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蝉》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蝉》分层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4-04-13 15:42:37

文档简介

第21课 蝉 分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窠(kē) 金蜣(qiāng) 纤维(xiān) 折皱(zhé)
B.蚋(nà) 镇静(zhèn) 臃肿(yōng) 喧嚣(xiāo)
C.鳍(qí) 寻觅(mì) 扒掘(bā) 车辙(zhé)
D.钹(bó) 轧扁(yà) 涂墁(màn) 罅隙(xià)
【答案】B
【详解】考查字音的辨析。
B.蚋(nà)——ruì;
故选B。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蜣 窠外 跳蚤 徘徊 B.涂墁 雍肿 鱼鳍 坚韧
C.拯救 金钹 邃道 黏液 D.罅隙 蚊蚋 干躁 喧嚣
【答案】A
【详解】考查字形的辨析。
B.雍肿——臃肿;
C.邃道——隧道;
D.干躁——干燥;
故选A。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B.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C.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答案】D
【详解】D.“寻求适当的地点”后面的“冒号”改成“破折号”;“或者一根灌木枝”后面的“逗号”改成“破折号”;破折号连接蝉寻求的地点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故选D。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B.同学看到我无动于衷,只是示意我在旁边椅子上坐下。
C.红军夜以继日长途跋涉,不畏艰难、互相支持帮助,终于完成长征,到达了陕北。
D.庐山风景秀丽,妙不可言,真是栩栩如生啊。
【答案】C
【详解】本替考查成语运用。
A.摧枯拉朽:比喻腐朽势力或事物很容易被摧毁。此处用来修饰“创造力”,使用不当;
B.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此处和后面“示意我在旁边椅子上坐下”矛盾,使用不当;
C.长途跋涉: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此处形容红军长征路途遥远,行路辛苦,使用正确;
D.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此处用来修饰风景,使用不当。
故选C。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蝉》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昆虫记》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D.《昆虫记》中,法布尔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答案】C
【详解】C.“德国”应改为“法国”。
故选C。
二、语言表达
6.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答案】使行文新颖活泼,不落俗套,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突出蝉“4年黑暗中的苦工”这一重要特点。
【详解】此题考查说明顺序的相关知识。逻辑顺序:即按照事物或事理的内部联系,人们认知事物的过程来安排说明顺序,认知事物或事理的过程则指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文章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进行说明,突出了蝉在黑暗中的时间之长,能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三、综合性学习
7.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进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3)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象翩避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答案】(1)惊蛰。惊蛰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蛰伏动物被雷声震醒,出来活动。
(2)虫子的世界就像是一面镜子
(3)示例:蟋蟀的鸣唱,将我引入了乐曲悠扬的音乐殿堂
【详解】(1)根据题干“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二十四节气中与“蛰”有关的节气是惊蛰,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为惊蛰节气,惊蛰是指冬眠的那些小动物被雷震醒开始出来活动了。
(2)考查句子的衔接与连贯。根据横线上的四个比喻句可知,横线上必须填一个比喻句,且要根据《虫子旁》书里的内容“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来确定比喻句的本体是“虫子”。
(3)仿句,要求有三,一是所述事物属于同类事物,二是句子的结构要相同,三是句式和语气要一致,有的还要求写作手法相同,比如修辞方法相同。本句的例句由两分句构成,注意它们之间的意义关联,按照其主题内容即“偏正短语”“将我……”,比喻修辞仿写即可。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蝉的卵
法布尔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8.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9.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意。
(1)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2)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10.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1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答案】8.选择枯枝产卵,防御危险;困难地走出壳外,脱皮;落到地上,面对重重危险;寻觅藏身的地方,避免死亡;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苦工。(或:蝉从产卵到成虫的过程很艰难;在这个过程中,它会遇到重重危险;经过四年地下苦工,最后才能换来短短一个月的阳光生活。) 9.(1)蝉不能改变自己产卵多的习性,面对外敌的侵入,无动于衷,牺牲自己的家族。一个“竟”字,表达了作者的不理解和同情心。 (2)蝉卵落到地上之后,面临着诸如碰岩石、落污水、遇黄沙粘土、天冷藏身和四年黑暗生活等方面的种种危险与困难。意思对即可。 10.从结构讲,这句话结束了从卵到幼虫的说明,收束全文。从作者的感受讲,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11.准确性(准确、明晰、平实);生动性(生动活泼、形象风趣、饱含感情);通俗性(口语);拟人化手法。
【解析】8.“来之不易”是说蝉在四年黑暗中克服重重困难,才能穿起漂亮的衣服,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这困难从产卵、脱皮,再到觅藏身的地方,钻入地下的四年黑暗的时光,终于破茧成蝶的过程。
9.(1)蝉的本能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才会产这许多卵,可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竟”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了作者的对这种做法不理解和同情。(2)当蝉的卵长大些脱皮之后,掉到地上,危险也步步逼近,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于是钻进地里,四年的黑暗的不停的扒掘工作开始了。
10.说明文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突出说明对象的特点。②补充说明该事物其它方面的特点或注意点,使说明内容更全面,这里结构上,是对全文的总结。从作者的感受讲,这句话在概括蝉的一生的同时,表达了作者对蝉的生长过程、漫长而苦难的历程的感叹、同情和怜爱。
11.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洁、通俗。法布尔的《昆虫记》既是一部生物巨著,而且文字生动、叙述精彩、描写细腻、想象独特,有很强的感染力,是一部文学名著。此文选自这部名著,也具有这些特点。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蝉和蚁
法布尔
我们大多教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 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曰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唱歌太忙了。”“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但在这个寓言中的昆虫,并不一定就是蝉,拉封敦所想的恐怕是螽斯,而英国常常把螽斯译为蝉。
就是在我们村庄里,也没有一个农夫,会如此没常识地想象冬天会有蝉的存在。差不多每个耕地的人,都熟悉这种昆虫的幼虫。天气渐冷的时候,他们堆起洋橄榄树根的泥土,随时可以掘出这些幼虫。至少有十次以上,他见过这种幼虫从土穴中爬出,紧紧握住树枝,背上裂开,脱去它的皮,变成一只蝉。
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震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蛘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蛻、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得更大起来,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竞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2.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13.文中画线句“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4.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15.读完本文,再联系课文,谈谈你有哪些收获(不少于三点)
【答案】12.开头段作用:①引出下文蝉和蚂蚁的寓言故事,进而引出对蝉和蚂蚁的介绍;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结尾段作用:①照应前文;②总结全文;③点明蝉和蚂蚁的关系。 13.打比方。把蚂蚁比作罪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蚂蚁去抢夺蝉的浆汁的特点。 14.文中多处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如“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等句,运用拟人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充满情趣,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15.示例:①明白了蚂蚁和蝉之间的关系,知道蚂蚁会去抢夺蝉的浆汁;②了解了蝉的习性和生活规律;③法布尔之所以能完成科学巨著《昆虫记》,离不开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④我们应该学习法布尔锲而不舍、科学客观的精神。
【解析】12.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开头段的作用。在说明文中,作者在文章开头往往会列举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引用传说故事、引用谜语或者诗歌等。通过这些方式,能引起读者的注意或引起读者的思考;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可读性,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或者引起下文;运用某种说明方法,来说明对象的某种特点。本文开头段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对蝉的了解入手,引出下文蝉和蚂蚁的寓言故事,进而引出对本文说明对象——蝉和蚂蚁的介绍;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考查结构在文章中的作用。一般要从内容、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结尾段一般是总结全文,与前文呼应等;内容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说明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思想或情感。文章的结尾段落,在内容上,用概括性的语言说明了蝉和蚂蚁的关系。结构上,照应前文对蝉和蚂蚁的介绍;总结全文。据此理解作答。
13.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等。各种说明方法的目的都是为更准确、更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点。画线句“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把“蚂蚁”比作“罪犯”,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蚂蚁去抢夺蝉的浆汁的特点。据此理解作答。
14.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科普文章语言特点的理解。科普小品文就是用小品的形式来普及科学知识的文章。一般来说,语言上生动又严谨,通俗又科学是它的主要特点。本文大量使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对“蝉和蚁”进行说明。如:“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震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等句,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本题也可以从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的角度进行分析。
15.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和感悟。从文章内容来看,让人们知道了“蝉和蚁”之间的关系;知道蚂蚁会去抢夺蝉的浆汁;了解了蝉的习性和生活规律等。从个人感悟方面:法布尔之所以能完成科学巨著《昆虫记》,是靠着他全面、细致、深入的观察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我们应该学习法布尔锲而不舍、科学客观的精神。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打比方:就是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某些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
拓展阅读
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茏……”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 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 ”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6.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
(2)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7.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18.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19.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试举例分析。
【答案】16.(1)卵——幼虫——蛹——成虫 (2)发光;是害虫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由腹部的发光器发光;发出的光是冷光。 17.用针头一样的嘴先给蜗牛打麻醉针,再给蜗牛注射消化液。 18.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 19.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来介绍萤火虫。例如:对萤火虫“吃蜗牛”作细致形象的描写,说明它是害虫蜗牛的天敌;对雌雄“相互吸引”展开想象和描写,增加趣味性。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解题时要认真审清题干,确定信息筛选的标准,按照规定的范围、角度、逐句逐段,找准相关的信息部位,确定具体语句,准确表达。首先要仔细阅读文章,理解每一段的内容,从中提炼关键信息。结合文章第二、三段的内容,可以分析提炼为:卵——幼虫——蛹——成虫。
1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词语意思的理解能力。仔细阅读文章,结合文章第三、四、五短的内容可以分析得出,“法宝”指的是蝉克敌制胜的手段,即:发光,是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由腹部的发光器发出冷光。结合这三段内容分析提炼即可。
18.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仔细阅读文段,分析层次,了解每一层的说明内容,然后综合概括即可。第五段的开头一句引出下文,然后具体介绍了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及其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的应用。据此分析概括即可。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内容的概括能力。首先找准说明对象,然后逐段阅读,归纳说明的内容,最归纳总结来作答。
19.此题考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性与生动性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结合题干的要求,在文中找出能够充分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生动形象的例子,加以分析即可。最好先解释这个词语的意思,再说出该词运用好的原因,然后答出所体现的说明文语言的特点。这篇文章的语言生动活泼,从文章找出具体的句子分析即可。第21课 蝉 分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窠(kē) 金蜣(qiāng) 纤维(xiān) 折皱(zhé)
B.蚋(nà) 镇静(zhèn) 臃肿(yōng) 喧嚣(xiāo)
C.鳍(qí) 寻觅(mì) 扒掘(bā) 车辙(zhé)
D.钹(bó) 轧扁(yà) 涂墁(màn) 罅隙(xià)
2.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金蜣 窠外 跳蚤 徘徊 B.涂墁 雍肿 鱼鳍 坚韧
C.拯救 金钹 邃道 黏液 D.罅隙 蚊蚋 干躁 喧嚣
3.下列选项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幼虫身上长着有力的“工具”,能够钻透晒干的泥土与沙石。
B.只要一点儿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黏土上。
C.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张合自如。
D.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常常在邻近的地方徘徊,寻求适当的地点:一棵小矮树,一丛百里香,一片野草叶,或者一根灌木枝,脱掉身上的皮。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
A.年轻的城市,更需要青春和活力,更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摧枯拉朽的创造力。
B.同学看到我无动于衷,只是示意我在旁边椅子上坐下。
C.红军夜以继日长途跋涉,不畏艰难、互相支持帮助,终于完成长征,到达了陕北。
D.庐山风景秀丽,妙不可言,真是栩栩如生啊。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文,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刻板,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生动传神、颇有情趣。
B.《蝉》主要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蝉人格化,读来生动形象,使人倍感亲切。
C.《昆虫记》是德国昆虫学家法布尔花了足足三十年的时间写就的十卷本科普巨著,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D.《昆虫记》中,法布尔采取观察与实验的方法,实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带给我们不一样的昆虫世界。
二、语言表达
6.从全文来看,作者是按照幼虫——成虫——卵——幼虫的顺序来写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综合性学习
7.学习了本文,班上准备进行一次以“有趣的昆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了解昆虫的休息特点——“蛰”。“蛰”即“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起来不食不动。你能说出与之相关的一个节气及其含义吗?
(2)为了更好地研究昆虫,小明为大家推荐了一本好书《虫子旁》,请你帮他补写一个过渡句。(不超过15个字)
《虫子旁》讲述的是一个被我们忽略的虫子的世界。
在那里,“一个水洼就是一片海洋,一片叶子就是一顶阳伞,一个鹅卵石就是一座岛屿,而一块路边的石板的缝隙就可以成为一个尸横遍野的战场……”_______________,让我们照见了自己和自己的生活。
(3)活动结束后,老师要求写一篇活动感悟,下面是李华同学写的一个片段,请仿照画线句子再写一句。
走进昆虫的世界,我领略了这个微妙世界无穷的奥秘:蝴蝶的美丽,将我带入了蝶象翩避的神秘王国;__________________。昆虫的世界,是一个美妙的世界。
四、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蝉的卵
法布尔
普通的蝉喜欢在干的细枝上产卵。它选择最小的枝,像枯草或铅笔那样粗细,而且往往是向上翘起,差不多已经枯死的小枝。
它找到适当的细树枝,就用胸部的尖利工具刺成一排小孔。这些小孔的形成,好像用针斜刺下去,把纤维撕裂,并微微挑起。如果它不受干扰,一根枯枝常常刺出三四十个孔。卵就产在这些孔里。小孔成为狭窄的小径,一个个斜下去。一个小孔内约生十个卵,所以生卵总数约为三四百个。
这是一个昆虫的很好的家庭。它之所以产这许多卵,是为了防御某种特别的危险。必须有大量的卵,遭到毁坏的时候才可能有幸存者。我经过多次的观察,才知道这种危险是什么。这是一种极小的蚋,蝉和它比起来,简直成为庞大的怪物。
蚋和蝉一样,也有穿刺工具,位于身体下面近中部处,伸出来和身体成直角。蝉卵刚产出,蚋立刻就想把它毁掉。这真是蝉家族的大灾祸。大怪物只须一踏,就可轧扁它们,然而它们置身于大怪物之前却异常镇静,毫无顾忌,真令人惊讶。我曾看见三个蚋依次呆在那里,准备掠夺一个倒霉的蝉。
蝉刚把卵装满一个小孔,到稍高的地方另做新孔,蚋立刻来到这里。虽然蝉的爪可以够着它,而蚋却很镇静,一点不害怕,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在蝉卵上刺一个孔,把自己的卵放进去。蝉飞去了,多数孔内已混进异类的卵,把蝉的卵毁坏。这种成熟的蚋的幼虫,每个小孔内有一个,以蝉卵为食,代替了蝉的家族。
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的大而锐利的眼睛并不是看不见这些可怕的敌人不怀好意地呆在旁边。然而它仍然无动于衷,让自己牺牲。它要轧碎这些坏种子非常容易,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我从放大镜里见过蝉卵的孵化。开始很像极小的鱼,眼睛大而黑,身体下面有一种鳍状物,由两个前腿连结而成。这种鳍有些运动力,能够帮助幼虫走出壳外,并且帮助它走出有纤维的树枝——这是比较困难的事情。
鱼形幼虫一到孔外,皮即刻脱去。但脱下的皮自动形成一种线,幼虫靠它能够附着在树枝上。幼虫落地之前,在这里行日光浴,踢踢腿,试试筋力,有时却又懒洋洋地在线端摇摆着。
它的触须现在自由了,左右挥动;腿可以伸缩;前面的爪能够开合自如。身体悬挂着,只要有微风就动摇不定。它在这里为将来的出世做准备。我看到的昆虫再没有比这个更奇妙了。
不久,它落到地上。这个像跳蚤一般大的小动动物在线上摇荡,以防在硬地上摔伤。身体在空气中渐渐变坚强了。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这时候,它面前危险重重。只要一点风就能把它吹到硬的岩石上,或车辙的污水中,或不毛的黄沙上,或坚韧得无法钻下去的粘土上。
这个弱小的动物迫切需要隐蔽,所以必须立刻到地下寻觅藏身的地方。天冷了,迟缓就有死亡的危险。它不得不各处寻找软土。没有疑问,许多是在没有找到以前就死去了。
最后,它找到适当的地点,用前足的钩扒掘地面。我从放大镜里见它挥动锄头,将泥土掘出抛在地面。几分钟以后,一个土穴就挖成了。这小生物钻下去,隐藏了自己,此后就不再出现了。
未长成的蝉的地下生活,至今还是个秘密,不过在它来到地面以前,地下生活所经过的时间我们是知道的,大概是四年。以后,在阳光中的歌唱只有五星期。
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当讨厌它那喧嚣的歌声,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够穿起漂亮的衣服,长起可与飞鸟匹敌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中。什么样的钹声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呢?
8.文章最后一句,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钹声也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那得来不易的刹那欢愉,结合全文,说说作者这样说的理由。
9.理解文中两个画线句子的含意。
(1)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它的家族。
(2)它开始投入严肃的实际生活中了。
10.本文尾段说:“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句话在全文有什么作用?
1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举例分析。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蝉和蚁
法布尔
我们大多教人对于蝉的歌声,总是不大熟悉的, 因为它是住在生有洋橄榄树的地方,但是凡读过拉封敦的寓言的人,大概都记得蝉曾受过蚂蚁的嘲笑吧。虽然拉封敦并不是谈到这个故事的第一人。
故事上说:整个夏天,蝉不做一点事情,只是终曰唱歌,而蚂蚁则忙于储藏食物。冬天来了,蝉为饥饿所驱,只有跑到它的邻居那里借一些粮食。结果他遭到了难堪的待遇。骄傲的蚂蚁问道:“你夏天为什么不收集一点儿食物呢?”蝉回答道:“夏天我唱歌太忙了。”“你唱歌吗?”蚂蚁不客气地回答,“好啊,那么你现在可以跳舞了。”然后它就转身不理它了。但在这个寓言中的昆虫,并不一定就是蝉,拉封敦所想的恐怕是螽斯,而英国常常把螽斯译为蝉。
就是在我们村庄里,也没有一个农夫,会如此没常识地想象冬天会有蝉的存在。差不多每个耕地的人,都熟悉这种昆虫的幼虫。天气渐冷的时候,他们堆起洋橄榄树根的泥土,随时可以掘出这些幼虫。至少有十次以上,他见过这种幼虫从土穴中爬出,紧紧握住树枝,背上裂开,脱去它的皮,变成一只蝉。
这个寓言是造谣,蝉并不是乞丐,虽然它需要邻居们很多的照应。每到夏天,它成阵地来到我的门外唱歌,在两棵高大筱悬木的绿荫中,从日出到日落,那粗鲁的乐声吵得我头脑昏昏。这种震耳欲聋的合奏,这种无休无止的鼓噪,使人任何思想都想不出来了。
有的时候,蝉与蚁也确实打一些交道,但是它们与前面寓言中所说的刚刚相反。蛘并不靠别人生活。它从不到蚂蚁门前去求食,相反的倒是蚂蚁为饥饿所驱乞求哀恳这位歌唱家。我不是说哀恳吗?这句话,还不确切,它是厚着脸皮去抢劫的。七月时节,当我们这里的昆虫,为口渴所苦,朱望地在已经枯萎的花上,跑来跑去寻找饮料时,蝉则依然很舒服,不觉得痛苦。用它突出的嘴——一个精巧的吸管,尖利如锥子,收藏在胸部——刺穿饮之不竭的圆桶。它坐在树的枝头,不停地唱歌,只要钻通柔滑的树皮,里面有的是汁液,吸管插进桶孔,它就可饮个饱了。
如果稍许等一下,我们也许就可以看到它遭受到的意外的烦扰。因为邻近很多口渴的昆虫,立刻发现了蝉的井里流出的浆汁,跑去舔食。这些昆虫大都是黄蜂、苍蝇、蛆蛻、玫瑰虫等,而最多的却是蚂蚁。
身材小的想要到达这个井边,就偷偷从蝉的身底爬过,而主人却很大方地抬起身子,让它们过去。大的昆虫,抢到一口,就赶紧跑开,走到邻近的枝头,当它再转回头来时,胆子比从前变得更大起来,它忽然就成了强盗,想把蝉从井边赶走。
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我曾见过它们咬紧蝉的腿尖,拖住它的翅膀,爬上它的后背,甚至有一次一个凶悍的强徒,竞当着我的面,抓住蝉的吸管,想把它拉掉。最后,麻烦越来越多,无可奈何,这位歌唱家不得已抛开自己所做的井,悄然逃走了。于是蚂蚁的目的达到,占有了这个井。不过这个井也干得很快,浆汁立刻被吃光了,于是它再找机会去抢劫别的井,以图第二次的痛饮。
你看,真正的事实,不是与那个寓言相反吗?蚂蚁是顽强的乞丐,而勤苦的生产者却是蝉呢!
12.文章的开头段和结尾段分别有什么作用
13.文中画线句“最坏的罪犯,要算蚂蚁了”,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14.试结合具体语句,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15.读完本文,再联系课文,谈谈你有哪些收获(不少于三点)
拓展阅读
萤火虫
尹衍国
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茏……”
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 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 原来是在招引异性。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 ”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 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
16.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
(2)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7.第③段“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中的“法宝”具体指什么
18.用一句话概括第⑤段说明文字的中心意思。
19.本文的说明语言有什么突出特点 试举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