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孟子》三章
【练基础】
1.孟子(约前372—前289),名,字,时期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孟子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有“”之称,与孔子合称为“”。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米sù( ) 疆yù( )
亲戚( ) 丈夫之冠( )
qiè( )妇之道 不能淫( )
贫jiàn( ) 畎亩( )
曾( )益 法家拂士( )
3.默写。
(1)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以天下之所顺, 。
(3)居天下之广居,,行天下之大道。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练阅读】
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回答问题。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兵革非不坚利也 ( )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 )
(3)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 )
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全文的中心论点。
B.第二句用攻城而未能取胜的例子来论证“地利不如人和”;第三句写地理条件虽优越而守城失利,来论证“天时不如地利”。
C.第四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本文所论述的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的因素是“人和”。
阅读《富贵不能淫》,回答问题。
7.请对比分析孟子所说的“妾妇之道”和“大丈夫之道”的不同。
8.结合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观点谈谈你对大丈夫的理解。
9.谈谈“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回答问题。
10.首段列举了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列举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1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论述了什么道理 怎样理解这句话
【练能力】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孟子曰:“桀纣①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③。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④也。”
【注】①桀纣: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圹(kuàng):原野。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寡助之至( )
(2)兽之走圹 ( )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14.【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1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 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舜发于畎亩之中(兴起,指被任用)
B.饿其体肤(饥饿)
C.人恒过,然后能改(犯错误)
D.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了解,明白)
17.下列句子中的“于”与例句中的“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舜发于畎亩之中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B.相与步于中庭
C.其一犬坐于前 D.管夷吾举于士
1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管夷吾举于士( )
(2)衡于虑 ( )
(3)病虽愈 ( )
(4)四夷俱服( )
19.【乙】文开头运用的比喻的作用是什么
20.结合【甲】文的观点,说说魏征“唯喜陛下居安思危”的原因。
参考答案
23.《孟子》三章
练基础
1.轲 子舆 战国 儒 仁政 亚圣 孔孟
2.粟 域 qi ɡuàn 妾 yín 贱
quǎn mǔ zēnɡ bì
3.(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攻亲戚之所畔
(3)立天下之正位
(4)入则无法家拂士
4.(1)所以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2)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
(3)内心困惑,思虑阻塞,才能知道有所作为;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才能被人们了解。
练阅读
5.(1)兵器 (2)限制 (3)同“叛”,背叛
6.B
7.“妾妇之道”表现为顺从,其本质是在权力面前无原则,如张仪之流,只是顺从秦王的意思。“大丈夫之道”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本质是对“仁、义、礼”的坚守。
8.①心怀仁德,践行礼义。②通达时,施仁政;困窘时,独善其身。③不因外界因素(富贵、贫贱、强权)改变自己的追求。
9.示例:这句话出自《孟子》,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每个中国人的行为准则。在现实生活中,面对金钱利益的诱惑,我们不能迷惑乱心;在危及国家和民族利益的时候,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做一个真正的大丈夫。
10.共同点:①出身低微;②经历艰苦磨炼;③终担重任。目的:以事实证明只有经历艰难困苦的磨炼才能成就大业(逆境造就人才),从而证明“生于忧患”的道理。
11.论述了“死于安乐”的道理。这句针对国君提出,意思是说如果国内没有执法严格、敢于直谏的臣子,国君就会胡作非为;外面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国君就会耽于安乐。这样,国家常常会灭亡。
练能力
12.(1)极点
(2)跑
13.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
14.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15.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16.B 17.D
18.(1)狱官
(2)同“横”,梗塞、不顺
(3)即使
(4)臣服
19.【乙】文开头运用比喻,用治病来比喻治国,说明国家虽然强大了,但仍然要小心谨慎、居安思危。
20.【甲】文告诉我们忧愁祸患能使人生存发展,安逸享乐会导致颓废衰亡。唐太宗虽身处太平盛世,但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即能居安思危,也就尤为可贵、可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