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人教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必修一人教版 1.4 地球的圈层结构(共2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5-10-20 11:03:1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8张PPT。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四节 地球的结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地理 必修 ? 第1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情感目标:树立地球我们人类的家园的思想。激发学生
探究自然奥秘的兴趣和强烈欲望。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层主要特征。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归纳的能力。重点:地球的内部圈层。难点:地球内部圈层的探测方法。三 维 目 标水 圈大 气 圈生 物 圈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地核地幔同心圈层构造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地震波的特征及地震波能探测地球
内部圈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地震波通过地球内部各界面的主要变化
特征是什么?地球内部各圈层的主要主要特征?
(学生阅读教材后自己总结)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共同点:都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而变化两界面深度及地震波速变化比较表33千米处
(大陆 部分 )莫霍界面该面下,P、S波速都明显增加古登堡界面2900千米处
在这里,P波速忽然下降,S波完全消失地壳地幔外核(液)内核(固)莫霍面古登堡面平均172900温度、压力和密度很大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这里可能为岩浆的主要源地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厚度不均,大洋部分薄,大陆部分厚地球内部圈层的深度及特征比较表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内部圈层 ——
内部圈层的特殊圈层岩石圈 自己动手——画一张地球内部结构示意图……大气圈生物圈水圈水圈地壳地壳地幔地球的外部圈层四、地球的圈层结构 地球是由不同物质和不同状态的圈层所组成的球体。因为以地心为共同球心,所以也叫同心圈层。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交错、相互影响,构成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外部圈层。外部圈层的组成及相互关系: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等,其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各个圈层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制约,形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A大气圈BC试判断A、B、C各是什么圈层?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1、低层大气的物质组成问题:低层大气中各种成分的作用?干洁空气水 汽固体杂质2000~3000千米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水 圈 水圈的主体是地球上的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
特点:连续而不规则的圈层3/433 人类实际能够利用的淡水资源仅占地球淡水储量的0.3%,约为地球总储水量的十万分之七。四、地球的圈层结构地球的外部圈层生物圈 生物圈是地球生物与其环境共同组成的特殊圈层。生命活动渗透到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中,成为地球上最具活力的圈层。案例研究: 美国“生物圈2号”实验的成败说明了什么问题?包裹地球的气体层气体和悬浮物质,主要成分是氮和氧是地球生命生存的基础条件水
圈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生物水等水圈里的陆地水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生

圈地球表层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生物圈与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1.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 . 纵波传到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
C . 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在莫霍面 都明显减少
D . 从震源发生的地震波,纵波比 横波先到达地面成果检测√2.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的示意图分析A、B、C分别代表什么圈层?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3.莫霍界面是 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     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 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    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
4.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关系密切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5.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 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 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
没有关系 √√√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1)地震波:E________,F________。   (2)不连续界面:A________,B________。   (3)圈层;D________,C________。   (4)地震波在经过B界面时传播速度有什么变化? 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横波 纵波 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地壳外核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探究课题:地震波的利用
探究内容:
1、在莫霍面和古登堡面附近地震波波速的突然变化说明了什么问题?
2、推测地幔和地核的物质状态可能是什么?
3、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渠道或方法获取地球内部的信息?
探究过程和方法:观察、分析、推理、讨论、资料搜集法。
探究结果:
1、说明物质状态可能发生了变化。
2、地幔物质是固态,地核(外核)物质状态可能是液态。
3、还可以从火山喷发出来的物质、钻探得到的岩芯等来了解地球内部的信息。活动与探究1、本节内容与初中内容联系紧密,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尽量利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
2、本节内容重在讲清地震波的特征及据此判断地球内部各圈层的状态。
3、本节练习设计较符合学生实际,利于教师获得较好的信息反馈。教学后记