古人的世俗生活细节片段。
莫高窟最大的壁画——《五台山图》,高达3米、长达13米的巨幅画卷“活”了起来。徜徉于1∶1高精度仿制的敦煌洞窟中,可以近距离细品精美绝伦的石窟壁画,更可以走出窟外欣赏斑斓多彩的沉浸式投影。
“我们只是展开这一幅画卷,让你看见敦煌。”在策展人眼中,看见敦煌,也就看见了中国,看见了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今天,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全面实施,敦煌势必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0.“千年敦煌‘活’起来”的“活”,在文中有哪几层意思
11.文章开头写道:“当我们谈论敦煌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读完全文,你认为我们实际上在谈论什么
1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
22.梦回繁华
练基础
1.B 2.C
3.B 【解析】繁盛,指繁荣兴盛、繁密茂盛。形容北宋汴京商业应用“繁盛”。聚集:集合、凑在一起。这里应用“聚集”。活跃,指行动活泼而积极、气氛活泼而热烈。形容城市的文化生活,应用“活跃”。综上得到一个结论,用“由此”连接。
4.B 【解析】A.这个句子的主干是:船工卸下粮包。C.“历史,不可能被忘却!”是感叹句。D.这一组短语类型分别是:并列短语、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并列短语、并列短语、补充短语、偏正短语。
5.(1)示例一:A 这条路线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跟随历史书,去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记历史,砥砺前行;去到泰山,感受青年杜甫《望岳》中的壮志豪情;最终到北京,感受蕴藏国家历史文化的名城魅力。
示例二: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北宋都城汴京的社会风貌,去到开封,能让我们实地领略繁华背后的历史和人文;洛阳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也是一座美丽的牡丹花城,去到洛阳,可以一睹龙门石窟的风采;最后再到西安,参观“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
示例三:C 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里表达了对杭州美景的赞美,我想去杭州,去感受苏轼“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景;我还想去贵阳,去感受素有“中国避暑之都”称号的地方的清凉;我还想去四季如春的昆明,去感受“云南十八怪”的文化特色。
(2)示例:路旁开放着许多茉莉花,它们伸展着腰身,尽情地释放着自己的美丽。树木那绿油油的叶子上晃动着几颗露珠,小鸟在枝头唱着美妙动听的歌。
练阅读
6.选段介绍了《清明上河图》开卷处汴京近郊的风光、画面中段的汴河两岸的繁华情景、后段汴京市区的街道风景。
7.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汴河上的拱桥的结构特点和外形精美的特点。
8.因为此处的画面非常具有动感,生动地描绘了船夫们的一系列动作,让观图者体会到了当时的紧张气氛。
9.(1)侧面描写。通过描写桥上、岸边和过往行人的反应,从侧面烘托出漕船过桥时的热闹景象。
(2)句子采用了四字短语,不仅概括力强,而且使文章的语言典雅而富有韵味。
练能力
10.古老文明与现代科技的碰撞,让净土世界“活”起来;敦煌将再次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汇、互鉴的重要枢纽,重现昔日荣光。
11.谈论敦煌,实际上就是谈论中国,谈论我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文化,谈论东西方文明对话,谈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
12.举例子、列数字。列举敦煌供养人系列、《放妻书》等例子和具体数据,具体准确地说明了展览的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使说明通俗易懂,真实而有说服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